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重陽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那時已經存在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
到了漢朝,《西京雜記》記載,古人在重陽節這天有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舉辦各種大型的宴會,這些習俗都是於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重陽節的雛形。
重陽習俗
重陽這天,
登高「避災」,
插茱萸、賞菊花,
吃重陽糕,嘗菊花酒。
登高「辭青」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
秋高氣爽,登高遠望,
嘯詠騁懷,活動筋骨,
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
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
所以又叫做茱萸節。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
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
所以在重陽節,
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吃重陽糕
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
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的用意,
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
菊花黃,黃種強。
菊花香,黃種康。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
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菊花酒
九月九,飲菊酒,
人共菊花醉重陽。
在古代,菊花被稱為「延壽客」,
所以九日所釀的菊花酒,
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
重陽養生
飲食方面:保護腸胃、潤燥
飲菊花酒,益陰滋腎
吃重陽糕,步步登高
吃羊肉面,益氣補虛
起居方面:避風而卧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熱水泡腳,勝似補葯
運動方面: 小心「養秋膘」
合理運動,調養肺氣
心態方面:心情開朗
情緒「莫悲秋」
注意保暖,適時添衣
重陽寄語
九月九,重陽節,送你九個結。
健康結、快樂結、幸福結、
平安結、好運結、吉祥結、
如意結、順心結、美好結。
願你生活和美節節高,開心一生結結繞!
九月九,重陽節,
日月並陽,兩九相重,
祝福我的朋友,身體健康久久,
幸福快樂久久,生活和美久久,
好運平安久久,吉祥如意久久。
九月九,時重陽,遍插茱萸思念長;
賞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
斜陽里,雁幾行,佳音頻傳福無疆;
寄問候,訴衷腸,願你如意又安康。
⑵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一、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二、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是在嶺南一帶,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祭祀祖先,登高遠望,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少地方人重陽祭祖的觀念正日漸淡薄。
三、飲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藉此二物,可消「陽九之厄」。如今,山東地區仍有民間童謠言:「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四、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
五、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⑶ 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傳統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