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吃年糕嗎

重陽節吃年糕嗎

發布時間:2022-04-28 23:50:14

重陽節都有哪些有趣的民間風俗

引言:重陽節這個節日也叫老人節。所以叫老人節就是因為在過去就是為了一個紀念先人來掃墓上墳的日子。這個節日寄託了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祝福,同時也有一些很好的習俗。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重陽節都有哪些有趣的民間習俗?

三、要尊敬老人

中秋節那一天一定要尊敬老人,要感謝自己的老師。重陽節之所以叫老人節,就是希望老人能夠長壽,所以說在這一天小編建議要一定要尊敬老人,讓他們多休息,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干,不能尋求老人幫助這樣的話能夠讓老人放鬆一下。老人忙碌了一輩子,其實就是想讓一家人能夠團聚吃一頓團圓飯,在這一天的話如果說有時間的話,一定要多回家陪陪老人,這樣的話老人也會非常開心。

❷ 重陽節吃重陽糕是怎麼一回事重陽糕習俗從何談起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專相同,不過蒸糕要小屬一點,糕要薄一點。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
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
吃重陽糕這個習俗從很早以前就有了,無法追究具體源頭。

❸ 各種節日都吃什麼

傳統節日的各種食物:

1、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我們應該吃月餅。月餅有很多種,比如廣式月餅,冰皮月餅。這個節日比不可少的就是月餅,柿子,桂花,芋頭。在江浙地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

2、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吃粽子。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比如肉粽,豆沙粽。吃粽子是特色,還有就是吃蒜頭的習俗。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3、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會吃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也有很多,各種水果餡的。元宵節的食物還有:湯圓,餃子,面團子,生菜。

4、春節:春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吃餃子。春節主要是吃餃子,年糕,春卷,花生,雞鴨魚肉。

5、重陽節:喝桂花酒,吃重陽糕,品菊花茶。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❹ 重陽糕來歷

重陽糕亦稱「花糕」,傳統重陽節食品。常見於江浙滬地區,全國各地區不怎麼流行。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民間要蒸重陽糕孝敬老人。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歷史記載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唐時,因為劉禹錫在做詩的時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陽節又多了一個典故,叫做「題糕」。《邵氏聞見後錄》載:「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復為。」這樣,才被宋祁開玩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代豪。」

古時,重陽糕十分講究,糕上嵌以蜜餞、棗脯。初起,風力正緊,又是放風箏的良好季節。故人們於此時,都紛紛出遊到郊野放風箏。古代重陽節還是騎馬練兵、講武習射的節日。《禮記·月令》里就記載著古代帝王九月狩獵練武的制度。南北朝時,規定重陽節是軍事操練的節日。據《南齊書》上說,宋武帝劉裕篡晉建立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陽節騎馬登項羽戲馬台,即位以後就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檢閱軍隊的日期。相傳,現在流行的重陽糕,就是從當年發給三軍士兵的干糧演化而來的。唐德宗時,曾規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為歲時三節令。從那時起,重陽節的習俗活動,更是普及全國。在重陽登高的同時,唐德宗還鼓勵人民講武習射,鍛煉騎術。此風一直沿襲到清代。直至民國,當時曾衍用重陽登高習武的意義,定九月九日為「體育節』。

過去,重陽節要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家過節,故又稱「女兒節」。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與長久的「久」同音,是長壽的象徵,所以我國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也稱「敬老節」。在我國,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美德也體現在節令風俗中。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吃重陽糕的傳說

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陝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卧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裡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給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干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❺ 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距今有2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在唐代正式被定為節日,宮廷、民間同慶。重陽節有登高祈福、賞菊、插茱萸等習俗;流傳至今更增添了重陽敬老的習俗,感恩老一輩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重陽節,是敬老節,但是對於長輩的關心,我們不應該流於表面,而是關心在日常才更為細水長流。九九重陽節,3道傳統美食少不了,營養美味寓意好,你最愛哪道?

夥伴們,你的家鄉都有哪些重陽傳統美食和習俗呢?歡迎來評論區一起討論交流喲!

❻ 春節、端午、寒食節、七夕節、重陽節各吃什麼

一、春節:

1、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2、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 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元宵。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5、春餅。春卷也叫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征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二、端午節:

1、粽子:粽子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2、雄黃酒: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3、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有吃豆腐的習俗。

4、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5、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三、寒食節: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面、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面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曬干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麵(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類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四、七夕節: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五、重陽節:

1、花糕: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秋高氣爽,登高辭青,品嘗花糕,賞菊吟陶淵明詩句,舉辦各種尊老敬老活動,充滿了人間親情。我國南方普遍有重陽節插茱萸驅邪的習俗,而北京則以敬老為主要內容,所以賞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2、螃蟹:吃蟹方法有講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沒有新鮮薑末和食醋。因為螃蟹氣味咸、寒,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薑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薑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鮮美。

3、菊花酒:九九與「久久」 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4、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吃年糕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軍校提前體檢什麼 瀏覽:2
重陽節快樂英語怎麼說 瀏覽:200
老年大學柔力球計劃 瀏覽:93
50歲女人微信號大全 瀏覽:402
朋友父母離婚該怎麼安慰英文 瀏覽:384
清濁祛毒丸治老年人夜間尿頻嗎 瀏覽:231
六和孝順餐廳 瀏覽:818
老年人的冰箱 瀏覽:516
中老年人肚子疼該怎麼辦 瀏覽:533
軍校體檢在哪裡通知 瀏覽:658
孝敬父母金怎麼寫 瀏覽:895
南通市老年大學藝術節 瀏覽:539
中老年人牙松動吃飯困難怎麼辦 瀏覽:119
江中猴姑米稀老人家 瀏覽:588
吉林市電視台女主持人退休年齡 瀏覽:135
17歲孩子偷刷父母銀行卡怎麼辦 瀏覽:553
和父母沒有過不去的坎怎麼形容 瀏覽:594
長壽花花期後應放在什麼位置 瀏覽:558
營口養老保險個人交多少 瀏覽:63
老年人喝什麼降尿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