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寫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重陽節,已由昔日的祈福、祈長壽演變為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節日,這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對這個傳統節日的最好詮釋,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活力,賦予了它新的歷史使命。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體制的完善,人類又返璞歸真,重新去追求長壽,「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社會的迅速老年化,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上億老人的養老迫切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各種隨之而來的矛盾越演起烈,養兒防老,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受到沖擊,人們的觀眾發生改變。老人跌倒沒人敢扶怕訛詐,老人與年青人為了一個座位大打出手等等的報道屢見不鮮,這是信任的缺失,也是缺少相互溝通的緣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我們要好好反思!再反思!!三思而行!!!
我們愛自己的父母,親人,尊敬他們,孝敬他們,甘心情願為他們端茶送飯,問寒問暖,那是因為我們懂得感恩,我們知道沒有他們這些綠葉的無私奉獻,我們成不了參天大樹,但目光短淺的我們就看不到一木難成林呢?一顆樹再高大挺拔,枝繁葉茂,也成不了森林,成不了風景,成不了氣候。 只有千千萬萬的像自己父母,親人一樣的人的無私奉獻才能長成千千萬萬的參天大樹,形成森林,形成風景,形成氣候。他們就是千千萬萬的老人和即將步入老年的中年人。三人成眾,二人成從,一人只能從眾。再寵大、強大的家族,在這個大融合的社會里也只是滄海一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理人人都懂,可就是只見口號,不見行動。究其原因就是人們變得越來越市儈,太過敏感,做什麼事都要先考慮後果;變得越來越麻木,明哲保身,讓金錢權勢味了良心。在這個大流通,大融合的環境里,閉關鎖國都早就行不通了,我們又豈能祈求「人人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呢!當我們幫助別人的父母、老人時,何嘗不是在幫助自己的父母、老人。這是愛的交替,情的傳遞,美的延續,德的傳承,這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魂。
B. 今天是重陽節,天氣晴朗,晚上,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天空。怎麼改
重陽節是九月初九,晚上不可能是滿月.
所以應改為:今天重陽節,天氣晴朗.晚上,彎彎的月亮高掛在天空.
C. 描寫重陽節的風景的語句,不要詩句
歲歲重陽今叉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0
D. 重陽節一般幾時登高
按傳說是中午瘟神出來害人,上午就得登高。但現在好象沒人講究幾時登了。
登高是重陽節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也是祭祖的一種活動,是思念家人朋友的意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4)重陽節的晚上風景擴展閱讀
重陽登高注意事項
1、提前做好「功課」要選擇自己比較熟悉、且無危險的高山去爬玩,並要了解好山上氣候特點、登山遊玩路線和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最好在爬山前得到可靠當地天氣預報)。
2、結伴而行爬山時一定要結伴而行,決不可憑個人意氣單獨行動,以利消除途中的孤單、乏味感覺,同時使途中有個互相照應,避免意外發生。
3、穿衣適宜爬山以穿輕便、防滑、有彈性的平底旅遊鞋為宜,既護足又安全。穿衣要適中,不宜過多,能穿運動衫、運動褲等輕便服裝則更好,以免出大汗又利於行走自如。但要注意山裡早晚溫差大,尤其是遇氣候反復時,應及時增減衣服。
4、注意飲食在爬山臨行時,應喝些溫開水之類的飲料,最好隨身攜帶,口渴時隨意飲用,及時補充水分。還可適時吃些梨子、蘋果、柿子、香蕉等新鮮水果,以潤秋燥。如途中用餐,應選擇背風處,先休息一會兒再進食,以提高食慾和消化。
5、適當休息在爬山途中,要量體力行,適時休息(這一點對老年人和體弱者尤其重要),如再能吃點東西增加能量則更好,有助於保持體能,防止因過度疲勞而引發不必要的傷害。
E. 重陽節登山是重陽節前一晚還是重陽節那晚
重陽節登高是在九月九日當天進行,但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也有農歷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風俗。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據文獻說,「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台。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5)重陽節的晚上風景擴展閱讀
遠古時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西漢戴聖《禮記·祭法》:「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重陽節登高避災之神話傳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東漢,傳說當時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為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