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製作賀卡圖片祝福語
1、霜降遇重陽送你養身小方子,沒事洗個鴨梨子,潤潤小嗓子,睡覺蓋好了內被子,趕走疾病的引子,打著問候容的旗子,送來好運的影子,祝你快樂過日子!
2、雙九重陽佳節到,微信祝福來問好:相逢總是很奇妙,生活無憂無煩惱,工作壓力瞬間消,傷心失落全跑掉,鍛煉身體多散步,願你重陽更美好!
3、雙九節,出遊賞景好時節;九九節,登高遠眺值佳節;重陽節,觀賞菊花好季節;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可去邪,祝君重陽過好節!
4、帥哥味好純: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願你擁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節日!秋風徐徐,重陽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備好香醇的菊酒,等著與你分享。
5、又是一年重陽時,花點小錢祝福你;秋高氣爽好時節,登高賞菊最適宜;發封微信問候你,願你事事都順利!祝重陽節快樂!
6、歲月匆匆,帶不走偶想你的情愫!微信閃閃,傳遞著偶對你的思念!將萬千祝福託付那吉祥鳥,滿載深深的問候:重陽節快樂!
7、重陽佳節相聚,親朋好友相聚,情人戀人相聚,你我他相聚,讓我們一起為明天更好而相聚吧!
8、重陽節,也是老人的節日,爸、媽,我在遠方為你們祈禱,祝您們長命百歲,身體康健!
B.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備陪埋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素材。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可以用中國的國畫寫意來表達。
C. 99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意思: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拓展:
(1)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2)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D. 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還被稱為菊花節、茱萸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
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故曰重陽,也叫重九。有的專家考證,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的民俗活動:
1、重陽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秋天到了,冷空氣南下,雨水減少,天氣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氣爽,氣溫既不寒冷,也是炎熱,正好適合出遊。
2、吃重陽糕。
重陽糕,也叫「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糕上還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兩只羊,取「重陽」的意思。
3、女兒節。
有些地方重陽節還被稱為女兒節,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吃花糕,娘家還要給女兒、外孫送糕,有步步高升之意。
E. 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農歷九月九日。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專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屬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F.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折疊起源考證
其一: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過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與楊府山塗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陳志歲)
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
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辛棄疾)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重九(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G. 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農歷2019年重陽節的日期:2019年10月07日 星期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版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權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