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古語有雲:「百善孝為先』.中國自魏晉開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來,就提倡「以孝治天下」。清兵入關,從上到下所有官員,有三本必讀的書,其中之一就是《孝經》。《孝經》中告訴我們怎麼樣才算孝呢?不僅僅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廣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才為大孝。也就是說,你孝敬父母長輩,這是小孝。等你長大成家,你就有了兩方的父母,你能用同等的心去孝敬雙方的長輩,這算是中孝。普天下的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父慈子孝,你能用平等的心孝敬天下的父母,視天下父母如同自己父母,用慈愛的心對待天下所有的人,視天下兒女如同自己的兒女,主管視員工就像自己的兒女一樣,這才算大孝。所以,你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要做一個孝子,你不僅僅要對父母好,你還要尊敬你的長輩,尊敬你的上級,熱愛你的顧客、熱愛你的部屬,熱愛……,這才算大孝。
一個人真能愛父母,愛家庭、愛公司、愛顧客、愛員工,他一定也是忠誠的人.因為忠誠是一種情愛的發揮,如果他沒有基本的愛心,連父母都不愛,他也不可能對公司、對顧客、對員工有起碼的忠誠。過去選拔人才,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也就是說,做領導的人應以孝子之心來做管理工作,真正做人民的公僕,不違背人民的意願,不違背公司的原則,不違背顧客、員工的意願,這樣的人才算孝子,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做任何事,都看你有沒有一個真心,盡孝亦是如此。所以「百善孝為先,看心不看跡」.有孝心、愛心、忠心,有熱情,如果能力不夠,你可以學,心不夠,就沒有辦法了。在企業里,我們需要的是每一個人有一個真心!
孝的真意是什麼?就是愛,也就是回過來要還報的愛,就是說,父母養活你十幾年,你要回報;企業提供你工作的機會,發展的機會,如今你有了能力,需要你來回報,你要回過頭來奉獻,這就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原則。
❷ 孝道演講稿
孝心無價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么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著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說起來也真夠慚愧的,以上的問題,我基本上都不能回答。其實現在像我一樣的人還真不少。但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接受義大利《機會》雜志記者采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時是這樣回答的:「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語出驚人,發人深思。是啊!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此時,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越來越需要子女的孝敬,而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錢或雇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時不再來,遺憾終生。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但長期以來,這一傳統美德卻被許多人淡忘和漠視。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在現在的社會中還有一些人當父母老了,不在有力氣動了,就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說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更可氣者還有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於馬路上而不顧.其實呀,這些人在我們身邊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麼孝心呢?
所以大力宣傳和建立孝道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不僅是建立和諧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台灣作家龍應台談過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帶著85歲的父親去台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當演到楊四郎深夜潛回宋營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時,她發現父親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因為她父親受到劇情的感染,想起自己16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時,一天准備幫母親到市場去買菜,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來,輾轉流離去了台灣,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來不及道別的母親……深受劇情感染的不僅是她父親,曲終人散時,她發現不少中年兒女及老人眼裡都有淚光閃動。 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正如龍應台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孝道文化便是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為此,當今弘揚孝道文化要從落實家庭孝道上著手,建立和諧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會風氣。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曾參以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總和,以孝統帥一切倫理道德。認為孝不只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准繩,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是天經地義、永恆普遍的基本原則。與如今科技進步發達的社會相比,似乎古代人們對「孝」的理解更為深刻。為了增強現代學生的孝道觀,中國科技大學的以為老師還特意為大家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那就是讓同學們回家為父母洗腳,但是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錯,它的確是一種形式,但它是種可以衡量我們給予父母的愛是不是也像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那麼多的一種形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了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這些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會、各個文化道德中永恆的主題,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社會穩定。而孝,正是調節家庭關系的一劑良葯。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效忠國家的人。從孝出發,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座的所有朋友,讓我們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只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頓粗茶淡飯。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一枚含著體溫的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稍縱即失的眷戀,是無法重視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記住孝心是無價的.
❸ 以孝敬主題的演講稿500字
父母之恩不能忘。同學們,你們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嗎?不多,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真不少。是呀,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成長,都缺少不了父母的哺育,那麼,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怎能忘記呢?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中華民族的道德史冊上,孝敬父母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今天,大多數人都把孝敬父母當做自己應該盡的義務和崇高的品德,然而,也有極少數的人,不願這樣做,把繁重的家務推給父母,把體弱多病的父母拒之門外,把沒有經濟來源的父母攆這趕那,兄弟間互相推脫,誰也不管,還有人恬不知恥地為此辯護說:「不做封建道德的孝子賢孫。」這不是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和荒謬嗎?親愛的同學們,封建統治階級宣言的「孝順、孝道」,其實內容是要子女絕對服從父母,即使父母錯了,作為小輩的也不能反駁和違抗,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在他們看來,只有從小做到「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長大了才能做到「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以便聽任統治階級的奴役驅使。這就是所謂的「孝子出忠臣。」你們覺得這種舊的道德觀念是對的嗎?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想過嗎?父母與我們朝夕相處。生活上,他們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讓我們吃好、穿好,他們自己省吃儉用。學習上,為了讓我們有更充足的時間,他們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放棄了娛樂的機會;為了讓我們學習不受干擾,他們連話也不敢大聲說;當我們在學校上課在外面又下起大雨時。他們打著傘來接我們,為了不讓我們淋雨,他們任憑雨水沿著鬢角流下;為了讓我們茁壯成長,他們買來補品為我們補充營養,而他們的兩鬢添上了幾縷銀絲……對這一切,我們讀懂了多少?我們對父理解了多少呢?我覺得我們的父母是多麼的偉大呀!從古至今,有多少名人志士都有一顆孝敬的心。陳毅元帥為癱瘓在床的母親洗尿褲浙江林學院的學生劉霆背母親上大學……這不是孝敬父母的真實寫照嗎?親愛的同學們,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我們要薪火相傳,誓將遲到的報恩來奉獻,用愛心寫就美麗的故事,讓孝心接力代代相傳!
❹ 農村村委表彰獎勵孝敬公婆,和諧家庭發言稿
人人都有家,有的家庭溫馨,有的家庭卻充滿著戰爭,而我家卻是既有戰爭又有溫馨的。
機智老爸
「老爸,你玩了這么久了,給我玩下吧!」我站在電腦旁對著正在偷菜的老爸說。爸爸極其不耐煩地回答說:「你沒見我在偷菜啊!等我偷完菜再說吧!」我央求似的說:「老爸,我求你啦!我還有任務沒完成呢!」「好啦好啦,馬上啊!你在等下!」我聽老爸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就沒再吵他,在他旁邊干站著,可老爸偷完菜又准備去玩搶車位,我可不幹了,對他說:「說話不算數咯!」「好咯,給你玩!」他雖這樣說著,但還是沒有離開座位。我急了,於是便想:哼哼,這是你逼我的,別怪我不客氣!於是便放聲大哭起來。哈哈,這招果然管用,老爸乖乖讓位了。我正得意的玩著電腦,誰知一山更比一山高啊!老爸在房間里抽起煙來!唉!把我熏得眼淚都出來了,真是狠心啊!沒辦法,我只好出去呼吸新鮮空氣。這可算得上是「硝煙紛飛」了。
嘮叨老媽
每天早晨,當我醒來時,老媽就開始嘮叨了。「莎莎,快點起來穿衣服。穿衣服的時候要快點,別著涼了!」唉!媽媽幾乎天天都這樣。「知道了!」我總是有些不耐煩地回答她。但是媽媽好像沒有聽到似的,還在嘮叨:「漱口要把牙齒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刷過,洗臉要洗耳朵背,要擰干毛巾......」我還是不耐煩的說:「知道了,耳朵都起老繭了!」於是,我在老媽的叮嚀下,匆匆吃完早飯,走了!!雖然老媽天天都重復地嘮叨,但是我覺得非常的溫馨,盡管我不耐煩,老媽也不會停止「播廣播」的!因為我和老媽都習慣了!
好動的偶
哈哈!我是個開心果,因為我好動。嘻嘻!我愛剪紙,愛畫畫,愛唱歌,愛舞蹈,就連男孩玩的籃球我也喜歡呢!正因為我的好動,使得周圍的同學整天笑嘻嘻的!也因為我的好動,使得家裡其樂融融。唉!不過,好動也不一定全是好的。還有壞事,正因為我的好動,使從不說我的死黨也說我「幼稚」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你啊!都初二了,還玩剪紙。」切,我爸媽都沒說我。他倒好,當著同學的面說我,哈哈!不過我回敬他的話更狠,「切,我幼稚。你有本事剪個出來看看啊!」唉!本來是開玩笑,他卻當真了!呵!這個朋友啊,就是開不得玩笑呢!看吧,從不吵架的死黨,被我的好動觸發了怒氣。唉!要和他冷戰咯!不過放心呢!好動的我會大方的向他道歉!
我喜歡這樣的家庭,一個好動的我,一個機智的老爸,一個嘮叨的老媽,還有我們共同溫馨的家
❺ 我是一個孝敬公婆的好媳婦發言稿怎麼寫
孝和敬是二方面:孝順要從服從、關心、照顧等方面講出事實,尊敬要從理解、習慣、代溝等方面講出事實,不要編故事,要講自己最熟悉和最常做的事。從大的方面講民族文化、傳統,從小的方面講家庭和睦。還要擺出許多鄰里佐證以及朋友的支持等等。
❻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含有24孝)300字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在一起聊一聊當下倡導並受到人們廣為關注的感恩教育。究竟什麼是感恩教育呢?我們曾被哪些事情感動過?我曾在班級中作了一個調查:假如今天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做哪些事情?台下發言較為涌躍:有的就說,我們要好好地吃一頓,有的說要好好地玩,還有的說什麼都不做……各種答案五花八門。這時候我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篇報導:一位母親陪同兒子參加高考,兒子在教室里考試,母親在外面守侯。因為天氣太熱,氣溫過高,不久這位母親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醫院。在醫院,母親一直沒有蘇醒過來,令眾多醫生束手無策,最後還一個護士想到一個好點子,在母親的耳邊輕輕地說 「高考結束了」。話還沒說完,母親便坐立起來,大聲地說「我得趕緊問問我兒子考得怎麼樣?!」在這個生死關頭,母親心裡牽掛的仍是正在考試的兒子。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她永遠把兒子放在了第一位,因為關心兒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各位同學的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同樣會為你們付出的,因為你是她的孩子。他們愛你,她們關心你勝過自己的生命。
可是同學們,你們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學總是不斷地報怨自己的父母這樣不好,那樣不對,對父母的行為和做法挑三揀四,橫加指責,甚至於直接與父母頂撞!有些同學不知道自己父母身體的健康狀況,不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工作單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為你們付出那麼多精力和心血,捫心自問,你關心過他們嗎?你為你們的父母做過什麼呢?如果什麼也沒做過的話,那又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你們的父母呢?對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麼敢奢望你們會善待你們的老師和朋友呢?國家有難,又怎麼敢指望你為他拋頭臚灑熱血呢?如果人人都是這么自私自利的話,社會哪裡還會有溫情呢?如果我們生活在這個失去溫情的世界,那麼我們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光靠喊口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我們應該用我們實際的行動來關愛我們的父母!同學們,我想說,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報答養我育我的父母!為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還有一篇報導,一位不識字的母親勞作了大半輩子,買了一副銀手鐲,很是珍愛,成天戴在手上捨不得摘下。有一次她去城裡看望他正在讀高三的兒子,兒子驚奇地發現母親手上的手鐲不見了,便問他母親手鐲去哪了,母親笑盈盈地掏出一個藍布包,說:「娘用這副手鐲給你換回來兩本「天書」,這回俺娃考大學可是有希望啦!」看著母親充滿笑意的臉,兒子感到很驚奇,這個世界上哪有保證能考上大學的「天書」啊?社會上的騙子這么多,該不會是上當受騙了吧?接過布包,層層打開,果然,那兩本所謂的「天書」,不過是兩本小學課本罷了。兒子一急,准備說出真相,希望找到騙子挽回損失。可是當他看到母親滿臉的皺紋和充滿希望的雙眼的時候,兒子放棄了。他實在不忍心告訴他母親這個殘酷的事實,柔弱的母親將受不了這樣致命的打擊!於是便笑著告訴母親:「娘,你回去吧,我記下啦!一定考好」!望著母親漸漸離去的瘦小背影,兒子哭了,哭得很傷心,回去後,兒子便把這個充滿愛意的「天書」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讓它激勵自己。半年後的高考,兒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錄取了他,他從此踏上了人生的正軌。
愛其實就是我們的身邊,我們並不缺少愛,缺少的只是發現它的雙眼。每天早晨睜開雙眼,我都會慶幸,今天我還活著,活著是多麼地美好,世界上每天發生那麼多的災難和不幸,卻沒有一件落在我的頭上,我活得很快樂。什麼是幸福?想起非洲那麼多的難民,突然懂得了吃得飽其實也是一種幸福。比起那麼先天性殘疾或是智障,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健全的肢體和聰明的大腦,這也是一種幸福。那些天生殘疾的人尚且沒有埋怨老天的殘忍和不公,仍然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而在不斷地奮斗著,那麼擁有健全的肢體,聰明大腦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怨天尤人呢?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爆發了美伊戰爭和轟炸南聯盟事件。看著電視新聞里每天不斷變化的戰況,我感到很慶幸,慶幸的是我身在強大的中國,而非伊拉克或是南聯盟,我們的國家保證著我的生命和財產不受外敵的侵害,我用不著成天提防著導彈的襲擊。路上遇到人民警察的時候,我會感到特別地親切,因為是他們用辛勞維護了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安寧,讓我不必擔心歹徒的肆意侵撓。努力吧,同學們,為了我們國家的更加繁榮和富強,為了我們的母親的強健和安康,努力吧!我相信,只要我們都能夠盡我們的全力了,即便不能取得成功,我們也將無悔!
演講稿二:孝敬父母演講稿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敬父母》。
有一種愛,付出很多卻不求回報,那就是父母的愛。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子女的愛真是比天高,比海深。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春 秋戰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於他的父母體弱多病,家裡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於是,小小的子路, 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的山路,從親戚家裡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國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即使自己當了元帥,還是親自為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洗臟衣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就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孝順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美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順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優異的成績,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一顆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祝願全天下的父母永遠健康幸福!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演講稿三:孝敬父母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新三字經》里有這樣一句話:「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就是一位孝敬長輩而流芳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香」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當今這個文明的社會里,多數同學似乎把這些全都忽視了。父母為了我們時刻操勞。他們對我們的教育,對我們的愛護又讓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愛他們?不去尊重,孝敬他們呢?以前的我也許從未體貼過父母,理解過父母。
可是現在,我改變了,我學會了孝敬父母,體貼他們、理解他們。爸爸媽媽忙碌一天,我為爸爸媽媽捶背,消除他們的疲憊,在炎熱的夏天,我為媽媽送上一杯冰涼的果汁,使她提起精神;在夜晚,我為爸爸端一杯熱茶;星期天,為減輕他們的負擔,我積極地做家務活,我要理解體諒他們……
同學們,也許我的所做所為你們認為微不足道,但是,重要的是我們應學會孝敬父母。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同學們,孝敬父母,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演講稿四:孝敬父母演講稿
假如這個世界沒有陽光、水源、沒有父母,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那麼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著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准則,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於不會,不願感恩。的確,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
然而,這不應該是借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歷的坎坷。我不會忘記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學逛街,一個也就四五歲的小男孩,從前面跑了過來。因為已經是冬天,羽絨服把小男孩撐得圓嘟嘟的,像個小皮球滾動了過來。他問我到動物園坐哪趟車,我告訴他就在那邊坐4路車。他高興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學就往前走。我們都走得挺遠的了,聽見小男孩在後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麼,便站在那裡等他,看著他一腦門子熱汗珠兒地跑到我的面前,我問他有事嗎,他氣喘吁吁地說:「我剛才忘了跟你說聲謝謝了。媽媽問我說謝謝了嗎。我說忘了,媽媽讓我追你。」我不會忘記那個孩子和那位母親,他們讓我永遠不要忘記學會感謝,對世界上不管什麼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幫助和關懷,也不要忘記了感恩。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
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演講稿五:孝敬父母演講稿
大家好!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敬父母》。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們。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沐浴。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包含著父母的心血和勞作。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高,比海深,比地闊。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很講究孝道,講究對父母的尊敬、熱愛、關心和贍養。在中國歷史上,在民間傳統中,有許多關於孝敬父母的動人故事,如"岳母刻字",岳飛讓母親在自己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並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母親的訓導。又如,花木蘭女扮男裝,代替年邁的父親從軍,奮戰沙場。還有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一名大孝子。戚繼光童年時期十分孝敬父親,按父親的教誨去做,養成儉朴的生活習慣,不穿豪華講究的衣服,專心致志地從事兵書的學習。他17歲時父親去世後就發奮讀書,最終出名!
古人尚能如此孝順父母,而現在生在新時代的我們做到了嗎?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照顧,而父母身體不舒服,孩子卻很少問候一聲……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值得我們深思啊。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能相信他的人品?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原文轉自:http://www.zhao-kao.com/xueli/xueqian.html
我們對父母的孝順不在豪言壯語上,不在給父母買多少貴重的禮品上,而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常常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句關心的問候,在家裡為他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為自己創造的環境中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和他們頂嘴發脾氣等等,這都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同學們,盡孝道是人世間最美麗的詩篇,只有愛父母,才能愛祖國、愛同學、愛生活,讓我們用平時的一言一行來築就閃光的金字塔,用一生的行動來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吧!
❼ 幸福蘭考演講稿:以孝敬老人為主題的演講稿怎麼寫
以孝為主題的演講稿篇1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自古至今,孝成為了衡量一個人善良與否的首要標志。
孝是什麼?
孝是我們成年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後的豐厚報答,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時的細心照管。
孝是心靈里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恆、持久地散發著清香。
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
孝是東漢孔融四歲讓梨,黃香九歲替父親溫暖冰冷的被窩,晉代王祥「卧冰求鯉」,明代朱沖秋「割股為羹」。
古人的孝感天動地,今人的孝同樣為人稱道。
河南小伙張尚昀家境貧寒,考入長春稅務學院不久,因母親患重度腦部殘疾,生活陷入困頓。2001年7月,張尚昀申請休學,他把患病的母親從農村老家背到長春,白天背著母親外出打工掙錢,為老母治病,晚上守著母親挑燈夜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在六個學期中五次拿到獎學金,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在數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被錄用為河南省稅務系統公務員。
張尚昀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孝子」!他在盡孝母親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成功!
講到這里,張尚昀背著母親艱難行走的場面,和他邊打工掙錢,邊學習,邊為母親治病的情景,彷彿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從張尚昀的身上,我們讀懂了孝的含義,這金光閃閃的「孝」字,激勵、感召了我們當代的每一位青年!
我們的身體發膚受之於父母,身為兒女,我們毫無理由地應該盡我們最大的能力來孝敬父母。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會,尊老愛幼,愛崗敬業,做一名有善心,有愛心的優秀員工!
謝謝大家!
以孝為主題的演講稿篇2
百行孝為先,孝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 ,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長江黃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動天的古老傳說。從西漢的董永賣身葬父,東漢的黃香扇枕溫衾,三國的孟宗哭筍,到今天的山裡女子佘銀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殘疾母親。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他們給予我們心靈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浸潤劑。
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死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那麼孝到是什麼呢?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之心,孝是許士林為了救母親磕紅的額頭,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以孝為主題的演講稿篇3
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時,現在的我們都知道: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份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長大了,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回眸我們的人生,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永遠沐浴在父母的愛河裡。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你讀過寫在老人贍養院牆壁中的那段話嗎?「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筷子、吃東西;教你耐心系鞋帶、扣扣子;教你梳頭發、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讓我懷念不己。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會的第一首兒歌嗎?還記得每天總是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你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問題嗎?只要和你在一起,就會有許多溫暖湧上心頭……」每當我讀著這段感人至深的話,我就不由得汗涔涔而淚潸潸,催我去感恩父母。
然而,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呢?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慶賀生日時,你是否想到那天也是母親的苦難日啊!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中華民族自古講求孝道,孝敬父母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是我想在我們中間有很大一部分人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
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人了,而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的一點一滴。
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一切吧!也許記憶中的面容會模糊,名字會塵封,但記憶中的快樂永遠不會褪色。讓我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吧!一生一世牢記父母的恩情,我愛我的父母,願普天下的孩子都能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更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對自己的父母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看完「以孝為主題的演講稿 孝敬父母優秀演講稿」的人還看:
❽ 尋一篇關於孝道的演講稿(5分鍾左右)
有人說,現實生活中,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小,最壞的也是老人。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如今竟有如此多的子女把孝當成累贅,真是讓人不可理喻。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為何如今這么多兒女變得麻木和冷漠呢?難道人不如禽獸嗎!
古語有雲;「百事孝為先」孝是做人之基礎,是道德的核心?許多善行都是以[孝行]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在無量壽經里,佛多次告誡大眾要「歡樂慈孝」。孝道做不好,難以成正果。不管是中國還是海外,也不管是古代和現代,孝道這種品德都是超越時代和社會基層而普遍受到肯定和贊美的。
「孝」是做人基礎。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任何一種愛都應當回報,更何況我們的師長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記師長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佛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說;汝等當知,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與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答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答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白千劫,遍身焦爛,猶不能報答父母深恩。
聞聽佛的教悔,父母深恩難報!何需對父母麻木冷漠呢?不善待父母就難取善於人,與人不善則不能取信於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為社會所不容,為人們所鄙視。一個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難相信他的為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也願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與你呢?因此從教育後輩而言,也應從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實際行動樹立孝順的榜樣。
最不能等待的是什麼?
面對無力周濟窮迫的父母。也許;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忽視「敬孝」。有人會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掙了錢有了寬余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邊;有人想,自己手頭緊,等再掙一些錢之後,盡量讓他們晚年享幾天清福;有人說;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謀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說;她們沒給我好的前程,沒供成我上出滿意的學界,不可理會他們;還有人說;她們沒給我留下基業和治下家產,不贍養他們……這話對嗎?殊不知,歲月無情,生死難料。父母一天天變老,很快就步入風燭殘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黃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接收記者采訪時,記者問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他的答復出人意料,他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和老人!。」他的話言簡意賅,感人心魄。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不需要每天大魚大肉,每月有多少贍養費;只需求的是作為子女的幾聲親切的呼喚,幾句溫柔的語言,些許點滴的孝心;哪怕是一句真誠的問候,偶爾的噓寒問暖,甚至是在父母面前的撒嬌幾下,他們就會倍感欣慰。能達到讓父母體會到對自己從降生到長大成人、娶妻嫁夫、修房蓋屋;她們一世的心血都注入我體內的億份之一的情深,就是孝順。父母就會贊不絕口。何況,大孝子是人人稱贊,天地護佑呢。有人說:在孝道的天平上,不論是處豪宅,還是一片磚瓦,不論達到彼岸的一隻鴻鷹,還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不論是數以萬計的金錢,或者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他們都是等值的。
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那就什麼都晚了。
既然如此還猶豫什麼?等待什麼?趕快為自己的父母,師長盡份孝心吧!老話說的好,養子方曉父母恩。當你在溺愛你的兒女時,可曾想過當初你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愛你的?你養兒女圖個啥呢?又盼著兒女怎樣對待你呢?古人有雲;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千拜佛萬磕頭,不如扎扎實實敬父母。家有高堂,猶如佛菩薩下降!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❾ 求一篇關於孝敬父母的演講稿,1000—1500字。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感恩父母心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兩年前,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後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發。啊,爸爸變了,變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看到了爸爸為我操勞的痕跡。啊,爸爸沒變,大山般的父愛沒變。我依然感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愛。
那是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後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裡提來的家裡做好的飯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天黑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這時,雪人似的爸爸一邊走還一邊說:「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裡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卻彷彿陽光,溫暖我病痛的軀體;又似暖流,融進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關愛,撐起了我戰勝病魔的信念,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我康復出院.
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呵護和關懷。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哪怕是為他們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我也會感到心裡的安慰。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我愛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們都愛自己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我們愛您!」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身邊.
同學們,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剛剛過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歲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們給予的一點一滴。
在此,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樂!!!!
感恩父母心
(演講稿)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❿ 超級演說家演講稿有沒有關於孝順的
孝敬父母的演講稿
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上「哀了父母,生我肋帶」,贊美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唐詩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了孝敬父母的渴望。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孝敬父母的演講稿3篇】孝敬父母的演講稿3篇。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己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們永記父母恩情,用實際行動回報他們,我們發出倡議:
常問好,講禮貌,讓父母舒心;少空談,多幫忙,讓父母省心;
求上進,走正道,讓父母放心;勤學習,苦鑽研,讓父母開心;
逢難事,勤商量,讓父母稱心;遇矛盾,能寬容,讓父母順心。
孝心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能對別人好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優異的成績、健康的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