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上孝子真多,可惜你爸不會上網,什麼意思,空間一部分人再發
意思是:一些網友在網路上假裝很愛自己的父親,向大家表示自己很孝順,卻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向父親表達感激之情。
線上的狂歡,線下卻滿是孤單。
「網路孝子」是最近幾年非常奇怪的一種網路現象,一到諸如婦女節、母親節之類的節日,很多朋友圈都會冒出很多「孝子」,或是曬出感恩母親的話,或者曬出與母親很久以前的合照,這些本當無可厚非,然而,你確定你的父母一定會看到嗎?好像不是吧?
大部分人或是把父母屏蔽的,或是父母不玩微信、不看朋友圈的,或是沒加過父母微信的。曬,一種虛偽的表達,感恩母親的方式變成了一種社交方式——收集點贊。「我真的很孝順,不信你看我朋友圈」,做「網路孝子」只需要幾秒鍾,但父母並不能感受到。
這座城市很大,別讓牽掛走得太遠
我媽媽是個固執的人,一直不喜歡用智能手機,覺得操作太繁瑣,學起來很麻煩,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給我發簡訊。後來有次她打電話問我怎麼總是不回她消息,我才發現收件箱有很多條信息沒回了,我愧疚地說習慣了用微信,沒注意看簡訊。
第二天微信突然收到了一條新的好友申請。「剛學會發微信,發給你試試看,我是媽媽」。心裡一陣酸楚,熱淚盈眶。
忙著上司的報告,錯過了媽媽的生日;忙著朋友的約會,推遲了回家的行程;忙著同事的聚餐,忘記給他們回電話……你真的有這么忙嗎?有人說,成長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其實不是的,因為再怎麼孤獨,總有人在後面默默地守望著。
❷ 關於孝順父母的圖片!急!!
孝順父母不是用圖片的,而是行動
❸ 在你的手機里有自己爸媽的照片嗎
有,但是我覺得更應該是記在心裡,包括他們的一顰一笑,包括他們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雖然有些人手機裡面有相冊但是沒記在心裡又如何,有些人沒有相冊卻記在心裡,我們隊父母的愛和孝順不是掛在嘴邊而是有實際的行動,就如那首時間都去哪了,我們陪著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陪著自己的父母慢慢變老。
❹ 在朋友圈曬父母照片就是孝順嗎
我覺得這個是不一定的,但是從表面上看,他還是很在乎他的父母的。
這里是惡意的揣測,假如他是故意營造這樣的一個形象了,那麼為什麼呢?肯定不會是毫無原由的。或許他雖然不是很愛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不能讓大家發現,所以欲蓋彌彰。
或許能看到他這種朋友圈的人,是他的上司、合作對象或者他有想法的對象,這樣就可以刷印象分了。如果是有未敲定的合作項目,這樣做也是很有可能。畢竟挺多外國人是注重家庭的,如果你家庭和諧幸福,你又很孝順,那麼他會覺得你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
至此我們只能得出結論,在朋友圈曬父母的照片,不一定是孝順的行為,然而只能表明他認為父母的形象不會令他丟人,而且他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會刷他人對他的印象分,這只能很淺薄地說:「哦,他好像很孝順。」
❺ 人老了以後,子女是不是孝順,通過哪些細節可以體現
❻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24個小故事具體是什麼
二十四孝圖是包含著中國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孝道是中國傳統美德的精髓,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盡孝道。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二十四孝圖上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
一,忠孝雙全
晉朝的時候,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他的父親在田地裡面耕種的時候,竟然被一隻突然出現的老虎給叼走了。楊香此時沒有被老虎嚇走,而是為了救自己的父親,他直接爬到了老虎的背上,然後扼住了老虎的脖子。最後老虎受不了松開了他的父親,他終於把自己的父親救了下來。
二十四孝除了上面四個故事,還有剩下的二十個故事,分別是:綵衣養親,哭竹生筍,鹿乳奉親,籠負母歸,棄官奉親,蘆衣順母,賣身葬父,親嘗湯葯,卧冰求鯉,聞雷泣墓,百里負米,挨杖傷老,跪父留母,孝感繼母,勸姑孝祖,孝感動天,兄弟爭孝,嚙指痛心,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的二十四個故事,把我國孝道這一傳統美德體現的淋漓盡致,對孝道的傳承和發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❼ 有哪些關於「孝」的圖片素材
曾看見過父子兩人就「該不該記恨你的仇人」這個問題你一言,我一語,都想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念,結果爭個面紅而赤,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本來兒子回家是看望父親是盡孝道的。結果兒子不高興,父親更是氣直罵:「養個兒子就是來氣人的,早晚被你氣死。」因為思想觀念不同,一個問題鬧得全家人不歡而散。所以,盡孝最重要的不要把我們的思想觀念強加於他們,可以交流,通過交流互相影響。
❽ 花時間教會父母用手機才是當下最大的孝道,你同意嗎
不同意。現在教會父母打接手機,只能是孝敬父母的一個方面,並且只是一個很小一個方面,關心照顧孝順父母不能只教會父母打接手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