A. 重陽節敬老作文結尾兩段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著急。
B. 重陽節的開頭語結束語
那些詩句有的歡快喜悅,有的纏綿悱惻,亦稱登高節,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酒醒時往事愁腸。詩人孟浩然就在《過故人庄》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整篇文章輕快活潑,洋溢著農家的生活情趣,九月九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京師謂重陽九月九日。每屆九月九日,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人比黃花瘦、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又稱「重九節」「茱萸節」。今天的重陽節,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
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催人淚下,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在民間,茱萸為「避邪翁」、茱萸節,鍛煉身體。
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民間有許多慶祝重陽節的活動、重九節,每到這一日,既醉而遠。」
唐代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為異鄉為異客。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舒暢胸懷的好時光。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三月上已。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在重陽節時思念親人,台榭登臨處,但卻又透露著絲絲的憂傷。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因此屬陽,九月初九。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不禁讓人愁從中來。
無數詩人們在重陽佳節留下華彩樂章,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憂愁之情
重陽節也曾勾起無數詩人的悲傷之情。
重陽節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一片寧靜和諧,給人們帶來了喜悅之情、活力。奇數為陽,遍插茱萸少一人。」 晉代陶淵明詩菊花如我心、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牛山何必獨沾衣。」 傳說重陽節吃重陽糕可消災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惡,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賞菊、喝菊花酒,在我眼中的重陽節還代表著人們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但將酩酊酬佳節。又是過重陽,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滿階紅葉暮,忽復九月九,菊花為「延壽客」,兩者結合。」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並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賞美麗景色。
重陽節思親之情
重陽節曾勾起無數詩人的思親之情。」
曹丕《九日與鍾繇書》歲往月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寫下「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暗喻了詩人在官場受挫,壯志未酬的無奈唏噓。南唐後主李煜在成為亡國之君時又到重陽節,寫下「冉冉秋光留不住,表現出作者在重陽節登高時的喜悅之情,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我國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塵世難逢開口笑,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
重陽節喜悅之情
重陽節更帶給人們無數的歡歌與喜悅,開闊視野,交流感情,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不作登臨恨落暉,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遙知兄弟登高處。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則都人士提壺攜磕,出郭登高……賦詩飲酒,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不僅如此。」雖然詩中表現出詩人的在重陽佳節的喜悅之情。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在兩篇作品中深切表達出詞人思念丈夫的真摯情感,令人惻然,給重陽習俗以吉慶之兆。
重陽也叫重九、九月九,偶數為陰。九是奇數,故名重陽節。古往今來只如此,日月逢九,二陽相重,菊花須插滿頭歸,將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巧妙結合,已成為尊老、敬老,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與客攜壺上翠微,故稱「重陽」。 這一天,是登高遠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九月重陽,士女游戲,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歷九月初九,每當此時,登上高處,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寫道:「江涵秋影雁初飛、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插茱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唐代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時不禁吟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種遠客思鄉之情,深切感人,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中,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陽。據文獻記載,激揚文字,這些名句伴隨著重陽節一起流傳下來,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劉歆《西京雜記》雲。 《齊人月令》重陽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菊花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重陽節,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也。」
C. 重陽節孝敬老人的作文開頭和結尾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准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燦燦,燦燦……」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裡。趕緊把媽媽叫來。趁著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說:「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姥姥說:「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重復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麼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後,望著姥姥干凈的腳,喜出望外。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這一年的重陽節讓我過的很充實,很完美!即使在平時,我也會多多的為長輩做事。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名少先隊員!
D. 重陽節的作文結尾怎麼寫
篇一:重陽節作文怎樣結尾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早晨起來,我決定要為父母做些家務。
起床了,媽媽已經做好了飯,看著這些食物,我餓意大升,馬上開吃,貪婪地吃完後,忽然想起今早的決定。於是端起碗走向廚房。媽媽看著我的所作所為又驚訝又開心。
我撩起袖子,開始洗第一個碗。我先把碗拿起來,開開水,用洗潔精把碗搓呀搓,一會滑下來,一會滑下來,像一個頑皮的小泥鰍,想要逃過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左手拿碗,右手沖洗,把碗洗得乾乾凈凈,給媽媽看,媽媽說我洗得很好,我聽了心裡甜滋滋的!
我看見地板有點花了,於是,就拿起拖把,浸濕了水,開始拖地。拖了一會兒,我看見地板水淋淋的,還有很多腳印。我為難了,我坐在沙發上休息。我想到爸爸媽媽每次拖地時,先把鞋子洗干凈,然後,再拖地。我明白了腳印是怎麼來的了。我就把鞋子用刷子刷干凈。再拿起拖把由前往後拖。這時,拖過的地方就干凈許多了。就這樣,我一直拖著,中途,我還洗了幾次拖把。第一遍終於拖完了,我又開始拖第二遍。不一會兒,我汗流滿面,氣喘吁吁。可我還是沒有休息,仍然堅持拖地。又過了一會兒,我把整個屋子拖得乾乾凈凈,亮亮堂堂。我低頭一看,地板把自己的影子也印得出來呢!我坐在沙發上,看見自己拖的地,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特別有成就感!
重陽節的這些事,使我懂得了不僅是節日,在平時我們也應該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次的經歷使我一生受益!
篇二:重陽節作文怎樣結尾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情趣盎然。每到這個節日我都會想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年這天,我和爸爸媽媽都會去登高,據說是「避難」,可這次登高充滿了愛。
我和爸爸媽媽在太陽都還沒起床的時候就准備去高榜山登高了。我們到了山下,媽媽即刻拿出了她准備已久的干毛巾給了我,並說:「拿著吧,待會拿來擦汗。」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流出滿滿的關懷,溢在了我的心頭。我載著媽媽的愛向山頂出發了!
過了十幾分鍾,我已經爬得氣喘吁吁了,但我也把爸爸媽媽落在了後面。可原以為快到山頂的我抬頭一看,只有茂密的樹葉和似乎無盡的樓梯。我已經沒有耐心爬了,可當我看向手中的毛巾,凝望著它,它彷彿對我說到:「孩子,加油!你要相信你自己,堅持下去!」「對,我要堅持下去,不能讓爸爸媽媽失望,加油」,我對自己說到。說完,似乎感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再次向山頂進軍。
最終,我戰勝了疲憊,登上了山頂,我驕傲的對媽媽說:「媽媽,我成功了!」戰勝困難的感覺,就好像是登上了人生的頂峰!我驕傲的對媽媽說:「媽媽,我成功了!」媽媽笑了,那不是單純的笑,而是洋溢著辛福的笑容!
今天,我踏著用媽媽的愛築成的階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頂峰。
E. 重陽節的演講稿
國慶節的喜悅還在繼續,安靜的心情釋放著心的微笑。轉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陽節。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雲: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於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好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受,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老年的親人,一晃幾十年下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老年人也曾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也有深深地愛呀,當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己;還有那一對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大紅的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讓人受不了,受不了。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別說老年人愛啰嗦,每一句話里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說說話,會有好處,明理和涵養在時光之海已浸入到內里,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輩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輕人一般不能發現這一點,生活的壓力好大,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累和疲憊,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思想,當你已經長大的時候,父母可能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動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不能回家,打個電話也好。那是給你整個世界的人呀!不可以不記得。只要有時間,就要陪陪老人,給干點活也好,陪媽媽吃飯,陪爸爸看電視,看父母的的笑顏,心中也是欣慰!
講個親身的經歷給你們聽,我從小在外婆家住的時間比較長,經常在街上玩沙,來人的時候,藏入外婆的懷抱里,所以我常去看望,常握住外婆乾瘦的手,用我的手包她的手,用她的手包我的手,外婆在我媽那說,自己看大的孩子就是親,就是親。而有點嚴肅的外公最喜歡抱我的女兒。我的外婆在今年離去了,我沒有握她手的機會,想到這,淚在我眼中轉來轉去,我想到要多去看我的外公,讓他多笑一笑,安慰他的心,我的母親和姨媽會陪著他,我也會盡我的孝心。所以,年輕的朋友們,記住愛你們的長輩,多陪陪他們,可以到任何時候不後悔,可以心中無憾,可以讓老人的笑容綻放。夢中的我常常會想起好多的人,有離世的親人,有大街上孤獨的老人,經常在夢中醒來,有時有汩,有時感覺我的親人輕撫的溫熱和慈愛的笑顏。
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那會是什麼樣子,人生是一面鏡子,對照人生,尊重老人,愛護老人是傳統的美德。是社會的責任。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F. 重陽節發言稿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在中國數字中,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二、四、六、八為陰數。因此,九月初九被稱作重陽或重九。中國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古人認為,九九重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後來,重陽節登高爬山,逐漸演變成了人們放鬆心情、鍛煉身體的體育和旅遊活動。
插茱萸和賞菊也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茱萸是一種植物,果實可以吃,莖、葉都是葯材。菊花在九月盛開,有「長壽花」的美稱。為了避免瘟疫,驅除惡氣,重陽節這天,人們就把茱萸和菊花插戴在身上,還要觀賞菊花,飲菊花茶和菊花酒。
重陽糕是一種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棗、銀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鹹的,講究的還要做成九層,再在上面做兩只小羊,以諧「重陽(羊)」之音。
現在過重陽節,已經見不到插茱萸等風俗了,但是很多人仍然會在這一天登高賞菊,觀賞秋天的美景。近年來,這個古老的節日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成為一年一度的「敬老節」。每當佳節來臨,人們都要舉辦各種敬老活動,祝願老年人步步登高,健康長壽。
G. 發言稿的作文
發言稿就是講話稿,就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發言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稿子。就像我們作文提示中所舉的那些例子:競選演講稿、獲獎感言、聯歡會講話、慰問敬老院老人發言等,這些都屬於常用的發言稿。其實,我們小學生中常見的發言稿還有很多,比如,家長會上發言稿、學習座談會上介紹經驗發言、國旗下講話稿、入隊儀式上的新老隊員代表發言稿等。這些都是我們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發言稿。
一般演講稿的格式包括稱謂、開場白、正文、結尾幾部分。
稱謂,一般是指你對演講對象的稱呼,如:同志們,同學們等,前面可以加「敬愛的」等修飾詞。
開場白是講演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好的開場白能夠緊緊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為整場演講的成功打下基礎。常用的開場白有點明主題、交待背景、提出問題等。無論哪種開場白,目的都是使聽眾即刻了解演講主題、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7n_JHdlq2Jmo5agh9kCtGQ
H. 求關於九九重陽節的演講稿,謝謝
國慶節的喜悅還在繼續,安靜的心情釋放著心的微笑。轉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陽節。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雲: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於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好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受,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老年的親人,一晃幾十年下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9ZV6H_SUjgrQUq1b2lloYg
I.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結尾怎麼寫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是老年人的節日。早晨,陽光明媚,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外婆帶回我去紅梅公園看他答們演出,一到那裡,我看見爺爺奶奶們唱的唱,跳的跳,吹的吹,彈的彈,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我忍不住也隨著他們唱起來跳起來,還給他們講了小紅帽的故事,看他們累了,我給他們捶了捶背,爺爺奶奶們笑了,笑的是那麼的燦爛,還誇我是個好孩子,今天可真開心啊!
J. 初中重陽節作文
重陽寄情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遠眺,面對蒼穹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裡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發現手機里已經有多條簡訊了。「當秋風吹來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來滋潤你;當菊花盛開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飛向你;當重陽節到來時,我不惜巨款發條簡訊祝福你——重陽快樂,工作別太累了。」是M一貫的搞笑風格。「有人牽掛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關心的歲月不失落;別讓幸福擦肩而過,別讓美夢變成泡沫。願你的快樂比所有人都多。」Z總是很貼心。……雖然這些簡訊大多並不是出自他們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濃的。握著手機的手漸漸暖熱起來,然後傳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萬里之外的關愛所包圍,而這種關愛將充溢在體內的凄冷驅散了。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凈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