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為天

孝敬為天

發布時間:2020-12-03 19:37:42

1. 孝敬父母(作文)

孝敬父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流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以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小公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他們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心血,作為兒女,我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我們這些獨生子女,仗著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樣樣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對自己照顧得稍不如意,便會亂發脾氣,父母的話不聽,還粗聲粗氣地頂撞父母,更談不上體貼父母,幫父母做事了。你說,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在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要我們寫出父母的生日及愛好,沒想到,一大半同學不知道,就算答出的人里也有一些是自編的答案,由此可見關心父母的人數之少。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小男孩,一心只想著玩,平時寵愛他的媽媽叫他作作業,他竟大吵大鬧、大哭大叫,還砸起東西來。媽媽很生氣,責備他幾句,他居然對媽媽大打出手,又抓又咬,氣得媽媽打電話求助於爸爸,你說這個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嗎?
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為他人,為祖國獻出愛心呢?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聽父母的話,對父母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做一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好公民。

孝敬父母,關愛他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兒子不忘父母恩。我家四口人,父親母親,弟弟和我。父親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母親既要上班又要帶弟弟,還得搞家務。忙的她經常夜裡12點以後才睡覺。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所以在節假日我回到家裡後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就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早上幫媽媽買菜,摘菜,洗菜然後再幫媽媽拖地板,擦桌子,照看弟弟。有一次,媽媽感冒了,頭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動,急的我趕緊跑到大街上的葯店裡買了感冒葯和消炎葯,回到家裡按葯盒上的說明,讓媽媽吃下去,並且讓媽媽喝了大量的水,然後給媽媽蓋上被子,媽媽睡了半天起來以後,她的感冒好多了。我記得從我5歲時,凡遇到媽媽的生日和母親節,我總要給媽媽製作一張精美的卡片,上面寫著祝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或者是「祝媽媽生日快樂」「節日愉快」!
記得,有一次母親節,我用采條紙給媽媽製作了10個不同款式的戒指和一隻手鐲及一串項鏈,媽媽收到後高興的合不攏嘴。我生日的時候,我總是用我的壓歲錢給媽媽買蛋糕或者點心以表達媽媽對我的養育之恩。在我10歲生時給媽媽買了一條大紅色的絲巾,媽媽那激動的眼淚一滴滴的落在她抱我親我的臉上,在媽媽的心目中我是一個孝敬母親的孩子。
雷鋒日記中寫到「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還重要」對我教育很深。我在努力的去做。走在大街上,我經常碰到要飯的殘疾人,我非常可憐他們,聽說災區兒童上不起學時,把口袋裡僅有的錢捐了出去,又捐了一些書。一次一位同學,在廁所里不小心滑倒扭傷了腳,一時行走困難,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把他從一樓背到了百米外的教室里,他用感激的目光看著我,連聲說:「謝謝你,謝謝你!」我說:「不客氣」。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要一輩子做好事,一輩子關心他人。

http://www..com/s?wd=%D0%A2%BE%B4%B8%B8%C4%B8%B5%C4%D7%F7%CE%C4&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自己去這里查吧,多得是哦!

2. 孝敬父母如敬天,您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孝敬父母如敬天,體現了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孝道文化傳統,是中華文化人文的核心。強調孝順父母是中華傳統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化體系的最顯著特徵之一。



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孝子賢孫是家庭道統的最佳繼承者,是普通百姓培育子孫後代的奮斗方向和目標追求。

其實,“孝”德文化,作為一種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外力的破壞影響也是有限的,“孝”已經融化大多數老百姓的血液中,在代代自覺傳承中堅持和發揚光大。我們的文明社會建設需要“孝德”文化,在我們宏偉的中國夢中,中華“孝德”文化必將綻放出奇光異彩,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復興書寫亮麗的篇章。

3. 俗話說上交皇糧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原

4. 孝敬父母被稱為「天下無雙」的是()

孝敬父母被稱為「天下無雙」的是(黃香)
黃香不僅會寫文章,而且特別孝敬父母,(溫被扇席),被人稱為(天下無雙)。

5. 孝敬父母不怕天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不怕天。人活在世上,無孝難稱為人。人活在世上,想一想你是哪來的,父母之恩大如天,孝敬父母不怕天。

6. 百善孝為先 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是詩詞嗎

不是詩詞,是李昱和演唱的《中華孝道》中的歌詞。

作詞:李俊偉

作曲:王鈞

歌詞: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

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傳家寶名字叫孝順,多少年多少代溫暖過冬與春

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

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6)孝敬為天擴展閱讀

李昱和此次推出的全新單曲作品《中華孝道》,也是李昱和表達著作為一名「孝德和諧愛心大使」的具體行動,用自己所擅長的歌唱方式來傳承孝德文化,推廣孝德文化。對於李昱和也表示,音樂是美的傳承,以音樂來推廣傳統文化,更能夠讓人更好地接受,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然也會有其他更多方式,她希望此首作品能夠給人們美的享受同時,能以更多的實際的行動與力量投入到孝德文化推廣中。

目前,此首具有鮮明傳統公益文化特色的作品《中華孝道》,自從在網路中打榜推出以來得到了眾多觀眾的普遍喜愛,此首作品也有望計劃拍攝成一首具有代表性孝德文化作品MV,以便更好地傳播孝德文化。

7. 孝敬父母是天職嗎

有人問埃利澤爾來:「孝敬父母,什麼限自度最為合適?」

他回答:「我們去問問達瑪,也許他有更好的答案。」

有一次,代表整個部落的一塊玉丟失了,於是埃利澤爾問:「誰有與這塊玉相似的碧玉?」

有人回答:「達瑪有。」

於是,他們一起來找達瑪商量,准備買下那塊碧玉,開價100個第納爾。達瑪上樓去取玉石,發現父親和母親睡著了,並看見父親的腳放在寶石盒子上,而且開盒子的鑰匙也在父親手裡。

達瑪馬上下樓對來人說:「我不能給你。」

來的人懷疑達瑪嫌價錢低了,就把價格抬到了1000個第納爾,達瑪非常生氣地說:「什麼,難道孝敬父母也能賣錢嗎?」正在這時,達瑪的父母醒了,達瑪上樓,取出玉石交給了來人。

有此發財機會,卻因不願打擾熟睡中的父親而放棄,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事啊。

【感悟人生哲理】

贍養父母,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只要對造物主的敬重還沒有消失,贍養雙親的義務將永無止境。孝敬父母是每一個人的天職。

8. 百善孝為先的順口溜

《百善孝為先》

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窮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侍候莫厭煩。

爹娘都調莫違阻,吩咐言語記心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敬意麵帶歡。

大小事情須稟命,稟命再行莫自專。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寶局錢場休我往,花街柳巷莫遊玩。

保身惜命防災病,酒色財氣不可貪。

為非作歹損陰德,惹罵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來相問,冷熱好歹問一番。

到晚莫往旁處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涼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頓飯,三頓茶飯留心觀。

恐怕飲食失調養,有了災病後悔難。

休說自己勞苦大,爹娘勞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勸人及時把孝盡,兄弟雖多不可扳。

此篇勸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遲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幼兒咒罵我,我心好喜歡;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歡,一不甘,待兒待親何相懸?

勸君今後逢怒,也將親作小兒看。

兒輩出千言,君聽常不厭;

父母一開口,便道多管閑。

非閑管,親掛牽,皓首白頭多諳練,

勸君欽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亂言。

夫妻攜錢包,買衣又買糕;

罕見供父母,多說飼兒曹。

親未膳,兒先飽,愛護心腸何顛倒?

勸君多為老人想,供養父母光陰少。

市上檢葯物,只買肥兒丸;

老親雖病弱,不買還少丹。

兒固瘦,親亦殘,醫兒如何在父先?

割股還是親的肉,勸君及早駐親顏。

富貴孝親易,雙親未曾安;

貧賤養兒難,兒女無飢寒。

(8)孝敬為天擴展閱讀:

1、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2、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3、儒家文化認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所以與西方文化不同,東方歷史中執政者無不把「孝」,作為立國之本去美化,作為馴化子民的第一課,來大肆宣揚,它培養了一代一代對「父母官」順與忠的奴才,甚至作為選拔領導幹部的標准(孝廉)。

4、道家《莊子·天運》孝的觀念:「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9. 政治辨析題:孝敬父母是我們的天之,我們理應一切順暢 急 交作業的

為人子在孝順父母當中,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來用心,從哪幾個角度?從奉養父母的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還有養父母的智能。我們說養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體健康,我們要時時懂得去關懷,在古書當中記載,差不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們就要把他當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家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孤寂、孤獨,而身體也比較虛弱下來。所以我們要能夠常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然後盡這一份孝心,給我們的孩子當好榜樣。像在目前春秋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這個時候假如我們沒有辦法回到家裡,就應該打一通電話問問父母有沒有這些禦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這通電話一打,你的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覺到你處處關懷父母的身體,他能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孝心。

再來父母的健康時時能夠去注意到,而且關懷父母的健康還要有正確的知識才行。我們來思考一下,父母假如生病了怎麼辦?看醫生,直覺反應都是看醫生。看什麼醫生?其實中國人對於身體來講最重視的是治未病(還沒生的病),而不是治已病。所以中國人特別注重的是養生的方法,絕對不要等到生病了才來預防,那就很辛苦。我們思考一下,有哪一個人高血壓送到醫院去,然後高血壓好了,有沒有?有沒有哪一個糖尿病患到西醫去看,然後看到最後糖尿病好了?有沒有哪一個癌症病患到西醫去看後來說癌症好了?西醫看的都是把你的症狀解除掉。比方說高血壓,高血壓因為血管塞住了,塞住了很不舒服,所以那個葯一吃下去,你的血管馬上怎麼樣?擴張,這個血液就稍微流過去。所以你就沒有好象快不行,好象塞住了,血管就擴充下去。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心臟病患都怎麼樣?趕快拿葯來,那個葯吃下去是症狀解除了,但是他的血管一天一天就鬆弛掉,到最後血管就壞掉,所以都只是把症狀解除掉而已。

到最後我們去看一下,假如你四、五十歲就開始跟著西葯吃的人,葯要吃多久?要吃一輩子。所以我們看一看很多老人家出去旅遊的時候,包包裡面會放很多什麼?東一包、西一包都是西葯。當我們的父母親晚年都是伴隨著這些葯物在生活,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所以我們應該去研究更多正確的養生之道,來讓父母的身體真正不需要依靠這些西葯,這樣才是正確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嚀父母親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多在這一方面提醒他。然後在飲食當中讓他了解多吃蔬菜水果,因為健康的身體是弱鹼性的狀態,而肉類食物都是酸性的,所以久而久之體質就酸化。有一句話叫酸性體質是萬病的根源。所以我們應該引導父母養生之道,讓身體慢慢趨於弱鹼性,身體狀況才會好。不然我們思考一下,你所有的內臟把它泡在酸的東西裡面會怎麼樣?這些內臟很快就會退化掉。我們都聽不到內臟在呼喊,都聽不到它們說我都快不能呼吸了,把我泡在這么酸的體液裡面。

所以父母親這些養身的正確觀念,也要透過我們點點滴滴給他們的引導,給他們的積累,他們才懂得如何養身。在看醫生方面,我個人比較贊成看中醫,中醫是治本不是只有治標。所以現在這個時代人都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以醫學來講,去看一個中醫,他把你的脈完之後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告訴你這個要調養半年才能夠把身體調好。很多人一聽半年怎麼樣?嚇得半死,我哪有這么多的時間來調養,結果西醫告訴他一針打下去馬上舒服,他很高興,就馬上打下去了。但是這往後他就必須依靠針、依靠葯來過日子,而且後面的副作用特別大。所以我們自己要真正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夠讓自己健康,也才能夠讓父母得到身體的健康。

再來養父母之心,就是你時時能夠關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說媽媽打一通電話給你,然後東聊西聊,結果你也聽出來是母親在想念我們,這個時候不等母親開口,應該主動回家去看看。有一些老人家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已,還想念小孫子,這個時候我們能夠體恤到父母的這一份心,趕快回家看看。我們有一個老師她在今年元宵節來聽中國文化的課程,聽了之後她非常歡喜,我每一次看她在上課的時候都是非常專注,只要講到一些聖賢的故事,她馬上振筆疾書把它記下來。結果經過三個月之後,有一天她就走向前來,聽課聽了三個月她從來沒跟我講過話,三個月之後才走上講台來,跟我請教了一個問題。那我就先問她,我說:您聽課三個月了,怎麼從來沒跟我談過話?她說:蔡老師,我看你太忙、太辛苦了,我不想打擾你。我們一聽很感動,她的心時時能體恤別人。

她說她聽了三個月,覺得自己還有家庭很受益,她說不能只有她們家裡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夠回到故鄉去教一些比較失學的孩子,能把這些德行的教誨、聖賢的智能,能夠也讓他們有學習的機會。我們一聽很高興,也很隨喜她的這分發心,所以我馬上拿了很多教材,像德育課本七百多個故事趕快送給她,然後很多老師了解到她這種存心,也把他們很寶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所以她很快就教得很順暢。教到目前為止也已經八個月了。結果有一次她的父親打電話給她,然後就跟這位徐老師講,他說:女兒,你能夠找到人生的價值,父親很高興,而你的行為父親覺得很光榮。一個父親講出這樣的話,代表父親對她回饋鄉里的這個行為在心裡上很認同,而且我相信她的父親也有這個志向想要利益社會,而他的女兒做出來之後他會覺得很歡喜也很安慰。這也是我們繼父母的志向去回饋社會。

剛好有一次,這位徐老師在教孩子其中一句《弟子規》,經文是『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教這句經文的時候,這老師非常用心,她先買了一大袋的荔枝,然後帶回她的故鄉去。回去之後她就開始教導這一句教誨,她就引導孩子說我們學完『入則孝』,理解到父母的辛勞,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侍奉父母。而別人的父母同樣也很辛勞,同樣對家庭有貢獻,對社會也有付出,所以任何一個人的父母也都值得我們尊敬、孝敬。講完之後,這位徐老師就說我們學完之後就要馬上能夠去做到,所以就讓這些小孩每個人拿著荔枝到她整個鄉里去送給一些長者、一些長輩。就看著一群孩子在她的鄉里當中跑得不亦樂乎,每個長輩接到這些孩子送給他的水果,內心非常歡喜,所以那一天整個鄉裡面這種敬老尊賢的風氣達到了一個頂點。結果隔天她父親又打了一通電話給這個徐老師,然後告訴她:鄉裡面很多的長輩打電話到家裡來。這些長輩講了一句話,他說我們鄉裡面從來沒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這么樣關心自己的家鄉。他父親在講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情非常的高興歡喜;女兒聽到父親這么講,女兒心裡也很安慰。

諸位朋友,她父親這一個歡喜跟買一件新衣服給他一不一樣?不一樣!買一件新衣服快樂一下,女兒的行為讓他值得光榮、感到欣慰,可以歡喜欣慰一輩子。所以《孝經》裡面說『立身行道』,用自己的一種德行去幫助這個社會,然後揚名於後世;就是讓自己的德行能夠奉獻社會,讓所有社會的人士感受到某某人的父母養育出這么好的孩子,才讓這個孩子能夠這么有成就在社會付出,所以叫揚名於後世,可以以顯父母。當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德行讓父母感受到光榮的時候,那就是一種大孝顯親的表現。所以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夠由你自己的成就來讓社會人士肯定你父母對你的教誨,這就是養父母之心也是養父母之志。最後我們提到的是養父母的智能,一個人到晚年的時候縱使有錢也不見得快樂。我們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錢,但是每天在那邊想有一千萬、想要二千萬,有一千萬看看別人一千二百萬,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煩惱當中。所以孔夫子曾經提到人生有三戒,人生過程當中有三件事情要特別謹慎。第一件事是少者(年輕人)最忌諱的『戒之在色』,《弟子規》說『非聖書,屏勿視』,結果現在很多的傳播媒體都是暴力跟***,孩子一污染之後心性就很難清澈,這要非常謹慎。我們為人父母要懂得替孩子防止這些污染,所以電視也要替孩子選擇,不能讓他接觸太多這種暴力***的東西。『壯者戒之在斗』,他出社會年輕力壯很可能在工作當中容易跟人家競爭起沖突,所以這個時候切忌跟人在工作上,甚至於在肢體上,產生一種敵對狀況,這是要謹慎的。當然我們從小假如告訴孩子懂得處處替人著想,懂得擴寬自己的心量,他就不容易犯這些過失。

最後說『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實這個得翻的比較白話一點就是貪,貪心,貪這個、貪那個,別人的孫子又怎麼樣,我們又沒有,常常就在這種情緒當中,很難快樂,很難知足。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機會,趁父母心情比較好,開始引導他這一些執著要懂得放下來,告訴父母親這個錢夠花就好,家財萬貫每天吃多少?還不就吃三餐。縱使你有很多間房子,躺下去之後睡多少?還不就躺六而已。所以人生這一些要知足常樂,讓父母一些貪念能夠慢慢放下來。更重要的引導父母接受聖賢教誨,讓他的心能夠安住在這些聖人的引導,他的晚年就會愈走愈清凈,愈走愈自在。當父母親的晚年能如此的話,那我們的孝道就做得更圓滿。

閱讀全文

與孝敬為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患者可以辦理病退嗎 瀏覽:832
老年痴呆能活多久嗎 瀏覽:701
重陽節可以走親訪友么 瀏覽:77
跟父母分居有什麼影響 瀏覽:317
心源養老院 瀏覽:46
2018年退休金北京怎麼計算 瀏覽:104
通過延遲退休年齡來解決養老金缺口 瀏覽:478
長壽面怎麼下的 瀏覽:839
體檢色盲測多久交去車管所 瀏覽:110
養老保險卡怎麼只有一張銀行卡 瀏覽:329
孤寡老人進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266
密雲水庫清朝永琪父母什麼情況 瀏覽:527
長壽哪裡有快遞公司 瀏覽:625
養老保險清繳委託書怎麼寫 瀏覽:835
老年人用品誰家好 瀏覽:915
王菲的父母怎麼樣 瀏覽:271
長壽花桿爛了怎麼治 瀏覽:127
80歲老人一天睡幾小時 瀏覽:134
重陽節動漫人物圖片簡筆畫 瀏覽:144
南通什麼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