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百善孝為先,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做好哪些事
孝道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優秀傳統,對父母盡孝,對祖國盡忠,一直是廣受人們歌頌的美好品質。
古代有很多大孝子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流傳至今,然而現代家庭孩子少,大部分家長都比較溺愛孩子,在不經意間忽視對孝道傳承。
當家裡出現不孝順的孩子時,首先應該想到是家長的孝道是否缺失。
然後更加深入地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從而對父母產生感激之情。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單純無暇,父母要想讓孩子變得豐富多彩,就必須耐心地對他們進行正確地指引。
孝道需要培養和引導,而不是強迫或責怪,讓孩子打心底疼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想要擁有一個孝順貼心的孩子,家長不妨就從以上四點上多花些心思。
『貳』 家長寫《孩子怎樣孝敬父母》的文章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大的成就。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起碼規范,不會孝敬父母的人,在社會上就不會寬容別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一定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那麼,家長該如何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呢?1.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讓孩子了解父母通過勞動給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換來的,要百倍珍惜,並要有感激之情。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所提出的問題,決定讓他們了解家庭經濟問題到什麼程度。家境困難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懂得生活應該儉朴,與父母共同克服困難;家庭富裕的要讓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要在學習、品德上努力上進,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2.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樣對待長輩,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父母。當孩子明白他有為家人的歡樂、幸福出一份力,並能自覺地為維護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願望時,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家庭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的基礎。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感情,它要求個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對社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並自覺抵制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要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擴大為社會責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關心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親屬,當知道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了,帶上孩子去探望,當他們求助時,盡自己所能給以幫助。然後引導孩子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鄰居,進而關心幫助社會上不相識的人。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教育孩子盡早學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從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減輕父母的負擔。4.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歡樂、幸福,孩子不僅應知道自己有需要和願望,還應想到父母和親人的需要和願望。父母要教會孩子對人有同情心,告訴孩子為了實現父母和親人的願望,可以適當地限制或放棄自己的部分需要和願望,比如父母應堅持讓孩子把好吃的先讓給長輩;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父母下班回家,應主動讓父母安靜休息,當家裡條件不許可時,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與願望等等。
『叄』 孝順是每個人都需要有的美德,家長該如何讓孩子孝順呢
孝順是每個人都需要有的美德。每個人都必須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很多的孩子被家長溺愛,被爺爺奶奶溺愛,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才是家裡最大的,沒有半點尊重父母、尊重長輩的意思。有些孩子甚至會因為一些小問題就出手打自己的父母,這不要說孝順父母了,連尊重父母都不會。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孝順呢?
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都是以家長為榜樣,向家長學習的,如果家長對自己的父母都是不尊重的,不孝順的,那麼就沒有資格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順自己。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孝順是多麼重要的,讓孩子知道作為孩子就必須孝順父母。因為父母養育之恩難以為報,只有孝順父母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總的來說,家長要讓孩子孝順,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孝順,怎樣去孝順。家長要告訴孩子跟長輩說話要有禮貌,要尊重長輩,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肆』 父母要怎樣才能培養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孩子從小培養尊重大人,尊重老人的習慣形成,包括語言,行為。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做榜樣,這樣就會有好的習慣形成
『伍』 家長如何教育子女學會關心 體諒 孝順父母
很多孩子由於從小被呵護著長大,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但是他人意識很薄弱,作為父母要有意識的加強孩子的「分享教育」,要讓孩子明白,分享是互利而不是失去,而分享體現出來的是對別人的幫助和關心。同樣別人也會關心自己。
只有大家相互愛護,關心和體貼才會感覺到快樂和溫暖。只有懂得分享的孩子才會明白得到的快樂,分享的內容很廣泛,作為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分享學習和生活中的快樂,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分享成功和失敗的體驗。作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分享。
不要以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來滿足孩子任何的要求,其實孩子的內心很敏感,他們也很懂得大人的心理,培養分享意識就是在進行人格教育。如果孩子沒有分享意識,就難免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從而不會和人友好相處,更談不上未來的團隊合作。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分享是快樂的,很多父母溺愛孩子,滿足他們的一切需求,以孩子為中心無原則給予的愛,會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生活中也毫無尊重他人的概念。
任性就是對自己的行為放縱,不加約束,明明知道自己不對還要繼續做下去,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來威脅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孝順就是讓孩子學會讓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通過換位思考來體諒別人的用心,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就會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培養孩子孝順品德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讓家長更看得清楚人生,分得清楚輕重。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樹立了擔當和責任感,從孝順父母到感恩父母,然後再到感恩老師和同學,由家庭到學校,由學校到社會,推己及人,這樣孩子才不會任性妄為,行為不受約束。如何培養孩子孝順的品德呢?
1.學會謙讓
孝順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分享,不管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心裡總想著要給別人一份,家長可以從小就教育孩子零食拿到手,第一口要給父母或者家裡的老人嘗嘗,孩子從小能夠培養這個習慣,孝心的種子就會萌芽。
2.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家長要有意識的把自己工作的辛苦讓孩子知道,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好生活是需要父母經過辛苦勞動換來的。
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的萌發通過自己的勞動回饋父母的孝心。
在放假的時候要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刷碗,拖地,陪父母上街采買年貨,幫忙提東西等等。逢年過節要有一些儀式感,讓孩子自己親手製作一些小禮物送給家人和父母,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3.多和老人相處
孩子平時學習比較忙,沒有時間和老人待在一起,過節或者放假的時候,就要帶著孩子去看望老人,關心老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在一些團圓的節日,家長更要帶著孩子一起和老人團聚,讓孩子養成每逢節日就要團圓,長大了才能不會忽視父母。
4.父母做好榜樣
孝順一開始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孩子從小對父母的觀察是一件非常自然和敏銳的事情,家長的行為本能就會在孩子心中烙下印記,所以家長要學會帶著孩子一起行孝,當孩子參與到家長孝敬老人的行為當中時,就是在給他們做好榜樣。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創造機會給孩子機會去做孝敬的行為,這樣持續下來孩子就會形成習慣,變成內心的感受。
家長以身作則的時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遠比說教或者指導孩子如何去做要管用很多,教育不應該只是提要求,而是親身示範。
尤其是對年紀很小的孩子,道理他們未必會聽得懂也不一定能聽進去,只有家長親自做,用示範來給孩子「上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遠,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缺乏愛的教育,給孩子無限的寵愛,關心和照顧他們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知道家長的不容易和用心良苦。
為孩子付出是家長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不求回報,但其實家長應該也要讓孩子明白接受愛是需要值得珍惜的事情,這就是愛的教育。
孩子在向父母表達感激的時候,家長要大方接受,因為這樣孩子才能知道,在接受愛的時候也要表達愛給別人。這樣他們才會習慣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就不會變的對父母的索取和冷漠表現出理所當然的態度,自然也就不會自私和任性了。
愛和孝心應該是本能,愛孩子也要教會孩子付出自己的愛,不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丟掉了愛別人的本能。
只有懂得愛和付出,才能讓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發展的更好更完善,愛別人的第一步就是愛父母,孝順父母,這樣才能逐漸擴展到愛別人,愛社會,美德和善良就會在心中發
『陸』 父母平時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懂得孝順和感恩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守護者,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和呵護,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接受父母的愛的孩子,同樣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於父母的愛,有時候當爸爸媽媽遇到危險,孩子也願意付出一切。
路子寬這時正在瘋狂地吃著飯,11歲的他以前體重只有60多斤,現在已經成功增肥20多斤了,看到這里讓人不理解,孩子為啥要吃胖呢?
4、學會用教育法去教孩子。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們,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可以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反之,完全沒有汲取教育知識和技巧的父母,一味蠻干,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產生不良影響。
親情的愛可以化解很多困境,親情也是世上最無私的愛。
『柒』 如何孝敬父母三寬家長學習心得
孝敬父母雙方家長,我們的還要進行設計,家長必須按到的歌。
『捌』 父母孝順老人以身作則的句子
百善孝為先!
『玖』 想要教育孩子孝順父母,難度大不大呢
話說「百善孝為先」,母慈子孝是每個家庭都希望看到的場景。在每個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告訴孩子要孝順父母,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順著父母期盼的「孝順」走下去,有些孩子反倒是越長大越不孝順。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察覺到大寶的情緒,勢必會讓大寶更加難過,對父母失望,對家庭失望,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請父母們公平對待每個孩子,不然孩子長大很可能會不孝順你哦。
自己本身就不孝順
打鐵還需自身硬,父母自身孝順更是一個關鍵的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更是深遠的。父母若是孝順,孩子會潛移默化下知道該如何對待父母才是孝順;父母若是不孝順,孩子也會學著父母的不孝順,因為在他的世界裡,並不懂得什麼是孝順。
若是想教育出孝順的子女,父母自身一定要做好孝順這件事情,並且在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耳濡目染感知孝順,讓他知道只有孝順才是幸福家庭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四種父母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而不孝順的孩子在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若父母們都能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或是行為,那麼孩子日後會成為孝順的孩子,豈不是更好嗎?
『拾』 孝順父母該怎樣做,都做些什麼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父母的養育恩情,孩子們該如何報答、孝順父母?
嘉賓簡介:樂盛,現任六橫中心小學德育主任。曾多次榮獲校、鎮級優秀教師、局級先進工作者。《在經歷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等多篇論文在市、區級論文比賽中獲獎。
話題之一:有人說,相比母親細致溫柔的愛,父愛來得更為深沉。那孩子們該做些什麼來表達對父親的愛?
嘉賓分析:表達對父母的愛,其實很簡單。只要孩子們有一個好的身體,努力學習,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作為小孩子,還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但一樣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愛。對於孩子們來說,可以多陪陪父親,和父親說說心裡話,幫父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爸爸下班回家,可以送上一句問候,幫爸爸倒杯水、捶捶背,或與爸爸一起下下棋、打打羽毛球、散散步,父親一定會很開心。在父親節,禮物不一定要去買,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張賀卡、畫一幅畫、給爸爸唱一支歌,這些都是很好的表達方式。
話題之二:給爸爸倒杯水,或捶個背,這些都是表達孝順的好方式。但孝順的情感不應只在特殊的節日中體現,而應該貫穿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作為家長又該怎樣引導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
嘉賓分析:培養孩子的孝心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從小開始「灌輸」。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現在,不少的家庭,孩子是「小太陽」,家長卻變成圍著孩子轉的「月亮」,孩子從小以自我為中心,根本就談不上孝敬父母。第二,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她)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在平時,父母應當有意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的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這樣,就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第三,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父母親每天下班回家時,孩子要問候一聲;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當多照顧、多說寬慰話、替父母接待客人等;有什麼好吃的,父母要提醒孩子先想想長輩。總之,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提出不同的要求。第四,父母親要以身作則,做好孝順長輩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