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所有節日英文版
1,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New Year
2,春節(農歷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Spring Festival
3,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放假一天):Tomb-sweepingDay
4,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Day
5,植樹節(3月12日):ArborDay
6,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天):International Labor Day
7,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China Youth Day
8,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放假一天):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9,國際護士節(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s Day
10,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一天):Children's Day
11,教師節(9月10日):Teachers' Day
12,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放假一天):Mid-Autumn Festival
13,國慶節(10月1日,放假三天):National Day
14,記者節(11月8日):Journalist's Day
(1)重陽節元素擴展閱讀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春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
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貳』 重陽節,端午節節日的元素是什麼
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古代時重陽節會宴請老人,體現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另外,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秋高氣爽,適合登高。
二、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劃龍船,吃粽子,幾乎每年都有中華龍舟大賽。
『叄』 中國有哪些節日
1、春節,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2、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習俗。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5、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肆』 傳統民俗煥發新活力,它需要融入哪些時代元素呢
重陽節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句,就生動地展現了古人「遍插茱萸」的習俗。數千年歲月洗禮中,重陽節也衍生出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擺宴敬老、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繼承好、弘揚好、延續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文化進步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重陽節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世代流傳,民俗文化也早已融入到了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增強著追夢路上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