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山海經

重陽節山海經

發布時間:2022-03-10 15:52:28

A. 與五柳先生有關的成語故事和歇後語

-迷途知返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非常有名的。雖然其家世代為官,但他八歲喪父,十二歲喪母,家境非常貧寒。而陶淵明人窮志不短,勤奮讀書。後來,他在叔父的引薦下成為彭澤(今屬江西)縣令。然而,陶淵明本性熱愛自然,上任沒幾天便思念故土,想辭官歸去。他覺得,出來當官只是為了糊口,可衣食無憂之後卻由於所做之事違反了內心本意,非常痛苦。不久,陶淵明的妹妹在武昌(今河北鄂城)去世。他想立刻去弔唁,於是辭去了官職。就這樣,陶淵明僅當了八十多天的官就又過上了田園生活。又據記載,陶淵明是因不肯屈從於郡里派來的一個盛氣凌人的督郵,才交出官印,隱居田園的。陶淵明隱居後,便寫下了《歸去來兮辭》,也就是成語迷途知返的出處。在這篇賦的序中,他總結了自己走過的生活道路,認識到過去雖已無可挽回,但未來的事還來得及彌補。意思是出來當官已錯,現在歸隱還來得及。自己確實迷失了道路,好在雖迷了路但還知道回來。他的許多田園詩正是在此之後創作出來的。

-白衣送酒

晉朝時期,彭澤令陶淵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辭官歸隱,從此躬耕終生。有一年重陽節,因為家貧沒酒喝,心情特別煩悶,獨自在籬笆邊散步,忽見一個穿白衣的人說奉王弘之命前來送酒,陶淵明心中大喜,接過酒立即盡飲至醉。

-愛不釋手

陶淵明是晉代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躬耕。梁朝的蕭統給陶淵明的詩作編集、作序,他說:「我愛讀陶淵明的文章,不能釋手。」「愛不釋手」因為喜歡,拿在手裡久久不肯放下。 (出自南朝梁 蕭統《陶淵明集序》)

-猛志常在

晉朝時期,陶淵明讀《山海經》後對其中精衛鳥銜枝填海與刑天至死不屈兩個故事特別喜歡,他聯想到自己的處境,作詩《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豁然開朗/世外桃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雞犬相聞/黃發垂髫/落英繽紛

見《桃花源記》

-不求甚解

見《五柳先生傳》

-不為五斗米折腰

見唐•房玄齡等《晉書•陶潛傳》。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有位粗俗而傲慢的官員來視察,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他說:「參見這位官員要身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精衛填海
晉·陶淵明《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B. 還有什麼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有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嫦娥奔月、後羿射日、精衛版填海、神農嘗百草權。


《山海經》為戰國初年至漢代初年的楚人所作,經過漢代劉向、劉歆父子整理校勘。該書記載了較為古老的女媧神話,這里名之曰「女媧之腸」。《山海經·大荒西經》雲:「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注釋稱,女媧之腸是女媧之腹所化的神。「女媧之腸」表現的是女媧化生神話,女媧的神格為造物神


農歷九月初九那天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由於九在古代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數字,所以九九重陽當天自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所以古時候的民間就有重陽節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重陽節作為中國一個比較古老的傳統節日,最早起源於上古時期,主要來源於當時的人們對於天象的一種崇拜心理。重陽節正式開始被大家知曉是在西漢

C. 如何評價河南衛視的重陽奇妙游

自今年(2021)河南春晚以來,河南關於各個節日的奇妙游都非常精彩,相信看過節目的人也都有目共睹。

1、而這次的《重陽奇妙游》延續了「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的一貫風格,讓人感到眼前一亮,這次的這個節目採用了網劇和網綜這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又將節目與故事情節相結合,講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唐小玖為了給祖父慶祝九十九高壽的精彩故事,主人公唐小久在不同的劇情節目里邊,根據瑞鳥的指引,尋找線索,穿越不同的時空,終於拿到象徵長壽的斑鳩權杖,成功給自己的的祖父祝壽。

我個人感到非常的驚喜,與此同時,我也為自己是河南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希望我的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我相信下次節日還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請大家持續關注河南衛視的節目!

D. 重陽節的典故,來歷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流傳很廣。古人認為,因為古老的《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因「九」在個位數中最大,所以古人以「九」為最高;而且夏歷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又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把九月九日叫作重陽節。這種說法的形成還與魏文帝曹丕的解釋密切相關。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曹丕的說法說明這一認識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但這種說法帶有明顯的附會成份,是一種望文生義的解釋。這是因為,最初的「重陽節」並非一開始就確定在農歷九月九日,「陽」也並非只指日月兩個天體,「重」也並非僅指「二」這個數。另外,《易經》天之數說:「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系天故取其奇為災歲數」,可見「重九」並不是吉利之數,有時卻是大凶之數。綜合後人的研究,[②]重陽節的來源應該說比這說法復雜。它和從遠古到上古時期兩個非常矛盾的先民習俗——九月慶和九月祭,[③]以及先民天神互通的原始信仰與火神死亡崇拜有緊密聯系。一、上古九月的慶典習俗。對於農耕社會來講,農歷九月農事基本完畢,因此從遠古開始,華夏先民往往將豐年慶典和祭神祀祖等活動安排在九月。《呂氏春秋

E. 古詩詞九月九日登山

九日登山
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
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
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
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
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1、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F. 文學常識

請幫找出下列文學常識題的答案吧,急盼
懸賞分:5 - 解決時間:2008-4-21 21:26
一.文學、文化常識
1.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 》, 2.《詩經》的形式主要是____言詩。廣泛而深刻的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精神,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
3."楚辭"的主要作者是__________。
4.《 》是屈原的代表作。
5.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是________和________。

9.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 》,作者_______。
10.最長的一部長篇敘事詩是《 》,它和《木蘭詩》合稱"___________"。
11.東漢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志是《 》。
12.建安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三曹"和"七子"成就很高,其中"三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3.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了_______詩一體,大大提高了五言詩的藝術水平。
14.齊梁時期,出現了劉勰的《 》和鍾嶸的
《 》等專著,標志著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發展的高峰。
15.唐代的詩最繁榮,宋代的詞最興盛,所以文學史上有"______"和"______"之稱。
16.被稱為"李杜"的是________、_________。"小李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詩人中最傑出的人是______
和________。
17."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_________的詩句。
18.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作家是_________。他的長詩代表作是《 》和《 》。
20.唐代的古文運動是一次重要的文體改革運動,倡導者是_______和_______。實際上"古文"是新體_______。
21."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元雜劇最有名的作家是__________。代表作是《
》、《 》等。他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23.《 》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
24.明清四大古典小說是《 》、《 》
《 》、《 》。
25.被魯迅譽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的作品是《
》、《 》、《 》、《 》。
26.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是________的《 》。
27.標志著中國長篇小說從內容到形式的成熟的是吳敬梓的《 》和曹雪芹的《 》。
28.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_________。他小說的代表作是《 》。
29.我國最早的新詩集是________的《 》.
34.文學史上"風騷"並稱,其中"風"指____________,"騷"指___________。
35.四書五經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內容,其中"四書"指《 》、《 》、《 》、《 》,"五經"指《 》、《 》、《 》、《 》、《 》。
38."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語出《 》。
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語出
《 》。
40."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剌虐入木三分"這一對聯是__________作家的寫照。"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王維的《 》。
問題補充:因為馬上要考試了,來不及一個一個查了,幫幫忙吧
提問者: hongying980134 - 試用期 一級 最佳答案
34.詩經<<國風>>和<<離騷>>
35.<<論語>> <<孟子>> <<中庸>>和<<大學>> <<詩經>> <<易經>> <<禮經>> <<書經>>和<<春秋>>
38.出於<<孟子 盡心上>>
39.出於<<荀子 勸學>>
40.是蒲松齡的寫照,出自<<至使塞上>>
29.是郭沫若的<<女神>>
27.<<儒林外史>>和<<紅樓夢>>
26.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25.是<<官場現形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24.<<西遊記>> <<水滸>> <<三國演義>>和<<紅樓夢>>
21.蘇軾 蘇轍 蘇洵 歐陽修 曾鞏 王安石

G. 各類古文名句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002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二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003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歸獨卧,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004張九齡: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005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006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007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008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009杜甫: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010杜甫: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011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012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013王維: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

014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015王維: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016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句隹〕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017王維:西施詠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018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夜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020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021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高卧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苒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風吹蘭

H. 《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

43位粉絲
一、熟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
本題通過概述內容和分析人物達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對她的稱呼的由來,寫了她喜歡「切切察察」的毛病,寫了她的睡相,寫了元旦的古怪儀式,寫了她一肚子煩瑣的道理,寫了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寫了她謀害「我」的隱鼠,重點是寫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
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
二、課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與懷念嗎?不妨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本題引導學生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雙重眼光,一是兒時的眼光,二是寫作時的眼光。後一種眼光是含蓄的,要引導學生深入領會。
「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與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飽含同情。
三、仔細閱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麼反應?
3.你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本題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我」想「她並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並不善於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真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3.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麼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I.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9)重陽節山海經擴展閱讀:

重陽節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山海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升旗儀式主持詞 瀏覽:595
養老保險剛交的錢怎麼退 瀏覽:98
崇明島養老院在什麼位置 瀏覽:170
九月九重陽節祝福語幼兒園 瀏覽:641
母親節長壽由什麼決定 瀏覽:398
大興養老院招聘 瀏覽:322
老年人消化不好吃什麼好 瀏覽:165
不孝順父母話 瀏覽:337
上海女性養生茶多少錢 瀏覽:22
自己繳納養老金 瀏覽:253
兄弟不和如何照顧父母 瀏覽:65
長壽的人為什麼都吸煙 瀏覽:872
農民為什麼要讓小兒子養老 瀏覽:802
值班時老年痴呆半夜不睡覺 瀏覽:985
離婚了如何隱瞞父母 瀏覽:264
80歲老人的體重 瀏覽:922
養老保險的行業細分 瀏覽:247
成都老年人洗澡 瀏覽:976
節和生活中的開頭一重陽節 瀏覽:531
培訓需要做體檢的證明去哪裡開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