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0是抗美援朝多少年紀念日
2020年抗美援朝紀念日期是,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庚子年,鼠年,九月初九,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七十年過去了,硝煙早己散盡,但我們一定不要忘記為了保家衛國犧牲的戰士們。
㈡ 抗美援朝手抄報文字內容少一點
抗美援朝手抄報文字內容少一點?贊美抗美援朝的句子
紅旗 紅花 紅霞,辭別在烈士塔下的爸媽,
孩兒帶上你們留下的紅五星十萬火急向東出發
歌海 花海 人海,懷揣著老兵的諄諄囑托
我們向東、向東,一起雄赳赳,氣昂昂地把鴨綠江跨!
我們一起走進熊熊戰火,
美帝國主義直把硝煙燒到隔岸的通化
我們一起走進滾滾鐵流,
我們的將士捂著流血的傷口,還在揚鞭躍馬。
我和他們一樣,燃燒著火一樣的青春,
我分明看到楊根思拉燃導火索讓復仇的巨雷在敵群爆炸;
我和他們一樣,把英雄的贊歌唱響,
我分明看到黃繼光憤然躍起讓敵堡里的機槍變成了啞巴。
我和他們一樣,懷揣著保家衛國的偉大理想,
我分明看到強忍著烈火燒身的邱少雲動也沒有動一下。
我和他們一樣,年輕的中國用英勇無畏的戰爭
粉碎著不可戰勝的神話……
我們同是抗美援朝向東出發的小兵
一個個十四、五歲的年紀,不是梳著羊角辮,就是留著齊肩發,
我們中有的許許多多的人都去了三千里江山
我們卻留在了鴨綠江彼岸的後勤醫院學做南丁格爾、克拉拉……
在這里,我們接診、登記、消毒、隔離、檢查
陌生的面孔又迎來了一茬又一茬
在這里,我們穿刺、注射、導尿、開導、理發
煎人難熬的夜班兒我們加了又加
在這里,我們見證了太多的生離死別,
逐漸得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老兵的偉大
在這里,我們目睹老兵太多的渴望
終於理解老兵為啥個個堅忍不拔!
我們甘願變成愛的音符,任憑生命之錘的敲打,
讓傷病員的肉體和精神一樣堅強,自己也一點點地長大。
我們甘願變成愛的船槳,迎著狂風巨浪的捶打,
讓生命的小船勇敢地向彼岸進發,自己也一點點地升華。
㈢ 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背景就是朝鮮半島的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爆發戰爭,戰火蔓延到中朝邊境,中國應朝鮮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定。
一、抗美援朝70周年
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第39、第40、第42軍(以後又增調了第50、第66軍)和炮兵第1、第2、第8師以及一個高射炮團、兩個工兵團,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輯安等地,先後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
第13兵團過江後,於10月20日改組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駐軍朝鮮後的第一仗。
㈣ 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是哪一天
2020年10月25日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戰爭背景: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立即實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8月27日起,美軍飛機不斷侵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並對我國境內目標進行轟炸和掃射,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
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向朝鮮北方大舉進犯,並迅速向朝中邊境推進。應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策。
(4)抗美援朝70周年與重陽節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也打破了「美國不敗」的神話。
㈤ 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體會1000字
抗美援朝70周年心得體會可以寫革命先驅們是如何戰勝美國,為了取得勝利甚至奉獻了生命,作為後代的我們要致敬他們,還要將中華民族發揚光大。
正文
2020年十月迎來一個重要的紀念日,即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開國領袖毛主席一聲令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戰勝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侵略者。
在環境惡劣、條件艱難,敵人強大,我軍弱小的情況下,我軍以中國特有的近戰、夜戰、運動戰、槍林彈雨的戰場,勇敢穿梭,讓敵人驚恐萬分。在重要的戰役打出了萬歲軍38軍。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之所以取得軍事勝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主導的政治工作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政治優勢成為我軍致勝的戰略優勢。無數先烈、革命前輩們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犧牲、貢獻,英雄事跡可歌可泣。
與許許多多的革命前輩相同,我的父親母親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保衛和平,抗擊敵人,我為他她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永遠懷念他她們!
抗美援朝志願軍取得的偉大戰果震驚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國的「立國之戰」「立威之戰,」打出了中國的偉大地位和尊嚴,表明了已經強大的起來的新中國絕對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對他進行欺負。
對於新中國來說,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必將永彪史冊,萬古流芳!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有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中華民族這種傳統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是我們民族之魂。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使之更加發揚光大。我們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學習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續發揚全國人民和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表現出來的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在當今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要立足於世界之林,更要有這種大畏的愛國氣節和英雄氣概。
輝煌的往事不能忘記!獻身的英烈更需緬懷!
讓我們人人都拿起筆,謳歌這支血染戰旗的「萬歲軍」。
讓我們人人都動真情抒發人民心中最可愛的人。
㈥ 今天是什麼節日
今天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關於重陽節,王維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㈦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時間
2020年10月23日上午10時,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2020年9月19日,位於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重新開放。這是中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歷史的專題紀念館,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開館儀式在抗美援朝紀念館前的廣場上舉行。上午10點,儀式正式開始,全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社會各界人士肅立默哀,緬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少先隊員向到場的志願軍老戰士代表獻上鮮花。儀式結束後,在場人員有序參觀了抗美援朝紀念館。
(7)抗美援朝70周年與重陽節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可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
2、經此一戰,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
3、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
4、經此一戰,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愈戰愈勇,越打越強,取得了重要軍事經驗,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轉變,極大促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一戰,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
5、經此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受到極大鼓舞,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
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世人,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不論多麼強大,如果站在世界發展潮流的對立面,恃強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擴張,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這一戰,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㈧ 抗美援朝70周年過程簡述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1951年底,經中朝雙方協商:聯合國軍戰俘由志願軍負責管理,南朝鮮軍戰俘由朝鮮人民軍管理。
美方拒絕先討論確定遣返戰俘的原則,提出「自願遣返」的原則,主張選擇遣返的戰俘一對一交換,交換後一方尚余戰俘與他方所拘留的外籍平民和選擇遣返的平民進行交換,不選擇遣返的戰俘一律釋放為平民。
為證明有大量戰俘不願意遣返,美方在戰俘營中進行所謂的「甄別」活動,使用南朝鮮和台灣國民黨的特務,非法強迫朝中戰俘寫血書、蓋血指印、在身上刺字,甚至殺害戰俘,以逼迫他們拒絕遣返。
㈨ 抗美援朝時間紀念日
抗美援朝時間紀念日是10月25日,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戰爭過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在8個月內,先後連續進行5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同時,黨和政府在國內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兩年艱苦鬥爭,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
美國遠東軍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