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個人事跡介紹(500字左右)
寫作思路及要點:從生活、學習多方面介紹小學生的主要事跡,主要圍繞貢獻這一主題。
正文:
在學校里,她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同學們的好夥伴。她是班裡的學習委員,對工作特別認真,每天早上收作業,檢查作業都做得非常好。
對於作業不認真或漏缺作業,都及時督促同學保質保量完成,為此,全班的作業都寫的比較好,同學們都很怕她,敬佩她。同時熱心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主動幫助補課。她還非常關心班級,主動打掃衛生,不怕臟不怕累。
除了關心同學愛護集體外,她更是班級的學習帶頭人。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發言,課後及時復習鞏固,並提前預習下一課。正是有了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性,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在她的學習風氣的帶動下,全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勤奮學習,開闊視野
在學習上,她刻苦好學,勤於動腦。從幼兒園到現在,各科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年年獲得學習獎章。讀書是她課余的一大樂事,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自然科學到天文知識,她都讀得津津有味。廣泛的於都開闊了她的視野,同時也提高了她的寫作水平,她的每次作文都被當做範文在同學中傳送。
三、全面發展,多才多藝
從櫥窗里篇篇習作的作者到體育考試的全優,從國際青少年美術比賽、舞蹈比賽到各項榮譽證書的獲得,她成了同學們最佩服,最感動的榜樣,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同學們昭示,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近年來她連續獲雛鷹獎書五次,校優秀學生五次,各類美術比賽證書兩次,舞蹈比賽一次。
她就是這樣一名既有愛心、責任心和恆心,又多才多藝的優秀學生。祝願:她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越飛越高。
❷ 小學生六年級三好學生主要事跡怎麼寫
寫作思路:首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然後具體介紹自己的某幾個方面,比如跟老師的相處和同學的相處,最後表明希望同學們能投給自己一票,正文:
我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下,我刻苦學習、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學習成績在班級乃至全年級都名列前茅。下面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是老師得力的小助手。因為我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凡是老師交給我的任務,我都會積極努力地去做,出色地完成任務,因此我得到了老師的信任和同學們的普遍認可。平常見到同學違反了學校規定或有做錯的地方,我敢於上前指正。
有時遇上個別同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鬧起來,我總是主動上前勸阻,使犯錯的同學靜下心、沉下氣來承認錯誤並表示堅決改正。在老師眼裡,我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優異的好乾部,還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學生。學校、班級組織的任何活動都少不了我,我的出現總是會給各項活動增添不少色彩。
我不僅是老師得力的小助手,還是同學們的`好榜樣。幾年來,作為班長我處處以身作則,上學從不遲到或早退,上課專心聽課,獨立思考,認真完成各科作業。
平時我有課前認真預習,課後認真復習的好習慣,我勤奮刻苦,認真踏實,無論主課、轉課都一樣對待,因此我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學生」、「百優少年」、「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我的每一個進步和老師的辛勤培育、同學們的幫助是分不開的。雖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是最努力的,希望大家為我投上你們神聖的一票。
❸ 小學生孝心之星主要事跡500字的
在父母的心中,她是個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乖乖女。她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的事情專自己屬做的好習慣,每天還會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當媽媽做飯時,她會在一旁淘米、洗菜、打雞蛋……每天晚上,她會陪爸爸一起收看新聞聯播,討論時事政治。每到節假日,她還會幫爸爸、媽媽干一些農活;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細心的她常常陪爺爺奶奶散步聊天,給奶奶洗頭,為爺爺捶背,用自己省下的零錢為老人買來可口的點心。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是她和媽媽周末的必修課。因為她的乖巧懂事,她們家常常被笑聲填滿。
❹ 孝敬之星怎麼寫
小學生寫就是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體貼父母。
中學生寫就是愛護老人,幫扶老人事跡。
大學生寫就是社會調查,子女為父母做了些什麼,是否照顧老人等。
❺ 孝敬之星事跡 作文
我是六(1)班的黃艷。在校我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是一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兩句話讓我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我在學校里是老師的小幫手,我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發本子,發放各種報刊等等。雖然任務很簡單。主動為班級打掃衛生。
早上起床時候,就能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於是我便想:以後我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記得每一次吃完飯,都是媽媽洗碗,而且媽媽平時很忙,常常累的腰酸背疼,還要照顧我,十分辛苦。我決定幫媽媽做家務事,做什麼好呢?我犯難了,這時,我突然想起,大事我做不成,我可以做小事呀!對!就幫媽媽洗碗!雖然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還是很開心。於是,我先把碗收起來,小心翼翼地端到水池裡,擰開水龍頭,倒入洗潔精攪拌攪拌。這時,水面出現了許多透明的小泡泡,用手輕輕一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拿起抹布沾了點水和洗潔精擦鍋。洗了不夠兩分鍾,我開始抱怨了:「哎,怎麼還不幹凈呢?我的腰喲!」正當我要叫媽媽「急救」時,我又想起了媽媽的勞累,話又塞在肚子里沒說出來。又繼續賣力地擦。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大功告成咯!我樂得手舞足蹈。
先是煮飯:先把電高壓鍋洗干凈;再裝入合適的米,然後盛水用手攪拌米,把渾濁的水倒掉,這樣兩次後米就洗干凈了;接著再盛一些水,大概手背那麼深就行;最後用毛巾擦乾內膽,把內膽放入外鍋里,蓋好蓋子,插好插頭,把開關拌至煮飯位置,大約15分鍾飯就煮好了。接下來是炒菜:我從冰箱里拿出兩個西紅柿,把它洗干凈後,每個切成四份,放在碟子上。把鍋洗干凈,先放油,「噼里啪啦」油熱了,開始放入西紅柿,「刷」!好,那鍋鏟再炒一下,我開始回憶起老媽炒菜的模樣,一步一步地學著…「恩,有點兒模樣了,可以放雞蛋了吧!」我跑出客廳,拉開冰箱門,拿出兩個雞蛋,馬上又奔回廚房,眼看鍋里的西紅柿就要焦了!我趕緊把火關小,然後拿起鍋鏟……一切都晚了,都怪我太粗心,之前沒有把火關小,我望著那紅中帶黑的西紅柿,只好勉強地放入了雞蛋,再炒一下,關火,搞定!
終於,媽媽回來了。看見洗好的碗和煮好的飯,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嗯,我的女兒真厲害,都會做飯了和洗碗了!」我害羞的地下的頭。然後就是點評我的「西紅柿炒雞蛋」。「額……不錯……」「嘻嘻。」
雖然這次成果不怎麼好,但是我起碼為媽媽減少了負擔。
總之,「百善孝為先」,我要從小學會孝敬,學會感恩,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了我們;學會感激社會……學會感恩,比什麼都重要。
❻ 急求孝敬之星事跡材料
看這個行不,,,,
大孝至愛感動天地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用32年的盡心盡力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他的親人。其孝子的真誠堅如磐石。謝延信,讓天下所有的人,收獲感動,收獲慰藉。
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滑縣人謝延信以孝道為榮、以敬業為榮,以奉獻為榮,32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前妻的三個親人——癱瘓的父親、喪失勞動能力的母親、呆傻的弟弟身上。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有情、有義、有信的謝延信堅守著自己的諾言,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了最好的詮釋,他用真情真愛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愛的奉獻」,他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忠實實踐者。現將謝延信的先進事跡簡要匯報如下:
謝延信,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滑縣小伙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婚後幸福美滿。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第二年7月,產下女兒僅40天的謝蘭娥因病撒手人寰,臨終前她一遍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望著痛不欲生的兩位老人,想著愛妻臨終時的囑托,善良的延信"撲通"一聲跪在兩位老人面前:"爹、娘,蘭娥不在了,俺就是你們的親兒子,你們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後俺送終!"
這一跪,跪出了33年的真情與責任,跪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跪出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後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結,他用手往外摳;岳父喜歡聽豫劇,他省吃儉用買了一部收音機;岳父喜歡聽武俠小說,他借書讀給老人聽。他幫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動,老人心情不好罵他,他一笑了之,從不計較。岳母體弱多病,謝延信想方設法為老人買補品補養身體。老人頭疼腦熱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飯、端屎端尿。
其中謝延信的一個可貴之處在於他尊老敬老、大孝至愛的高尚情操。
謝延信同志32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中華民族「明孝道、知榮辱」這一傳統美德演繹得淋漓盡致。1974年,結婚僅一年多的妻子生下女兒後病逝,他主動承擔起照料岳父母和呆傻妻弟的重擔。岳母患有肺氣腫、胃潰瘍、低血壓、關節炎等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內弟自幼呆傻,吃飯穿衣都需有人照顧,他就把體弱多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內弟接到了自己家中,因岳母患病不能操持家務,謝延信便每天為一家人洗衣做飯。謝延信在姊妹6人中排行老小,特別孝敬父母,他的母親患有心臟病,每天喝雞蛋水補養身體,哥哥、姐姐為母親做雞蛋水時都是用一個雞蛋,可輪到他時都是用兩個雞蛋讓母親喝,自己再苦再難也要盡到孝心。1979年春,在原焦作礦務局朱村礦上班的岳父突患腦中風,全身癱瘓,大小便失禁,需要人護理。謝延信愛女兒,但為了照顧岳父一家,他不得不把4歲多的女兒放在老家寄養,然後,帶著有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內弟來到了陌生的焦作礦區與岳父一同生活。岳父患病後大便時常干結,延信就用手一點一點地摳,每天為岳父和內弟洗一大盆沾滿屎尿的衣服、床單。岳父因肝硬化引起雙腿浮腫,他就每天用熱水給老人燙腳、按摩。為了減輕岳父的痛苦,他自學護理按摩;為了給岳父治病,他依照偏方挖毛草根、捉蟾蜍,想方設法為岳父求醫問葯;為了給老人解悶,他時常給岳父讀小說。直至1996年8月岳父去世的17年裡,謝延信每天都要給老人翻身、擦背,背老人曬太陽,使長年卧床的老人從未生過褥瘡、穿過濕衣服,屋內也沒有難聞的氣味。他不但為岳父養老送終,還於1986年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出資近千元幫助安葬了岳母的母親。他每次回老家探親都悉心照顧父母,以補償自己不經常在家盡孝的愧疚;到同族長輩家串門看望,以表達自己相見時少的遺憾。謝延信始終對岳母敬如親母,岳母體弱多病,他總是出門攙著,看病跟著,發了工資交給老人掌管。他可能說不完整孝道的內涵,但他在32年的堅守中,卻對社會主義新型孝道和對知榮明辱作出了最深刻的註解,把中華民族的孝道演繹得淋漓盡致,並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學習謝延信同志,就要像他那樣深懷愛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舉,以責任去體現孝道,從點滴小事做起,踐行傳統美德,為老人送溫暖,為家庭謀和諧。
謝延信不是鋼,不是鐵,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在謝延信的身上,我們看到許多中華兒女的優秀傳統美德,孝敬老人、誠實守信、無私奉獻、毫無怨言、積極樂觀、勇擔責任。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苦苦支撐著一個行將散架的家庭,用善良、真誠、勤勞、大度構築了一個和諧之家。
謝延信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正是這位言語木訥的河南焦作煤礦工人,33年如一日照顧已故前妻患病的父母和弟弟,其大孝至愛的事跡感動了中原大地。
❼ 評選孝順之星主要事跡結尾
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因素如何,他們都是我們回今生最大的恩人答。
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給父母增添了一種負擔,然而,父母對我們是無私的、慷慨的,他們毫無怨言地撫養我們,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會努力做到最好。小時候,我們把這當成天經地義,因為我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們長大了,是否應該懷著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呢?
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導師,我們孝敬父母的同時,也應懂得去與父母交流,假若我們不善於去與父母交流,父母會總把我們當作小孩兒去對待,不放心讓我們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如果我們經常性的與父母交流自己的生活體會,學習經驗,同時也聽聽父母工作、生活中的煩惱,發表我們對一些事的看法,我們將會在這種交談中增長見識,擴充經驗,父母也會看到我們的成熟,理解我們的想法,也愈加溫暖了。
❽ 小學生孝親敬老事跡材料有哪些
陶星:攜母讀書盡孝心
陶星(湖南省),男,18歲,岳陽縣農村中學生。不久前,陶星光榮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
前些年陶星的父親患病去世,14歲的陶星和17歲的姐姐以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並償還債務,特別是照顧痴呆聾啞、精神失常、患有嚴重癲癇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母親。2006年9月,深懷孝敬和感恩之心的陶星將母親帶到縣里,攜母讀書。他學習刻苦,學業精益求精,同時還要精心照顧母親。他每天要做飯,一日三餐給母親喂飯、服侍大小便、洗澡、洗尿濕的衣褲。母親經常往外亂跑,有時走失,陶星要到處尋找。尤其是母親時常犯病,在地上打滾、毀壞傢具、亂叫打人。陶星仍以慈孝之心,忍受著母親的狂躁,細心照料,守護著病殘的母親。他每天早晨5點起床,晚上11點才能睡覺,含辛茹苦,無怨無悔。由於生活困難,他經常省吃儉用。陶星崇高的道德品質被媒體廣泛傳播,受到社會推崇。他被評為岳陽市「十佳道德楷模」、「湖南省優秀共青團員」。
劉國江:人民公僕
道德模範
劉國江(吉林省),男,44歲,長春市二道區國稅局幹部。
劉國江17歲參軍,軍營就在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駐地遼寧省撫順市郊區。從參軍轉業至今27年裡,他以雷鋒為榜樣,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用實際行動關愛著100多位孤寡老人。在部隊時,他經常去看望幫助孤寡老人,幫助有困難的老人,把他們當做父母孝敬。到地方工作後,劉國江始終如一地堅持孝敬老人。1996年3月,他把一位80歲生活陷入困境的老奶奶送到市益壽院,自己出錢供養,當時他的月薪只有700多元,每月為老奶奶支付供養費和醫療費500元左右。老人感激地說:「我撿了個好兒子。」從此,劉國江經常去益壽院看望老人們,照顧、護理生病老人,節假日給老人送食品、衣物和日用品,送老人去醫院治病。每逢夏季,他還找來大客車,拉上全院的老人們去看長春的城市美景,讓老人們感受社會發展的成果、感受快樂。劉國江還資助了20多名貧困學生。20年來,劉國江的業余時間基本上都花費在老人身上,他的工資收入很大一部分也都用在了孤寡老人身上。老人們送他錦旗,上面寫著:「人民的公僕,敬老的模範。」他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被授予「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他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廣為傳頌,曾被多家媒體報道。
希望這能幫助你!!
❾ "孝心少年」主要事跡簡介。。。
邵帥,生於1997年,江蘇徐州市人。2010年2月,邵帥為了照顧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親,在當地教育局辦了休學,和姥姥一起來到北京,並決定為母親捐獻骨髓。
江蘇感動十大人物、北京市道德模範少年2013最美孝心少年。
參考資料
一歲時父母離異,5歲時母親離開他進京創業,12歲,他本應在學校度過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但是他卻要背負起更多的責任,因為他的母親邵丹身患白血病。為了進京照看母親,邵帥選擇了休學,並決定為母親捐獻骨髓並照顧母親。
與同齡的孩子比,邵帥沒有單親家庭孩子常有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點,相反,他懂事、獨立、性格開朗、樂於助人、品學兼優,他用一個12歲孩子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庭的天空,被媒體稱為演繹了現代版孝子傳奇。
邵帥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多次榮獲校級優秀少先隊員光榮稱號,六年級被評為「優秀小學畢業生」。他天資聰明,興趣廣泛,尤其喜歡畫畫。他從5歲開始學畫畫,7歲學書法,2006年、2007年、2008年先後獲得加拿大和平杯、中華神龍杯、奧運書畫比賽等大獎。
2009年「六一」前夕,全校師生在礦大科學館舉行「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並舉辦了學生書法、繪畫作品展,同時展出的還有「邵帥作品書畫文聯展」,邵帥的42篇作文、128幅繪畫作品和30多幅書法作品成為那天一道亮麗的風景,受到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邵帥不但學習勤奮、興趣廣泛,而且非常關心班集體。每學期開學的前一天,他就和他的姥姥早早地來到學校,把教室的玻璃、電風扇擦得一塵不染,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地拖得乾乾凈凈。用邵帥的話說:「明天同學們坐在這整潔的教室里上課,心裡真高興!」
同學們稱他為小畫家、小書法家,並選他當班級的宣傳委員。班級每出一期黑板報,他都要先查閱資料,精心設計,然後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一起辦黑板報。他們辦的黑板報版面新穎,內容豐富,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板報,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邵帥心裡總裝著同學,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從2年級開始,每到新年,他都要給全班每一位同學和老師送一張賀卡,並寫上祝福的話,直到現在有的同學還珍藏著他的賀卡。
邵帥不但在學校表現出色,在家裡也是一個非常孝順、善解人意的孩子。他一歲多時,父母離異,5歲多時媽媽到北京打工。
他一直和年老體弱的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有一次,邵帥的姥爺因腦血栓住院一個多月,他放學後經常和姥姥一起坐公交車,給姥爺去送飯,到很晚才回家吃晚飯,接著再寫作業。有時姥姥心臟病犯了,他便給姥姥撫背揉肩、端飯倒水,為減輕姥姥的病痛,他常常講一些笑話,逗姥姥開心。
就是這樣特殊的家庭結構,使他過早地懂事了,人世間的真情都在他的一舉一動中流露出來。這樣的家庭生活,使得他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了許多。
2009年6月,北京一家權威醫院診斷出邵帥的媽媽得了白血病。這時邵帥臨近小學畢業,學習任務較重,再加上他思念媽媽,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8月底,他說服姥爺和姥姥,毅然決定休學,去北京照顧媽媽。
到了北京,邵帥給媽媽端屎倒尿,事無巨細地照顧媽媽,他還毫不猶豫地向大夫請求給媽媽捐獻自己的骨髓。配型結果出來了,聽說自己可以捐髓救母,他興奮地對母親說:「媽媽,你不用擔心,我可以救你了。」
而面對媒體記者的提問,邵帥的解釋很簡單:「我愛媽媽,我的生命是媽媽給的,沒有媽媽哪有我?哪個孩子碰到這事會不救媽啊?」
大年二十九那天,當普天同慶迎接新年之際,邵帥和他媽媽正經受著生命的考驗。上午9點,護士用輪椅把邵丹推到移植病房,邵帥一直跟在身邊,到了更衣室必須換衣服。在邵帥的幫助下,邵丹換好了衣服,護士們都在誇邵帥懂事孝順。
此時的邵丹不敢看兒子的眼睛,因為她知道兒子心裡一定是充滿了擔心和惶恐,因為從她住院起,兒子就一直陪在她身邊,從來沒有分開過。兒子曾經對她說過,他一看不見媽媽心裡就發毛,可這次進艙最少也得一個月,對她們娘倆來說是一場煎熬。
當邵丹最後回頭看了兒子一眼,說「兒子,你回去吧」,邵帥已經是淚流滿面。這時,邵帥突然伸出拳頭舉起來對媽媽說:「媽媽,你一定要挺住!」
手術後,邵帥沒有因為捐了自己的骨髓而安心在家休養。他從捐完骨髓出院的第二天起,就承擔了照顧媽媽的重任。他每天起早貪黑,給媽媽做飯,還要乘坐12多站公交車往返醫院和住所給媽媽送飯。
這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每天這樣不停地忙碌,也會精疲力竭,更何況是一個12歲的孩子。為此,邵帥媽媽的心裡非常愧疚:為了自己,孩子的學業都耽誤了,因此她經常偷偷地流淚。
邵帥知道後安慰媽媽說:「學可以晚上一年,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媽媽只有一個,我每天守在媽媽的身邊,心裡才踏實。」
手術後的視頻是母子倆最盼望的時刻,牆角的那把折疊椅幾乎成了他的專座。邵丹說,每當她看到兒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走廊盡頭,她的眼淚都會奪眶而出,因為是自己讓他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每次邵帥回到住處的時候,已是晚上10點。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媽媽打電話,囑咐她早點睡覺,這樣細胞才能快點生長。
為了給邵丹看病,家裡的積蓄已全部花完,邵帥的姥姥和姥爺四處借錢,欠下了許多債務。懂事的小邵帥,為了給家裡省錢,連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買,每天都是以涼皮充飢。有的時候,甚至瞞著姥姥不吃早飯,省下錢來給媽媽治病。
盡管他自己不吃早飯,但邵帥卻從未忘記給媽媽做飯。為了能做上可口的飯菜,他買來菜譜,照著上面的文字說明去學。邵丹知道兒子從小喜歡宮保雞丁,勸他買些來吃,但是邵帥卻說:「媽媽,宮保雞丁太貴了,12塊錢一份,夠我吃3天的涼皮了。還是省點錢給您看病吧!」
邵帥的姥姥最了解外孫的感受,她說:「邵丹在住院期間病情反復惡化,醫生3次下病危通知單,每一次無疑對邵帥都是強烈的刺激。一次次的驚嚇,使邵帥非常地悲傷。可他心中有一個信念——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救媽媽……」
「帥十二,獻骨髓,此大孝,無人及,」這是網友對邵帥的評價。的確,他的孝心贏得了大愛,社會上許多熱心人士都相繼為邵帥的母親捐款。
中央電視台及各省市多家電視台、全國各大報紙及地方報紙、全國各大網站都分別專題報道了邵帥的事跡;中國礦業大學附屬中小學、中國礦業大學及全國很多地方學校都掀起了向邵帥學習的熱潮。
邵帥捐髓救母成了撥動現代社會人們心弦的一曲動人歌謠。2010年6月,邵帥作為徐州市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國第六次少代會,並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中央電視台「六一」晚會,為邵帥做了主題故事《邵帥愛心救母的故事》;中央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的《新聞聯播》對邵帥的事跡進行了報道;CCTV-12頻道《道德觀察》欄目做了專題片;徐州電視台專門為邵帥拍攝了電視短劇《生死母子情》。
他還先後榮獲中國十大孝子、中國孝老愛親好人、江蘇省十大教育人物、江蘇省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江蘇省美德少年十大標兵等稱號。面對這些,邵帥說,長大以後要做一名志願者,去幫助別人。假如將來自己真的考上了美術學院,成了一名畫家,首先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回報社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邵帥 (救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