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居委開展重陽節戲曲演出

居委開展重陽節戲曲演出

發布時間:2022-01-19 16:00:43

Ⅰ 九九重陽節開展對老人的慰問有必要嗎為什麼

九九重陽節開展對老人的慰問有必要。
1、關心和慰問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內傳統美德。
2、人容人都需要安慰和關心,感覺社會的溫暖。尤其是老人。
3、不能忘記老人的付出,才有今天,人不能忘本。‍
4、老人的今天,也許就是我們的明天。關心慰問老人也許是關心我們自己。

Ⅱ 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有哪些

古時候的重陽節習俗,有哪些流傳至今?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

到宋代,賞菊成為一時盛舉。屆期,無論皇室貴戚還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賞玩菊花。文人士子們還舉辦社交宴樂性的菊花會,賞菊吟詩。不過,其中規模最大,氣象最盛的當數宮廷賞菊:「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瑞殿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節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有的地方重陽前後要舉行菊花大會。人們來來往往傾城出動觀看菊花,熱鬧空前。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過重陽節還有些獨特的過節風俗。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各位看官,你說呢?

Ⅲ 戲曲晚會節目單樣板

排晚會的節目單是有規律的,第一個節目一般是很熱鬧的,是為了讓剛剛進來或者遲到的觀眾能趕快進入看演出的狀態,穩定情緒。第二個節目開始螺旋式上升,倒是第二個是非常吸引人的節目,俗稱壓軸;最後一個叫大軸,也是很熱鬧滴,高高興興送客。

因為演員陣容不同,沒法給你什麼傳統的節目單。

像今年重陽節京劇晚會,都是藝術家,所以演員年歲分段上場,花甲、古稀、耄耋順序,最後一個上場的是北京市的老領導支持京劇的張百發。

Ⅳ 誰有重陽節文藝晚會的主持詞急用!!!大家來幫忙啊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戰線的老前輩們:
大家好!

1、在這金秋送爽,碩果累累的時節,我們迎來了又一個九九重陽節,迎來了老人們自己的節日。今天大家歡聚一堂共度這美好的時光,我代表XXX的全體幹部職工以及參加聯歡的藝術家們祝大家健康長壽,萬事好意!
在過去的歲月里,你們為XXX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你們是XX部門的寶貴財富,現在你們雖然退居二線了,但仍然關心著水務事業,為XXX工作獻計獻策,XXX的領導和全體在職幹部職工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重陽到來之時,我們邀請了運城市名家藝術團的藝術家們同台進行聯歡。今天請來的有著名眉戶表演藝術家李英傑、郭高計、張俊芳等。
李英傑曾在電影《一顆紅心》、《澗水東流》、《嗩吶淚》中成功地扮演了幾個性格不同的主要角色,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他今天給我們帶來的是膾炙人口的六十年代的流行曲《一顆紅心》選場,為他配戲的是當年在《一顆紅心》中扮演田秀的郝淑玲,下面請欣賞他們聯袂演出的《一顆紅心》選場。

2、《一顆紅心》中「探槽」這一唱段,在我們河東大地,甚至全山西,可謂是家喻戶曉,人皆哼唱。他表現的是模範飼養員許老三被隊長田明蠻橫地趕離槽頭後,身在家中的他擔心病牛,立坐不寧。大家看一心為公的許老三正手提湯罐,步履艱難心情沉重地向槽頭走來……,請大家欣賞由名人演唱名戲中的名段《探槽》,會唱的可加入演唱。

3、《嗩吶淚》是眉戶戲中的又一部精典之作,他所表現的是農村中一些人對樂人的偏見,表現了人們兩種思想觀念的碰撞。《河灣情》是嗩吶淚中的一場,他講述了大齡青年木墩和寡婦桃葉的愛情故事。著名眉戶表演藝術家郭高計飾演的木墩堪稱一絕,他的表演常叫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為他配戲的是青年演員張麗娟,今晚木墩要在河灣與桃葉相會,大家看手提嗩吶的木墩來了……

4、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贍養老人是每一個中華子孫應盡的義務,獨幕劇《打碗記》說的就是老有所養的故事。著名眉戶表演藝術家張俊芳飾演劇中雙目失明的老奶奶。張俊芳老師唱腔優美,表演細膩,劇中的大板唱段被她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他配戲的有山西省戲曲金牌獎獲得者韓孝忠和優秀青年演員陳先草、侯娟、楊艷芳,下面請大家欣賞他們的精彩表演……

Ⅳ 北京2021年園博園重陽節戲曲有嗎

摘要 中國戲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遊部、北京市政府主辦,北京市文旅局、豐台區委區政府主要承辦的國家級戲曲嘉年華活動。

Ⅵ 高鐵上開展重陽節活動主要目的怎麼寫

百善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炎黃子孫~自然應當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為進一步營造敬老、親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引導少年兒童學會感恩~樹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觀念~增強少年兒童的社會責任感~我校特在重陽節之際~針對我校全體學生~開展以「愛在重陽 雛鷹行動」為主題的重陽節感恩活動。

Ⅶ 求一份重陽節社區活動策劃書!活動在兩小時左右!主要針對社區老人!

不知道規模要做多大 多少人 老人年紀 以及老人離退休前的身份 還有就是 經費 場地之類的條件 目前 只能 給你個 大概 參考下吧

  1. 辦理個攝影展

  2. 讓老人憶往昔 暢談社區變化

  3. 賞花

  4. 條允許的情況下在播放廳 給老人播放他們喜歡的戲曲節目

  5. 社區辦理孝敬老人卡

  6. 獎勵社區里的孝敬老人現金個人 單位

  7. 請保健醫生辦講座——就講身體保健之類的

其實有很多了 看你時間安排 一般來說 兩只三項最合適 一個上午 或者 一個下午 時間 控制在3小時為佳

Ⅷ 重陽節,開展一次老同志文藝晚會,你該怎麼組織

重陽節開展一次老同志的文藝晚會,你一定要把文藝才能的老人,報名來,把節目報上來,找主持人練串詞等等。

Ⅸ 重陽節關愛老人的故事(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高分

老人們最大的心願其實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子女們的關心和愛護。有一位獨居老人,她生平一直向希望工程捐款,總數16萬元左右,在屏幕上顯示的都是希望工程捐款憑據,一本兩本……疊的一層又一層,讓我不禁佩服那位老人的品質。根據有關資料表明,上海是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的城市,老年人的總數達到73萬人左右,然而有三分之一左右是獨居老人,因此,尊老敬老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
在乘車時,不是會聽到或看到這樣的標語:請為老,弱,病,殘,孕的乘客讓個座。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敬老愛老的風尚正慢慢的離我們遠去,原因在於人們敬老愛老的意識薄弱了,所以我們要提高敬老認識,統一愛老思想。
從古至今,中國古代有許多尊老敬老的故事,比如「子路負米孝雙親」、「岳飛敬師孝母」,「鄧小平贍養繼母,幾十年如一日」……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小,我們就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視為掌上明珠,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是不求回報,是無私的,他們的默默付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給予一絲尊敬和愛護嗎?
作為學生的我們,雖然沒到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的年齡,但為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義不容辭的,為老人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梳一次頭,買一次菜,做一頓飯……也許這對我們來說只是小事情,不過不管我們做什麼,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相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會眉開眼笑的,內心感到欣慰的。
令人可喜的是,如今社會上也有很多尊老敬老的事跡,每逢節假日慰問老人,生活中關心照顧老人,居委會組織老人健康活動,這些都是給老人們的精神享受,然而子女的關心終究是最重要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尊老、敬老的主題也在進一步升華,讓我們伸出雙手,送出真心,讓敬老愛老成為一種風尚。

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

Ⅹ 幼兒園重陽節去敬老院開展些什麼活動

為了從小培養孩子敬老尊賢的習慣,重陽節來臨之際三口中心幼兒園組織幼兒到三口敬老院進行慰問活動。 在老師的指導下先表演集體節目,稚嫩的童聲,略顯零亂的動作,引來老人們的陣陣歡笑和熱烈掌聲,同時也換回了他們童年的回憶。接著遞上一杯熱茶,送給老人們溫暖。用稚嫩的小手給他們捶背、按摩,送給老人們溫...馨。近一個小時的活動,給敬老院增添了歡樂,老人們異常開心。

閱讀全文

與居委開展重陽節戲曲演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漯河養老保險繳存比例 瀏覽:965
中老年人吃水有什麼問題 瀏覽:883
退彩禮給男方父母怎麼說 瀏覽:193
北京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養老金 瀏覽:537
養生男生清臉多少錢 瀏覽:628
老人眩暈症吃什麼葯 瀏覽:241
金華老年大學招老師 瀏覽:782
老年人怎麼正確選配助聽器 瀏覽:639
獨居老頭養老院談戀愛小品台詞 瀏覽:315
孝敬父母教學設計 瀏覽:906
美影廠今年60歲 瀏覽:723
重陽節團日活動總結 瀏覽:130
海南長壽村房價 瀏覽:674
關於孝順的百科知識 瀏覽:537
80歲心臟瓣膜通 瀏覽:892
駕考只是體檢了沒考退多少錢 瀏覽:666
老年人打眼需要多少錢 瀏覽:256
為什麼養老金認證預審核未通過 瀏覽:276
今年的養老金上漲嗎 瀏覽:932
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