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皇帝

孝敬皇帝

發布時間:2020-12-04 06:32:13

1. 孝敬皇帝李弘究竟是怎麼死的急…

孝敬皇帝弘,高宗第五子也。永徽四年,封代王。顯慶元年,立為皇太子,大赦改元。弘嘗受《春秋左氏傳》於率更令郭瑜,至楚子商臣之事,廢卷而嘆曰:「此事臣子所不忍聞,經籍聖人垂訓,何故書此?」瑜對曰:「孔子修《春秋》,義薦褒貶,故善惡必書。褒善以示代,貶惡以誡後,故使商臣之惡,顯於千載。」太子曰:「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聞,請改讀余書。」瑜再拜賀曰:「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殿下誠孝冥資,睿情天發,凶悖之跡,黜於視聽。 孝敬皇帝弘,永徽六年始王代,與潞王同封。顯慶yuan年,立為皇太子。受《春秋左氏》於率更令郭瑜,至楚世子商臣弒其君,喟而廢卷曰:「聖人垂訓,何書此邪?」瑜曰:「孔子作《春秋》,善惡必書,褒善以勸,貶惡以誡,故商臣之罪雖千載猶不得滅。」弘曰:「然所不忍聞,願讀它書。」瑜拜曰:「里名勝母,曾子不入。殿下睿孝天資,黜凶悖之跡,不存視聽。臣聞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故孔子稱『不學禮,無以立』。請改受《禮》。」太子曰:「善。」四年,加元服。又命賓客許敬宗、右庶子許圉師、中書侍郎上官儀、中舍人楊思儉即文思殿摘采古今文章,號《瑤山玉彩》,凡五百篇。書奏,帝賜物三萬段,余臣賜有差。又詔五日一赴光順門決事。總章yuan年,釋采國學,請贈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制可。會有司以征遼士亡命及亡命不即首者,身殊死,家屬沒官。弘諫以為「士遇病不及期,或被略若溺、壓死,而軍法不因戰亡,則同隊悉坐,法家曰亡命,而家屬與真亡者同沒。《傳》曰:『與殺不辜,寧失不經。』臣請條別其科,無使淪胥」。詔可。帝幸東都,詔監國。時關中飢,弘視廡下兵食有榆皮、蓬實者,悄然命家令寺給米。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聞眙惻,建請下降。武後怒,即以當上衛士配之,由是失愛。又請以同州沙苑分假貧民。會納妃裴,而有司奏贄用白雁,適苑中獲之,帝喜曰:「漢獲朱雁,為樂府歌。今得白雁為婚贄,婚乃人倫首,我則無慚。」禮畢,曲赦岐州。帝嘗語侍臣:「弘仁孝,賓禮大臣,未嘗有過。」而後將騁志,弘奏請數怫旨。上元二年,從幸合璧宮,遇耽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詔曰:「太子嬰沈瘵,朕須其痊復,將遜於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結,疾日以加。宜申往命,謚為孝敬皇帝。」葬緱氏,墓號恭陵,制度盡用天子禮,百官從權制三十六日釋服。帝自製《睿德ji》,刻石陵側。營陵費巨億,人厭苦之,投石傷所部官司,至相率亡去。妃薨,謚哀皇後。無子。永昌初,以楚王隆基嗣。中宗立,詔以主祔太廟,號義宗。開元中,有司奏:「孝敬皇帝宜建廟東都,以謚名廟。」詔可。於是罷義宗號。妃即裴居道女,有婦德,而居道以妃故拜內史納言,歷太子少保、翼國公,為酷吏所陷,下獄死。

2. 唐朝李弘是皇帝嗎

唐朝李弘不是皇帝。

李弘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永徽三年(652年),武則天在宮中誕下長子李弘,是為高宗第五子。由於王皇後沒有子嗣,當時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長子李忠。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廢王皇後和蕭淑妃為庶人,改立武則天為皇後,李弘由此成為高宗的元子(嫡長子)。同年,李弘與胞弟李賢被進封為親王,李弘為代王。顯慶元年(656年),高宗詔令廢黜太子李忠,改立四歲的代王李弘為皇太子。

(2)孝敬皇帝擴展閱讀

李弘,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贊譽,但卻體弱多病,後期監國政務多由東宮官員戴至德、張文瓘、蕭德昭等人代為處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虛歲二十四)。 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這是唐朝建國以來父親追贈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與惋惜。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謚李弘為「孝敬皇帝」,並以天子禮儀厚葬於洛陽郊區的唐恭陵,百官服喪三十六日。高宗還親自書寫《睿德記》緬懷李弘,碑石樹立於陵墓之旁。

長壽初年(692年),因李弘無子嗣,武則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繼香火。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為李弘上廟號為唐義宗,神位祔於太廟祭祀。

景雲年間(710年),姚元之和宋璟上書唐睿宗,稱李弘未登帝位而與先皇同祔太廟不合禮儀,睿宗遂令遷出義宗神位,另行建廟祭祀。開元六年(718年),禮官上書唐玄宗建議停用義宗廟號,玄宗准許,令撤銷義宗廟號,復以孝敬謚號祭祀。

3. 李弘皇帝的父親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唐恭陵。
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李顯為孝敬皇帝上廟號為唐義宗。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復用孝敬皇帝謚號祭祀。

4. 孝敬皇帝李弘究竟是怎麼死的急…

現在有倆種說法:
1。武則天共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二十四歲時死了,據說是被武則天毒死的

2。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正因為她的特殊身份,給這位女政治家帶來許多罵名,其中就包括為了登上皇位毒殺長子李弘。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蒙曼認為這種說法應該屬於歷史誤判。「李弘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隨著武則天成為皇後,李弘也子以母貴,當上了太子。因為和母親的這種特殊關系,小時候的李弘備受寵愛和重視,8歲就開始監國聽政,積累行政經驗。」但被寄予了厚望的李弘卻並不具備人君應有的素質。他的身體比高宗還差。高宗得風疾(心腦血管疾病)是在成年之後,而李弘從小就體弱多病。根據《舊唐書孝敬皇帝傳》的說法是瘵病,就是肺結核,這在古代是很難治的一種消耗性疾病。

正因為身體不行,李弘雖然頻頻受命監國,但也無法真正親理朝政,總要委政宰相,從而引發了他與武則天之間的權力沖突。「高宗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武則天因為長期參政,對朝政已經有相當的影響力。而李弘一方,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監國次數的增多,身邊也已經積累起了一批自己的勢力。如果唐高宗去世,這批人將和新皇帝一起組成新的政府。到那時候,武則天還能夠控制政權嗎?」即便如此,蒙曼認為,武則天當時仍然沒有殺死兒子的必要。「武則天以一個妻子的身份能夠駕馭唐高宗,未必不能以一個母親的身份駕馭李弘。況且,李弘病體纏綿,是否能活得比唐高宗長還是問題,武則天何必要冒這樣大的風險殺死他呢?」因此,蒙曼判斷,李弘的死應該如《唐實錄》、《舊唐書》的記載所言,是肺結核晚期,自然死亡。

5. 中國唐朝的皇帝普以及所生的兒女

唐太宗 李世民的子女:
子(14):常山王-{李承乾}- 、楚王李寬、-{郁}-林王李恪、濮王李泰、齊王李佑、蜀王李愔、蔣王李惲、越王李貞、高宗李治、紀王李慎、江殤王李囂、代王李簡、趙王李福、曹王李明。
女(21):襄城公主、汝南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長樂公主、豫章公主、北景公主、普安公主、東陽公主、臨川公主、清河公主李敬、蘭陵公主李淑、晉安公主、安康公主、新興公主、城陽公主、合浦(高陽)公主、金山公主、晉陽公主李明達、常山公主、新城公主

唐高宗李治 的子女:
子(8):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廟號——唐義宗)李弘、章懷太子(潞王)李賢、中宗李顯、睿宗李旦。
女(3):義陽公主、高安公主、太平公主。

唐睿宗 李旦的子女:
子(6):讓皇帝李憲、惠庄太子李?、玄宗李隆基、惠文太子李范、惠宣太子李業、隋王李隆悌。
女:壽昌公主、安興昭懷公主、荊山公主、淮陽公主、代國公主李華婉、涼國公主李華庄、薛國公主、鄎國公主、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李持盈、霍國公主

唐玄宗 李隆基的子女:
子(24):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廢太子(郢王)李瑛、唐肅宗李亨、棣王李琰、鄂王李瑤、靖恭太子(甄王)李琬、光王李琚、夏悼王李一、儀王李璲、潁王李璬、懷哀王李敏、永王李璘、壽王李瑁、延王李玢、盛王李琦、濟王李環、信王李瑝、義王李玼、陳王李圭、豐王李珙、恆王李瑱、涼王李璇、汴哀王李璥。
女(29):永穆公主 常芬公主 孝昌公主 唐昌公主 靈昌公主 常山公主
萬安公主仙公主 懷思公主 晉國公主 新昌公主 臨晉公主 衛國公主 真陽公主 信成公主 楚國公主 普康公主 昌樂公主 永寧公主 宋國公主 齊國公主 咸直公主 宜春公主 廣寧公主 萬春公主 太華公主 壽光公主 樂城公主 新平公主 壽安公主。

唐肅宗的子女:
子:唐代宗李豫 越王李系 承天皇帝(齊王)李倓 衛王李佖 彭王李僅 兗王李僩 涇王李侹 鄆王李榮 襄王李僙 杞王李倕 召王李偲 恭懿太子(興王)李佋 定王李侗 宋王李僖
女:宿國公主 蕭國公主 和政公主 郯國公主 紀國公主 永和公主 郜國公主

唐代宗的子女:
子:唐德宗李適 昭靖太子(鄭王)李邈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連 韓王李迥 簡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荊王李選 蜀王李溯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運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唐德宗的子女:
子:唐順宗李誦 舒王李誼 通王李諶 虔王李諒 肅王李詳 文敬太子(邕王)李謜 資王李謙 代王李諲 照王李誡 欽王李諤 珍王李諴

6. 古代皆是掌權者追封父輩為皇帝,為何李治卻要追封兒子當皇帝

眾所周知,在古代,沒當上皇帝的太子實在是太多了,對於皇權至上的古代,太子死了那就只能重新在立,而這位太子也就只能是太子。就如朱元璋的兒子,朱允?傻母蓋字轂暌話悖?煸?霸謔賴氖焙潁?轂暌恢倍際槍易盤?由矸藎?鋇街煸?杉濤緩蟛漚?涓蓋字轂曜販饢?實郟?敲次?裁蠢鈧位嶙齔鱟販舛?游?實壅庋?氖履兀?/p>

這位被追封為皇帝的正是李治的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李弘也是由於受到母後武則天的努力之下才能得到這個太子之位,憑借著李治對武則天的寵愛成為皇後,李弘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嫡長子被立為太子。不過這位太子也是深得皇帝李治的喜愛,曾對大臣們直言不諱的說出對李弘的評價「仁義孝順,待人接物合乎禮節,從未犯過錯誤。」

小時候曾經有一次向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在這裡面他看到了一篇為了權利兒子將父親殺死的故事,李弘就忍不住感慨的詢問老師,為什麼這種罪行昭彰的事寫在這裡面,這豈不是會教壞後世?郭瑜就解釋說,善與惡寫在一起,就是為了揚善抑惡。李弘接受不了這樣,便接受了老師的建議開始看起了《禮記》,皇帝知道後更加認定了李弘仁德之心。

長大成人的李弘開始更加展現出了他仁德賢明的一面,已經身為太子的李弘,皇帝李治便有心想要鍛煉李弘的能力,再加上那時候李治的頭疼病也日益嚴重,也就讓李弘直接監國起來,當時正趕上關中地區遭遇旱災,鬧飢荒。李弘聽聞後直接趕出去為賑災事業做貢獻,也正是在此處聽聞了一件讓他死於非命的事。

當時李弘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也就是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她們的母妃也就是蕭淑妃,早年得罪過武則天,等到蕭淑妃死後這仇怨也就轉移到了兩個女兒身上,被武則天一直幽禁在了宮中,這一關就關押到了兩姐妹二十多歲。李弘知道這件事後,對於自己母後所做的事感到震驚,也對兩位妹妹的遭遇很是同情,便向李治求情想讓她們能夠出嫁。

李治對於這件事欣然同意了,但這件事同時也激怒了武則天,認為兒子李弘胳膊肘向外拐。武則天雖然迫於無奈的同意了,但她卻將這兩姐妹直接嫁給了侍衛,也是因為這件事武則天也開始疏遠李弘。675年,李弘與李治、武則天一同前往合璧宮的時候,突然暴斃身亡。

對於李弘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最多的就是武則天毒殺了他,認為李弘如果當上皇帝,武則天不能做到掌控李弘,並非是一個好的傀儡皇帝,所以才將其毒殺。還有一種說法是賀蘭敏月下的毒,另一種說法是指李弘本來就體弱多病,才導致最終死亡的。

李弘的死對於高宗李治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李弘是李治最滿意也是最理想的皇位繼承人,已經在不斷的為他鋪路為了更好的繼承皇位,卻讓李治最終成了白發人送黑發人。悲痛萬分的李治決定叫他的兒子李弘追封為「孝敬皇帝」,准備下葬於恭陵,安葬的禮節全部都是按照皇帝的規格來操辦的喪事,可見李治對於這位太子李弘是有多重視,而李弘也成為了唐朝唯一一個被父輩追封為皇帝的一位晚輩太子。(喜歡這篇文章的點個贊、關注一下唄~筆者在此先感謝大家啦)

7. 梁朝的皇帝有哪些

1.南朝梁(502-557),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公元502 年,南朝齊代的最後一個皇帝和帝蕭寶融將齊朝的統治權轉交給他的同族梁王蕭衍,蕭衍正式在建康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梁。蕭衍是在齊東昏候蕭寶卷當政時由荊州起兵反抗蕭寶卷的統治的,經過兩年的戰爭,蕭衍的軍隊攻入建康,殺掉蕭寶卷,改立蕭寶融為帝。當然,立蕭寶融只是蕭衍在代齊稱帝前的一個必要的緩沖階段。沒過一年,蕭衍就建立了梁朝。
梁武帝蕭衍於代齊即位後厲行儉約,令南梁前期國勢頗盛。然而,武帝過於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為僧,令朝臣須用大量金錢為他贖身。他又大建佛寺及翻譯佛經,令佛教大盛,可是佛事太過損害經濟,令梁朝國勢開始衰弱。
其後東魏叛將侯景投降,武帝本欲借侯景之力北伐,侯景見南梁國勢衰弱,加上武帝出賣自己,遂有反叛之意,終於爆發侯景之亂,武帝最後被侯景囚禁時餓死,這場亂事亦是梁朝滅亡的關鍵。在侯景之亂後,梁朝國力急劇衰敗,北齊和西魏相繼乘機來攻,失去了大片土地。雙方互有勝負,但總的來說在軍事上北朝轉強,南朝逐漸轉弱。

帝王世系:

梁太祖(梁高祖追謚)文皇帝 蕭順之

梁高祖 武皇帝 蕭衍 (502-549年在位)
梁太宗(初謚高宗)簡文皇帝(初謚明皇帝)蕭綱(549-550年在位)

梁高宗 昭明皇帝(蕭棟追謚) 蕭統
安皇帝(蕭棟追謚)蕭歡
豫章王 蕭棟 (551年在位)

武陵王 蕭紀 (552年在位)

梁世祖 孝元皇帝 蕭繹 (552-554年在位)
貞陽侯 閔皇帝(蕭庄謚)蕭淵明 (555年在位)
孝敬皇帝 蕭方智 (555-557年在位)

永嘉王 蕭庄 (557年在位)

梁中宗 宣皇帝 蕭詧 (555-562年在位)
梁世宗 孝明皇帝 蕭巋 (562-585年在位)

梁惠宗 孝靜皇帝 蕭琮 (585-587年在位)
蕭銑 (617-618年在位)

2.後梁(907~923年),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建都開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宣告滅亡,中國歷史進入紛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後梁自梁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直至亡國,共歷三帝,前後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

帝王世系

肅祖 宣元皇帝 朱黯(未在位,僅為追謚) -- 朱溫的高祖父
敬祖 光獻皇帝 朱茂琳 (未在位,僅為追謚) -- 朱溫的曾祖父
憲祖 昭武皇帝 朱信 (未在位,僅為追謚) -- 朱溫的祖父
烈祖 文穆皇帝 朱誠 (未在位,僅為追謚) -- 朱溫的父親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朱溫 (907年 - 912年在位)
廢帝 朱友珪 (913年 在位) 朱溫第三子

隱宗(史稱梁末帝)朱友貞 (913年 - 923年在位) 朱溫第四子

8. 詔復孝敬皇帝廟號義宗中孝敬皇帝是誰

詔復孝敬皇帝廟號義宗中孝敬皇帝是指李弘。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於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

李弘於永徽三年(652年)出生於皇宮,永徽六年(655年)進封代王,顯慶元年(656年)被立為皇太子,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後體恤民情,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並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寵愛。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隨帝後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綺雲殿,年僅二十三歲,死因頗受爭議。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於唐恭陵。
神龍初年(705年),唐中宗李顯為孝敬皇帝上廟號為唐義宗。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李隆基依照舊禮撤銷義宗廟號,復用孝敬皇帝謚號祭祀。

9. 唐朝按順序有幾任皇帝

唐朝按順序共有21任皇帝,具體為:

唐高祖李淵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 -- 唐睿宗李旦 -- 武則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適 -- 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曄 -- 唐哀帝李柷

(9)孝敬皇帝擴展閱讀

1、唐高祖李淵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攻佔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隋朝滅亡。

2、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為了皇位而斗爭,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控制長安。李淵深知形勢,於是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

3、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結果都被廢掉,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遷至洛陽。

4、唐高宗死後,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

5、690年,武則天平定徐敬業反叛,廢唐睿宗,繼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降李旦為皇嗣,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

閱讀全文

與孝敬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當兵體檢村裡的去哪裡體檢 瀏覽:883
為什麼我們都要好好對待父母 瀏覽:577
戶口遷移後養老保險怎樣轉 瀏覽:580
企業養老保險怎麼投訴 瀏覽:118
養老金被人取走 瀏覽:959
考駕照的體檢表在政府哪個部門拿 瀏覽:185
天津交四十年退休金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513
用身體慰問敬老院老人 瀏覽:642
2015年7月1曰廣州退休金新政策 瀏覽:721
上海建陽養老院 瀏覽:799
養老金信託怎麼做 瀏覽:353
騙婚老年人 瀏覽:545
2016年4050養老金返還 瀏覽:94
江西省今年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762
分手如何讓兩家父母見面不尷尬 瀏覽:769
如何和父母的二婚對象相處 瀏覽:679
重慶長壽溫度 瀏覽:435
老年痴呆症編碼 瀏覽:606
可以改名字的重陽節祝福網頁 瀏覽:430
66歲老人適合穿什麼衣服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