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孝敬父母後的感受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貳』 人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每一個人應該做的。因為父母生養我們付出了他們自己的青春時間精力和財力。所以我們要孝順父母
『叄』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文中我對孝順父母的理解發生了哪些變化
你問的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文中我對孝順父母的理解發生了哪些變化。
那就是開始感覺父母養她是應該的,後來他也認識到了父母對她的愛非常好,所以覺得自己呢也應該陪伴父母,要互相理解寬容
『肆』 什麼樣的表現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參考《孝經》:抄
「身體發襲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就是不損害自己的身體,因為是父母給的。可以延伸為不要讓父母擔心受怕(比如做危險的事傷害自己)。
後半句我們老師特意有拿一個例子來說過「顯」的意思,就是可以讓父母顯擺(去掉貶義。也可以說是讓父母在別人面前可以因為是你的父母而驕傲)
還有就是另外補充:1.不要愚孝
2.關於一句諺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些信佛教道教的一些和尚之類的人都是不留後的。但是佛教進入中國卻能被傳統文化接受容納,是因為儒家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概念,不生孩子可以看作是「出世」,也就是獨善其身。
其他回答也可以看看,但是我估計是沒有典故的籠統答案,要看你父母是什麼樣的人,你連自己父母什麼性格都不知道,希望能不泛泛而談的好好對待 你 自 己 的父母。也不能盲從+極端啊,古代二十四孝圖有幾個不合理的典故比如埋兒奉母、卧冰求鯉,還有那個吃自己母親屎的……王小波有提出過個叫「自激」的概念可以去看一下……
『伍』 人長大後,應該孝順父母嗎
你要知道,你發這個問題出來的時候,我特別想揍你!!
看這問題出來,感覺版到你好像認為不應權該孝順父母。
不說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百善孝為先,做為一個做兒女的,無論父母怎麼說你、罵你,其實都是為了我們好,想想,父母賺錢為了什麼?整天起早摸黑的是為了什麼?你在外面工作或者讀書,他們守著電話是為了什麼?想想吧!!
再來說了,你自己如果不想孝順父母,以後你子女知道你是這樣對待他們的爺爺奶奶的,他們還會孝順你?
所以無論是現在或者長大都要孝順父母,不要說什麼長大才孝順父母,從現在做起吧~一件小小的事也會讓父母的心得到點欣慰的。
最後祝您以及天下的父母長命百歲、身體棒棒~
『陸』 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孝順是2個字,特別是多兒女的家庭做不到?父母老了需要人陪陪他們,做飯和她們一起吃,走路需要人來牽著手,如果家裡老人偏心某個人,那家裡的其它人還咋想?其它的事就不用說了。我到是想多陪陪老人,別個認為啥子東西都是她的,還有啥說的,老人也是她的,我回去帶菜弄飯還落不到好,以後不用認了!一年好回去一次看看老人就走。
『柒』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第一,父母生育來了我們,給予自我們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更何況是養育之恩
第二,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不辭辛苦的在外賺錢養育我們,還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一切都是為了能讓我們在最好的狀態下成長,此愛無私,不求回報,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和孝敬。
第三,拋開個人感情,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們要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人類能延順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我們沒有做好孝順父母的榜樣,怎麼有說服力讓自己的孩子以後孝順我們呢?
『捌』 長大後,我們怎樣孝敬父母
我的感覺是這樣的:
1、孝順,起碼要順,順著父母的意思,當然就不是逆父母的意志。父母的看法,父母的意見,最好在不違背自己原則的情況下,都要順。順是一種氣魄,也是一種胸懷。看看自己是如何疼自己孩子的,就可想而知當年父母如何疼愛自己了。順就很應該了。
2、《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很討厭,但是歌詞很有道理。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
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帶上祝願
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媽媽准備了一些嘮叨
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
一輩子總操心就奔個平平安安
當然,孝順父母更教育孩子一樣,都是一門學問,而且還要聯系實際情況,得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玖』 對父母真正的孝順是什麼
真正的孝順是什麼?有人說是物質的供給,也有人說是床前的陪伴,但在我看來這些都只是表達孝順的一種方式,並不代表就是發自內心的孝順,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應該是「不嫌棄」。有很多人可能不會承認自己有嫌棄父母的心態,對,肯定不是所有人,但我還是看到有很多嫌棄自己父母的報道,比如不讓自己的父母去學校看自己,不讓自己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父母在農村等等,其實這都是對父母的一種嫌棄。在釋梵琮的偈頌九十三首中就有這么一句話:「犬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無論我們的父母什麼樣子,她們始終是我們的父母,孝順其實就是從不嫌棄開始的。我們只有在不嫌棄的前提下,再去給予她們物質上的需求才是真的孝順,如果只是給予他們物質上的需求,但內心還是對她們有所嫌棄,那其實只是一種偽孝順。同理,陪伴其實和給予她們物質上的需求是一個道理,是否真的孝順,還是要看自己內心是否真的沒有嫌棄他們。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一個孝順的人,不嫌棄他們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根本上去改變這一心態。這個改變就要從說服自己開始,從內心深處認為父母是值得自己去尊敬的人,而並不是將贍養當成一種責任,如果你能發自內心的尊敬自己的父母,自然就不會再去嫌棄他們。說服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回憶他們為你付出的種種,想想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你會認為所有的嫌棄都是那麼的可笑。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是以不嫌棄為基礎,陪伴與物質只是錦上添花,多帶他們去了解自己的圈子,當你做到這一切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是一個孝順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