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莫等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莫等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子女想要去贍養自己的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欲:想要、將要
養:贍養
親:親人,代指父母
待:等待
含義:1、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
2、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出處:1、《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2、《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賞析:這是丘吾子說給孔子的話,旨在宣揚儒家的孝道。此話是從反面來告誡孝子們,說明行孝道要及時,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後來用「樹欲靜而風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也有用來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卻不讓其停止,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義的事。
(1)別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想孝順他擴展閱讀:
其他有關孝道的詩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Ⅱ 要趁父母年輕及時孝順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想孝順的不行啊翻譯成兩句話什麼是哪
這句話翻譯成兩句話,應該就是子欲孝而親不待,我是覺得是這樣的。
Ⅲ 哪個詩句告訴我們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及時行孝道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了才後悔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
春秋孔子《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譯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系,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
(3)別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想孝順他擴展閱讀
這是丘吾子說給孔子的話,旨在宣揚儒家的孝道。此話是從反面來告誡孝子們,說明行孝道要及時,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後來用「樹欲靜而風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也有用來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卻不讓其停止,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義的事。
Ⅳ 古詩文中贊美母親的句子我想問趁父母健在要好好盡孝別等不在了在想盡孝就晚了,要句話怎麼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Ⅳ 中國人老話不要等父母不在了再去孝順怎麼說的
答
上句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下句.此句的意思為:樹想要靜下回來,風卻答不停地刮著;當子女想要去贍養自己的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等不及離我們而去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是孔子(皋魚)說的,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清代《孔子集語》集錄.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引作:「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Ⅵ 當看到有人不孝順父母時我們可以用哪句話來提醒他們,別等到父母不在時後悔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這就是典型的教育人們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因為我們都有老的那一天。
Ⅶ 「兒子想孝順父母,父母已不在了」的成語是什麼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原來這句話是這么的真實,這么的映襯生活;
Ⅷ 有一句古語意思是趁父母健康年輕多孝順、不要等到老了病了什麼都晚了、怎麼說
大概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