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有沒有重陽節
B. 重陽節是祭祖節日嗎
重陽節是祭祖節日。
重陽節幾乎是處在年尾時段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它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陽節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因為必須要依靠前人總結的教訓、祖先遺留的智慧來耕織種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種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
中國古人,對於先祖的無限敬重、對於祭祀的高度重視,都由此文明根源而來。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麼,重陽節能被列入「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就可見這個節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重陽節也是「登高節」
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舉家登高望遠。望遠,當然是為了觀賞美景,觀賞漫長的寒冬到來之前、最後的一瞬絢麗秋景。
而登高,傳說是為了避災,因為有民間故事講到,古時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來後發現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遠走的家人無恙,——雖然這是個遙遠的故事,但是流傳到風俗習慣里,上至帝後、下至民間,都會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望遠。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重陽節是在過什麼?
C. 祭祖四大節日
農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祭祖
除夕是指農歷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漢族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我國部分地區有一種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亡故的親人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亡故親人的哀思。祭祖的形式各有不同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鍾鳴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
陽歷四月五日,清明節祭祖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1]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祖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祭祖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D. 哪句詩主要寫重陽節里的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
無詩詞,不重陽,王和尚在此選取古人經典重陽節作品,附以短評,敬獻諸位詩友,希望諸位喜歡。
重陽節經典詩詞選評
九日閑居並序(魏晉·陶潛)
序: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恆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點評:
《九日閑居》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描寫了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賞菊無酒的境況,抒發了詩人惆悵感傷之情。
開頭寫出了自然給人間帶來的溫馨,接著寫了重陽節的美好氣候和物候;下面點出酒與菊,有菊而無酒,依然是以詩賦深情。全詩融寫景、抒情、說理為一體,語言遒勁新巧,詞簡意豐,體現了陶詩自然流走的特點。
己酉歲九月九日(魏晉·陶潛)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點評:
這首詩是公元409年(義熙五年)重陽節作,通過前八句的對於九月九日重陽節暮秋的景物描寫,來抒發作者感時悲逝之情。
本詩章法平簡,前八句寫景,後八句抒情。然而由於詩人的高超朴真,前後之間絲毫沒有隔離之感,而是渾然一體,一樣的自然灑脫。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點評:
這首詩前二句以「望鄉台」、「送客杯」作對仗,用他鄉送客來襯托詩中人思鄉的情懷;後二句用呼告語作詠嘆,從北雁南飛著想,反襯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鄉的苦悶。
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思,卻將鄉愁抒發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干進之意的小格局。
E. 重陽節到底是干嗎的節日祭祖蹬高
以前重陽節是登高、祭祖的日子,而今天人們更多的是孝敬老人、爬山、放風箏!
F. 祭祖一般是什麼時候
公歷4月4或5或6日
清明節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農歷七月十五日
民間信仰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歷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農歷九月初九日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也可在祖先的生辰日祭拜祖先。
G. 重陽節有祭祖的習慣嗎
重陽節有祭祖的習慣。
在《易經》中,九代表「陽」,兩九相重,每年到了這一天,各版地的老人經常會組織登高權,賞菊,吃重陽糕等活動,慶祝節日。九九蘊含長長久久的意思,所以從秦朝起就流行祭祖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今。所以,重陽節也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祀節日之一,並且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7)忌祖是重陽節擴展閱讀
除了重陽節,中國其它祭祖的三大節日:
1、 除夕
除夕俗稱大年三十,是合家歡聚的重要日子,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除夕之前家家戶戶清掃屋舍,迎祖宗回家過年,除夕到來之前,家譜、祖宗牌位供奉,並擺放貢品果酥等。有的地方還殺豬宰羊,祭祀天神地神,燒三炷香祈福,給祖先、諸神拜年。
2、清明節
清明節每年的4月5號,大約始於周代,距離現在已經2500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節目前大家主要風俗習慣掃墓祭祖、踏青郊遊。
3、中元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每年的7月14或者15日,與上元節、下元節統稱為「三元」。7月14日左右,夏秋交替時,恰恰是天地陰陽交替的節點,這天地獄之門開啟,已故的先祖可趁機回家團圓。因此各地普遍有祭祖、放河燈等風俗習慣。
H. 重陽節為什麼要去山上祭拜祖先
農歷九月九來日為傳統的重陽節源,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
《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I. 重陽節是什麼百科說是四大祭祖節日,那為嘛重陽節快樂
樓主你好,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又稱「踏秋」,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是的,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現代人則取其登高、賞菊、敬奉老人的意義。所以,是個吉祥的節日,說重陽節快樂應該是正確的。即使古代有四大祭祖節日之說,也不足以說這個日子不是吉利日子,因為,祭祖是古人的一項最為重要的活動之一,挑選日子肯定是在吉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