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賞菊詩詞
一、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明•唐寅《菊花》
二、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 顧太清《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三、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 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四、 年年孤負黃花約。 —— 黃機《憶秦娥•秋蕭索》
五、 金風飄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
六、 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 —— 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七、 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八、 猶喜閏前霜未下,菊邊依舊舞身輕。 —— 司空圖《白菊三首》
九、 黃菊開時傷聚散。 —— 晏幾道《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
十、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十一、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晉•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十二、 斗萬花樣巧,深染蜂黃。 —— 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十三、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 —— 杜甫《宿贊公房》
十四、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十五、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題菊花》
B. 關於重陽節賞菊的詩句有哪些
1.《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版陽,玉權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
2.《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3.《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4.《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5.《菊花》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6.《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7.《重陽後菊花三首》
范曾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8.《菊》
劉克庄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9.《寒菊》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C.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賞菊並飲菊花酒來 重陽節自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D. 重陽節的傳統不是賞菊,喝菊花酒嗎那麼,重陽節送花可以送菊花不
重陽節登高,賞菊,飲菊花酒,重陽節也是敬老的日子,但不代表當天要送菊花回給老人,老一輩講究吉利,菊答花在老一輩心中表示哀悼,而且白色的菊花看起來很不吉利。所以,千萬不要送錯花了。如果要送,送康乃馨,百合花都不錯。康乃馨代表尊敬愛戴感恩,百合寓意吉祥,闔家幸福。另外,還可送劍蘭,表示福壽安康。
E. 重陽節為何登高賞菊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喝重陽酒
「重陽酒」即用優質糯米釀成的甜酒,於重陽節裝進小陶瓷壇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為溫度和濕度比較適宜,所以釀出的酒特別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純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於西北少數民族。
「重陽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陽節時,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長成,欲開花時,這就是製作「重陽酒」的上好的材料!
F. 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賞菊和飲酒
金風送爽,紅葉照眼,滿園秋色迎來了古老的重陽節。
古人把一、三、五、七、九等單數稱陽數,二、四、六、八、十等雙數稱為陰數。九是陽數的極點,九月九日是兩陽相會,所以稱作重陽。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茱萸節」。在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不少習俗,如登高、賞菊、佩茱萸,吃重陽糕等。
那麼,為什麼重陽節這一天會有登高的習俗呢?相傳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仙人能預卜未來,汝南人桓景曾拜他為師。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今年九月九日,你家當有災殃。你趕快叫家人縫制絳袋,在袋中存放茱萸,到九月九日那天全家臂上系茱萸囊,登高,飲菊花酒,才可消災。」桓景照著去做了,晚上回家果見家裡的牛羊雞狗都突然死去,家人卻躲過了這場災難,這個傳說雖然子虛烏有,但後人卻信以為真。自此以後,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免災。
其實,在這傳說習俗的背後,還是有些科學道理的。因為節氣到了此時,一年中的陽氣到了極至(最高點),陰氣開始回升,氣溫也漸漸變冷了,此時,正當節氣的轉換期,人的身體如不適應氣候的變化,就容易生病。因此在這時,佩茱萸,飲少量菊花酒及登高爬山,對預防疾病、鍛煉身體都有一定好處,只不過古人沒有明確認識到這一點罷了。
重陽節之所以這樣有名,還因為和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陶淵明有關系。
晉朝大詩人陶淵明,他最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著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即將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向和官吏的腐敗,也有高潔的品格。他辭去了官職,寫了有名的《歸去來辭》回到柴桑(在今江西省)家鄉隱居。耕作之餘,他在宅旁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陶淵明又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有一年重陽節,陶淵明在籬邊賞菊,沒有酒喝,佳節對黃花,偏偏不能一醉,心中十分惆悵!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裡,嗅嗅嚼嚼來消遣。然而,菊花究竟不能代酒,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來了一個白衣人。原來這是江州刺史王弘的差人,給陶淵明送酒來的。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瓮,對著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罷。
因此,也有人說,重陽節飲酒賞菊,是為了頌揚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品格。
G. 賞菊和登高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古代歲時民俗.即在節日登上山嶺高處.其初多與避災除厄的迷信傳說關,後乃成為游覽健身活動的一種.多在人日、正月十五日或其他節日舉行.至魏晉後,因費長房、桓景傳說,相率於九月九日(重九)進行,遂以為俗.較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繹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家,見雞狗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代之矣.今世人第六至九日,登山飲酒,婦人帶茱萸囊是也.」茱萸,傳有避疫之效.《南齊書.禮志》:「宋武帝在彭城時,九日上項羽戲馬台登高.」唐五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九月九日,載酒具、茶爐、食榼,曰登高.香山諸山,高山也;法藏寺,高塔也;顯靈宮、報國寺,高閣也,釋不登.憑園亭,闖坊曲為娛耳.」清顧祿《清嘉錄.九月.登高》:「登高,舊俗在吳山治平寺中牽羊賭彩,為攤錢之戲.今吳山頂機王殿,猶有鼓樂酬神,喧闐終日者.或借登高之名,遨遊虎阜,簫鼓畫船,更深乃返.」
H. 重陽節,什麼踏秋賞菊去登高
1、登高「辭青」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2、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I.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菊花是重陽節的重要
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