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老師的故事

孝敬老師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03 11:57:46

❶ 關於尊重老師的小故事

1.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2.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是重遊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麼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裡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台。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3.華羅庚成名不忘師恩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台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4.魯迅對啟蒙老師壽鏡吾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看望壽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東渡日本留學的8年間,他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一次,他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辦婚事,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時間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先生。魯迅在日本還拜章太炎先生為師學文字學。章太炎先生逝世後,他連續撰文兩篇紀念。

5.張樂平尊師

一個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畫「三毛」的作者張樂平一手撐雨傘,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餘年沒有見過面的小學啟蒙老師陸寅生。陸寅生曾經給張樂平出了個題目,指導他畫政治諷刺畫,這是張樂平學漫畫的開始。此事雖已過去50多年,但張樂平記憶猶新。

80多歲的陸老師把張樂平打量了一下,問:「你是誰?找誰?」張樂平說:「我是張平啊,現在叫張樂平。」陸老師興奮異常:「幾十年來難得你還想著我,真不容易啊!」張樂平說:「我的第一幅漫畫是您教我畫的,我一直沒有忘記您!」

❷ 名人尊敬老師的故事

周士棻是梁實秋念高小一年級時的主任教師。周老師教國文、歷史、地理和習字。他教授學業的方法不是照本宣講,除課本之外還自編了許多補充教材,每次上課之前密密麻麻的寫滿兩大塊黑板要學生抄寫,月終呈其核閱。

例如歷史學科,鴻門之宴、垓下之圍、淝水之戰、安史之亂、黃袍加身、明末三案,諸如此類的史料對課本都有詳細的補充,上課時費心講解,盡心盡責。梁實秋有非常淵博的歷史知識,他能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隨手拈來某些典故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內心的情感。如果說梁實秋的散文作品能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平實恬淡中蘊藏著深厚功底的話,首先要歸功周士棻老師。

「外出謀事,一手好字」周老師體恤勞苦人家的孩子,知道他們高小畢業後能繼續升學的不多,必須在這高小三年內打好習字的基礎,以提高他們日後謀生的技能和拓寬他們就業的渠道。他教習字的方法也頗為獨特奇巧,把黑板糟內的粉筆屑歸入小罐用水調勻,稀稠適中,用毛筆飽蘸「墨汁」在黑板上橫撇豎捺。粉漬干後顯得黑白分明、筆意畢現。周老師的字為柳體,瘦勁方正,他要求學生刻意臨摹外,對草書的寫法也盡力傳授。梁實秋雖家道富足,但他置身於那種環境中,自然也得到周老師的真傳。梁實秋高小畢業時,主管教育的京師學務局令飭會考。在打作文草稿時,梁一時興起,使出周老師所傳授的草書千字文書法,筆使得得心應手,字寫得龍飛鳳舞,受到監考局長的稱贊。

在梁實秋的心中,周士棻是嚴師、更像慈父。除傳道、授業、解惑外,他還負起「修身」的責任。周老師布衣布履卻一塵不染,昂首挺胸卻不盛氣凌人,目不斜視卻親切自然,聲若洪鍾卻和顏悅色,決無戲言,處處為人師表堪稱楷模。對學生所謂的「生活小節」決不姑息遷就。如衣服上的鈕扣系未系好,頭發梳得齊不齊整,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腔調無不加以指點。梁實秋在其譯著的生涯中所養成的平實的文風,恭謙的風度,嚴謹的治學精神都與周老師早期的啟蒙和教誨分不開的。

❸ 尊敬老師的成語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2、
一字之師
這個故事有很多,你網路搜一下.
3、
圯上受書
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
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只見那老翁走出里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贊嘆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5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5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10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13年後再來見我.」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的神秘人物: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圮上老人」.

❹ 名人尊重老師的故事

毛澤東向老師敬酒。
1959年
,毛澤東同志到 闊別32年的故鄉
,他特意邀請自己在
讀書時 的毛禹珠老師一起用飯,席間熱情地為老師敬酒, 毛禹珠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 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 該。」

周恩來向老師贈款。
1952年2月,
老校 長張伯岑突患腦塞栓逝世,
參加了治喪委員 會並送了
,白色
上寫著:「伯岑師千古, 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岑逝世後,總理一直惦記 著張家人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總理給張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並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 張夫人和子女。

給老師讓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
同志在 雲南
校禮堂和大家一起看戲。開演前,
同志正和觀眾談笑,突然一位
的老人由服 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
學習時的
葉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 ,親切地呼喚:「葉老師」。然後請老人入座,待 老人坐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彭德懷穿便服接見老師。
1957年8月1日,是中國 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
身穿便服,准備去接見北京市中小學部分模範教師 代表。工作人員提醒他說:「彭總,您是
,應該穿
才好。」彭總說:「我今天是去見老 師,學生見老師應該穿便服……」接見的時候,彭 總頻頻微笑著向老師們問好,親切地說:「解放軍 要向老師們學習,解放軍要搞現代化建設,要學習 科學文化知識。離開老師們怎麼能行呢?」

魯迅百忙中脫身探望老師。
魯迅對
老師 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 ,不論多忙,總要抽空去看望壽老先生。

,魯迅遠涉重洋,東渡日本留學,這8年間,魯 迅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
的學習情況。
6月,魯迅奉母命從日本回紹興,與
女士結 婚,因時間急促,在紹興只停留了短暫的4天,但他 仍從百忙中脫出身來,專程探望了年逾
的壽老先生。

尊敬師長終身

宋朝時,
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
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
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
的忠心。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
的老師,而
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
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

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侍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
,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揚時
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
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
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
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
宗為老師,而且派
侍奉老師。但是
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地對待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的。

恭敬師傅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有一位銀匠,名叫
發,他平日侍奉師傅非常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地富有起來,但是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
說:「你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❺ 古代尊敬老師的一個故事

程門立雪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在40多歲時與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頤求教,湊巧趕上程頤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下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實在凍得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攔住了。程頤一覺醒來,才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

(5)孝敬老師的故事擴展閱讀:

其他名人尊師的故事:

1、毛澤東向教師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宇居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宇居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2、周恩來不忘師恩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苓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張伯苓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苓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3、朱德給老師讓座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坐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❻ 尊敬老師的成語故事

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2、一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3、為學莫重於尊師。——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4、君子隆師而親友。——《荀子修身》 5、疾學在於尊師。——《呂氏春秋勸學》 6、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 7、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勸學》 8、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途經.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 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荀子.勸學》 9、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晉.葛洪《勤求》 10、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2、片言之賜,皆事師也。——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13、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宋〕李覯《廣潛書》 師訓如酒 久釀沉香。 薪火相傳,尊師重教。

❼ 尊敬老師的故事。

這是啥意思?是老師又給你們出什麼么蛾子了?尊敬老師的故事,比如說我,工作後遇到自己的老師,一定會拉著手好好聊上幾分鍾,盡自己的熱情,表達對老師的熟稔、尊敬。

❽ 尊敬老師的小故事

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專猶尊屬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❾ 有關有禮貌、尊敬老師、尊敬長輩的故事

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子尊師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❿ 一個尊敬老師的小故事(整篇)

陳老師,我們愛你

題記:行舟飄搖待得一瓢甘甜,微透感懷成行。飛燕徘徊尋得一彎淺灘,熏染眉目索然。啟航停泊無助的感傷;揮手依戀落寞的彷徨。老師,我們在不變的地方虔誠地祝願您的新一次啟航!

拉長回憶,從前在那頭,現在在這頭。以前總聽陳老師說,我們要珍惜緣分,就是如今珍惜每一天不再回來的時光……
新校長的上任,是件出乎意外的事,而陳老師的離開卻是意外的意外。聽到老師說要離開,如同自己常被溫熱的暖暖的心,在轉瞬間被浸入涼水中,有忽然破碎的錯覺和傷愁。
陳老師哭了,隨著陣陣的哽咽,那無法掩飾的不舍與難過,浮在了她的兩頰,凸顯著她不願離開的心情和悲傷的情懷。「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許多快樂的時光。我在這里感謝大家!你們都是優秀的學生,更是懂事的好孩子!我呢,也只希望你們以後個個成材,記住高一最純真的歲月中還有我陪伴過你們。這樣就足夠了。」那字字帶淚的獨白,也使我潸然淚下。是否我是第一個流下淚的人?還是所有安靜沉重的空氣中都有同學們的眼淚?是否糾結在了一起,都化成陳老師眼角那閃爍的淚,抑或都成了陳老師那句:「我在這里也有一片天,你們就是我的天」的惜別之心?
這么一張充滿著母愛、師意的臉,是會永遠離開我們的生活了?總記得那樣一個放學的午後,和陳老師一起走去辦公室的路上,那斜陽余輝繞著窗的斑駁,還有幾只歸鳥的嬌影伴著我們。我知道,在陳老師開口的時候,她早已醞釀了多時,她就是這樣一位會考慮周全的老師,她語言的靈動,使我有看到飛旋的花瓣的喜悅與舒心之感。她拿著她「最愛」的語文書,拉著我的手腕,說:「我想,讓你做語文課代表,怎樣?」我當時的表情,一定充滿了驚訝與錯愕的,看著我半晌沒了反應,她似乎覺得少考慮了什麼,可是她那稚氣卻美麗的笑容告訴我說:「我相信你能做好!」我的微笑,似乎成了她有這個信念的保障,她說:「不急,你應該好好考慮的。」我是否道了聲謝謝走了,還是笑著離開,自己也不知道,可是當時的那個被肯定,卻是我剛進高中不安與不自在的情緒上的一個撫慰,好感動,好珍惜。
我們第一次的牆報,第一次軍訓合影,第一次在新中朗誦比賽合影,第一次去鐵路博物館合影,第一次去上海展覽館合影,第一次在「班班有歌聲」合影,第一次在上海科技館合影,第一次體育節的合影……許多的照片拼湊起短短幾個月的回憶,看著陳老師與我們走過的一步一步,想起她在軍訓時同我們一樣頂著酷暑在操場上陪著我們;想起她在展覽館興奮的像孩子似的陪我們參觀;想起她在唱歌比賽中和我們同台演出,還朗誦了一首《送別》;想起她在拔河比賽上為我們嘶聲力竭的喊著:「加油!七班!」;想起她在語文課上詼諧真摯的語言,帶著我們走過愛因斯坦,走過巴赫,走過魯迅,走過熱愛的海洋……想起,想起,想起她在一年中漸漸融為了我們的一部分,是高一(7)班成長與磨礪的日子裡的一員,可當你離開時我們會變成不完整的殘缺!
記得那次辭舊迎新的班會課上,吃著糖果,還有陳老師買給我們的鍋巴。本以為我們還可以在一起過下一個,下下一個的新年,可是沒想到……只屬於我們高一(7)班的今天,過了真的就不會再有了。我心酸的原因,也只在於這短短幾個月中集體給我的感動,陳老師給我們的感動。我知道舊的東西牽扯不了新的情緒,就如同沙子牽扯不了水的凝結。會有多少的無奈,也就有了多少的保障。有時甚至可以任性地說:「我無所謂。」會試圖變得堅強,會試著學會長大,卻在最歡樂的時候勾起了許多的無奈與失落。勉強說會忘記的,會不在乎的,但拋之不去舊的影子。
陳老師的影子,我們似乎永遠都拋不掉了。她曾經鍛煉我們班一位十分內向的同學,讓他做了生活委員,表面上總催促他,可是背後卻偷偷告訴我們她看到他一天天的進步而高興。我們班一位比較叛逆的同學,常常上學遲到,她曾經不間斷地鼓勵他,有次我們值日的時候這位同學來的很早,她說:「我真沒想到他也來的那麼早,這就是大家的責任心,你們都長大了,我很感動。」她曾經為了讓一位同學字寫得漂亮,不斷想些主意。當得知他上課玩手機被收掉時,陳老師就說:「你只要端端正正的寫一面字給我,我就把手機還給你。」那同學真的就寫了一面漂亮的字,她高興的說:「這樣寫不是很好,你能做好的!」她對我們班的同學都親切地叫小名,似乎我們的班級就是個家庭一樣,每個孩子都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里。她總是維護我們,無論別的老師告了我們什麼狀,她都會為我們說話。回到班中她總說:「在老師那邊我受受氣無所謂,最主要的是不能讓你們受委屈,不過要是認識到錯誤,最好主動找老師說明。」她就是這樣,幫著我們卻不溺愛我們。
在期末考的前一個星期里,我們全班偷偷策劃排演一首歌,送給陳老師。我知道,當「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響起時,每個人的眼角都濕潤了。第二天我們又叫來了要去英國的同學,和陳老師共同合了張影。那個中午,陳老師的眼睛沒有干過,當她得知前一天我們偷偷為她錄了這首歌的那刻,淚水已布滿了她的眼睛。她又一次哭了,幾乎是激動的說不出話了,我們當然也都哭成了淚人,連平時倔強的男生都哭紅了眼。陳老師說:「你們為我做了那麼多,這么多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量要我怎麼承擔啊!謝謝!真的謝謝!雖然我會暫時離開,可我答應你們兩年後我們再見!」
兩年後我們再見!陳老師,我們記住了!
最後的歡送會上,同學們都唱了自己創作的歌,竭盡全力的想讓陳老師看到我們努力的成果。我看著坐在我身邊的陳老師,不斷用手擦著眼淚,看著她接過了我們精心為她准備的禮物,看著她翻閱著我們給她寫得留言錄,我哭了,大家都哭了……
幻化即成為了永遠,我們的心輕輕盪漾。
明天即成為了眼前,我們的眼慢慢濕潤。
舟行千里裝載河流的希望;
燕過萬方吟唱白雲的夢想。
一路珍重啊!

回憶即成為了永遠,我們封存小小悲傷。
昨天即成為了歷史,我們回首深深感謝。
舟至江頭百般留戀的紅牆;
燕到北去萬分殷切的感傷,
只有您能懂!

只是
師恩與母愛的光芒,
將逝去原有的閃亮……
那些
送別的嘴角沒勇氣
道出一聲再見走好……
不過
擁有共同回憶夢想
未來總有新的啟航!

讓我們化為踏江的使者;
讓我們化為傳遞的號聲,
我們輕輕的抬頭
或者慢慢的前行……
追逐在前方!

有勇氣握起理想的船舵;
有力量展望相逢的未來,
我們小小的祝福
或者深深的懷念……
守在老地方!
陳老師,我們聽過老師最通俗的願望:桃李滿天下。可是您可曾聽過我們最通俗的願望?「不想讓您走!」
回憶很長,好的在那邊,壞的在這邊。這里的壞是您的離開,那裡的好是您的陪伴啊!
陳老師,再見!
陳老師,祝您快樂!
後記: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得今生一次擦身而過。今生僅一年的相逢,是前世多少輪回的巧合……陳老師,我們真的愛你!

與孝敬老師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患者可以辦理病退嗎 瀏覽:832
老年痴呆能活多久嗎 瀏覽:701
重陽節可以走親訪友么 瀏覽:77
跟父母分居有什麼影響 瀏覽:317
心源養老院 瀏覽:46
2018年退休金北京怎麼計算 瀏覽:104
通過延遲退休年齡來解決養老金缺口 瀏覽:478
長壽面怎麼下的 瀏覽:839
體檢色盲測多久交去車管所 瀏覽:110
養老保險卡怎麼只有一張銀行卡 瀏覽:329
孤寡老人進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266
密雲水庫清朝永琪父母什麼情況 瀏覽:527
長壽哪裡有快遞公司 瀏覽:625
養老保險清繳委託書怎麼寫 瀏覽:835
老年人用品誰家好 瀏覽:915
王菲的父母怎麼樣 瀏覽:271
長壽花桿爛了怎麼治 瀏覽:127
80歲老人一天睡幾小時 瀏覽:134
重陽節動漫人物圖片簡筆畫 瀏覽:144
南通什麼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