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歷年九九重陽節

歷年九九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2-02-15 22:12:31

『壹』 九九重陽節的相關資料

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版六」權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貳』 歷年重陽節所在的時間

九九重陽節,每年陰歷九月九日

『叄』 九九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陰回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答是陽數,因而稱為「重陽」。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留念先人及上墳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喜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漆黑,陽則代表光亮、生機。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九是奇數,因而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酣暢胸襟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逢此刻,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歌。
九月,酷寒的冬關行將降臨,人們開端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上墳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肆』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折疊起源考證

其一: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過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與楊府山塗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陳志歲)

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

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辛棄疾)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重九(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伍』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老年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這一天舉行登高賞秋、感恩敬老等諸多活動。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


除了《續齊諧記》中的記載,重陽節的由來還有其他多種說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認為重陽節是人們為了養生長壽而舉行的一個節日。除此之外,重陽節還有祭祖、祭拜神靈、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意義。


『陸』 九九重陽節的由來歷吏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 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來歷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柒』 為什麼要過九九重陽節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7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內和國老年人權益保容障法》明確規定,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定為全國法定的「老年節」,為重陽節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九九重陽」,即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

閱讀全文

與歷年九九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父親送豬肉迷路 瀏覽:261
老年人一天吃飯很多頓是什麼原因 瀏覽:586
中老年人最適合穿什麼鞋 瀏覽:37
公司交400的養老保險 瀏覽:717
甘肅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辦法 瀏覽:623
養老保險清零怎麼處理 瀏覽:221
養老金按月繳納怎麼算 瀏覽:141
長壽個體營業執照怎麼辦 瀏覽:405
老人不愛和兒女們住在一起怎麼辦 瀏覽:617
沒有養老金的人多嗎 瀏覽:399
北京退休金比外地高多少 瀏覽:326
養老院消防安全責任書 瀏覽:212
湖南健康養生哪些好 瀏覽:278
老年人有殘疾證怎麼辦理 瀏覽:114
父母都很崩潰了怎麼辦 瀏覽:184
癱瘓老人眼珠轉動什麼原因 瀏覽:420
重陽節是正月是農歷的什麼 瀏覽:676
翁旗福樂老年公寓 瀏覽:97
怎麼證明房是父母出資買 瀏覽:992
宮頸炎可以喝什麼養生茶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