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伊斯蘭孝敬父母的演講稿
上星期日﹐許多地方的媒體報道﹐是西方的「母親節」﹐於是乎﹐做生意的人又迎來了招財進寶的好機會﹐鼓勵不常回家的兒女們給媽媽送禮物﹐一支康乃馨或餐館一頓飯﹐表示「孝敬」。 據說「母親節」源自古希臘﹐還有許多伴隨的希臘神話故事﹐但被歐洲人一忘就是三千年。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有人為了多掙錢﹐也有人為了貪圖享受和個人自由﹐傳統的家庭觀念遭到嚴重破壞﹐把老媽媽丟在老家無人問津。
西方市場經濟演變的結果﹐講究法制﹐不講道德﹐所以孤獨的老母在家﹐餓死凍死﹐兒子不承擔法律責任﹐歸根結底還是資本家得利。 但是﹐教會還是講良心的﹐因為須遵循《聖經》的傳統道德﹐可以對拜金社會帶來的破壞給一點可憐的補償。 所以﹐最初在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英格蘭的教會提出外出打工或發財的兒女們不要忘記家有老母﹐把基督教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定為「母親日」﹐要孩子們回家看看。
近代的美國教會﹐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第一次在1872年﹐波斯頓的教友們舉行母親節集會。 又經歷了35年﹐在1907年﹐費城的教會宣布﹐把每年的五月第二個星期日定為公眾的「母親節」。 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殘酷競爭和拼搏的資本主義制度下﹐世人的母親們總算得到被翅膀硬了飛出去的兒女們在一年之中有一天想到她們。 我們歡呼美國教會﹐在母親們遭受市場經濟沖擊而兒女們遠走高飛的艱難歲月里﹐喚醒民眾的良心﹐騰出一點點時間思念他們的母親﹐就這一天﹐給老母親送去一點人間的溫暖。
現在我們來看看﹐伊斯蘭關於對父母的關系。 首先﹐根據伊斯蘭﹐孝敬父母是每個信士的天職﹐父母應受到崇敬的地位僅次於崇拜真主。 其次﹐伊斯蘭沒有特定的某日「母親節」﹐而堅持把孝敬父母化解為每天的實際行動﹐就像當年父母養育兒女那樣。 《古蘭經》說﹕「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 如果他們中的一人或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年邁﹐那麼﹐你不要對他倆說﹕『呸﹗』 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 你應當畢恭畢敬地服侍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 求你憐憫他倆﹐就像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17﹕23-24)
在《古蘭經》中﹐真主以命令的形式指示信士孝敬父母有十一次﹐明確的經文出現在不同的情節中。 每次經文﹐都在告誡信士﹐不可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和他們為兒女付出的幾十年辛苦﹐如﹕「我曾命人孝敬父母。」(29﹕8) 「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的母親辛苦的懷他﹐辛苦地生他﹐他受胎和斷乳的時期﹐共三十個月。」(46﹕15)
第一﹐在人類的自由行動中﹐真主曾經同人類締約﹐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孝敬父母。 人類文明的道德原則﹐第一是崇拜真主﹐其次就是孝敬父母。 《古蘭經》說﹕「當時﹐我與以色列的後裔締約﹐說﹕『你們應當只崇拜真主﹐並當孝敬父母﹐和睦親戚﹐憐憫孤兒……。』」(2﹕83)
第二﹐人生存在社會中﹐必須善待所有的人﹐首要就是孝敬父母。 如果孝敬父母有缺陷﹐其他善功難以成立﹐因此孝敬父母佔有伊斯蘭的道德准則第一位。 《古蘭經》說﹕「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憫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近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款待奴僕。 真主確是不喜愛傲慢的﹑矜誇的人。」(4﹕36)
第三﹐天下事﹐必有是非﹐壞事和醜事不可為﹐而在人間關系中﹐孝敬父母是首善﹐俗話說﹕「萬事孝為先」﹐是一切善功的關鍵﹐提綱挈領﹐帶動全面。 《古蘭經》說﹕「你說﹕『你們來吧﹐來聽我宣讀你們的主所禁戒你們的事項﹕你們不要以物配主﹐你們當孝敬父母﹔你們不要因為貧窮而殺害自己的兒女﹐我供給你們和他們﹔你們不要臨近明顯的和隱微的醜事﹔你們不要違背真主的禁令而殺人﹐除非因為正義。 他將這些事囑咐你們﹐以便你們了解。』」(6﹕151)
伊斯蘭道德原則規定﹐孝敬父母為人間第一要務和最基本的善功。 而在父母兩位長輩之中﹐母親的地位高於父親。 據阿布‧胡萊伊拉傳述﹐有弟子前來向先知穆聖請教﹐他首先應當侍奉誰﹖ 先知穆聖回答說﹕「你的母親。」 他又問﹕「那麼﹐其次呢﹖」 先知穆聖說﹕「你的母親。」 他再問﹕「再其次應當侍奉誰呢﹖」 先知穆聖回答說﹕「還是你的母親。」 如果按形象的排列來比方﹐母親應受到的侍奉和尊敬﹐不僅是第一位﹐而是佔有前三位﹐在第四個位置上﹐才輪到也應受侍奉的父親。
孝敬父母﹐並非絕對服從﹐在認主獨一的原則性問題上﹐ 須劃清信仰的界線﹐不能退讓﹐但不影響對老人的侍奉和尊敬﹐這是伊斯蘭的孝敬價值觀。 《古蘭經》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 ---- 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奶﹐是在兩年之中 ---- (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唯我是最後的歸宿。 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麼﹐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而奉事他倆﹐你應當遵守歸依我指的道路﹔唯我是你們的歸宿﹐我要把你們的行為告訴你們。』」(31﹕14-15)
人生在世﹐遵循許多原則﹐成為生活的指南。 所謂「原則」﹐就是行事﹑說話和思考問題的法則﹑標准和價值觀﹐是非分明﹐主次明確。 在伊斯蘭的生活原則中﹐第一是認主獨一﹐其次是孝敬父母﹐第三是弘揚為主道奮斗的精神。 一次﹐兵臨城下﹐先知穆聖組織全城男子漢拿起武器﹐奔赴前線﹐保衛城內人的生命安全。 當時﹐他叫住了一名士兵﹐命令他回家去﹐照料他卧床不起病中的老母。 這名士兵向先知穆聖請求﹐要求上前線﹐先知穆聖對他說﹐現在對你來說﹐照顧老母比上前線為真主而戰更為重要。
根據拉赫曼‧馬蘇德的傳述﹐他說﹕「我曾經向真主的使者請教﹐什麼是最重要的行為﹖ 他回答說﹕『按時禮拜。』 我問﹕『其次呢﹖』 他說﹕『孝敬父母。』 我又問﹕『再其次呢﹖』 先知穆聖回答說﹕『為主道而奮斗 ---- 吉哈德。』」
伊斯蘭對父母的尊敬是具體的行為。 現代的俗話說﹕「(對待人)真心﹐假心﹐看他是否捨得花錢。」 有些人把漂亮的話說盡﹐而是少有實際行動﹐所謂忠心耿耿﹑毫無私心﹑對父母盡全孝的「大孝子」﹐多數只是說說而已﹐經不起實踐考驗。 根據伊斯蘭的法制﹐父母對兒女的全部財產擁有主權。 根據聖妻阿依莎傳述﹐有一個人到先知穆聖這里來告狀﹐說他父親欠他的債務不還﹐怎麼辦﹖ 先知穆聖回答他說﹕「你和你的全部財產﹐都屬於你父親所有。」
伊斯蘭的孝道﹐不限於父母老人活著的時候﹐他們歸真之後﹐兒女還應繼續向已故父母表示孝敬。 以下是對歸真後父母盡孝道的可行方法﹕
一﹐ 每天禮拜之後﹐為父母做都阿宜﹐向真主為他們求饒恕﹔
二﹐ 以已故父母之名施捨﹐做善功﹔
三﹐ 以已故父母之名﹐做公益事業﹐如建造清真寺﹑圖書館﹑橋梁道路﹑慈善機構﹔
四﹐ 以已故父母之名朝覲﹐或出資請別人代為朝覲﹔
五﹐ 以已故父母之名﹐誦讀《古蘭經》﹔
六﹐ 以紀念已故父母之名﹐製作和散發宣教品﹐弘揚正道。
在今日西方社會宣傳「母親節」的商業氣氛中﹐穆斯林也應當思考對父母的孝敬﹐但我們遵循伊斯蘭的原則﹐不是今天一日給老媽媽買禮物﹑搥背﹑洗腳﹑做家務﹐晚上告辭﹐說明年的今天再來。 穆斯林應當對父母時刻關懷和安撫﹐照顧日常生活﹐滿足物質和感情上的需要。 對父母的孝敬﹐是必修善功的頭等大事﹐可以取得真主的喜悅。 我們祈求真主引導我們做孝敬的兒女﹐祈求真主恩賜我們父母身體健康﹐如果他們已歸真﹐求真主恩賜他們安寧﹐提高他們在後世的品級。 阿敏。
(阿里編譯自Say not even 「Fie」 to Parents by Dr Ahmad Sakr)
㈡ 求一篇關於孝敬父母的演講稿,1000—1500字。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感恩父母心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兩年前,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後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發。啊,爸爸變了,變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看到了爸爸為我操勞的痕跡。啊,爸爸沒變,大山般的父愛沒變。我依然感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愛。
那是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後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裡提來的家裡做好的飯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天黑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這時,雪人似的爸爸一邊走還一邊說:「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裡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卻彷彿陽光,溫暖我病痛的軀體;又似暖流,融進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關愛,撐起了我戰勝病魔的信念,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我康復出院.
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呵護和關懷。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哪怕是為他們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我也會感到心裡的安慰。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我愛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們都愛自己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我們愛您!」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身邊.
同學們,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剛剛過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歲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
在此,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
感恩父母心
(演講稿)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㈢ 主題是,孝演講觀後感,怎麼搞好學習孝敬父母
今天,我聽了「傳承孝道」演講,聽了這個講座後,我又很多話想說。
一開始,老師在舞台上,讓我們把屏幕上的字讀一遍,然後,主任請了一位阿姨給我們講什麼是孝。阿姨先說孝字是上面一個老子的老的上面的一部分,下面是「子」字,就相當於小子背著老子,也就是小子孝順老子。而且「孝」字 也提醒我們要孝敬長輩,也就是父母或者老人。
然後,阿姨又給我們講了關於孝行的小故事。先講黃鱔護子的故事。有一天,一個學生給了一個學者一條黃鱔,學者回家後把黃鱔放在正在燒熱水的鍋里,黃鱔把肚子高高隆起,讓肚子離開熱水,這個動作僵持了好幾個小時。學者覺得很奇怪,把鱔魚的肚子剖開一看,呆了,原來,這是一隻懷了六隻小黃鱔的母黃鱔,怪不得它把肚子高隆起,是為了保護小黃鱔呀。第二個故事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從前,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他每次都和他媽媽頂撞。有一次,小男孩的爸爸說:「我給你提出二十四條要求,如果你都能做到的話,你就可以頂撞你媽媽了。」一、二、三、四、……這么多條要求,其中一條最簡單,就是把一個籃球放在肚子里,十個月不把它拿出來,男孩同意這條,把籃球放進了肚子里。過了兩個小時,小男孩生氣地對爸爸說:「爸爸,有這籃球做什麼事都麻煩!」爸爸耐心地對他說:「孩子,媽媽懷你的那十個月就是這么痛苦的,睡覺不能斜著躺,怕弄疼了你,你說,媽媽有多麼辛苦呀,你還去頂撞媽媽,你知道媽媽有多傷心嗎?」男孩聽了爸爸的話後,立馬向媽媽道歉:「媽媽,我不該頂撞您。」還有很多的故事,數也數不清。
聽了這個大型講座,我感受到了要孝順長輩,也要孝順老師,不可以調皮,不要讓大人傷腦筋。
㈣ 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班會發言稿
父母給我們了生命,又把我們養育成了一名小學生。每天都為我們操勞,而自己卻不求回報。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我覺得,孝敬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當你看見父母辛苦了一天,下班回家的時候,你能否問一聲好,倒一杯茶?當你看見父母為你准備了一頓豐盛的早餐時,你能否說一聲謝謝?我們能向父母表示感謝,就可以體現出我們對父母的一份孝心。
當你看見父母為你的生病而操心時,你能否下決心以後好好鍛煉身體?當你看見父母為你的學習成績不好而發愁時,你能否下決心以後刻苦學習?我們讓父母少一點為我們擔心的事,也能體現我們對父母的一份孝心。
當你看見父母正在給家裡掃地、拖地時,你能否跑上前去幫一把?當你看見父母去倒垃圾時,你能否跑上前自己去倒?我們如果幫父母分擔一些事情,更能體現出我們對父母的一份孝心。
生活中的小事還有很多很多。其實,只要我們熱愛父母,體會父母的一份辛勞,都可以做到孝敬父母。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為父母著想。父母是愛我們的,我們也要愛父母。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
還有這個http://txs.eol.cn/article_page.php?articleid=317
你兩個中合一下.呵呵~~
㈤ 孝順父母主題班會演說開場白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 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是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長大,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今天。是的,我們的父母不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他們都會隨時想到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父母,孝順我們的父母。
㈥ 超級演說家演講稿有沒有關於孝順的
孝敬父母的演講稿
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上「哀了父母,生我肋帶」,贊美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唐詩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孝敬父母的渴望。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孝敬父母的演講稿3篇】孝敬父母的演講稿3篇。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己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們永記父母恩情,用實際行動回報他們,我們發出倡議:
常問好,講禮貌,讓父母舒心;少空談,多幫忙,讓父母省心;
求上進,走正道,讓父母放心;勤學習,苦鑽研,讓父母開心;
逢難事,勤商量,讓父母稱心;遇矛盾,能寬容,讓父母順心。
孝心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能對別人好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優異的成績、健康的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㈦ 《孝敬父母不能等》的演講稿怎麼寫
等待就是一種遺憾,遺憾是不能補救的,不能補就的生命是無法挽回的。因為,生命也有它的保鮮期!
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要大把大把的塞給爸爸媽媽,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爸爸媽媽,游完國內,游國外,讓爸爸媽媽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我說,那是不可能的,等待你把錢掙到手了,爸爸媽媽的牙還能啃得動青包米嗎?等你有時間了,想帶著爸爸媽媽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等你有……爸爸媽媽還……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時,對爸爸媽媽的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的嗎?感恩父母養育情「感恩」你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寫卻不能認識到它的真正含義。從你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你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我記得一篇感人的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播,動人的原因,不是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感情動人心腑。很多人為其流淚,不止為了可愛的男孩,也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的感恩。這樣的事,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卻又不願去做。試問:「你們的感恩在哪裡?」
其實,孝順父母是從每個不起眼的小事開始。例如:你現在還是小孩,孝順父母是不讓父母擔心。你現在正在繁忙地工作,孝順父母是抽出時間陪陪他們…
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㈧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 演講稿
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尊師重道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http://nhzqa.vicp.net/wenzha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70
㈨ 以孝敬主題的演講稿500字
父母之恩不能忘。同學們,你們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嗎?不多,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真不少。是呀,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成長,都缺少不了父母的哺育,那麼,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怎能忘記呢?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中華民族的道德史冊上,孝敬父母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今天,大多數人都把孝敬父母當做自己應該盡的義務和崇高的品德,然而,也有極少數的人,不願這樣做,把繁重的家務推給父母,把體弱多病的父母拒之門外,把沒有經濟來源的父母攆這趕那,兄弟間互相推脫,誰也不管,還有人恬不知恥地為此辯護說:「不做封建道德的孝子賢孫。」這不是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和荒謬嗎?親愛的同學們,封建統治階級宣言的「孝順、孝道」,其實內容是要子女絕對服從父母,即使父母錯了,作為小輩的也不能反駁和違抗,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在他們看來,只有從小做到「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長大了才能做到「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以便聽任統治階級的奴役驅使。這就是所謂的「孝子出忠臣。」你們覺得這種舊的道德觀念是對的嗎?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想過嗎?父母與我們朝夕相處。生活上,他們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讓我們吃好、穿好,他們自己省吃儉用。學習上,為了讓我們有更充足的時間,他們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放棄了娛樂的機會;為了讓我們學習不受干擾,他們連話也不敢大聲說;當我們在學校上課在外面又下起大雨時。他們打著傘來接我們,為了不讓我們淋雨,他們任憑雨水沿著鬢角流下;為了讓我們茁壯成長,他們買來補品為我們補充營養,而他們的兩鬢添上了幾縷銀絲……對這一切,我們讀懂了多少?我們對父理解了多少呢?我覺得我們的父母是多麼的偉大呀!從古至今,有多少名人志士都有一顆孝敬的心。陳毅元帥為癱瘓在床的母親洗尿褲浙江林學院的學生劉霆背母親上大學……這不是孝敬父母的真實寫照嗎?親愛的同學們,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我們要薪火相傳,誓將遲到的報恩來奉獻,用愛心寫就美麗的故事,讓孝心接力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