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國語重陽節的簡介

國語重陽節的簡介

發布時間:2022-05-05 23:51:58

Ⅰ 什麼是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節的習俗匯總如下

1、賞菊

重陽節古來又稱「菊花節」

菊花是長壽之花

又是文人筆下凌霜不屈的象徵

農歷九月,菊花盛開

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2、飲菊酒

菊花酒

一直被看作

重陽必飲、祛病祈福的吉祥酒

古時,菊花酒

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所釀

九月九日這天

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

和糧食一起釀造

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3、登高望遠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

此時登高望遠

心曠神怡,健身祛病

此外

「登高」也有「高升」「高壽」之意

因此為人們所推崇

4、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香味濃

有祛寒、止痛、驅蟲等功效

重陽之時,茱萸開始成熟

為辟惡氣,抵禦初寒

古時,人們有

「折其房以插頭」的習俗

5、放風箏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

紙鷂就是現在的風箏

廣東、福建等地

一直保留著重陽放風箏的習俗

6、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

製作起來較隨意

沒有固定的方法

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

用「吃糕」來代替「登高」

7、歸寧父母

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

凡有女兒已經出嫁的人家

都會准備名酒和糕點

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

這便是「歸寧父母」

8、敬老

1989年

我國將重陽節正式定為

「老人節」「敬老節」

傳統的重陽節

被賦予了新的涵義

Ⅱ 重陽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Ⅲ 有關重陽節的資料

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到重陽節這天人們回舉行祭祀活動,慶祝豐收。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之所以叫重陽是因為九是陽數,在雙九這個日子,所以便叫重陽。重陽節有登高、插茱萸、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尤其是登高這個風俗,一直保留至今。
如今重陽節更被稱為老人節,這是因為九九的諧音是久久,希望老人們都能長命百歲,活得長長久久,所以如今重陽節小輩們會給長輩們送禮,對長輩表達節日的祝福。

Ⅳ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瘟魔橫行,桓景的父母被瘟魔害死。桓景為了除掉瘟魔,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有一天,費長房給了桓景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並讓家鄉的鄉親登高避禍。桓景離開東南山回到家鄉,九月九日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和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桓景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桓景獨自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了重陽節,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Ⅳ 重陽節的起源簡介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Ⅵ 重陽節的來歷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中來講,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登高以避邪氣。

民間傳說中的重陽節登高避邪一說,與梁朝吳均編寫的《續齊諧記》一書有關。該書中記載了汝南桓景有關。

桓景四處尋師訪道 ,在山上遇到一位神通廣大的仙人。隨後,桓景拜人為師,廢寢忘食的勤學苦練,學成了一身神通的本領。

有一天,師父告訴桓景:農歷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家中有災禍 ,趕緊回去,讓家人插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然後,與家人帶著菊花酒到山峰中登高,到山上暢飲。


民間還有句諺語:「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

重陽節有地方「吃辣蘿卜湯」。

在山東菏澤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

而山東棗庄的滕州出嫁不到3年的女兒,忌諱回娘家過節,這源於「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文獻:《易經》、《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Ⅶ 重陽節簡介100字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Ⅷ 用英語介紹重陽節五句話加中文翻譯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 is the traditional Chongyang Festival, or Double Ninth Festival. It usually falls in October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n an ancient and mysterious book Yi Jing, or The Book of Changes, number "6" was thought to be of Yin character, meaning feminine or negative, while number "9" was thought to be Yang, meaning masculine or positive. So the number nine in both month and day create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or Chongyang Festival. Chong in Chinese means "double." Also, as double ninth was pronounced the same as the word to signify "forever", both are "Jiu Jiu," the Chinese ancestors considered it an auspicious day worth celebration.

第九個月的第九日是崇陽傳統節日,或雙第九節。它通常在陽歷的十月。在古老而神秘的書易經,或易經,數字「6」被認為是陰陽性質,即女性或負,而數字「9」被認為是陽,男性或積極的意義。所以九號的月、日創造雙第九節,崇陽的節日。沖在中國的意思是「雙」。同時,由於雙第九是發音相同的詞來表示「永遠」,都是「九,「中國人的祖先認為這是吉祥的日子值得慶祝

Ⅸ 重陽節由來簡介25字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國語重陽節的簡介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舉家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節的傳統活動。

茱萸是一種濃香植物,經常用作中葯。古代人們相信晚秋時節茱萸能避邪,防止著涼。所以,許多世紀以來茱萸都作葯用。但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已慢慢消失了。許多人,特別是城市的年輕人,甚至不知道茱萸是什麼樣子。

雖然插茱萸的風俗正在消失,但登山的活動卻正處在高潮。早在大約2000年以前,西漢人就利用重陽節之際,到首都長安城外爬高高的平台。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冬季開始前的最後一次外出郊遊。

這個風俗發展到了現在,人們認為登高是為鍛煉身體,欣賞秋天的景色。但那些住在平原上離山區很遠的人們怎麼辦?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出去野餐,吃用糯米和大棗做的糕。漢語中的「糕」字與「高」同音。山是高的,所以通過一系列的聯想,吃「糕」可以代替登高。

閱讀全文

與國語重陽節的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斗羅大陸唐三多少歲進入90級 瀏覽:164
養老金降低 瀏覽:849
四十五歲適合哪些體檢 瀏覽:805
70歲街舞大爺揭秘 瀏覽:916
男的說養生是什麼意思 瀏覽:338
國企職工體檢什麼時候出結果 瀏覽:99
2015重慶退休工資 瀏覽:967
美容養生祛痘加盟費多少 瀏覽:610
揚州養老院價格 瀏覽:917
長春花長壽花黃色的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433
孝順和孝敬哪個更難 瀏覽:924
今年退休的人有工資漲 瀏覽:89
濱州事業編體檢後多久公示 瀏覽:82
老人家碰瓷警車 瀏覽:262
護理退休有養老金 瀏覽:542
什麼叫地方養老金 瀏覽:95
長壽花枝幹長白毛怎麼治 瀏覽:719
養生堂維e面膜怎麼用 瀏覽:944
老年人打噴嚏 瀏覽:578
社區老人重陽節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