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最終孝敬系統

最終孝敬系統

發布時間:2020-12-01 17:18:48

㈠ 為人君,止於仁; 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是什麼意思

做人君的要止於仁愛,做人臣的要止於恭敬,做人子的要止於孝道,做人父的要止於慈祥,與國人交往要止於誠信。

止於 停止的意思


宇宙萬有,皆有其所「止」,有各自實存的位置。這些是就具體的身份來定義的「止」的內涵。儒家是君子之學,是成聖之學,朱熹認為大學就是「大人之學」,王陽明進一步解釋,在其代表作《大學問》中,著力說明聖人之學是「大人之學」,聖人之道是「大人之道」。

《大學》開篇也已說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之道的第一步是要明明德,把自己本有的德性明亮起來,恢復它的天然本性。那麼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至善」。

(1)最終孝敬系統擴展閱讀

相傳《大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作。《大學》一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均有啟迪意義。

㈡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親人不睦家必敗。——(美)林肯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成為母親之後,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德萊塞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互相贈送禮物的家庭習慣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誠摯的友誼。其主要意義並不在於禮物的本身,而在於對親人的關心,在於希望感謝親人的關心。——伊林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傳統有助於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有助於家庭建成一個友愛的、生氣勃勃的集體。——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爾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無條件愛的基礎上的家長同孩子的相互關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機。——羅斯·坎貝爾

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小路實篤

母親在家事事順。——阿爾科特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瓦普察洛夫

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母親,我祝福您,因為您知道怎樣把您的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他將在人生的戰斗中獲得勝利。——阿斯杜里亞斯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什麼意思

意思:做人踐行孝道,做後代子孫的榜樣,給父母臉上爭光,這是盡孝道的圓滿。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章》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譯文:孔子坐著,曾子陪伴著他。孔子說:「古代聖王有一種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來順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沒有怨恨。你知道這種道德嗎?」曾子離開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參不聰明,怎麼能夠知道呢?」

孔子說:「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產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訴你。人的軀干四肢毛發皮膚,都是從父母那裡接受來的,不敢使它們受到誹謗和損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

修養自身,推行道義,揚名到後世,使父母受到尊貴,這是實行孝道的歸宿。孝道,從侍奉父母開始,以服事君主作為繼續,成就自己忠孝兩全才是孝道的最終歸宿。《詩經·大雅·文王》說:「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學習修其德。」

(3)最終孝敬系統擴展閱讀:

《孝經》的影響: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

《孝經》首次將孝與忠聯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

㈣ 什麼是真正的孝

孝是儒學倫理中重要的內容,它具體規范了封建時代子女必須對父母及其他長輩履行的義務。在儒學倫理里,父母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子女,將他們撫養成人,相應地,子女在父母年邁之時,也必須作出回報,盡贍養老人的義務,這就是「孝」。在封建倫理文化相當發達的古代中國,孝在《孝經》里有著十分明確的闡釋和規定,猶如封建法律條文一般。而事實上,在封建宗法社會里,「孝」雖起源於道德的約束,但最終卻轉化為封建法制(實際上是人治)的一部分。在講究封建門第和「光宗耀祖」的傳統中,「孝」竟表現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特色,傳宗接代成為「孝」之最重,這又不能不說是中國傳統中孝文化的一大特色了。

56732
有意思的是,佛學在中國化的過程中,也受到中國孝文化的影響,也講起「孝」來。由於佛教規定信徒必須剃度、出家修行,才能得其正果,這跟中土倫理有很大的出入,佛教初傳中土時,不行孝道往往成為排佛之士的口實,也確實成為佛教普及和中國化的一大障礙。雖然有居家帶發修行(居士)這樣的變通方式,但畢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如何能在「孝」上與儒學倫理溝通,成為歷代高僧不斷努力的一個難題。經過前代高僧的不斷總結和開拓,五代北宋之時,「輔教大師」契嵩在全面鑽研儒學經典的基礎上,對佛學教儀全面系統地進行儒學化的解釋。《剎津文集》中,他大聲宣稱佛家也講「孝」而且,佛家之「孝」的理解還遠勝於儒學對孝的定義。在契嵩眼裡,作為凡俗塵世的「我」,是父母所生,但是,這個「我」只是「我」的法身所經歷的億萬「劫」中的一個輪回。這個「我」的生身父母只不過通過他們的一夜偷歡,使「我」歷此一「劫」而已。那麼,「我」對生身父母行孝,也只能是暫時,因而也是虛妄的。而「我」為了在「劫」滿之後,修得「法身」,就必須累世苦修,以便功德圓滿。因此,「我」舍棄對生身父母行小「孝」,而出家修行向「法身」行大「孝」,才是正途,才是真正行了孝。

56732
68926
佛教如此論「孝」,以求得與儒學的融通,真可謂苦心孤詣。但通過這樣的闡述,「孝」的內涵在發生改變的同時,也更加深入人心且表現出主體的自覺來。難怪宋初諸儒在聽完契嵩高論之後,雖心有不服,卻又不得不承認大開眼界了。

5673253145
總而言之,不管對「孝」作何種特別會解,「孝」作為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還是應該提倡的,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西方思想中「孝」的意識很淡,子女成人之後,紛紛離開父母過自己獨立的生活,這種行為方式雖然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的文化氛圍卻自始至終充滿著人性和人倫色彩,「孝」作為傳統美德,在維護親情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當然,「孝」中某些封建性的內涵卻是必須剔除的。子女對長輩盡「孝」,也並不是要他們真的付出多少什麼,往往是只要一點點感情交流,一小會兒的陪伴,就能使長輩獲得滿足。再說,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冷漠的時候,能在長輩那裡尋找到往日成長的歡樂與愛撫,也必然使子女獲得身心的愉悅。

㈤ 原谷孝敬的譯文

譯文:原谷有一個祖父,年紀大了,原谷的父母厭惡他,想拋棄他。原谷此時十五歲,好言規勸父親說:「祖父生兒育女,一輩子勤勞節儉,哪裡有父親老了就拋棄的道理呢?這是違背道義啊!」父親不聽從(他的勸告),做了一輛手推車,把爺爺拋棄在野外。

原谷跟隨在(父親)後面,把小推車收了回來。父親問:「你為什麼收回這不吉利的器具?」 原谷說:「等將來你們老了,我就不需要再做這樣器具,因此現在先收起來。」 父親感到慚愧,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於是把祖父接回來贍養。

出處:元·郭居敬《二十四孝》

原文: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棄之。谷年十五,諫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棄之者乎?是負義也。」父不從,作輿,棄祖於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慚,悔之,乃載祖歸養。

(5)最終孝敬系統擴展閱讀

一、啟示

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章中的原谷先曉之以理,後動之以情,最終運用自己的智慧使父親幡然悔悟。我們要尊敬孝順自己的父母,不要嫌他們老了,就拋棄他們。

二、創作背景

此篇出自《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郭居業撰。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

三、賞析

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它起到的作用肯定是不可低估的。二十四孝圖,是從元代之後逐漸積累起來的,它總體的意圖是好的,就是教人盡孝。只是有一些具體的事例,時過境遷。我們必須要明白一點,就是道德呢,是有時效的。

有的事例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從中國古代中找到一些其他的例子替換,但是它提倡的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對我們民族的孝道的再度推行,對我們維系社會總體的秩序的良好和安定,我覺得還是有好處的。

㈥ 關於孝敬父母的法律條約內容

一、《憲法》第四十九條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二、《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三、《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一)虐待家庭成員,被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二)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被扶養人的。

四、《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六十一條【遺棄罪】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6)最終孝敬系統擴展閱讀:

案例:老人因疏於照料獨死家中四子女因遺棄罪獲刑

2016年3月份以來,業友誼老人一直身體不好,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四名子女因為種種事情都不太去照顧老人,一直照顧老人的是他的一位「花友」王先生。5月的一天,當王先生去業友誼老人家看望老人時,發現老人已經死亡了,去世時77歲。經法醫鑒定,業友誼老人系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016年3月份老人曾去當地醫院看過病,但因子女很少去看望老人並不知道。王先生說:「自從3月份以來,業友誼老人的身體狀況很不好,有時候摔倒了自己都起不來,他的家人都不管他,因為我們是朋友,我就每天中午都去他家裡給他做飯吃。」

業友誼老人有4個子女,大女兒業學梅是繼子女,以老人也不需要她去贍養為由很少去看老人。三女兒業學竹因為和二哥業學民在分房子的事上有矛盾,曾被業學民威脅不能去看父親,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不再去照顧老人。

二兒子業學民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妻子在2016年正月初十後就沒有再去看望老人。小女兒業學娟偶爾去家裡照顧父親,但在老人去世前的十幾天都沒有去過老人家中。為了能讓子女們照顧業友誼老人,王先生曾經找過律師、電視台,當地村委也曾協調過,但最終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淄博檢察機關以遺棄罪對4名子女提起公訴,最終法院以遺棄罪分別判處業學民、業學梅、業學竹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業學娟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㈦ Q寵大樂斗中,顯示徒弟孝敬師傅東西,到底是徒弟送的還是系統送的

這個,是系統送的。沒幾天都會有的。有體力葯水,狀態葯和貢獻葯水等等,祝你玩的愉快,望採納。

㈧ 孝敬父母真的和愛情矛盾嗎真的自古忠孝難兩全

「忠孝兩全」來,忠是指對國家,自而不是你女朋友!
你的苦惱是很令人同情與理解,你的女朋友也太不能理解你了。
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你一定是這么想得,對吧?你也是這么做得,對吧?你是個好男朋友。
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她愛你的一切了嗎?至少從你的話語你感覺不出來。

孝順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你父母為你做得一切不是每個父母度能做到的,他們很不容易,你有孝心是令人尊敬的,社會上白眼狼還是不少的。

你的女朋友,不知跟你有沒有地域的差異?是否存在文化的差異?
她的父母是做什麼的?也許在他觀念里里,父母與子女獨立生活很正常,但她認為父母養育兒女是天經地義,就不太好了。

你到這里來是訴說苦悶,並尋找解答來的吧,別人斬釘截鐵的回答不一定適用你,因為你們之間、她與你父母之間的很多事我們是不知道的,你也沒法用這么短的篇幅詳盡敘述。

與你女朋友好好溝通一下,告訴你的想法,問問她的想法,不要有情緒,不要有敵對,你們畢竟還是愛情里的兩個小刺蝟。
多聽聽她的分析,也許她也有一堆苦悶等著你呢。

溝通吧,朋友!你們之間沒有什麼利益關系、沒有什麼競爭關系,試一下,結果不要預料,那是你們一起努力的結果!

有什麼可以再次聊聊!

㈨ 什麼是孝敬父母

從前,有個老人,妻子去世後一直一個人過著孤單的生活。他一生都是個辛苦工作的裁縫。因時運不佳,他身無分文。現在他太老了,已經不能做活兒了。他的雙手抖得厲害,根本無法穿針;而且老眼昏花,縫不直一條線。他有三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結了婚,有了各自的家。他們忙於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周回來和父親吃一頓飯。

漸漸地,老人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了,兒子看他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他心想:「他們不願意陪在我身邊,因為他們害怕我會成為他們的累贅。」他徹夜不眠,為此而擔心。最後他想出一個辦法。

第二天一早,他去找自己的木匠朋友,讓他給自己做了一個大箱子。然後又跟鎖匠朋友要了一把舊鎖頭。最後他找到吹玻璃的朋友,把他手頭所有的碎玻璃都要過來。

老人把箱子拿回來,裝滿碎玻璃,緊緊地鎖住,放在了飯桌下面。當兒子們又過來吃飯的時候,他們的腳踢到了箱子上面。

他們向桌子底下看,問他們的父親:「裡面是什麼?」

「噢,什麼也沒有,」老人說,「只是我平時省下的一些東西。」

兒子們輕輕動了動箱子,想知道它有多重。他們踢了踢箱子,聽見裡面發出響聲。「那一定是他這些年積攢的金子。」兒子們竊竊私語。

他們經過討論,認為應該保護這筆財產。於是,他們決定輪流和父親一起住,照顧他。第一周年輕的小兒子搬到父親家裡,照顧父親,為他做飯。第二周是二兒子,再下一周是大兒子。就這樣過了一段時日。

最後年邁的父親生病去世了。兒子們為他舉辦了體面的葬禮。因為他們知道飯桌下面有一筆財產,為葬禮稍微揮霍一些,他們還承擔得起。

葬禮結束後,他們滿屋子搜,找到了鑰匙。打開箱子後,他們看到的當然是碎玻璃。

「好惡心的詭計,」大兒子說,「對自己的兒子做這么殘忍的事情!」

「但是,他還能怎麼做?」二兒子傷心地問,「我們必須對自己誠實,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箱子,直到他去世也不會有人注意他。」

「我真為自己感到羞愧,」小兒子抽泣著,「我們逼著自己的父親欺騙我們,因為我們沒有遵從小時候他對我們的教誨。」

但是,大兒子還是把箱子翻過來,想看清楚在玻璃中是不是真的沒有值錢的東西。他把所有的碎玻璃都倒在地上,頓時三個兒子都無言地看著箱子裡面,箱子底下刻著四個字——孝敬父母。

一個老邁的父親,兒孫滿堂,本應享受天倫之樂,卻被逼得用謊言來喚起兒子的孝敬,這難道不是「三伏心也寒」的事情嗎?林肯說過:「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因此,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盡心回報,怠慢父母是違背倫理的行為。莎士比亞說過:「逆子無情甚於毒蛇。」因此,我們要時刻長大以後應該以考心報答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

閱讀全文

與最終孝敬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護士什麼時候有養老金 瀏覽:540
養老保險每年都在漲 瀏覽:94
老人熱敷溫度以多少攝氏度為宜 瀏覽:817
平仄老年大學七絕 瀏覽:323
為什麼老人拚命幹活 瀏覽:890
孝敬感悟作文 瀏覽:422
老年人互粉 瀏覽:980
四歲體檢有包莖怎麼辦 瀏覽:626
老年大學周六日上課嗎 瀏覽:989
牛肉如何做才嫩老人孩子也能吃 瀏覽:145
養生會員有什麼好處 瀏覽:158
體檢前期吃什麼 瀏覽:928
重陽節珠海登什麼山 瀏覽:61
老年人和中青年人住一個小區好嗎 瀏覽:782
屯留市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101
代扣養老金會計分錄 瀏覽:548
沈騰長壽圖 瀏覽:325
瑞安個人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637
老人去世用什麼詞句安慰別人 瀏覽:792
個人養老金賬號利息嗎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