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樣尊敬長輩,孝敬父母
馮玉祥將軍不僅是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子。舊社會當兵是件苦差事,當兵的經常發不上軍餉,逢五排十還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親念馮玉祥年幼身弱,總是想方設法給兒子湊幾個小錢,讓他買個燒餅充飢。可懂事的小玉祥知道家裡日子艱難,父親又傷了腿,正需補補身子。但如果不要這錢,父親會生氣。於是他就把父親給的錢全攢了起來,過些天再把自己平時省下的一點餉錢湊在一起,到肉店買了兩斤豬肉,請假回家給父親燒鍋燜豬肉。父親見後頓時生疑,便質問這肉的來歷。馮玉祥深知父親的嚴厲,只好如實道來。聽後,老父親一把拉過懂事的孩子,一句話也說不出,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長輩給予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都凝結著他們的心血。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因此,任何一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在處理自己與長輩之間的關系時,都應當以孝敬長輩為立足點。
青少年與長輩相處,要謙恭有禮,長幼有序。對待長輩,必須尊重有加,處處以禮相待。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能允許自己的一言一行失敬於長輩。不要隨意同長輩打鬧,亂開玩笑。至於成心取笑長輩,有意令其難堪,則更不應當。與長輩打交道時,一定要講禮貌,守規矩,時時刻刻按照禮儀規范行事。應當特別注意的是:不管是當面,還是背後,在提及長輩時,務必要使用尊稱。不論長輩是否允許,都不應當直呼其名。另外,隨意使用諸如「老頭兒」、「老太婆」、「老爺子」之類的謔稱去稱呼長輩,都是有失尊重的。
尊敬長輩還要懂得傾聽長輩的心聲,不要頂撞長輩。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長輩的培養,當長輩對我們進行教導時,我們應認真接受,洗耳恭聽。因為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長輩對晚輩的管教,都是其愛心的具體表現,因此我們要懂得傾聽長輩的心聲,對於正確的意見要認真接受,積極採納;意見不同時,我們要等長輩說完後和顏悅色地提出來,不應當當場頂撞長輩,無理狡辯,或是拂袖而去。即使是在表面上顯得不耐煩,也是非常失禮的。
尊敬長輩要對長輩抱有感恩之心,關心長輩。對於長輩的「滴水之恩」,我們自當「湧泉相報」。父母不僅要養育我們,而且要照顧家庭,可想而知,他們的負擔是很重的,因此我們要減輕父母的負擔,不要事事讓父母操心,處處讓父母出力。我們應盡量地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每天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自己動手整理學習生活用品等等。不能凡事都找父母幫忙解決,更不要所有事情都讓父母替我們料理。
如果我們是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我們應懂得照顧老人。要知道他們非常需要晚輩的幫助和照料,因此我們要多與他們交流,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如果沒有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們一定要經常抽空去探訪他們,盡量為其排解孤寂。沒有時間去的話,也要多打電話,多問候老人。
尊敬長輩還要記住對父母、長輩有特殊意義的節日,如父母、長輩的生日,父母的結婚紀念日,父親節,母親節等,並以合適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祝賀和問候。一句話、一首歌、一件小禮物,這些都可以給父母帶來歡樂,都是關心父母的表現。
經典語錄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解讀:孝是天經地義的。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離婁上》解讀:孟子說:「(在舜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算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貳』 生活中你是怎樣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親談一談
孝敬父母除了精神和情感上以外,我認為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內也很重容要,因為老年人年邁體弱,已不能象年輕人那樣隨心所欲的從事日常生活活動,比如坐高椅子彎不下腰,洗不到腳掌腳趾縫,坐矮凳子站不起來,還會因體位性低血壓而跌倒造成意外傷害。給父母洗一次腳不如能夠讓父母睡前洗洗腳。
『叄』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詩詞,格言,警句有哪些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回情。——孟軻
3、母答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肆』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感恩的歌詞
楊蔓 - 孝敬父母
孝順是疼愛
相信是祝福
孝敬就是幫父母
忙忙家務下下廚
瓜果梨桃買給父母嘗嘗鮮
繽紛晚報常為父母讀一讀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
常伴當作兒女的禮物
父母的一顆心圍著兒女轉
孝敬父母讓老人笑起
兒女就滿足
孝順是疼愛
相信是祝福
孝敬就是陪父母
嘮嘮家常散散步
趕上長假多帶父母去旅遊
星期禮拜常跟父母住一住
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
常伴當作兒女的禮物
父母的一輩子吃了多少苦
孝敬父母
『伍』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400字怎麼寫
不久前,因為我奶奶的腳上長了一個腫瘤,做了一次手術,所以行動很不方便。
記得奶奶剛做完手術那天,爸爸就立馬下發了工作任務,詢問我的時候可婉轉了:「路路(我的小名),奶奶行動不便,你要記住每天洗洗碗、給奶奶送送水,幫幫奶奶的忙,行嗎?」幫奶奶做事我很樂意,可我非常明白一點,每當爸爸問我行不行的時候,選擇是唯一的,只能回答好。不然離「竹筍炒肉」就不遠啦!
爸爸一說完我就開工了!「路路,你幫我把樓上的被子拿下來!」奶奶用純正的四川話說道。我蹦蹦跳跳地到樓上把奶奶的被子捧了下來。「路路,我有點渴,幫我倒點水,要稍微燙一點的!」我幫奶奶倒好了水,給奶奶端了過去,不過水不夠燙,回去重倒也是經常有的事。「路路,碗該洗了喲!」奶奶每次吃完飯都會提醒我,絕對不會忘啊!我家廚房的熱水來得特別慢,我的碗洗完了,熱水來了……每次洗完碗我的手都會紅通通的,卻還有別的事等著我去干。我覺得洗碗太辛苦了,因此抱怨過不少次。可是奶奶天天洗碗,從沒抱怨過。我才洗了幾天的碗,就在這叫苦,真是不應該!「路路,我想上個廁所,你扶我一下。」我攙扶著奶奶去廁所,上完廁所再把奶奶扶回去。反正奶奶大大小小的事我都一手包辦了。奶奶的命令無時不在,我在認真做作業的時候,奶奶突然叫我端個水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得「時刻准備著」!這種事做多了,我也厭煩了,覺得我就像奶奶的傭人,可我仔細想想,要是照我這么說的話,那奶奶豈不是當了一輩子的傭人嗎?
我有個幼兒園同學,他在家是有償服務的:洗個碗8塊,倒個垃圾3塊,家裡還是有電梯的!為自己父母做事還要報酬!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問題:說幫父母做家務是助人為樂嗎?我看了真氣憤,父母生我們,叫助人為樂嗎?父母一輩子為我們做的那麼多的事,從我們的出生開始,每一天都在為我們的衣食住行而操心,這能叫助人為樂嘛?!
長輩、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他們一直在為了我們操勞。以前是我們小,還不懂的孝敬父母,可現在。我們應該去孝敬父母,報答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陸』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諺語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諺語匯總如下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6、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7、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8、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9、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諺語)
10、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11、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12、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13、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14、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5、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16、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17、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8、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1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20、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21、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2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柒』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作文360個字
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長輩,養育了後代晚輩,自然應受到晚輩的孝順尊敬。一個對父母長輩出言不遜、舉止不雅的人,能成為愛國成才、奉獻力量的人物嗎?古今往來的名人賢士,多是忠孝雙全,值得稱道的傑出人物。請聽下面兩則故事。一則是「方觀承千里探親」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能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給二老一點安慰,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恩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送他們踏上探親之路。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歡快,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另一則是「馮玉祥買肉孝父」的故事。馮玉祥將軍不僅是個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子。舊社會當兵是個苦差事,當兵的經常發不上軍餉,逢五排十還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親念其年幼身弱,總想方設法給兒子湊幾個小錢,讓他買個燒餅充飢。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裡日子艱難,父親又傷了腿,正需補補身子。但如果不要這錢,父親會生氣。於是他就把父親給的錢一個不花,攢了起來,過些天再把自己平時省下的一點餉錢湊在一起,到肉店買了二斤豬肉,請假回家給父親燒了鍋燜豬肉。父親見後頓時生疑,便質問這肉的來歷。馮玉祥深知父親的嚴厲,只好如實道來。老父親聽後一把拉過懂事的孩子,一句話也說不出,眼淚撲籟籟地掉了下來。
像這樣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數不勝數,當今許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好楷模。這種把孝心獻給長輩,把愛心送給別人的好人好事,匯成了一首首人間完美溫馨的愛的樂章,奏出了時代的強音。
『捌』 有關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中國名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百善孝為先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回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答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
『玖』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班會超短稿100字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