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年級朗誦有關"愛國主義,孝順,誠信"方面的詩詞
您的回答會被數十乃至數萬的網友學習和參考,所以請一定對自己的回答負責,盡可版能保障您的回答准確、權詳細和有效,
愛國:文天祥《過零丁洋》;范仲淹《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陸游
『貳』 家庭美德,孝順方面的朗誦篇(大人二個小孩一個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叄』 一年級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朗誦
母親的牽掛
讓我最難忘的是母親的牽掛。母親的牽掛,就像雨後空中那道彩虹,絢爛多彩;母親的牽掛,就像炎炎夏日的陣陣清風,給你帶來陣陣涼爽;母親的牽掛,又像那爬滿牆頭的密密麻麻的青藤,剪不斷,理還亂……是啊,正是有了這牽掛,才演繹出人生中那許多動人心弦的歷史,正是有了這牽掛,才涌現出生活中無數纏綿悱惻的故事。
小時侯的我,身子瘦得簡直像一根藤兒。鄰居們常拿我開玩笑,說我過不了幾天就可以用來喂螞蟻了。母親的心無時無刻不牽掛著我的身體,她帶著我,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醫院的門口。
歲月的風霜讓母親那高大的身影日漸消瘦,令母親那自信的容顏日漸蒼老……不知不覺,我已13歲了,我的身體一天天地壯起來,母親的臉上也開始掛滿了微笑——
可以這樣說,在我已走過的13個春秋里,無一個日日夜夜不是伴著母親的牽掛度過的。記得學校組織的一次夏令營,母親開始是不讓我去的,在我的執意要求下,母親無奈只好答應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遠行,母親自然放心不下。臨行前,她千叮嚀,萬囑咐:「外出遊玩要小心,緊跟著老師走,吃飯不要挑食,睡覺要蓋好被子……」一串串的嘮叨,一陣陣的羅嗦,開始讓我不耐煩了,我甚至感到有些討厭。本來早就說好,她不去車站送我的,可就在汽車緩緩啟動的那一剎那,我卻清晰地看見,車站的一個角落裡,分明有一個模糊而熟悉的身影,一雙關切的眼睛正凝視著我。剎時,我的淚水不知不覺迷糊了雙眼,我望著母親,一動也不動,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我的目光里。出行的日子裡,心裡多了一絲莫名的空虛,才覺得母親的牽掛是那樣難得,她成了我惟一的寄託,也化作了兒子對母親的思念和牽掛……月光下的母親,您還好嗎?
友情也許會褪色,誓言也許被遺忘,但親情將永存人間。朝朝暮暮,春去秋來,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母親心血的結晶,它不知道包含了母親多少的牽掛。母親的牽掛,就像夏天的甘霖,深深地滋潤著我那乾涸的心田;它是心靈的閃電,精神的升華;母親的牽掛,更是我成長的階梯,它引導我腳踏實地的邁好人生的每一個步子,它幫助我度過生活的每一道難關!
『肆』 關於道德的美文朗誦,速度在線等,時間不等人啊!
道德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凝煉而成的社會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我們重視自身修養,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積極進取精神。因此我們都要做一個好道德的好學生。
道德主要包括:浩然正氣的愛國精神、愛人孝順的人道精神、學而時習的治學精神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很努力的做到這些精神,做一個有道德的好學生。
我尊敬我的老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一個人,無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如果飲水思源,他都不應該忘記老師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所以我很尊敬我的老師們,他們傳授我們知識,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他們兢兢業業,不知疲倦,他們是偉大的。
我的物理老師,是高二才教我的,可以說,她幾乎不認識我這個無名小卒。我卻很喜歡這個老師,她有自己的授課方式,生動的表情,以及特有的行為習慣。下課時候,她總是和我聊天,說些心理話。當她走進教室時,左手拿著個鐵水杯,右液下加著書本和一把尺子,幾乎總是如此。上課時候,她喜歡瞪眼睛,有人諷刺說,是雞蛋一樣大……在黑板上寫著詳細的板書,每個知識點,歸納得十分到位,也不羅嗦,讓人一看就懂。他十分溫和,一臉慈祥,可愛。
這么好的老師,很多人卻不珍惜,上課時候東倒西歪,交頭接耳,惹得老師很不高興,課程中斷多次,老師忍無可忍,終於發怒了,雖然大家不敢出聲,可是依然有小聲的埋怨。這樣的場面,我看在眼中,疼在心上……
今天下午延長班,老師布置我們做試卷,我後面的同學不好好考試,竟然開起了老師的玩笑,而且十分難聽,粗俗。或許是這個人的玩笑打斷了我的思路,我十分生氣,來了句:「你們啊無聊啊!」我後面的那個同學性格十分開朗,看見我發火,自己也不高興了:「怎麼了!我只是開個玩笑而已,也不是真的!,干嗎那麼當回事。」「你們這么講老師,煩不煩啊~~~」下課了,我後邊另外一個同學暗示我,要我道歉,我一口回絕了~~~我不想道歉,因為我想我沒有錯,我不想讓別人這樣侮辱我尊敬的老師,哪怕是玩笑……
這又讓我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謝老師,謝老師也是我最尊敬的老師之一,他教學一絲不苟,可是因為和藹,矮小,操這一口濃重的鄉音,經常被同學拿來開玩笑,甚至被一些不安分的學生欺負。上他的課,底下人的說話聲甚至蓋過了老師,沒有多少人聽,一節課就這么糊塗得度過了~~作為一名老師的悲哀,莫過於此。還有新來的語文周老師,英語於老師,他們都不是嚴老師,大家不因此而自覺努力,反而視她們的課就是睡覺的時間!實在荒謬!
我尊敬我的老師們,尤其是年長的老師,他們有學問,是我們的長輩,我們要是沒有了他們,就是汪洋中的一隻孤帆,隨時沉沒……我尊敬我的老師們,我會虛心聽從老師的教誨,認真學習,作一名品德、學習優異的學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格言。老師,就像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
我爸我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他們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心血,作為兒女,我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家四口人,父親母親,弟弟和我。父親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母親既要上班又要帶弟弟,還得搞家務。忙的她經常夜裡12點以後才睡覺。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所以在節假日我回到家裡後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就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早上幫媽媽買菜,摘菜,洗菜然後再幫媽媽拖地板,擦桌子,照看弟弟。有一次,媽媽感冒了,頭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動,急的我趕緊跑到大街上的葯店裡買了感冒葯和消炎葯,回到家裡按葯盒上的說明,讓媽媽吃下去,並且讓媽媽喝了大量的水,然後給媽媽蓋上被子,媽媽睡了半天起來以後,她的感冒好多了。我記得從我5歲時,凡遇到媽媽的生日和母親節,我總要給媽媽製作一張精美的卡片,上面寫著祝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或者是「祝媽媽生日快樂」「節日愉快」!
記得,有一次母親節,我用采條紙給媽媽製作了10個不同款式的戒指和一隻手鐲及一串項鏈,媽媽收到後高興的合不攏嘴。我生日的時候,我總是用我的壓歲錢給媽媽買蛋糕或者點心以表達媽媽對我的養育之恩。在我10歲生時給媽媽買了一條大紅色的絲巾,媽媽那激動的眼淚一滴滴的落在她抱我親我的臉上,在媽媽的心目中我是一個孝敬母親的孩子。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愛自己的父母,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腳步下班回來時,你送上一杯熱水,一聲問候;當他們心情不愉快時,你送去一個撫摸,一個安慰;當他們過生日時,你送上一個擁抱,一份祝福。我們要 從小體貼、孝敬父母,了解他們的疾苦,體諒他們的困難,盡量幫他們分擔家務,給父母帶來歡樂,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同學們,我們應該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多體貼、孝敬父母,多為父母分擔憂愁,以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升旗
每逢星期一,我們學校都會舉行庄嚴的升旗儀式。我很自豪,因為我是護旗手之一。
升旗的時間到了,同學們排好隊來到操場上,快速地整理好隊伍,導護組長嚴肅地走上旗台,鄭重地宣布:「升旗儀式現在開始!出旗,敬禮!」只聽「唰」的一聲,全校同學都舉起右手行隊禮,升旗手擎著五星紅旗,我們兩個護旗手跟在後面,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上旗台,扣好國旗,這時,雄壯的國歌聲響起來了,於是,我們又再次行隊禮,鮮艷的五星紅旗伴著國歌聲冉冉上升,我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國旗,五星紅旗隨風高高飄揚,彷彿在叮囑我們:「你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換來的,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為祖國爭光。」 我明白,所以我在我們的國旗面前發誓我會好好學習的。
一種行為規范,用來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大家都按一定的道理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整個社會就會有良好的秩序和風氣。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道德。
『伍』 初二經典誦讀有關孝敬視頻
孝敬父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流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以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陸』 重陽節的現代詩歌朗誦,不要古詩!!!
尊敬老人,善待自己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柒』 孝敬父母的四人詩歌朗誦內容
1、《感恩之心,常駐我心》
樹葉在空中飄盪,
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
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
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
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
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
我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長大,
我們滋潤著人間的真情成長,
感謝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
感謝老師,給了我們學習的本領;
感謝小夥伴,給了我們真誠的幫助;
感謝學校,給了我們和諧的成長環境。
感恩之心,常駐我心。
2、《母親》
母親卑微如青苔,
庄嚴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聲,
堅如千年的寒玉,
舉目時,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時,
她是莽莽大地。
3、《父母》
您們如春
用青春哺育我的懵懂
放縱我的頑皮
您們如夏
用心血標立我的人生
包容我的不羈
您們如秋
秋收的喜悅
無法掩蓋您們滄桑的臉頰
您們如冬
不在有傲然挺立身姿
只剩下那兩鬢已白的發
您們的一生如斑斕的四季
用心血澆築著我人生的廣廈
4、《父母與故鄉》
年的腳步近了
父母的心音穿透了風霧
知道你不一定回來
可無數次的遙望掛滿了村頭的孤樹
每天從盼望的汽笛到車尾的消失
回轉的眼神飽含著太多的言語
靜聽的是滄桑的歲月
子女是父母眼睛裡的春暖花開
寒風吹不透欲滴的關愛
想兒,是無私的高尚
搖籃曲是母親的自創自釀
是誰在春夢的底線,守望到小樹茁壯
是父母枕著的茹苦無眠
有些什麼
是我們一生都難以割捨不下的
是天邊的遙遙彩虹
還是美景鮮花
都不是,是遊子的腳步留在了童年的街港
是遠飛風箏的線拴在了
家鄉的屋檐校園田野
遙望著家鄉的月光
借著這滿眼的清輝
讓心的寧靜蔓延到迷戀的夜空
思緒隨風去撫摸脈脈故土
然後,我在雲端提筆寫歌
舒意的靜等你的弦音
帶著夢一起翱翔
飛向那留念嚮往的地方
5、《父親》
朦朧時候
父親
是一座大山
坐在他肩頭
總能看的很遠、很遠
懂事時
父親
是一棵倔強的彎松
這才發現
我的分量是這樣重、這樣重
而現在
父親啊
你是一首深沉的詩
兒子默默的讀
淚輕輕的流
展開全部
『捌』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經典誦讀名篇有哪些
1、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2、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尊師敬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毛澤東尊師美德故事
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4、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
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8)朗誦孝敬父母擴展閱讀:
相關格言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志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美德
『玖』 求守道德規范,做合法公民 朗誦稿
「品德高尚,情操高尚」中國已跨入了時代發展的21世紀,那麼,我們以怎樣的姿態、怎樣的面貌取迎接21世紀呢?
21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們,中學這個「黃金時刻」,不但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強壯的體魄,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心理品質和健康的人格,立志做一個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只有道德好了,才能學好知識,只有學好知識,才能建設祖國,只有建設祖國,才能使祖國的強大。
一個人有好的道德,會受到眾人的崇敬和愛戴,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使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安定;讓世界充滿了和平,和愛心。因此,良好的道德規范,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我們正處在一生的黃金時刻,養成良好的道德,對一生都有好處。
那些缺乏道德的人,往往會受到大眾的指責和懲罰。人缺乏道德,社會混亂,環境污染,沒有文明。正因為缺乏道德的人,是世界總不能安定:各國戰亂屢屢發生;恐怖分子,擾亂經濟;邪教組織,扣人心弦;環境污染,影響健康……
因此,我們要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做合格的接班人。你不要認為不起什麼作用,只要人人都有品德,才能避免發生茅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道德高尚的人。雷鋒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好乾部孔繁森克勤克儉,鞠躬盡瘁;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吃苦耐勞,關心人民。辛勤的「園丁」;奮斗的運動員;英勇獻身的人民警察¨¨¨
我們這一代青少年們,更應該以這些模範人物為榜樣,自覺遵守個人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我們要迎接21世紀的挑戰,必須始終弘揚自強不息的精神。自立自強是我們每個人必備的道德,它是我們健康成長和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需要。我們應該生活自理、學習自覺,不依賴父母,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向上。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誠實守信也是我們必備的道德,在這現代化的時代,更應該誠實守信。我們應該說話做事實實在在,表裡如一;學習不弄虛作假,考試不作弊;承諾要實事求是、講原則,作出承諾後要努力完成。
良好的道德規范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去探索,比如積極進取、善良寬厚、助人為樂、為人正直、勤勞節儉、負起責任、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愛集體、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熱愛科學、熱愛祖國、民族團結、保護環境¨¨¨
21世紀的我們,肩負著許許多多的重任,加油吧!未來的事業要靠我們去奮斗,我們要用火一樣的熱情,抓住每時每刻,去擁抱明天,去擁抱新世紀!
『拾』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歌朗誦應該用哪首歌來做背景音樂呢急求,謝謝!麻煩知道的告訴一下!謝謝!
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