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形容「孝媳婦」的詩句有哪些
1.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意思是: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4.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㈡ 形容「孝順」的古詩詞有哪些
《誰氏子》唐代:韓愈
非痴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白頭老母遮門啼,
挽斷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又雲時俗輕尋常,
力行險怪取貴仕。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嗚呼余心誠豈弟,
願往教誨究終始。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2.《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㈢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㈣ 形容孝順的古詩詞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
「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勸孝歌》
青天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王安石《十五》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蔣士銓《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 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 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 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塵。
宋凌雲《憶父》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輿恭《思母》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倪瑞璿《憶母》
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
㈤ 古今贊美媳婦孝順的詩句
1、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先秦·佚名《詩經·衛風·氓》
釋義:婚後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
2、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先秦·佚名《詩經·衛風·氓》
釋義:起早睡晚不嫌苦,忙裡忙外的一早上。
3、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先秦·佚名《碩人》
釋義:好個高挑的女郎,車歇郊野農田旁。
4、孝也,順則為孝,吾妻蓋也。——先秦·佚名《洛》
釋義:孝順,就是順著老人家,我妻子就做的很好。
5、榮曜秋菊,卿卿牤婦。——魏晉·曹植《洛神賦》
釋義: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我親愛的夫人一直為家裡操勞。
6、用她一顆金子般的誠心,愛心,耐心,孝心,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公婆譜寫了一曲敬老,愛老,孝老之歌。營造了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
對孩子也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使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尊老,敬老,孝老的傳統教育;同時也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5)形容孝順的詩句擴展閱讀:
媳婦不孝順婆婆的詩句:
1、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
——《勸孝歌》釋義:不孝子孫,枉為人子。
2、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選自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釋義:人不孝敬父母親人不如沒有心的草和樹木。
3、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選自《十三經註疏》釋義: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4、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選自《紅樓夢》釋義:從古至今 認真的養育孩子,然後痴心不改的父母多了 但是看不到幾個能夠認真的孝順老人的。
5、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
——選自清代 王中書 《勸孝歌》釋義:打爹罵娘是忤逆不孝,三世因果報應昭然不需。
6、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
——選自唐代 韓愈《祭十二郎文》釋義:我對上不孝,對下不慈,既不能與你相互照顧著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塊死去。
㈥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將母》——宋代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譯文:把母親帶到揚州後,就安家於臨時白麻布能遮住的地方。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吧。
5、《送母回鄉》——唐代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譯文: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㈦ 形容「孝順」的詩句有哪些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譯文:十五歲的未冠少年,侍奉在慈母身旁。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譯文: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誰氏子》
譯文:白發的老母親倚在門旁啼哭,扯斷了袖衫都挽留不住。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譯文: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唐·李白《豫章行》
譯文: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唐·白居易《慈烏夜啼》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唐·李商隱《送母回鄉》
譯文:無法報答母親的愛,人生還有什麼追求呢?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唐·白居易《母別子》
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元·王冕《墨萱圖·其一》
譯文: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清·黃景仁《別老母》
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㈧ 關於孝順的詩句
關於孝順的詩句有抄以下這些:
1.尚憶先襲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明·王守仁《元夕二首》
譯文: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2.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唐·韋元甫《木蘭歌》
譯文: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裡能夠泯滅?
3.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宋·文天祥《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譯文: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4.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唐·韋應物《送楊氏女》
譯文: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儀容舉止都要符合潮流。
5.舉孝廉,父別居。——漢·佚名《桓靈時童謠》
譯文:向朝廷舉薦的品德高尚因孝順而聞名的人,真實的情況是父母長輩被趕出家門,無所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