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父母是第幾條誡命

孝敬父母是第幾條誡命

發布時間:2020-12-04 20:51:20

Ⅰ 十條誡命的第七條的相關知識

十誡之七:生命的祝福
1-4前四誡強調我們對神的關系和責任,後六誡強調對人的關系和責任。對人的第一個誡命,就帶有祝福,再次顯明神對人的愛。這條誡命教訓我們,兒女必須在主里凡事順從父母,並且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是愛父母、尊敬父母、服侍父母。孝敬父母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准則,不論信主、還是不信主,都應該恪守這個准則。孝敬父母有很多方式,怎樣才是真正孝敬父母呢?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會把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拿出來與父母分享,不僅僅是物質的分享,還包括自己的思想、信仰等,也要與父母分享。很多人認為給父母提供好的物質享受,弄些好吃的、好玩的,把父母哄開心了,或是常回家看看,就是孝敬父母。這是不信的人孝敬父母的方法,不信的人所追求的就是物質享受,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有神的人孝敬父母,就不僅僅是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條件,更要關心父母生命中的需要。我們的生命中什麼是最珍貴的呢?如果神在我們的心中是最珍貴的,我們就要與父母分享神的一切。如果把自己最珍貴的藏起來,不與父母分享,孝敬父母就是假的。用嘴唇尊敬他,心卻遠離他(賽29:13)。真正的孝敬父母,就是與父母分享神的一切,父母沒有信的,傳福音給父母;父母信的,要常與父母彼此交通、扶助,共走天路。所以,真正的孝敬父母,首先要使他們的生命得救,其次要存順服的心供養父母,使父母的心得安慰,使父母的身體得健康。這條誡命是帶有祝福的,如果做到這點,神在這條誡命中的祝福就會臨到你。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孝敬父母的人,不僅使父母得福,也使自己得福。這條誡命不是單單為保護父母的權利,也是子女蒙福的途徑。不僅僅是兒女責任和義務,更是兒女的本分。俗語說:萬事孝為先。在中國傳統中,有二十四孝的故事(百里負米,賣身葬父等)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這些都說明一點,神通過各種途徑要求人孝敬父母。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呢?神給了我們五個原因:1、出20:12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不僅指長壽,也指做的事終究會成功)。2、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申5:16),這個福不是一般的福分,是神給的福分,不僅滿足你的物質需要,更是滿足你的心靈需要。3、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是理所當然的(弗6:1),是兒女的本分,必須的。4、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西3:20)也是討神喜悅的方法。5、太7:12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如果自己想要受兒女的孝敬,就要先孝敬父母。(虐待父親,兒子照著學的故事)通過這五個原因,神要達到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護神創造的次序。神禁止我們輕視或損害每個人所應得到的尊重和服事,促使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心盡責。孝敬父母表達的是一種家庭的關系,是家庭次序的表現。家庭是出於神的,當神創造宇宙萬有之後,同時也給宇宙設立了次序,太陽、月亮、星星的運行各有次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是按著神的次序運行。按著神的次序宇宙萬物就能和諧,破壞神的次序,就失去和諧。自然要按自然次序行事,破壞了自然的次序,就要受自然的懲罰,近些年的天災就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社會就要按社會的次序,破壞了社會的次序,社會就失去和諧。所有的次序都是通過家庭建立起來的,神造人之後,就為人設立了家庭,家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次序。人要在家庭中學習如何遵守神的次序,從亞當開始、挪亞、亞伯拉罕、大衛等,神一直都在這個不斷擴展的家庭中彰顯自己的作為,顯明自己的旨意。完全降服神的旨意,就會得到長子的名分,犯罪也會帶來被兒子追殺後果。神設立的次序是不可改變的,改變神的次序就意味著失去和諧。神要通過這條誡命,確立家庭中的次序,進而保護自己設立的一切次序。讓人從生下來開始,就在家庭中學習如何遵守神的次序,進入社會後,也能夠按著神的次序行事為人。所以,神在這條誡命中命定了兩件事:告訴兒女,父母當受尊重;告訴父母,一定要值得尊重。在家庭中,父母就是父母,兒子就是兒子,這點沒有辦法改變,是改變不了的。兒女就應該孝敬父母,沒有為什麼,因為父母已經承擔了養育、保護和供應兒女的責任。也許父母對兒女做過一些錯的事,兒女不能因此就不感激、不尊重他們。孝敬父母就是直接體現對父母的尊重,要利用一切機會、真心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不要像先知以賽亞說的:用嘴唇尊敬他,心卻遠離他(賽29:13)。同時,做父母的一定要值得尊敬。父母都想得到兒女的孝敬,兒女孝敬父母,父母的心就會得到安慰。但是今天有很多父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很多人不孝敬父母,亂了神設立的次序。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出在父母的身上,造成這樣的原因,常常是父母沒有按著次序盡到當盡的責任。所以,保羅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保羅強調,父母要按著次序承擔起神給的責任,這樣才值得尊重。父母必須盡職盡責的按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好兒女,受到很好教養育的兒女怎麼會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父母是兒女最佳的老師,兒女從懂事開始,就自然而然的接受著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每句話、一舉一動都會對兒女產生影響。所以,申6:5-7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神教訓我們,不僅我們自己要盡心、盡性、盡意的愛神,我們還要教育自己的兒女愛神,在家裡不論做什麼都要給兒女做榜樣。父母要保證自己的行事為人值得受尊重,兒女才能夠尊重父母。這充分體現了神次序的嚴肅性,任何人都要在神的次序中盡上自己的責任。保羅說: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因為次序的問題很重要,家庭中有次序,家庭才能和睦;社會中有次序,社會才能和睦;在神面前有次序,我們才能蒙神的祝福。神的工作都是按著次序的,創造有次序,拯救有次序,刑罰也有次序。神把一切都放在自己的次序之下,並且通過父母與兒女的關系表現出來,讓所有的人對神的次序有深刻的認識。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這是神的命令,更是神的祝福。神通過保護次序給人類祝福,所以,一切都要按著次序行。次序其實就是規矩,俗話說:沒有規矩,就不能成方圓。不論什麼事,都是有規矩的。父母與兒女就是規矩的體現,孝敬父母就是規規矩矩行在神的次序中,按著神的次序行,神就喜悅,也就得到了神在次序中給我們看護、保守和應許的祝福。

Ⅱ 基督教的主要禁忌

基督教基本教義都出自於《聖經》,但是不同的歷史時期,雖然是同一句話,或者同一個故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因為歷代神學家都企圖結合當代的觀念來闡述和理解基督教的信仰要理,所以很難講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到底是什麼,只能說一說個人觀點而已。

基督教發源於公元一世紀,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培養了大批神學家,而且進行過宗教改革,形成了多如牛毛的流派,而各派之間,很多時候,極為蔑視對方,所以很難講基督教的基本信陽是什麼,因為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派別之間,都有一定的差異,如在聖禮方面,基督新教只有兩種,而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有七件。

Ⅲ 該怎樣孝順父母

一、應當記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們知道作父母的,無論是貧是富,是智是愚,也不管是飛黃騰達,或是一生潦倒,他們在養育兒女方面都一樣地含辛茹苦,花費了一生寶貴的精力。從十月懷胎到嬰兒呱呱落地,無不為生養兒女花盡心思,操勞過度。為了將兒女拉扯成人,父母吃苦受罪從來沒有一聲怨言。兒女的衣食住行無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心。在我們中間年輕的弟兄姊妹,也有為人父母的,你們會深切地體驗到:養育兒女實在不容易!所以說,父母的養育之恩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我們的生命是神籍著父母賜給我們的,所以我們當記念父母的生育之恩。提前5:4說:「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守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
然而世上有許多的兒女長大後,常常忘記父母的哺育之恩,不顧念親情,對父母採取打罵、虐待、遺棄的態度,嚴重敗壞社會風氣,玷污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舊約」《出埃及記》2章17節:「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新約時代保羅在《羅馬書》1章30-31節也說「他們是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保羅不但教導作丈夫和作妻子的應該怎樣相片,也勸戒作兒女的該如何對待父母,這也是我們當今教會面對的巨大挑戰。

所以,我們孝敬父母首先要記念父母的生養之恩,讓主恩典不斷地激勵我們,更新我們對父母之愛的回應,從而產生敬老之情,使一輩子為養育我們而受盡勞苦的父母,能得到安慰和滿足。

二、聽從和順從父母:

當前大多數青年人都推崇「個性張揚」,讓他們「聽從」或「順從」父母都很困難。自從神創造人以來,這成為一個問題。當初神賜給人類自由意志時,人們選擇了「不聽從」神的話,始祖亞當和夏娃的行為使整個世界陷在罪中,從那一天起,這種行為影響著每一個人,人類背逆神墮落之後,「不聽從」變成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今世代,一些作兒女的,不聽從父母的勸告,賭博、洶酒、早戀、偷竊、逃學……整天無所事事,不服父母管教。作父母的遇上這種情況是最可憐、最悲哀的。

神是在教導兒女對待父母的態度時說「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箴言30:17)這些話告誡我們不聽從和孝敬父母是神所憎惡的,為天地所不容,神的話真叫人膽戰心驚。我們實在要敬畏神,聽從他的教訓。《以弗所書》6章1節:「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20節說得更清楚:「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他還說:因為你們現在是基督徒,在基督里有了新的智慧,不要錯昧無知,不再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所以「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2~23)後面又說得更明確:「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1~32)。

總之,兒女要聽從父母的理由是因為我們在基督里的地位,我們是在主裡面的人,我們的生命不再發球自己,而是用主耶穌基督的寶血買贖回來的,所以,我們要榮耀神。在主裡面聽從父母,也就是在真理里聽從父母,真孝還包括勸諫。《聖經》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提前5:1)。「不可嚴責」就是要求人在勸責中有愛有敬。

古人在教導我們勸諫父母時說:「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禮記·內則》)。意為:兒女在勸諫父母時,不能有生氣的臉色,聲音要柔和;若父母不聽勸諫,要格外敬愛他們,待有機會時再勸諫。這是和《聖經》的教訓相吻合的。我們要用不斷的禱告祈求聖靈來光照我們的父母。使他們走在神恩典真理的正道上。這是神所喜悅的。

當神的愛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聽從父母的榜樣。《路加福音》2章41~51節記載了十二歲的耶穌在聖殿中的事情:當時少年的耶穌知道自己為什麼到世上來,知道自己的使命,但仍聽從父母,順服父母。

三、要奉養父母

中國人講「孝」,包括報答養恩,供奉父母需要。在《聖經》中講孝道,也有奉養父母的記載,《馬太福音》15章3~6節,記錄了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借口將奉父母的錢(物)作供獻給了神,就可以不孝敬父母了。主說,他們是借著人的遺傳,廢了神的誡命。《提摩太前書》5章8節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可見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神的命令,也是神看為美好的事情。

一個家庭,有大有小,有老有幼,兒女孝敬父母,媳婦敬愛公婆,女婿尊敬岳父母,晚輩敬重前輩,一家人和和睦睦,相親相愛,多麼令人羨慕!有人認為供養父母是額外負擔,這是錯誤的觀點。「孝」和「教」是分不開的,涵蓋了善待、供養、尊敬、愛慕的各個方向,並且禁止用言語和行為傷害父母。有人認為給年老的父母吃、穿就是有孝了。其實還不夠,他們還需要更多的體貼、關心、尊重、呵護。使他們安享晚年。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衰老,當你眼睛昏花、耳朵失聰、牙齒脫落、頭發落光、說話嘮叨、語無倫次、彎腰駝背的時候,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子女來關愛啊!現在我們若不肯聽從神的誡命,不孝敬父母,豈能盼望自己的兒女將來會孝敬我們呢?主耶穌教導我們:「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和先知的道理」(太7:12)。要孝敬父母,就必須順從和奉養父母,這才是真正有孝,是基督徒應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是合神心意、蒙神喜悅的。神所賜的豐盛福樂不止是在世時的健康長壽,還有屬天的產業得以長久,是今生與來世的恩福。這是何等寶貴、何等有福的應許。

Ⅳ 為什麼基督教不允許國人祭拜祖先

基督教有一個基本抄的規范,就是不允許崇拜偶像。這是《聖經》裡面的規定。耶和華大意是說,你們除了拜我,其他的都不允許跪拜,因為我是唯一的真神,其他的神都是偽神。後世的基督教教廷也做了這方面的嚴格規定,除了跪拜上帝或者耶穌,是不能跪拜其他偶像的。

中國人跪拜祖先,就與基督教教義發生了沖突。利瑪竇深知如果不解決這個矛盾,就無法在中國紮根,所以他寫信回歐洲,試圖為中國人辯解,告訴他們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後來基督教經過一代代的改良,現在已經很適合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了。

Ⅳ 劉志雄牧師:如何按照聖經孝敬父母

春節臨近,在家中與父母團聚時,很多基督徒都在思考如何孝敬父母。劉志雄牧師在《按照聖經孝敬父母》一書中非常較為仔細地談論了孝敬父母的話題。
孝敬父母與父母角色
孝敬父母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這一個誡命,乃是承接了人跟神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跟人之間關系的樞紐。
在所有的關系裡面,我們跟父母的關系非常非常的重要,因為神是用父母在地上代表他。
到底聖經讓我們看到我們要怎麼樣尊重年長的父母?我們要怎麼樣看這個人的價值?這個非常重要。一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有沒有利用價值,不是看他可以做什麼。聖經裡面說,你在白發人的面前要站起來。
放下自私 開始孝敬父母
近代的文化讓我們每一個人越來越自私,自私到一個地步,如果我們忙不過來,如果我們的壓力太大,我們第一個要犧牲的就是父母。
孝敬父母這一個誡命,不只是一個被遺忘的誡命,這個誡命常常是一個被誤會的誡命。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孝敬父母是小孩子的事。今天很多的弟兄姊妹一講到孝敬父母,他第一個觀念就是,我的孩子要孝敬我。但是,聖經裡面講到孝敬父母,它並沒有說只有小孩子要孝敬父母,長大就不用了。
孝敬不是不顧父母的錯誤 是尊敬父母這個人
聖經裡面所講的孝敬,不是說我要孝敬我的父母,所以我就閉著眼睛,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父母不管做了什麼錯事,不管他們怎麼樣不對。「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不是聖經的教導。聖經裡面承認,很多父母是不是的父母,但是聖經裡面告訴我們說,我們還是要尊敬他們;不是尊敬他們的錯誤,不是同意他們的錯誤,而是尊敬他這個人。我們可以不同意他的錯誤,我們可以在他的錯誤問題上和他們去談,可以跟他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我們對他的態度是要尊敬的,這是聖經裡面講到孝敬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孝敬不是由父母掌管我們的生活
聖經裡面講到孝敬父母,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孝敬父母絕對不是讓父母來控制我們的生活,不是讓父母來決定我們如何來活在這個地上。
《提摩太後書》第三章1﹣5節,裡面講到: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那個時候的人要專顧自己等等。那其中有兩句是什麼呢?「違背父母」,「無親情」。
在父母年老的時候,我們對他們的肯定,比我們給他們買一點東西,給他們一點錢,有價值得多。
要了解父母
有一年,我請我的父親到加州的「優勝美地」去,那是加州的一個很漂亮的風景區,我招待他到那裡去,希望能夠跟他好好地去玩一場。我可花了不少錢啊,又是飛機票、又是旅館,還有其它方面的開支。但是我的老爸在那裡並不享受,他不領我的情啊!我們到那裡去看,嘩,好漂亮!他說:「這有什麼好看,走走走,哪裡有中國餐廳?」哎呀!在那個地方哪裡有道地的中國餐廳,那裡的中國餐廳都是做給洋人吃的。好啦,請他去那些中國餐廳吃個東西,他說:「把我叫來美國,就給我吃這個東西!」我花錢、花力氣,花心血,可是沒有討好,因為我不了解他,我以為我欣賞的東西,他也會欣賞的,沒這回事啊!
所以你要孝敬父母,不要自以為是。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子,以為我們喜歡的他也會喜歡,他氣死啦!因為什麼?你花那麼多錢,你非要去,他還要給你面子,他說他是咬著牙陪我啊。我後來就開始學了,不管要安排什麼,我先問問明白他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Ⅵ 基督教和天主教區別是什麼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主要區別:

1、信仰不同。

天主教信奉三位(聖父聖子和聖神)一體的天主和耶穌基督,尊瑪利亞為聖母。天主教認為,世界和宇宙中存在一種超自然和超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天主。他是獨一無二、無所不能、創造有形和無形萬物的神。由於他具有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神,所以稱他為「三位一體」的天主。

基督教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才能獲救。上帝是基督教信奉的最高唯一真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並主宰著世界。

2、組織形式不同。

基督教的基本組織被稱為教會,基督教認為教會是全體在世和已死基督徒的總體。

天主教會的組織形式嚴格集中。它重視教階制,教階制分為神職教階和治權教階。

神職教階有:主教、神父和執事。治權教階有教宗、樞機主教、宗主教、總主教、教區主教、神父等,教宗具有最高權威,神聖不可侵犯,由樞機主教構成的樞機團選舉產生,樞機團也是教宗的主要咨詢機構。天主教規定神職人員不得結婚,與俗人有明顯界限。

3、聖經數目不同。

天主教的聖經由《舊約》和《新約》兩部分構成,舊約46卷,新約27卷,合計73卷。

基督教聖經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舊約聖經》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從猶太教承受下來的。舊約39卷,新約27卷,合計66卷。

4、洗禮不同。

天主教的洗禮是具有除罪功效的儀式,認為洗禮可洗去人的原罪。基督教的洗禮是得救之人的見證,與赦罪無關,基督教的洗禮是見證現在的我不再是我,而是與耶穌基督的生命聯合,與他同死,同復活。

Ⅶ 聖經裡面的十條誡命

舊約《聖經》十條誡命:
1、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2、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版也不可做什麼形像權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3、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4、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5、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6、不可殺人。
7、不可姦淫。
8、不可偷盜。
9、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0、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Ⅷ 為什麼儒家很重視孝道,而基督教卻不那麼重視

你這樣問,只能說明你不考察就亂評論。還有就是你對於孝道的認識膚淺。上帝在聖經中向人類頒布十條誡命,分為兩塊法版(就是用來刻下律法的石板),這律法,近代用語為法律。第一塊法版(也就是前四條誡命)是論到人應該對上帝所盡的本分,第二塊法版是人對人應當盡的本分和不可做之事的原則,第二塊法版第一誡命就是孝順父母,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或宗教把孝道作為法律,但上帝卻以法律的形式頒布,並且,上帝向猶太人頒布孝順父母,不孝順的人是要治死的。這樣,你有何理據說基督教不重視孝道?至於你看到什麼現象,或者你自己關於孝道的標准與聖經不同,你就應該對比一下二者的卻別,看看到底哪種才是真孝道,而哪種是形式化的。

Ⅸ 天主教第四誡命孝敬父母與百善孝為先之間有什麼聯系

所謂「百善孝為先」,是社會傳統道德理念,與「因信稱義」毫無關系。
「善」,「孝」都不是得救的條件,因此,與天主教第四誡命沒有聯系。

閱讀全文

與孝敬父母是第幾條誡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