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印光大師寫的信
這是印光大師的"一函遍復",阿彌陀佛,願師兄佛道早成.
一函遍復
印光大師著
凈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
此外,則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凈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又須勸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兒女,鄉黨、親友,同皆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屬,並與親友,不蒙此益乎?況且現在是一個大患難世道,災禍之來,無法可設。若能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無災難,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隆。況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嚮往生,必滿所願。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嚮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以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凈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生西方,無有不開悟者。若開悟而惑業凈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有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皆無靠,欲出輪回,其可得乎?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願同人悉體此義。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不出佛經,系後人偽造。寄庫,是願死後做鬼,預先置辦做鬼的用度。既有願做鬼的心,便難往生。如其未作,則勿作。如其已作,當稟明於佛,弟子某,惟求往生,前所作寄庫之冥資,通以賬濟孤魂,方可不為往生之障。凡壽生、血盆、太陽、太陰、眼光、灶王、胎骨、分珠、妙沙等經,皆是妄人偽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念大乘經,偏信此種瞎造之偽經。必須要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為說是偽,亦不肯信。須知做佛事,惟念佛功德最大。當以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之錢,請有正念之僧念佛,則利益大矣。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並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則不獨有益於父母,實有益於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詳看飭終津梁,自知。
女人臨產,每有苦痛不堪,數日不生,或致殞命者。又有生後血崩,種種危險,及兒子有慢性驚風,種種危險者。若於將產時,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又此時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閉氣受病。若至誠懇切念,決定不有苦痛難產,及產後血崩,並兒子驚風等患。縱難產之極,人己將死,教本產婦,及在旁照應者,同皆出聲念觀世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決定不須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執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論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視生產為畏途。雖親女親媳,亦不敢去看,況敢教彼念觀音乎?須知菩薩以救苦為心,臨產雖裸露不凈,乃出於無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無有罪過,且令母子種大善根。此義系佛於葯師經中所說,非我自出臆見,我不過為之提倡而己。
女人從十二三歲,至四十八九歲,皆有月經。有謂當月經時,不可禮拜持誦,此語不通情理。月經短者,二三日即止,長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須念念無間,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念廢棄其修持乎?今謂當月經時,可少禮拜,念佛誦經,均當照常。宜常換洗穢布,若手觸穢布,當即洗凈;切勿以觸穢之手,翻經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圓通,外道只執崖理。世人多多隻信外道所說,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飢饉、蟲蝗、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者,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蒙慈護,不致有何危險。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念,不過略種未來善根,不得現時感應。以佛菩薩,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絕不成就人之惡念。若不發心改過遷善,妄欲以念佛菩薩名號,冀己之惡事成就者,決無感應,切勿發此顛倒之心也。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或見人為,發歡喜心,出贊嘆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為,見他人為,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決定折福折壽,不得好結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釣譽。此種心行,實為天地鬼神所共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愛兒女、虐待婢僕;或屬填房,虐待前房兒女。不知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婢僕、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實為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具此功德,以修凈土,決定名譽日隆,福增壽永;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九蓮也。須知有因必定有果,己若種孝敬慈愛之因,自得孝敬慈愛之果。為人即是為己,害人甚於害己。固宜盡我之職分,以期佛天共鑒也。
小兒從有知識時,即教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與天、地、鬼、神、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薩,悉知悉見,如對明鏡,畢現丑相,無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懼,勉為良善也。無論何人,即婢僕小兒,亦不許打罵。教其敬事尊長,卑以自牧。務須敬惜字紙,愛惜五穀、衣服、雜物、護惜蟲蟻。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決定賢善。若小時任性慣,概不教訓,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類。此時後悔,了無所益。古語雲:教婦初來,教兒嬰孩。以其習與性成,故當謹之於始也。天下之治亂,皆基於此,切勿以為老僧迂談,無關緊要也。
光老矣,精神日衰,無力答復來信。但以郵路大通,致遠近誤聞虛名,屢屢來信,若一概不復,亦覺有負來意。若一一為復,真是無此精神。以故印此長信,凡有關修持,及立身涉世,事親教子之道,皆為略說。後有信來,以此見寄。縱有一二特別之事,即在來信略批數字,庶彼此情達,而不至過勞也。若欲大通經教,固當請教高豎法幢之大通家法師。須知大通經教者,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當注重於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也。
『貳』 印光大師:父母不信佛怎麼辦
1、凈空老法師勸他的媽媽念佛凈空老法師說:「我好像是在八五、八六年,我在香港講經,我母親第一次到香港,我們在香港見面。從解放之後,我們相隔三十六年,第一次見面,她聽我講經,我下台之後跟她談話,她就講她非常想念我,我就告訴她:『從今以後不要想我,想『阿彌陀佛』!』她能聽得進去,想阿彌陀佛好啊!將來我們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就天天在一起嗎?想我,還是搞六道輪回,永遠不能在一起,想阿彌陀佛,很重要很重要!千萬不可搞錯了。」想阿彌陀佛就是真正覺悟。 2、問:我母親今年七十多歲,平時沒有做過功德,但念佛很精進,請問這樣能往生嗎?還需要什麼助修?
答:父母年歲大了,你一定要表現的比平常還要好,他就會覺得奇怪,你現在變得這么孝順,跟過去不一樣。你說這是佛教我這么做的,這樣才能感動他,讓他對佛法有好感,然後慢慢再勸他念佛。如果你所做的,他都不歡喜,你勸他念佛就非常困難。為了孝順父母,你可以不必到佛堂,在家裡念佛就好。如果出聲念佛,他不歡喜,你就默念,一切要順從父母。 4、問:弟子好希望趕快去極樂世界,可是上有父母,心中放不下。但又唯恐自己不小心再造業,真擔心日後不能到極樂世界修行成佛、乘願再來。想到這個問題好煩惱,請問我應該如何處理?
答:佛在經論上常常教導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才能得自在,自己要想怎樣做,往往事與願違,反而做不到。你認真努力依照佛陀教誨去修行,常將你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女。而自己確實要具足深信切願,要發願往生,至於你先走還是你父母先走,這是業力在主宰,自己做不了主,這個很難說的。最好能夠勸父母也念佛,就是大孝。 6、問:「凈業三福」講要「孝養父母」,但弟子不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有姐姐照顧,請問弟子要如何落實孝養父母?
答:你能夠如教修行,修得有成就,你就是孝養父母。如果你學佛修行得不好,就是大不孝。換言之,你應當把「貪嗔痴慢」拔除,你應當修「慈心不殺」,應當「修十善業」。但我們無論是讀經、念佛,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我是為一切眾生修的,這個功德很大。一切眾生里頭,包括我的父母,我代替他們修,就是「孝養父母」;我要修得不好,這是大不孝。 7、問:父母是伊斯蘭教,他們臨終時,請問我們學佛人應如何做才能對他們有利?
答:他是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臨終的時候要請伊斯蘭教的傳教師,依照他們教里的規矩送終。我們是佛教徒,我們在旁邊不要出聲,只要念佛誦經為他迴向,這就非常如法。他是虔誠伊斯蘭教信徒,臨終的時候,我們若教他學佛,他不甘心,不情願,會生煩惱。總要讓他歡歡喜喜,幫助他生到天國。宗教與宗教之間沒有沖突,能夠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是很好的作法。 8、問:家父在氣怒之下,曾說:「我死後不要給我用佛教的儀式辦後事,我不學你們這些學佛人。」我聽了很難過,也不知家父往生後,應該怎麼處理?
答:學佛人第一要孝順父母,《觀無量壽佛經》的「凈業三福」,第一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學佛學得不好,讓人家看到起反感,令父母師長厭棄,這是我們學錯了,學的不如法,一定要反省,改過才行。他往生後,你還是要依照佛法的儀式來做,這是真正孝順。 9、問:我雖知緣生緣滅大概的道理,但要和父母親生死離別的時候,請問如何控制自己不傷心?
答:這個問題,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的很透徹。我們跟父母恩情特別厚,學佛之後,才明了超越輪回的道理,明了往生凈土真正得永生的道理。所以,你應當用佛法勸導父母,同到一個目的地,這是好事情,你的心情自然就展開了。而且還可以跟父母約好,將來自己往生的時候,父母跟阿彌陀佛一起來迎接你。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同參道友先走的,也都會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這不是妄想,確實是可能的。所以,不要傷心,你傷心,過世的父母也會傷心。他一定會希望你用功,希望你在道業上成就,將來得生凈土。 10、問:父母得癌症,請問如何勸他念佛?
答:你要把念佛的好處介紹給他聽,最好是講故事,特別是講近代的念佛人。在台灣,有很多念佛人瑞相稀有!
大概在六十年代,佛光山剛開山不久,星雲法師找我在山上辦大專佛學講座。晚上,我們帶著學生在池塘邊賞月,一位台南將軍鄉的長工,講了一個故事,非常生動,我們一生都不會忘記。這個故事是真的,是他親眼看到的。他的鄰居有一位老太太,非常慈悲,早年學佛,但神佛不分,到處燒香拜拜。老太太的兒子娶了一位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理,就教她哪裡都不要拜,老實念佛就好。老太太非常難得,接受媳婦的勸告,就在家裡念佛,念了三年,預知時至。往生那一天晚上告訴家人:「你們先吃飯,我去洗澡。」兒子、媳婦非常孝順,還是等她吃飯,等了很久都沒有出來。家人去查看,最後看到老太太在佛堂,穿著海青站在那裡,叫她也不答應,走到面前一看,她已經站著往生了。這位工人跟我們講這個故事,他說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從這個故事我們就曉得,老太太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人人稱她是善人,她是十善具足,往生的條件夠了,所以走的那麼自在。
在美國,我們也遇到一樁事情,這是甘老居士的親戚。她的這位親戚也是老太太,在家裡燒飯、洗衣服、帶小孩。有一天早晨,老太太沒有準備早餐,兒子與媳婦就去看老太太,房門一打開,看到老太太盤腿坐在床上,仔細一看,已經往生了。尤其難得的是,老太太已經把遺囑寫好擺在床邊,而且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也都做好,自己後事都准備好了,這么瀟灑!從這里看,至少三個月之前,她就曉得哪一天走。她是預知時至往生,這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一心稱念,萬緣放下,具足十善。
為老人講這些往生的故事,他能夠聽的懂,別人往生走的這么自在,一點痛苦都沒有,這是好榜樣。 11、只要自已能成佛,父母緣深必得度脫1)我們學了佛,有幸遇到修凈土法門,我們依教奉行,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只有樂沒有苦,只有自在沒有憂愁。我們拿這個法門勸家人,他們聽了不相信,不相信不奇怪,不相信我們也不要煩惱,為什麼?他沒有那麼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
2)我們要想幫他忙也幫不上,不但我們幫不上忙,一切諸佛菩薩都幫不上。善根要靠自己修,福德也要靠自己修,別人幫不上!佛只能把方法教給我們,至於做還得要自己去做,佛菩薩不能代我們做,這一點總是要知道。
3)福德不夠,他沒這個福分,我們要生憐憫心;有福的人,我們要幫助他、成就他,實際狀況,我們總要了解清楚,才不會受動搖。我們勸父母,他不相信,他不肯聽、不肯學,我們也沒有法子!只要我們盡到自己心力,就圓滿了。
5)所以,只要自己成了佛,你的家親眷屬可以說早晚的事情,沒有不成佛的。因為他過去跟你有這個緣分,緣分很深,「佛不度無緣之人」,他跟你緣分很深,到他回心轉意的時候,智慧現前,業障少一點的時候,你一說他就會聽、就會接受。
7)所以,緣分很重要!跟我們沒有這個關系的人,也就是說,跟我們沒有緣分的人,你跟他講,他不相信,他不接受;有緣的人,你一說,他就聽、就相信,我相信每一位同修都有這個經驗。
8)我在最初接觸佛法,很多法師跟我講佛經,我不相信,我不能接受。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他跟我講佛法,我一聽就相信!他講一句,我信一句;講兩句,我信兩句。緣分不一樣!
『叄』 鍾茂森的《母慈子孝》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僅供參考。
2008—2009學年度上學期學校以「太陽應該這樣升起」為題組織我校的准家長們及未來將要成為孩子家長的青年教師參加論壇學習、交流和討論。一學期的
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在從同仁們那裡學習到了一些寶貴的育子育生經驗。雖然目前我那頑劣的孩子轉變得輻度不是很大,但是也多多少少的在他身上也發生了些微妙
的變化。
可以這么說,在教育孩子的征途上我走過不少的彎路,我想這都與我平時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關系。作為一名從教十一年的教師,我自認為對我的學生們我還是能
做到充滿愛心、耐心與信心的。但是當我的這顆心一用到我的孩子身上的時候卻似乎只有愛心頗濃而耐心與信心明顯不足。特別是一遇到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的時候
就容易跟他動肝火。用我老公的話說是剛剛還和顏悅色轉眼間就烏雲密布加電閃雷鳴,說我變臉比變天還要快。我的婆婆來我家時也常和我說「你把管孩子太嚴了,
他以後什麼事情都不敢告訴你了。他爸小時候就是這樣,家裡管得太嚴所以什麼事回家也不說,有的時候他同學的媽媽都知道了的事,家裡人卻還是一無所知。」其
實我也知道對孩子管得太過嚴格了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前孩子小,不聽話時既打得又罵得,小孩兒膽小沒主意嘛!收拾一通之後會變得服服帖貼,不過那也只
是因為他還小。如今孩子大了,主意也正了,用句俗語就是「有一定的老豬腰子了,難逗著呢!」現在打都打不得了,也敢不服天朝管了,一打就要造反。有時候他
給你擺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架式能把你氣個半死。再不就是「你打死我得了,反正我也不想活了」這樣聽了更讓人氣憤的挨揍話。有的時候打他一下我自己要疼上
老半天、手要腫上好幾天。這樣下去真的不是辦法,轉變教育方式是我們家勢在必行的首要育子課題。
孩子不能管得太嚴,電視里也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被家長管得過嚴,犯了錯誤怕被家長責罰而慢慢的學會說謊;有的孩子犯了錯誤為了不受家長懲罰會去想方設法的
掩蓋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導致一錯再錯、無法回頭。前幾天看電視還報道一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將自己的親生父母毒死的案例,這些都是家長管教過嚴與孩子缺乏溝
通、缺少理解與信任而產生的悲劇。
這些可都不是小事情啊!
最近我正在看的一本書名字叫作《母慈子孝》,書中介紹的是一位在外國大學任教的鍾茂森教授和他的母親趙良玉女士兩個人關於「純凈純善和諧世界」的系列講座
的內容。是這母子二人三十年家庭教育施教與受教的心得報告。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發人深思,使讀者無不深感受用。特別是在家庭問題層出不窮,以及大力提倡
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意義尤為深遠。書中所提到的母親趙良玉女士提出了「我們堅信:優秀是教出來的,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教師!我們牢記:要從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吸取精華,而從《弟子規》做起!」的思想。
我很慶幸我們學校在養成教育方面特別是育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兒子從上學前班起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上了小學又開始背誦「古詩」、「蒙學」、「論
語」、「弟子規」等等,從小就接觸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雖然可能現在他不完全懂得這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但這些都是對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推
動作用的好東西。在這一點上我要從作為一名學生家長的角度對學校及校領導們致以深深的、崇高的敬意,這完全可以看作是行善積德的好事啊!
趙良玉女士在演講中說「家庭教育是母親的第一責任」。她說「如果母親不把孩子教育好,你以為是自己的事情嗎?——那是對社會的損害;如果母親把孩子教好,
你以為是你一家人的事嗎?——那是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她說得太好了,我們做父母的不但要把孩子培養成人,而且要把孩子培養成最低起碼是個對社會沒有危
害的人。在這個前提基礎之上再把我們的孩子朝著將其培養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的美好願望目標
才會逐步的去加以實現。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如玉璞」,我們每個人剛一生下來都如同泉水一樣通透清澈,沒有哪家的孩子天生就是罪犯。孩子成長與家庭有關,與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關。在《母慈子孝》中趙良玉女士介紹了一位得道高僧——印光法師的關於家庭教育的十條嘉言,我將它摘錄了下來:
1、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時,日在母側,其熏陶性情者,母邊最多。
2、欲家國崛興,非賢母則無有資助矣。世無良母,不但國無良民,家無良子。
3、須知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屬莫大功德。[趙女士解釋:做父母的也不必太緊張。把兒女培養成一個守法公民,就功德無量!]
4、世無聖賢之士,由世少聖賢之母所致也。
5、治國平天下,自齊家始。所以治國平天下的權力,婦女操一大半。
6、國乏賢人,其根本皆由家庭無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責任更重,是以光(印光大師)屢言教子為治平之本。[趙女士解釋:國家沒有人才,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責任就在母親身上,教育好兒女是世界和諧的基礎。]
7、人果能善教兒女,自可家道興隆,天下太平矣!
8、家庭有善教,則所生兒女皆賢善。家有賢子,則國有賢才。窮則自淑,化及鄉邑。達則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於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趙女士
解釋: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兒女優秀。兒女都優秀,那麼國家就有人才了。有良好的家教,自己做好,即使沒有機會發達,也可以影響周圍的人及鄉里。如果發達
了,能夠普益天下人民。這樣的好處利益是來自家教,來自母親的教育。]
9、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此種極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為之,所痛惜者,絕少提倡之人。[趙女士解釋:沒有賢明的母親,哪有優秀的兒女?這是很平常的道理,要大力提倡!]
10、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
這十條喜言明確的闡述了母親作為一位引導人的責任之重大,明確的闡述了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為一位母親的我真的也應該時時處處要求自己為孩子做好模範,以母親的角度、自身的言行去伴隨、引導和影響孩子健康、順利的成長。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中,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也顯得十分重要。溝通可以打破心與心之間的芥蒂,架起心靈之間的橋梁。
周六早晨和兒子閑聊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兒子有那麼多的想法。他甚至對我如何去教育好他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問我「媽媽如果我不聽話了你怎麼辦?」我
笑著說「不聽話我就把他屁股打開花」。他對我說:「媽媽,其實對孩子不能總打,得說服教育。」我一聽,有點意思啊!我就問「怎麼說服教育呀?」他就跟我說
「要和他講道理,把他的錯誤都跟他說出來,讓他知道錯在哪了,然後再跟他講道理,再用各種生活中的例子或是古代流傳的教育故事來教育他。可能這樣教育時花
的時間要比打孩子的時間長,但是效果會比打的好。上次我爸使勁打我一頓我都沒服,後來他跟我講道理、和我談,又給我看《媽媽再愛我一次》把我教育的呀!哭
了好幾氣兒,本來我能哭一氣兒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眼淚往下掉。」我問他:「那你爸說你對不對?你做沒做錯?」兒子說:「他說得對呀!我錯了。」我一聽這孩
子這不是什麼事他都懂嗎?他已經懂事了,再用武力解決他還真的是不行的了,真應該以說服教育為主了。說到說服教育,這一點我做得不好,有時候還是容易激
動,還是控制不住。不過現在已經控製得比以前強點了,我兒子說「媽媽生氣之後好得還挺快,一會就好了。」這放在從前我是一整天都不會給他笑臉看的,也許還
能延續好幾天。可能也是我對孩子要求過高了,他不管怎樣做都令我不滿意,我總覺得他達不到我的要求。如今解決之法還是上學期那——「降低標准」。
我們家孩子他奶過年的時候不知道從哪弄回來一張《百孝篇》貼家裡的牆上了,上面有詩、有圖還有故事。我兒子好像是看過一遍了,我想這個東西掛在那多多少少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起碼在他的心幕中會形成一種「百善孝為先」的印象。
在《母慈子孝》一書中趙良玉女士對孝字也有詳細的闡述:「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之根,是家庭教育之根。這個『孝』字,是智慧的符號,我們祖先創造文字,
寓意深刻。孝,上面是『老』字頭,下面是『子』字,是老一代與子一代的和諧一體。怎麼可以存在代溝呢?怎麼能分開呢?如果分開就沒有孝字了。老一代,追溯
上去,還有老一代,過去無始;子一代,下面還有子一代,未來無終,悠悠長遠,綿綿無盡,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教育!一個孩子心中裝著
父母,裝著祖先,裝著孝,裝著愛,裝著中華民族精神,學習哪有不努力的?成績哪有上不去的?我們做父母的希望兒女成才,那麼就一定要給孩子紮根的教育。
孝,就是人根,這個根扎得越深越好。牢記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在《孝經》上的教導:「『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如果能時時處處以孝道來教育和引導孩子,讓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會先考慮考慮是否有違孝敬之道。
以前看報紙上寫著「外國提倡宗教信仰」主要是因為經過某些部門的調查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做事之前會率先考慮是否有違宗教教義,所以犯罪率就大幅度的降低
了,而監獄裡面的調查結果顯示犯罪分子中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佔比例非常小。因此可以看出有受道德、行為、規范、約束著的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可能會更加理
性、更加客觀的去考慮並最終找到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法。
那麼我們就教育我們的孩子從孝道開始,做一個有心、有情、有義之人。當然這個「孝」的前提是要受到其「父、母」的正確引導與幫助。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幫助能使孩子受到更好的熏陶和啟迪,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我們的自身能夠收獲更多的經驗再更好的投入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去教育我們的後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們都能成才。
『肆』 印光大師的書中為什麼於善順者.固能慈育,又為什麼於惡逆者.倍生憐愍請求解釋
印光大師開示:佛視眾生,猶如一子。於善順者固能慈育,於惡逆者倍生憐愍。
意思是:佛對眾生的態度是一樣的,都如同父母對待兒女的態度一樣。對於孝順聽話的兒子固然欣慰慈悲養育,而於對不聽話的兒子反而更加憐愍,因為知道他會因惡行而受報應,父子一體,母子連心,父母怎能不擔心和愛憐呢?
我們這些至今未離六道的眾生,其實都是屬於惡逆之子。雖然我們不聽佛的話,可能連五戒都做不到,但佛並沒有拋棄我們,還念念不忘我們,想方設法救我們,凈土念佛,就是佛為救我們而設的方便法之一。
『伍』 讀百孝篇的感受
最近我正在看的一本書名字叫作《母慈子孝》,書中介紹的是一位在外國大學任教的鍾茂森教授和他的母親趙良玉女士兩個人關於「純凈純善和-諧世界」的系列講座的內容。是這母-子二人三十年家庭教育施教與受教的心得報告。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發人深思,使讀者無不深感受用。特別是在家庭問題層出不窮,以及大力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意義尤為深遠。書中所提到的母親趙良玉女士提出了「我們堅信:優秀是教出來的,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教師!我們牢記:要從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吸取精華,而從《弟-子規》做起!」的思想。
我很慶幸我們學校在養成教育方面特別是育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兒子從上學前班起就開始背誦「三字經」,上了小學又開始背誦「古詩」、「蒙學」、「論語」、「弟-子規」等等,從小就接觸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雖然可能現在他不完全懂得這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但這些都是對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推動作用的好東西。在這一點上我要從作為一名學生家長的角度對學校及校領導們致以深深的、崇高的敬意,這完全可以看作是行善積德的好事啊!
『陸』 印光大師說念佛比孝順父母更重要
朋友理解抄有分別而襲已,大師自知念佛的道理,所以這樣講,大師懂這個道理。我們不懂。我們沒理解。不怪朋友。
念佛是明心見里,是斷惡向善的修行,首先就是孝養父母。是通過念佛修好的德行。不管是在內在外。都要做出好的樣子。這樣世間人,包括天龍菩薩十方各神靈都會尊重你。是因為你事有德之人。你的父母親戚自然一並得加持保佑。正所謂。古人真正修行才是大孝啊,不論出家或是不出家。一樣效果。其他並不它意。這個道理要懂。你就看的自在多了!善哉
『柒』 印光:如孝子思慈親,如淫男思美女。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明你看到這個惡心的時候,是非常感謝哥哥您的或者是對對自己的母親是有這種感覺的
『捌』 孝順父母方法
很全的、
一、聽言受教,不做頂撞
子女對父母的教導應虛心接受,遵於他們的教導。所有的勸阻告示也應嚴謹看待,時時牢記心滲枯遲敗兄懷,不違背叛逆,不做頂撞,凡事與父母商討叢李,尊敬他們。
『玖』 印光大師開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否必須要生兒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對不盡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則固非不盡人事也。
吾鄉一居士無子,多方祈禱均不應,遂娶一妾。而妻妾不和,頗生閑氣,又不生。一友為計畫,擬於遠鄉娶一妾,不來家中,每年其友來往一二次,以期生子。有以此事告光者,光聞之,不勝慨嘆。近來人心壞極,男女自由戀愛,幾成公開。以一少年女子,獨居於數百里外,此女不生外事,即是大賢,恐百千人中,也難有幾個。況此一女,乃自成一家,尚須用人,其費用頗可觀。幸而生子,好譏議者,必有暗昧之污衊。不幸而又不生,則此女一生孤寂,其夫一生供給,真成自投牢獄,為女作奴,可不哀哉。此種計畫,總因為名而起,以為無子乃系無德,有子則人便不以為無德也。名之累人,一至於此。
我但盡我之分,一切不計,方為樂天知命。命本無子,積德以求,求而不得,有何所憾。今之打倒父子夫婦之倫,以自由愛戀,男女裸而抱之跳舞者,非其父母所生之兒女乎。此種兒女,還是無有為好。
光兄弟三人,光最小,二兄皆無子,其門遂絕。光聞之,不勝欣慰,以其以後不會有造惡業辱祖先之子孫故也。此種事,豈但吾鄉有之,或有與吾鄉抱同情之感者,亦可以稍解其憂悶也。
而況修行之人,不願血脈相續。龐居士,男不婚,女不嫁。彭二林,一生宏法修凈業,其妻生二女,無子,亦不娶妾,亦不令侄子過繼。以彼志在往生西方,不願續由淫慾而生之子孫也。吾人縱不敢高攀於龐,彭二林之芳規,可以自守。又何必設此種極危險之計畫,而必欲得之也。
或曰,汝如此說,過於不近人情,忍令祖先墳墓,無人拜掃奉祀耶。則曰,與其娶妾,而被人譏以暗昧,則何如到育嬰堂,抱一個龐厚福態的為子,為兩全其美。彼無人養,我養之為子,即救彼之命。亦可代我奉事先人,亦令彼之先人,不至痛其子孫之填溝壑也。此義舉也,人以為螟蛉,螟蛉有何愧哉。
節選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復胡奉塵居士書
『拾』 印光大師:子女與父母的幾種因果關系
佛經上告訴我們,子女跟父母四種緣分。
第一種緣分是報恩的,這個小孩過去生中你對他有恩惠,他這一生到你家裡來,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是來報恩的。報恩一定孝順,一定非常用功,把你的家興旺起來,這個好!
所以人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要以恩惠待人。敗家子怎麼來的?來報怨的,過去世有仇恨,他這一世來,這是來報仇的,就是把你家毀掉,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
所以人不可以跟任何人結怨,為什麼?他會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孫,做你的後代,來報仇的,你沒有辦法預防他,到你家裡來了。
第三種是還債的,他過去世欠你的錢,現在他來還債。這樣的子孫對父母物質供應的條件會很好,但是沒有孝敬的心,對父母並不恭敬。
會養你,養多少?就看欠多少。他如果欠你很多,對你的物質奉養就很豐厚;如果欠得少,大概就是勉強能過得去。統統有因有果!
還有來討債的,叫討債鬼,是你欠他的。如果欠得少,幾歲、十幾歲他就走了,欠得多的,供養他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剛剛好可以出去做事,這個時候他過世,死了,這是你欠得多的。
佛講不是這四種緣,不會變成一家人。所以父子之間有親有怨,有債務這些關系,你要是明白了,用佛法來轉化他。
以真誠、慈悲、恩愛來對他,把他的仇恨化解,讓他能夠生起恭敬心,生起孝順心。這是教育可以轉變的。
所以佛教我們方法,把善惡緣統統轉化為法緣,這個好!這是不善的緣來,我們以善緣來終結,學習聖人的教誨,學習佛菩薩的經論,把所有的關系都改變,改變成最好的關系。
本文節錄自【凈土大經科注】21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