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心理學孝順

心理學孝順

發布時間:2020-12-02 04:11:13

1. 心理學:怎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一定要學會感恩父母

咱們要常常掛念復爸爸媽制媽,有事兒沒事兒多回家看爸爸媽媽,陪同是最長情的表白嘛!

假如太忙真實沒有時刻咱們要常常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爸爸媽媽年歲越大孤獨感就越激烈,給咱們打電話怕打擾,不打電話會想念,所以咱們要自動給爸爸媽媽打電話,這樣會讓他們很高興。

咱們回家看爸爸媽媽的時分要多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削減爸爸媽媽的勞動量,多替他們分管一些,盡到做兒女的責任。

常常看爸爸媽媽在生活中短少什麼不捨得買的,咱們要給爸爸媽媽買,雖然嘴上說不讓你花費,心裡仍是很高興的。

懂得感恩爸爸媽媽,以爸爸媽媽的高興為己任,不做讓他們悲傷的工作,愛爸爸媽媽,孝敬爸爸媽媽。

2. 我媽媽信佛教,怎麼才能讓她不信求求好心人幫忙!

您好,首先您對您母親的孝心讓人感動,但是我覺得您的做法很成問題。
佛教並不是什麼不正當的信仰,如果您母親信的是巫婆神漢或者什麼輪子之類,那另當別論,但是她信仰的是佛教,是正正當當光明正大的佛法,是國家承認的宗教,您何必要反對呢。
我非常可以理解您對佛教的誤解,因為我們社會上現在有很多的所謂佛教徒都不是正信,而是借佛教之名,行迷信之實,我不知道您母親是否是被某些迷信蒙蔽,但是請相信,正信的佛教是能使人更幸福的。
另外,我覺得您對待您母親信仰的態度非常成問題,說得難聽一點就是簡單粗暴,您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分青紅皂白加以反對,請您好好思考一下,您關心過您母親的精神世界嗎?您也說了,您的父親不幸早逝,您的母親含辛茹苦把你們兄妹拉扯大,現在輪到你們來回報她了,您有沒有想過,您除了物質上孝養母親,精神上能給她滿足嗎?
您再下面有個追問,那位師兄還沒給您回答,我試著來說一下。
第一,信佛確能治病,但是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醫生了,身體上的疾病,交給醫院,而我們內心的彷徨無依,憂愁恐怖,則可以交給佛法。而且,內心充實的人不易得病,身心清凈的人也不易得病,這個我想是常識,您不會不理解。
您的第二句,我實在理解不出什麼邏輯關系,但是那位師兄說得很對,不管是科學還是非科學,迷信肯定是錯,您在下面提到了周總理,我想您應該也認同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異議吧,迷信,說白了就是迷迷糊糊地信,根本不去了解事物的內容,而光聽名字就一棒子打死,這正確嗎?
第三,把錢財給廟里,這在佛家來說可以叫供養,也可以叫布施,其實,無論您母親把錢財贈予給誰,都是布施,您母親對你們的愛也是一種布施,所以,對於布施的方向,您可以跟您母親商討,捐贈給希望工程或者是弘揚佛法,都是一樣的功德,都是能得福報的。如果您的母親不能理解,也可以讓她去請教正規寺廟的法師,他們應該有更高的智慧來讓您母親了解布施的含義。
第四點,殺生在佛教中是重罪,但是,為了利益眾生而殺生,雖無善報,但是也不可能跟因為自身利益殺人等同,佛教有菩薩低眉,也有金剛怒目,因果報應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不能這么簡單而論。
總之,我建議您,在粗暴反對您母親追求她的精神滿足前,先去了解一下您母親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您也可以去找一些佛教入門的書籍來看一下,如證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這些比較淺顯的書可以讓您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佛教,讓您走近您母親的精神世界,您母親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佛教看來,並不能證明她的智慧就不高,千萬不要輕視了您的母親,她幾十年的生活經驗不會讓她毫無判斷能力的。
您母親現在很充實,而現下給她帶來煩惱痛苦的正是您,請您一定要先尊重您的母親,然後再來談孝順,千萬不要把老人當成無用無智之人。

3. 為什麼抑鬱患者仇視自己的父母

有人對抑鬱症患者追蹤年的研究發現,有75%~80%的患者多次復發,故抑鬱症患者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發作3次以上應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服葯。維持治療葯物的劑量多數學者認為應與治療劑量相同,還應定期門診隨訪觀察。

特別責備父母,覺得父母從來都不是愛我的,而是帶有條件愛我的,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才去愛我的。

當這種責備不斷強化的時候,就變成了:恨,然後又不斷強化恨,最後變成了懲罰父母:與父母斷絕聯系,或者通過自我攻擊來懲罰父母。

4. 婚內遇到了喜歡的人怎麼辦

婚姻的真相:一邊相互嫌棄,一邊不離不棄
世間許多不如意的婚姻,都吵吵鬧鬧走到了白頭。
最近抖音上有一個大爺因為說段子火了。
當有人問他什麼是夫妻?
他說:不吵架的時候,可以為ta去死。吵架的時候,覺得該死的是ta。吵完以後又覺得,ta死了我怎麼辦?
眾人大笑之後,紛紛評論:太真實了。
大爺的脫口秀說出了生活的真諦,確實是話糙理不糙。
夫妻之間,誰不是一邊嫌棄,又一邊依賴呢。
相比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我覺得夫妻之間最真實的情感其實就是:嘴上相互嫌棄,心中不離不棄。
01
姨媽和姨父就是這樣一對柴米夫妻。
日常的生活里,也沒覺得他們有多恩愛。
姑姑愛嘮叨,總是吐槽姑父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又懶又不講衛生、說話大嗓門、還很自私...
姨父也嫌棄姨媽啰嗦、小氣又摳門、脾氣不好。
兩個人是相看兩相厭過了大半輩子。
後來,姨父得了癌症,姨媽整個人就崩了。
親友來探望,每次都是未語淚先流:我家這糟老頭子要是走了,家就散了,我可怎麼辦啊。
實際情況是,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在生活方面,姨父也沒怎麼幫襯。
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是姨媽一個人撐著,所以她平時才有這么多的抱怨和不滿。
但她嫌棄的那個人突然要沒了,她又如此不舍。
姨父治病那幾年,「摳門的姨媽」拿出了畢生積蓄,那都是她平時從牙縫里省出來的。
「自私的姨父」知道治病得花很多錢,就拒絕化療,輕描淡寫地說:我也快70了,夠了,不用治了。
他們互相嫌棄走過了40多年。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卻顛覆了彼此在對方心中的形象。
也許那一刻,他們才明白:嫌棄就是在乎,啰嗦就是愛。
就像左手牽右手,因為過於熟悉,毫無感覺,也從來沒有覺得重要。
但當你失去一隻手時,才知道你的生命中早已不能沒有Ta。
兩個有脾氣的成年人在一起生活,爭吵時的絕望是真的,那些溫柔繾綣也是真的。
其實,誰都有過不下去的瞬間,也有不管不顧逃離現狀的渴望。
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總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沖動。
而真正的夫妻是放狠話不記仇,吵完架又心疼。
一邊嫌棄,一邊不離不棄,一輩子吵吵鬧鬧不分開,這就是所有感情中,最長情、最真實的告白。
02
之前有網友在公交車上抓拍到一張照片,在網上大火。
照片中丈夫在公交車上打瞌睡,睡姿醜陋,坐他前面的妻子「一臉嫌棄」的看著他,但是手卻緊緊抓著扶手,給丈夫當枕頭,避免丈夫因為車子的晃動磕著碰著。
幾十分鍾的路程里,妻子換了幾次姿勢,但是手卻一直沒動。
有網友說:
這就是平淡生活中最美好的愛情故事吧!
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山盟海誓,也沒有什麼你儂我儂的瑪麗蘇橋段。
就是有那麼一個人,一邊整天嫌棄著你,一邊又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愛著你。
或許愛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多麼完美,而是正是剛好醜成我喜歡的樣子。
03
心理學家說:人只有在充分信任的人面前,有足夠的安全感時,才做最真實的自己。
互相嫌棄,是因為我們在彼此面前沒有偽裝。
在你面前撒嬌耍賴、打呼嚕、剔牙、打嗝放屁,我都真實的做我本來的樣子,這是最熟悉的人之間的一種放鬆。
因為我知道你從不會真的嫌棄,也不會因此離開我,你知道我不會改,也從不會介意你的嫌棄。
那些一邊皺著眉頭嫌棄她打呼嚕,一邊又起身幫她掐好被角的深夜,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溫情在裡面。
世間許多不如意的婚姻,都吵吵鬧鬧走到了白頭。
正如《石頭記》里寫的那句話:凡是只顧相愛的,最後都散了;凡是搭夥過日子的,最後都團圓了。
並不是說愛情不重要,而是在婚姻里更重要的,其實就是過平淡而真實的日子。
04
其實不只是夫妻之間,包括母女、閨蜜,在所有「嫌棄」「毒舌」或者「吐槽」的背後,都有一個「依戀」的內核。
表面上看起來有多嫌棄你,內心就有多在意你。
因為熟悉,所以嫌棄,也因為包容,所以接納。
沒有天生合適的兩個人,歡笑和吵鬧總是夾雜而生,這才是人間煙火味。
一邊嫌棄,一邊又不離不棄。
他們嫌棄你的每一分,其實都是愛你的六十秒。
彼此之間的了解、相伴和關愛,早就順著那些嫌棄的詞語溢了出來,藏也藏不住。
互相嫌棄,是所有親密關系中最常見的特質。
有時很惱人,有時又很溫暖。
所以無論家人、伴侶還是朋友,遇到那些一邊嫌棄你,一邊又不離不棄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為他們都是你人生最大的幸運。

5. (喜歡心理學的朋友請進)為什麼我們從小就接受的一些思想會根深蒂固

父母這樣跟你說,說明她上輩也是聽她上輩的人說的,在於你父母看來,那回樣做可行,答因為身邊的人也是怎麼做,如果不孝順父母,那是違背良心的,不可取!還有遺傳基因,在有就是環境,如果你非要改變,也是可以改變的,不過父母對你說的都是事實,我之所以怎麼說,因為我是心理愛好者,確實看到過人是可以變的,而我也能擦覺出我相對以前確實有改變,只要你心中有堅強的意志力,任何觀念都可以改變,我想問,這種觀念難道對你現在做事有影響嗎!!如果你跟兒子怎麼說,他會不孝順的,其一遺傳,在有環境,一個還要看當事人天生的個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改變!!

6. 說說你們是如何盡孝心的。獨生子女不要來回答,社會學家,心理學家,說教者就免了。

在中國這個有著幾千年封建帝制的國家裡,一直奉行「百善孝為先」。然而我認為,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在封建社會里,統治者們一直推行儒家思想的:「忠、孝、節、義 ,三綱五常」其目的是為了束縛人民的思想,維護其封建獨裁帝制,而中國近代一百年的屈辱歷史直接證明,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是落後的,那種盲目的愚忠,盲目的盡孝,只能是帝王耳目更閉塞,父母變得更糊塗,看過大宅門的人都知道裡面有這么一出戲:「白景琦娶了個姨太太叫楊九紅,因為是妓女出身,地位低下,白景琦的母親白文氏看不起她,就逼著景琦把楊九紅生的女兒小紅搶過來,白景琦一開始也不願意,可她還是扭不過他媽,硬生生的把孩子從楊九紅懷里搶走了,楊九紅哭著求他別這么做,可景琦還振振有詞的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老太太不會虧待孩子。可最終的結果呢?造成母女二人十幾年如仇敵一般,互相報復,最後到了小紅也沒叫楊九紅一聲媽。悲劇的結果這證明:「真正孝順父母的方式,是和父母做朋友,而不是盲目的順從父母,平時在生活中多關心父母,在態度上尊重父母,而當父母犯錯時善意的提出來,請他們改正,父母也應多傾聽兒女的心聲,體諒兒女的難處,尊重兒女的意見,彼此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讓家庭氣氛變得更和睦,這就是我認為的「新時代的孝道」。

7. 長大不要跟父母同住,為什麼

人民網采訪中發現,雖然大學生普遍表示會盡贍養父母之責,卻出於「婆媳關系」、「公媳關系」難題的擔心,仍希望保有小家庭的獨立空間,與父母住在距離較近的地方是最理想的狀態(如一個小區)。

和父母同住的五大弱點:

1、沒有自由空間。年輕人愛熱鬧,卻要在父母那裡循規蹈矩。

2、沒有個人空間。小兩口想親熱一下,也要到自己房間里,還不能在白天關門。

3、經濟上說不清。碰上大家庭,和父母住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都認為你沾光了。

4、不獨立。都成年了,還和父母住在一起,不利於小家庭在社會中成熟,來應變各種生活難題。

5、婆媳難處。時間長了,難免大家都了解了,脾氣誰都有。最後兒子夾在中間受氣。

(7)心理學孝順擴展閱讀:

同時,人民網報道:所有受訪學生無一例外表示,不願讓年邁的父母入住養老院,自己和兄弟姐妹會承擔貼身侍奉父母的義務。而考慮到工作和撫養下一代可能精力不足,不得已時不排斥僱傭保姆或護工。

和父母同住的五大好處:

1、省錢。至少水電費父母給掏了。父母不會計較他們都付出了多少啊。小兩口抓緊時間存點錢。

2、省心。家裡的事他們操的心最重。父母在家,出門不用帶鑰匙。

3、省力。買煤氣有人送,買純凈水有人送。保姆把衣服給洗了,飯給做了。有孩子的父母給帶了。

4、有安全感。和父母在一起,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是孩子的保護神。

5、互相照應。年輕人工作忙,家是溫馨的後方;父母有病,可以得到孩子的照顧。

8. 為什麼留守兒童不愛自己父母 心理學

兒童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關心,最依賴的也是父母,最親的依然是父母,可他們把這樣一個小孩獨自留在家裡,沒有溝通沒有朋友,感覺不到愛,覺得父母不喜歡他們。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長輩詩詞 瀏覽:532
企業拖欠養老保險時效 瀏覽:214
50歲女人的聲音 瀏覽:183
深圳三甲醫院體檢哪裡預約 瀏覽:694
乳山9萬養老保險 瀏覽:399
老人臉腫起來有泡看什麼科 瀏覽:780
老年人眼花吃什麼葯好 瀏覽:80
老人在養老院摔骨折怎樣寫起訴書 瀏覽:531
1993定額養老保險 瀏覽:209
被偏愛的越不孝順 瀏覽:976
考上士官學校在哪裡體檢 瀏覽:731
年輕人老年人思想差異 瀏覽:976
小學慶重陽節活動新聞稿 瀏覽:401
退休時將領失業金時的社保補上 瀏覽:534
青年志願者協會敬老院之行策劃書 瀏覽:432
醉花陰這首詞提重陽節意義何在 瀏覽:371
長壽冠海棠用什麼圖 瀏覽:349
父母支付寶花唄有多少額度 瀏覽:540
baby父母叫什麼 瀏覽:71
父母腳腫也不疼怎麼回事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