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要一篇導游詞
滕王閣導游詞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 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 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今之的滕王閣乃仿宋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宋大觀二年(1108年),滕王閣因年久失修而塌毀,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閣范圍更為擴大,並在主閣的南北增建「壓江」、「挹翠」二亭,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築群,華麗堂皇之形貌,宏偉壯觀之氣勢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畫繪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此書相當於現在的建築規范),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
滕王閣主體建築凈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台座,分為兩級。台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迴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採用宜興產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樓閣雲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台。一級高台,系鋼筋混凝土築體,踏步為花崗石打鑿而成,牆體外貼江西星子縣產金星青石。一級高台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長廊北端為四角重檐「挹翠」亭,長廊南端為四角重檐「壓江」亭。從正面看,南北兩亭與主閣組成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 而從飛機上俯瞰,滕王閣則有如一隻平展兩翅,意欲凌波西飛的巨大鯤鵬。這種絕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體現了設計人員的匠心。
一級高台朝東的牆面上,鑲嵌石碑五塊。正中為長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宛如一幅裝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韓愈在《記》中寫道:「余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長碑左側為花崗岩《竣工紀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閣紀名》碑,右側為花崗石《奠基紀念石》及青石《滕王閣創建紀年》碑。
由一級高台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台(象徵城牆的台座)。這兩級高台共有89級台階,而新閣恰於1989年落成開放。二級高台的牆體及地坪,均為江西峽江縣所產花崗石。高台的四周,為按宋代式樣打鑿而成的花崗石欄桿,古樸厚重,與瑰麗的主閣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級高台與石作須彌座墊托的主閣渾然一體。由高台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 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此鼎乃仿北京大鍾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設,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㈡ 急求:以公司名義重陽節給員工家屬發簡訊祝福語
以公司名義重陽節給員工家屬發簡訊祝福語可以寫:
重陽登高節,感謝版全體員工的辛勤和家屬的權支持,祝大家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生活愉快、步步高升。
(2)重陽節參觀企業講解詞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一、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二、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三、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㈢ 農歷九月九重陽節公司領導看望職工老人感謝信怎麼寫
非常的感謝各位領導的看望,謝謝你們能夠在節日到來的時候來看望,表示真心的感謝,謝謝你們了
㈣ 重陽節活動方案
[慶祝] 重陽節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說明
活動主題: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一珍重陽節主題聯誼會
備選主題:
九九重陽節,康聖一日游
人間百善孝為先,九九重陽享健康
活動目的:
1,重陽節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又是老人節,是我們以情感紐帶維護和開發顧客的最好時機.藉助節日機會,把握合理主題,聯絡感情,促進銷量;
2,通過在聯誼會現場刻畫美滿的生活片段,引發到會者對美好生活的眷戀,從而喚起其對健康的足夠重視.
3,企業形象塑造,提升企業形象,推動顧客升級.
二,活動時間
2006年10月30日之前(10月30日重陽節)
三,邀約對象
主要邀約子女不在身邊的顧客.顧客對我們的員工過節期間不忘與他們團聚這份情誼的感激和珍惜,會成為影響他們現場購買的重要因素.
四,活動重點環節,賣點及亮點
1,根據重陽節有郊遊的習俗,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旅遊營銷.建議上午安排健康知識講座大課堂,講課賣貨;中午免費午餐,下午參觀旅遊景點.(九九重陽自古有郊遊,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習俗)
2,到會的每位顧客贈送精美的小禮品一份.
3,顧客與員工共飲菊花茶或菊花酒;
4,吃重陽糕或蛋糕;
5,現場促銷政策非常優厚;("敬老套餐"各公司自定)
6,購貨顧客均可參與現場抽獎.
7,詩詞游戲;(有獎問答)
五,相關道具,會場布置
1,在原開會條幅的基礎上,會場懸掛中秋節條幅:
"九九重陽享健康,人間百善孝為先"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一珍健康天下父母"
六,活動流程:
開場前:循環播放《開場短片》
8:30—8:50:主持人上場,介紹活動主題,介紹重陽節的傳說,來歷
8:50—8:55:共飲菊花酒或菊花茶
8:55—9:00:員工表演
9:00—9:20:詩詞游戲
9:20——9:35放映《核酸專題片》
9:35——9:45:播放《媒體證明》短片(任選"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時空連線"其一)
9:45——9:50:保健操(讓老年朋友活動一下筋骨)
9:50——10:00:播放《老顧客訪談》短片
10:00——10:15:吃重陽糕或蛋糕
10:15——10:20:主持人宣布促銷政策
10:20——11:30檢測,促銷,抽獎,頒獎
七,抽獎獎項設置
各地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顧客的需求情況,自行設計抽獎獎品.可以是公司的產品,也可以是日常實用的產品.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顧客的購買率和宣傳公司的新產品.
八,活動注意事項
1,工作人員統一工裝.
2,會議過程,有空位置員工穿插就座,其餘人員整齊站立會場兩側,積極鼓掌,製造場效.
3,帶掌由各店長和各地區經理負責.
4,會議期間,員工不得隨意出入會場及在會場內不得隨意走動.
5,會議期間,不得在會場內接,打電話和收,發簡訊.
㈤ 重陽節的傳說主要講什麼桓景是怎樣的個一人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
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
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恆景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㈥ 單位重陽節詩詞
01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02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03
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04
過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0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06
菊
唐代: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07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08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09
九日龍山飲
唐代: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10
秋登蘭山寄張五 /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唐代: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1
九日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12
九日藍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13
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清代:序燈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
幾度白衣虛令節,致疑黃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雲外,灝氣三秋海日旁。
山閣若逢閻伯嶼,方君詩思敵王郎。
㈦ 石門坊導游詞(臨朐)
石門坊導游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石門坊風景區,現在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石門坊的總體情況,「石門坊」又稱「石門房」,它位於臨朐縣城西10公里處的紙坊鎮,它因為山勢結曲向南,山峰聳立對峙如門而得名。這里的山川秀麗,景色迷人,尤其是每值深秋重陽節來臨之際,這里的黃櫨樹葉就會經霜變紅,漫山紅葉,如火如荼,非常的美麗、壯觀。所以遊人就留下了「潑染山紅景色好,不是香山勝似香山」的美譽。
石門坊的紅葉屬於落葉灌木,它的學名又稱黃櫨、櫨木,歐洲人又稱為煙樹,因為煙樹是因煙花盛開時如煙似霧而得名,而我們石門坊的紅葉與北京香山的楓葉是不同的,北京香山的楓葉形狀是三角形的,而且它們生長的比較稀疏,而石門坊的紅葉的葉片是橢圓形狀的,由於它們生長的比較密集,所以當葉子全部變紅的時候,看起來要比北京香山的楓葉還要紅,尤其是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那萬道金色的霞光灑在那晶瑩透亮的紅葉上,加之山中山徑旁山榆點綴,頓時整個石門坊就像被一盞巨大的霓虹燈所籠罩,那景象僅用「壯觀、美麗」是體現不出來的,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神韻,若是哪位朋友有興趣,傍晚時分就來體驗這奇觀吧!
這些紅葉的葉片本是綠色的,葉片中除了含有葉綠素之外,還含有能使葉子變成紅色的花青素和葉黃素。每值春夏兩季,氣溫暖和,葉片之中的葉綠素就大量增加,所以在春夏時節,我們看到的葉子是綠色的。但入秋以後,氣溫逐漸下降,此時葉片中的葉綠素就減少並在陽光下分解、消失,而花青素則大量的增加,所以我們到秋季看到的葉子就是紅色的。這些黃櫨樹木都是天然生成的,它最早生長在明朝的崇禎年間,已有350年的歷史了,現在在我們南山坡上還有生長在明代崇禎年間的黃櫨樹祖,它們的樹葉已是非常茂盛了,我們大家現在看到的紅葉林區已經達到了3000多畝。
各位朋友,那我們就沿著這座石門橋登山吧!石門坊自古就有「山奇、水秀、洞險」的美稱。這里的山陡峭險峻,壁立千仞,古有「神州千峰比石秀,嶙峋奇石數石門」的詩句。石門坊的水清澈甘甜,有另天池、小天池等幾處泉眼,泉水趵突,奇觀天成。在山中還有十五個天然的洞穴,它們的洞勢各異,驚險誘人。過會兒我們登大門山間就可以觀賞到這些天然洞穴。
石門坊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殷商時期,山中就建有逄公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到了唐代,佛教發展,這里便僧侶會聚,石門坊就形成了一個規模較大的佛教中心。在唐朝的天寶年間,崇聖寺的倚山石壁上就刻有了數十尊的佛像,那兒在1992年已被列入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過會兒就會看到這些佛像的。在其後的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人們都在此建寺立廟,這里形成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全石古建築群,現在在我們的南山上還保存著完好的太平崮、魁星樓等古建築,奇特的是這些古建築的建造竟無用一磚一瓦,全部用石塊砌成,真的是鬼斧神工。著名詩人夢熊曾用這樣的詩句來贊美它們:「石門紅葉二月春,太平仙境更誘人,造物魯班匠心巧,遊子抵回復登臨。」人們觀看後都會驚嘆叫絕,大家若是有興趣,還有就是不怕艱險,可以到南山去一覽,只因我們現在對南山的道路還未開鑿,所以在今天的遊玩中我只給大家介紹一下。近幾年,我們臨朐正在大力的開發旅遊資源,現在在山中投資建設了紅葉山莊、迎賓樓以及各種娛樂場所。在以後的建設中我們准備往南延伸,那時的石門坊將會成為一個以民俗、游樂、休閑、賞葉為一體的綜合娛樂場所。我們石門坊將以一個全新面貌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前來觀光!
大家看北邊有一處涼亭,它的名字叫同樂亭,它又稱「長廊亭」,長為13米,寬4米,可以供眾多人在此休息、乘涼。在我們山中建有了四處涼亭,另外的三處分別是丹谷亭、眺遠亭和怡然亭,我們剛才看到的那山北角上的那座就是丹谷亭,丹谷亭的上面就是眺遠亭,站在此亭上就可以觀賞到石門坊的全部勝景,怡然亭我們過會兒就可以抵到。
石門坊的半山腰聳立著兩座古老的佛塔,它們都是建在明代,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佛塔,稱為「宣德塔」,它建在明朝宣德七年,是為石門坊的主持僧志善禪師覺修和尚所修建的,這座塔的高為7.5米,直徑為2.4米,雖經歷了500年的風雨,依然聳立石門山中,與石門紅葉相映成趣。這座塔的底下就是和尚的墳墓,古人說「和尚無兒指著塔(它)」,就是說和尚沒兒子,所以他死後就為他建一座佛塔,以示尊敬。下面的一座佛塔,我們稱之為「天順塔」,它建在明朝的天順五年,是為一個名為志善禪師隱庵和尚所修建,它的體積要略小於宣德塔,這座塔雖已微微傾斜,但它的碑文還依然清晰可見,而志善覺修與隱庵和尚都是我們石門坊崇聖寺的住持長老,也是附近州縣的佛門領袖。
沿山階蜿蜒上行,路旁的樹木枝葉茂盛,黃櫨樹葉隨著山勢的增高,紅色越濃,景色也越美。它的美是一種內涵美,自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在山中題詞作賦,在怡然亭下巨石上有著名書畫家尹瘦石題寫的「觀景台」,書法家朱學達題寫的「朱谷丹崗」。登至怡然亭,放眼四望,你會有種入仙境的感覺,正眼望紅葉加白塔相稱,紅白相間,美不勝收,遠望去層層紅葉、翠松,變化飄渺,所有的美景都會收入眼底。
怡然亭的東北處便是「碧霞祠」,登過泰山的朋友都知道在泰山上有「碧霞祠」的廟宇,我們石門坊的「碧霞祠」與泰山的是一樣的。因為碧霞祠里供奉霞元君是東岳大帝的女兒,她的老家在山東,所以在我們華東一帶非常的受尊敬,在好多山中都有她的廟宇。登上碧霞祠的路比較崎嶇,它共有九十九級台階,祠里正中央供奉的便是碧霞元君,我們又稱她為「泰山娘娘」、「泰山老母」。兩邊還有「眼光娘娘」與「送子觀音」的塑像,「泰山娘娘」是一位非常靈驗的女神,所以來此地求子拜佛的人非常多。
石門坊自古便有「洞天福地」之稱,山中共有十五處天然洞穴。在北邊山坡上就有知府洞、串門洞、織女洞。其中知府洞是江南有一知府來石門坊遊玩,被石門坊的秀麗景色所吸引,後來隱居的地方,知府洞的洞壁前方有一小洞口猶如天窗,此知府迷戀此地,所以我們稱之為「知府洞」。串門洞有兩個洞口,真是鬼斧神工。織女洞便是織女所住的地方,一年一度與牛郎在七月七日相會。南行便可觀賞到盼僧洞與尼姑庵。相傳在這里還發生了一段非常美麗的愛情故事呢。傳說有一農家女子,長的容貌秀麗,但她的家境貧寒,在她13歲那年,父母便將她賣出,來到了石門坊的崇聖寺做了尼姑,取名為慧明,慧明尼姑整日打坐修行,但她對當時男女授受不親的現狀十分不滿。有一日,慧明去佛堂的路上遇到了和尚賢和,兩人談話間非常投機,不久便相愛盟誓,他們兩人以後經常約定在這茂密山林中幽會,這邊的盼僧洞便是兩人幽會之處。大家看這個洞,它非常的奇特:此洞高不過兩米,上邊有一小口,下邊有一大口,中間用石塊砌接,人從下面的大口進去,裡面有一石做的座位,人坐在裡面,可以從上面的小口看到外面的人,而外邊的人則絲毫看不到裡面的人。在當時看來,兩人在此地幽會是非常隱蔽的。這個洞的天然形成與這個愛情故事非常的巧合,只可惜的是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沒有好的結局,他們的私會還是被住持僧發現了,他們把賢和和尚抓去,笞臀五十,逐出山門,賢和憎恨佛法,又思念慧明,遂生了絕世的念頭,最後跳入波濤洶涌的大海中喪生,住持僧又把慧明尼姑囿禁起來,要她悔過自新,慧明因終日思念情郎,也萌生了死的念頭,多虧天上的仙鶴相救才得以逃生。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有情人,就把他們曾幽會的洞取名為「盼僧洞」,人們又在盼僧洞的旁邊人工開鑿了「尼姑庵」,就是尼姑慧明休息的地方。
大家聽完了這段美麗的愛情,我們繼續前行,石門坊的故事還很多很多,每一處景點都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看,我們現在就要過仙人橋了。在這里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首先,我先給大家講講「仙人橋」這個名字的來歷吧。「仙人橋」是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為東海龍王祝壽後返回峨眉山路過的途徑,所以後來就有了「仙腳踏開一線天,世人此過見神仙」的詩句。在明朝的宣德年間,我們臨朐出了個狀元叫馬愉,他的家鄉就是現在的七賢鎮朱位村,他少年的時候跟他的老師、同學一塊來石門坊遊玩,當他們路過仙人橋的時候,對面來了一個砍柴的樵夫,這樵夫擋住了他們的去路,老師讓樵夫給他們讓路,樵夫不肯,說:「只要你能對上我的對子,我就給你們讓路。」老師心想:你一個砍柴的樵夫能有什麼學問?老師就點頭答應了,於是樵夫就出了他的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老師一聽,一時回答不上來,其他的同學也都面面相覷,這時馬愉同學略加思索,對出了他的下聯:「因火成煙夕夕多」。樵夫一聽連連點頭稱贊,轉眼之間,化作一團煙不見了。原來是天上的神仙下山來指點。以後,馬愉同學進京趕考,考中了狀元 ,還封了禮部尚書,人們就說馬愉同學考中狀元是因為在仙人橋上遇上仙了。所以,凡到我們石門坊的人都想過仙人橋,因為在仙人橋上不僅能遇仙,而且還能進官、吉祥。
這邊的三元洞便是明末青州知府河永清棄官隱居的地方,他在此洞虔誠修道了十幾年,由於他的虔誠修道,頭發都脫沒了。後來,他的虔誠感動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就派她的金烏鳥來給何永清送仙丹,何永清一吃完,頭發馬上變黑,他非常高興,於是提筆在山石壁上寫下了「但能留的金烏在,誰向石門看晚暉」的詩句。那邊有個通天洞,它便是金烏鳥給何永清送仙丹破開山石留下的痕跡。
緊挨通天洞的便是龍洞,相傳東海的一條虯龍犯了龍規,被趕出了龍宮,此龍無奈,漫遊天空,無處著身,到處尋覓棲身之地,當游到石門坊時,見此地叢林翠木,奇石秀峰,景色絕佳,便一頭扎在這里形成龍洞。「龍洞」也由此得名,龍洞非常的深,它的洞壁層鱗曲動,宛如一條巨龍身卧其中,看洞之深,就可知此龍的身軀有多大。
西行還有懸天洞,懸天洞又稱鵓鴿洞,它因為有成群的十色飛鴿棲息處而得名,這十色的飛鴿是我們石門坊的警衛。
我們沿山路下行,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石門坊的山路形狀是一層一層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觀賞特色,我們經過夕陽橋,夕陽橋這地方只有傍晚夕陽才能照射此地,夕陽橋的名字也由此而取。這邊比較靜一些,只有從山澗中流出山水的聲音。我們看這邊山上有著名書畫家武中奇題寫的「滴水穿石」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這些水流常年不息,冬天天冷,這些水流便形成一根根冰柱,那時來此觀光就會有身臨冰山的境地。
這邊便是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了。「晚照」兩字刻於清康熙四年,是由朐人衣於帝在此書刻的,由於這里地處山岡峽谷,平時很少有陽光照射到這里,只有在每年重陽節前後幾天少數日子的傍晚,殘陽才能透過群山照在「晚照」兩字上,這時殘陽把「晚照」兩字反射於這邊的另天池中,再加上山中紅葉倒映池中,絢麗多彩,別有洞天。「駢邑石門晚照殘」的詩句也由此而得。這邊另天池中的水清澈甘甜,泉水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礦物元素,常喝極益人體健康。相傳,崇聖寺里的住持長老每天都派他的弟子來這里取水沏茶,他曾經作詩稱贊它:「佛心靜似山藏玉,書味清香水養魚,神茶沖破正覺夢,不窘情思興有餘。」看來,當時老和尚在石門坊山中過的是多麼怡然自得啊!
走進崇聖寺寺院,裡面有兩座廟宇,它們分別是逄公廟與文昌殿。逄公廟最早建在殷商時期,距今已是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逄公廟里供奉的是逄伯陵大將軍的塑像,逄伯陵將軍是殷商時期一位好將軍,有一年,朝廷叛亂,出了一位叫楊驥的叛軍,楊驥想一舉攻下商都,朝廷就派逄伯陵平叛,而楊驥則利用我們石門坊的有利條件,利用「懸羊擊鼓,餓馬咆槽」,使的逄伯陵中了他的「金蟬脫殼」之計,讓叛軍逃之夭夭了,逄伯陵將軍深知難向朝廷復命,就跳進了南邊的逄山自盡了,這便是「逄山留影萬古傳」的故事。由於逄伯陵是一位好將軍,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為他建了這座逄公廟,稱逄伯陵為逄山爺爺。現在廟里牆上的壁畫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逄公廟的西邊便是文昌殿了,文昌殿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它是一個人間俸祿的全國性大神,他的兩旁是「天聾、地啞」的神像。神像形象逼真生動,望子成龍的人都回來此地瞻仰膜拜,尤其是每年的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誕辰日,那時四鄉父老、學子文人都會紛紛登台膜拜,香煙成雲,廟若鬧市,非常的熱鬧。
崇聖寺的門口處有棵母子槐,它生長在殷商時期,這棵母子槐已有3000歲的高齡了,但她的樹葉還是非常的茂密。旁邊的小樹是以後自然生長出來的,它與母樹的根部是連著的。
在石門坊崇聖寺的山石壁上刻有了很多的摩崖造像,這些佛像大都刻於唐朝天寶年間,這些佛像刻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惜的是到了唐朝末年發生了「會昌法難」,就是佛教與道教兩派發生的戰爭,這些佛像全部被道教的人砸了頭頂,不過這些造像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是研究我國唐代社會背景的資料,在1992年,這里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緊挨佛壁的便是三石龕了,這三個石龕自左至右我們分別稱它為坐化龕、卧化龕與三盤炕。其中卧化龕是石門坊崇聖寺第一代主持僧法正禪師生前的齋舍,也是他死後的壽堂,他臨終前叮囑他的弟子說他生在洞里,要死卧龕室,他的弟子就遵照師傅的遺言封了龕門,行了葬禮。坐化龕是石門坊崇聖寺第二代主持僧聚公禪師生前的齋舍,也是他死後的壽堂,他為了效法師父,因為師父是卧於龕中圓寂的,所以他要坐於龕中圓寂,時間是大元元貞的十年五月一日。這兩位禪師因為圓寂不朽,人們就說兩人的靈魂已升天成仙了。右邊的石龕是三盤炕,它因為龕中有三塊石炕而得名,它是為一個名為道明的和尚所鑿建的,它的時間是明朝的嘉靖十五年。
石門坊被群山環抱,優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這樣的氣候極利於植物生長,這里生產的柿子、蘋果、山揸與葯材非常盛名。這里的柿子已有600多年的栽培歷史。這些柿子以果大、色鮮、味美而聞名,它們加工成柿餅、柿霜、煎餅暢銷國內、出口國外,香譽四方。這里的蘋果個頭大,含糖量高,比其他地方的蘋果都要甘甜,水分多。這里的核桃產量也很高,而且殼碎肉多,營養豐富。山中盛產多種葯材,有元胡、柴胡、全蠍、仙鶴草、益母草等百種葯材,正因如此,石門坊有中葯庫之稱。
我們沿著這邊的山路就要下山了,為讓大家的心情愉快,我再為大家講一個發生在石門坊中的故事吧!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貪財欺子十喪命」。
大家還不知道吧,我們石門坊又稱石門房。傳說,石門房是天上財祿大神藏寶的地方,為了嘉獎人間善事,凡是家中生有十個男孩,而且品行端正,不生邪念的人就能到石門坊中開門取寶。
在山下有一個叫崇財的人他自小就死了父母,家境非常貧苦,但他勤勞做工,省吃儉用,不幾年他的生活也有些富裕了,也就娶了媳婦,他的媳婦厲氏為他生了九個男孩一個女兒,他們夫妻勤勞耕織,小日子過的也算不錯了,但是他們卻不滿足。有一日,他的妻子對他說:「咱們孩子多,光靠死力氣掙錢太難了,咱們人多力大,誰怕誰家?咱們要教孩子出小力,掙大錢,然後成為大財主,過榮華富貴的日子該多好!」崇財一聽,也認為老婆的話有理,於是夫妻兩人就教唆十個孩子不務正業,賺不義之財。有一日,他的大兒子玉兒偷了鄰居的一隻羊,到集市上賣了兩吊錢,當他接過兒子手中的錢時,心中很是高興,當著十個孩子的面表揚了大兒子一番,他的妻子也隨從贊不絕口的誇獎,而且還把十個熟雞蛋賞給大兒子。對其他孩子說:「你們以後要學哥哥,只要能弄到錢來,爹娘就滿意。」從此,他們的孩子就更加放縱,四處打劫、行盜,不多時日,他們家的財物大增,夫妻兩人心中高興,進一步放縱十個孩子。這天,他們的四兒子偷了鄰居永正家的牛,被永正發現便找他算帳,他們家不但不講理,反而仗著人多勢大,出手毆打永正致死,釀造了一場官司。但崇財行賄買通了官方,使得案子早早了結。這件事情過後,崇財一家人便無法無天了,整日放肆行為,仗勢欺人,不幾年,他們的家業增加了十幾倍,一家人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
但是人心無足,一天,他的妻子厲氏對他說:「如果我們能開放石門,取到金銀珠寶,那咱們就什麼也不愁了。」崇財說:「我也這樣想過,但是咱們卻只有九個男孩,缺一個沒法去取啊!」他的妻子說:「這好辦,咱們把女兒扮成男孩不就行了嗎?」丈夫聽了妻子的話也同意,兩人喜形於色。次日,他們便率領十個孩子來到石門房,到了石門房前,他們雙膝跪地請求天上的財祿大神開門,說罷,門真的開了,他們一家人一見房中滿滿的金銀珠寶,耀的眼都發亮,他們便趕快放下手中的擔筐,往擔筐中拚命拿取珠寶,不一會兒,他們九個兒子的筐中已是滿滿的,只因女兒力薄,拿的慢,急的他父親催促說:「閨女,你快拿……」。話還沒說完,只聽「砰」一聲,石門緊閉了,貪得無厭、欺詐妄為的崇財一家人被關在房內,最終因窒息而死。這件事惹怒了天上的財祿大神,從此為了防止貪婪之徒,石門房便永閉不開了。
故事講完了,大家是不是都明白了貪婪、胡作非為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也教育了我們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
石門坊的遊玩也就要結束了,不知各位朋友的心情如何?玩的是否開心?如果在工作中我有什麼不周到之處,我向你們表示歉意,也希望你們對我們的管理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非常感謝大家的合作,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願你們能夠帶更多的朋友來游覽觀光,願石門坊的美景能讓你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祝各位朋友在返程途中一路順風。
朋友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