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誠信,友善,孝道,節儉的名言警句,詩文
1、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誇美紐斯
2、道德教育成回功的"秘訣"在於,當一個答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蘇霍姆林斯基
3、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而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亞
4、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
5、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薩迪
6、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貝多芬
7、啊,有修養的人多快樂!甚至別人覺得是犧牲和痛苦的事他也會感到滿意、快樂;他的心隨時都在歡躍,他有說不盡的歡樂!——車爾尼雪夫斯基
㈡ 友善孝敬的小故事 真實,發生在身邊的
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
㈢ 誠信,友善,孝順,上進的含義
善,利他。
㈣ 寫一篇孝順友善節儉誠信的作文
誠信,是人生的苗抄,需要誠信之水灌溉;人生的牆,需要誠信之磚來砌成。誠信,幼苗才可以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誠信,才會贏得別人的認同。從古時晏殊如實告知皇帝考試題目是做過的,另出題目,到天津市一所中學的七年級學生與老師簽署「誠信協議」,在監考的下遵守考場紀律,絕不作弊,誠信在起作用。
人要自始至終誠信。9歲小在圖畫課時應老師所求帶去了他天天喂的廣場鴿中的。然而他天再去時,原本與他親密無間的鴿子再也不願飛到他身邊了。小做,鴿群還會和以前的。信任的機會啊,誠信丟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人都應該誠實公正地對待別人。婦女在遇難時寫信給漢默德·圖木布先生,說她有艾略特的印度語聖經,希望轉賣,開價是100美元。而漢默德先生告訴那位婦女,這本書完好無損,應該是1000美元。他就給婦女1000美元換那本書。
朋友,你的誠信之花是完好無缺呢?願你的生命之樹開出美麗的誠信之花
㈤ 與友善,誠信,孝敬有關的書籍
與友善,誠信,孝敬有關的書籍:《弟子規》、《孝經》、《增廣賢文》等。
1、《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2、《孝經》
《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3、《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其內容匯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釋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名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㈥ 關於,孝敬父母,友善親鄰,關愛社會,的名言,名句
1.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2.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4.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5.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7.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8.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9.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10.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1.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12.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13.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14.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15.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16.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17.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18.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19.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20. 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21.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22. 親人不睦家必敗。——(美)林肯
23.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24. 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25.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26.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27. 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28. 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29.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30.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31. 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32.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33.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34. 成為母親之後,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35.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36.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37.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38.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39.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40.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41.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42.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43.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44.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45.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46.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47.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48.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49.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50.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51.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52.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53.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54.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55.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56.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57.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58.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59.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勵志天下 www.li123.net )
60.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61.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63.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4.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5. 長幼有序。——孟子
6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67.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68.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69.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70.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㈦ 愛國、誠信、孝心、友善的經典語句
愛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㈧ 誠實守信、崇義友善、孝老愛親。1000字作文。
中國的傳統美德之一就是孝,中華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貫穿其
中,何為「孝道」?「善事父母為孝」,「子愛利親謂之孝」,因
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中國的孝道倡導的就是晚
輩對長輩的孝順,像「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一樣。
中國古代就有二十四孝,其中一篇「孝感動天」令我記憶十分
深刻,這篇故事講的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的故事。
舜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及繼母、異
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
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父親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
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
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
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
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
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
種責任。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無
意間搜索,我看到了一起贍養糾紛的案例。兩位原告已是遲暮之年
,走路都已經顫顫巍巍。原告於1953年結婚後生育了兩男兩女
,即本案的四位被告,這四個人都是由兩位老人撫養成人,現都已
成家立業,修建了樓房,衣食無憂,經濟都很寬裕。可他們卻在兩
位老人年事已高,喪失勞動能力的時侯讓他們住在豬圈樓上,真是
讓人心寒不已。孝,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需要繼承和發
揚的,難道鬧上法庭就是他們對孝最好的詮釋嗎?不妨思考這個家
庭中子女與父母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子女與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
盾才能讓他們如此安置年邁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經的生養之恩。原
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這幾條:(1)父母的忽略(2)
父母財產分配不均(3)與父母之間的隔閡。
雖然那案件最後已然完美解決,我卻並不認為這是值得慶賀的
事情。當贍養父母的問題鬧上法庭,當兒女與父母站在對立面時,
我深刻的懷疑親情是否還在,即使贍養問題最終得到解決那又怎樣
,父母的心已然凄涼。
何為「孝道」?--所謂孝道,百善孝為先,孝之以其道,只
有心懷孝道之人,最終才能收獲善果。俗語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
報。而父母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們給
我們的是整個大海,我們應該懂得回報,懂得孝道。今天作為中學
生的我們,不但是民族的未來,更是祖國的花朵,我們也要以孝為
本,自覺接受我國的傳統美德教育,這樣明天會更美好
㈨ 寫一篇孝敬、友善、節儉、誠信的作文,不少於800字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不僅是對人們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種人格、一種信仰,它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自覺遵守社會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形成愛國守法、敬業奉獻、明禮誠信、團結友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接班人,是社會的希望、國家的棟梁、祖國建設的主力軍,理應深入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加強理論修養並以此指導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愛國是對一個我們最基本、最低層次的要求,是一種最樸素的情感。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要求我們大學生要正確認識國情和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提高明辨是非、甄別真假、判斷對錯的能力,將愛國主義情懷轉化為實際行動,從點滴做起,詮釋愛國主義的真正內涵,把個人理想同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相統一,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大學生的敬業,最根本體現就是勤奮學習。在淮師這座美好的象牙塔里,我們應當珍惜這段時光,努力學習。要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體驗來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與學校的事業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誠實守信,健康成長。誠信自古以來便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對現代公民而言,誠信已不再局限於個體的道德修養層面,它已拓展為建立在現代公民意識之上自覺的公德。誠信是人生立身之本、國家立業之本、人類發展之本。大學生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要時時刻刻用誠實守信來規范言行,做到誠信於己,誠信於人。友善待人,和諧相處。友善是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道德規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潤滑劑,心與心溝通的橋梁,它無形勝似有形。友善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學習及生活環境。如果我們都能以「與人為善」的心態去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事情,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舒暢。同學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不是一句喊得響亮的口號,應該是我們前行的方向。讓我們以滿腔的熱情積極投身到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觀的活動中去,將其內化於思想、外化於行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自覺踐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一名優秀的新時代大學生。朋友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這種再想的藍圖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的不斷努力。如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在有效凝聚我們這個國家,尤其是凝聚我們青年人的意識形態,更須要我們為之發展敬上僅有的綿薄之力。明天的我們將會怎樣,顯然,答案是明確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把個人追求和價值觀融入到國家建設綱領,偉大事業中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才能使平凡的你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㈩ 有關孝敬誠信友善節儉的詩歌
1、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回
2、宋·王安石《答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3、唐·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唐·李商隱《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10)友善孝順擴展閱讀:
現代孝道: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討論此話題,是因為在生活中無法避免此類問題,因而需要探討一個符合理性的處理方法。
善巧的維持平衡,父母子女的關系才能維持的長久,不要拘束於世俗禮教的教條,追求一味的付出,那可能會換來 一方變得理所當然的冷漠,以及自己的竹籃打水式的寒心,最終所導致的是抑鬱與憤怒。
孝道和世間萬法一樣,也是有條件的,有因有緣,有賴於父母和自己共同維系。把孝道看作是單方面的無條件的,在邏輯上,違背了因緣法則,敢問,有為法有非因緣和合而成者?如此便落入了「無因生」的外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