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佛學裡面是怎樣解說福的
福即指的是 常說的 五福臨門 里 五福
第一,長壽;第二,富貴;第三,康寧,身體健康,第四,好德;第五,善終,也就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痛苦和恐懼。
如何能多增幅呢,少損福呢?
比如說:抵觸頂撞父母是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無論求什麼,必定求不到,萬求也枉然,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工作,姻緣,辦事不順,馬上反省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工作不順, 感情痛苦,辦事阻礙大,馬上軟語好物孝順父母,父母若歡喜,一切天人鬼神都會來護持你.
不抵觸父母的人,工作順利,良緣佳偶. 從小不抵觸父母師長的人,從小不抵觸頂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貧窮最晦戾的家庭,都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其他增長福德的行為
1. 【大贊】隱藏他人的惡行, 一次為一善. 見到傳播人惡的, 勸而止之為五善
2. 【大贊】對父母尊敬不頂撞, 一日一善
2. 【贊】工作努力, 一日一善
3. 【贊】尊敬上司和長輩, 一日一善
4. 【大贊】放生, 一命一善. 小命十命一善, 大命十善.
6. 把死掉的小動物埋葬, 一命為五善
7. 【贊】安慰一次有煩惱憂愁的人一善
8. 米飯喂一下小鳥, 螞蟻, 魚, 小蟲子等, 兩次一善.
注意不要喂螞蟻糖,濃度太高會讓螞蟻脫水而死
9. 見偽經勸人不要學者為一善
10. 為君王、父母、親友、知識、法界眾生誦經一卷為二善,佛號千聲為二善,禮懺百拜為 二善,為自己就只有一善.
11. 【大贊】發帖子講大乘佛經, 5個人瀏覽就是1善. 大家常發這樣的帖子, 每天都有積善.
12. 借人財物, 如期而還, 不過期限為一善
13. 【大贊】把各位聖賢大德如佛陀、耶穌、孔子、老子教人向善的話語, 發出來給大家看, 一次十善
14. 見善必行,一事為一善。知過必改,一事為一善
15. 【贊】向上司說別人的優點, 向別人推薦其他有能力的人, 推薦一個人才為十善
16. 【大贊】看到別人罵賢人,善人, 勸他不要這樣做為五善
17. 【大贊】別人罵你,你不罵人,一次一善, 別人傷害你, 你不傷害人, 一次一善.
18. 【贊】自己承擔過錯, 或者功勞推給別人, 一次2善.
19. 宣揚他人的善行, 一次為一善;
附:最折殺毀滅福祿的日常行為
1) 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可以,但不可以買活物殺死做菜,活活煮死1命, 削祿20善. 即使蟲蟻也不能傷,教育子女小時候不玩殺蟲蟻鳥雀, 他的福份就不會折損,壽命就不會短缺. 殺生的壞處是: 短命,工作差,多病,怨氣重,貧窮,醜陋.
2) 發脾氣
發脾氣罵人的聲音,就像狼叫一樣.印光大師告誡:女孩子不發脾氣,兒女必不夭死,脾氣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因為一生氣,乳即變成毒汁.發大脾氣,喂兒立刻即死.稍小點,半天一天方死.發小脾氣雖不死,亦必定生病.這是一定不變的事理.
發脾氣是一切如來都救不了的.佛經上說"世間之疾莫過猛風, 怨念之徵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發脾氣叫做火燒功德林, 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燒盡. 對普通人嗔恨發氣一次,毀滅一百大劫積累的福德,對父母長輩大德君子發怒,毀滅一千大劫積累的福德.抵觸頂撞父母,嗔恨發氣,是福薄命淺的最明顯特徵,世界上最沒有福氣的,就是這兩種行為.
3) 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 說先賢大德壞話.
抵觸頂撞父母是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無論求什麼,必定求不到,萬求也枉然,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工作,姻緣,辦事不順,馬上反省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工作不順, 感情痛苦,辦事阻礙大,馬上軟語好物孝順父母,父母若歡喜,一切天人鬼神都會來護持你.
不抵觸父母的人,工作順利,良緣佳偶. 從小不抵觸父母師長的人,從小不抵觸頂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貧窮最晦戾的家庭,都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用錢財供養父母的人,將來必定會富有,孝順父母但不用錢財物品供養父母,做大官也會缺乏財富.
搜集宣說先賢大德乃至聖賢壞話,一句削祿一百善,敗盡一家族血脈的福祿.
4) 怨天尤人, 搬弄是非, 宣揚別人過惡, 嫉妒諷刺挖苦他人, 臟話罵人.
這些損傷天地的德氣和和氣, 財氣全被毀滅, 如果沒有父祖的資財庇蔭, 貧窮是一定的, 辦事不順.
怨天尤人一次, 削祿三善, 印光大師親說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必有後福及子孫興盛.
別人不好處, 要掩藏幾分, 這是渾厚以養天, 養天, 才能得天獨厚. 說是非, 是破壞天地的德氣, 引起鬼神怨憎,諸事不遂.
嫉妒諷刺挖苦人, 挖苦別人什麼, 自己將來就怎樣, 佛經上有個女人挖苦窮人, 她五百生轉世貧窮. 臟話罵人, 比這更糟糕.
若在網路上或者公眾場合批評或者宣揚別人過惡, 一人聽到看到削一祿, 百人就削百祿. 凡事要針對行為,針對具體的事件,不要針對人來說.
5. 炫耀自己
炫耀自己, 在什麼地方自滿, 會招來人天鬼神嫉妒破壞, 所以炫耀什麼, 將來就在什麼地方失落.
6. 說人壞話, 搬弄是非
說人壞話, 這就已經傷了天地間的和氣, 而招鬼神的降禍.而且, 將一些杯弓蛇影, 恍惚無憑的謠言加以誇張、添醋,講得如同目睹一般,使被說的人氣憤得忍耐不下, 致抑鬱難言.他這口怨毒之氣歷劫難消,豈會沒有索報之日?只恐來日刀山劍樹有自己的一份
天地既生發滋潤萬物的葯草, 也生發毒害萬物的毒草;
天地養育善人君子, 也養育小人惡棍;
日月從來不是只照耀善人, 不照耀惡人的;
海水從來不是只收納清流, 拒絕污流的;
不管我有多少過錯缺點,天地日月從來不曾要求我絲毫,所以我不可以要求他人,不可以排擠傷害自己認為的小人, 惡人. 所謂厚德載物,容不下惡, 就不能載物, 物就是生活好, 工作好, 學習好, 姻緣好, 人緣好, 身體好, 一切好.
論語說: 泰山不辭土壤, 河海不擇細流.
聯合國秘書長解釋這段話說: 為人要善於接受所有的人, 對於不同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要兼收並蓄, 才能成就自己.
損福行為:
1. 【大慎】爸媽責備發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過, 抵觸頂撞是十過.
2. 工作不竭忠盡力, 一事為一過
3. 【大慎】不尊敬先賢和長輩, 一日為一過
4. 【大慎】墮胎為二十過
5. 【大慎】心裡計劃怎樣傷害人, 有這個念頭就一過, 如果真的去實施害到了人, 就十過.
6. 【大慎】殺生, 一命一過, 大命十過
7. 【大慎】把活的物命丟鍋里煮等等殘忍方式做菜, 害一命二十過
8. 籠子關小動物, 一天一過
9. 【大慎】看見別人憂愁, 不解釋是一過, 反而覺得暢快, 是二過, 說話讓別人更憂愁是五過
10.不要罵斥基督、玉皇大帝、月老、財神、元始天尊等, 這些也是諸天正神,一次一過
11. 不100%確定就說某經是假經, 一次十過
12. 念經的時候生氣是10過, 罵人是20過, 打人是30過
13. 知道別人的善行, 隱藏不說, 一次一過;
14. 【大慎】知道別人的惡行, 宣揚一次是一過.
14. 【大慎】刻意搜集先賢的短淺不好的地方, 立新說法, 一言十過.
15. 【慎】出損德之言, 一言為十過。如「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類
16. 遇到賢德的人, 不向他學習是五過; 遇到賢德的朋友不交, 是二過. 反而說話詆毀和欺負是十過.
17. 【大慎】罵平輩或者不認識的網路陌生人, 是四過; 罵聖賢是一百過; 罵君子是十過;
18. 給人取外號, 五過
19. 吃蔥蒜後誦經一卷是一過.
20. 【大慎】遇到不順的事情, 怨天尤人一次為三過, 不可以怪罪天, 不可以怪罪他人.
『貳』 孝敬父母是給兒女積德
孝順父母,是一切福德的源頭和根本!佛說: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一念孝順,供養父母很少的東西,這樣的福德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望採納
『叄』 釋迦牟尼佛談關於「孝順父母」有哪些福
問: 媳婦交給我一筆錢來供養佛法僧,因為處理得不夠完善,還剩一些錢。現在我很掛心,請問不知如何處理?
凈空法師答:你既然發心供養三寶,只要誠心誠意發心,你的功德就圓滿了。還剩下一點錢,你看看哪些人有苦難,你就幫助他,功德都是一樣的,不要起分別、執著。你也可以孝敬父母師長,佛在《大集經》說:「末法時期佛不在世,我們能夠孝順雙親,這個功德與侍奉佛祖的功德是相等。」所以,學佛一定要做到「孝養父母」,這非常重要!
『肆』 佛說孝敬父母的功德有多麼大
1 佛說:孝養父母,比供養三賢十聖的功德還要大。
2 佛陀的教誨,第一就是教我們孝養父母,知恩報恩。孝養父母是覺悟的行為,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孝養父母的。孝順是隨順性德,不是隨順煩惱,不是隨順無理的要求。懂得孝道,懂得孝養父母,佛法才有根。佛法是師道,在佛法裡面有沒有成就,實在說要看他對於這個師道做到了多少。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懂得孝親,而後才知道尊師,所以至善圓滿的教育還是要從孝親尊師上去紮根。
3 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不會懂得尊師重道,這是一定之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孝親尊師」常常是相提並論。
4 「孝親」非常重要,從孝親這才能夠「尊師」。我們對老師真正能夠尊敬,老師的「道」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做師長的,要教學生孝養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子女尊師重道。佛法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開發性德,教我們明心見性的。我們的心地,本具無量智慧、德能、才藝;孝道與師道,是開發心地寶藏的鑰匙。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開發的道理?這開發的工具,就是「孝敬」。
5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孝敬」這兩個字擺在第一。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不孝順父母的,沒有不尊敬師長的。學佛的人不曉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這個佛法決定是不得其門而入。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是違背性德,去搞六道輪回。一個人,如果不孝養父母、不奉事師長,什麼成就都談不上。
6 真能行孝的人,佛菩薩都降臨他家裡呵護保佑。佛經上說,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於供養佛。佛常講,你家裡有兩尊活佛,那就是你的父母。不孝養父母,而去供養佛,佛不會接受。我們要以孝順父母的心,來服務每位老人;以恭敬佛菩薩的心,來恭敬每位老人。大乘佛法,是以孝道為基礎;孝道到極處,就圓滿成佛。要幫助父母破迷開悟,常生歡喜心。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志做到圓滿,孝道才圓滿。
7 佛門講,能夠勸父母念佛求生凈土,叫父母從此以後永遠不再受輪回的苦報,這是大孝。家教,是根;聖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圓滿。人,如果具有孝悌之心,就一定會守禮。把父子、夫婦、長幼的關系處理好,是孝。喜歡成就別人,把人事關系處理好,是悌。孝,是圓滿的性德。五倫八德,做得圓滿,才算是真孝。好好地念佛、學經教,就是孝養父母。不孝父母、不教子女,乃佛門中之罪人。
8 真正的善根,是孝道;真正的福德,是念佛。「凈業三福」第一條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修行要從這里開始。不孝順父母,怎麼能成佛作祖?
9「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盡心盡力去做?你要不能盡心盡力孝養父母,你那阿彌陀佛白念了,不能往生。佛家講的「孝養父母」,是指修行有了成就,這與世間講的有所不同。你能夠如教修行,修得有成就,你就是「孝養父母」。
10 所謂「一子成佛,九代的祖宗都享天福」,這是「孝養父母」到了極處。真正孝子念佛,往生凈土,不但報今生父母之恩,也報累劫父母之恩。如果你學佛,修行得不好,就是大不孝。我們念佛要得一心不亂,要得功夫成片,要往生決定有把握,要從孝敬修起。
『伍』 佛教如何定義孝順父母
第一個是講"孝養父母",善導大師在批註裡面注得很多,諸位自己看可以做參考,我們這個批註的本子都贈送給諸位,大家細細去看。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現在人知道的不多。我們也可以說學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點,為什麼?現在社會教育已經不講孝道,孝道、師道都不講了。常常聽佛經,這佛經裡面還是常常講孝道、師道,常常勸我們修學,所以學佛的同修對於這方面比較有一點印象。雖有印象,這印象不深刻,何以說不深刻?你的修行沒有進步,從這個地方看,就是看你所知道的不深刻。假如你真正知道,你會勇猛精進,為什麼?出家了。
有很多人問我,出家怎樣孝養父母?你們想想看出家怎樣孝養父母?出家人修行證果就是孝養父母。你沒有修好,你沒有開悟,你沒有證果,你對你父母對不起,叫大不孝。所以這個孝養里頭,包括的范圍就非常之廣。我們不但要養父母之身,父母的身體我們要照顧到,生活起居要照顧到,這是物質生活;除物質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要叫父母生活得很快樂。物質上樣樣都照顧了,父母心裡有憂慮,不快樂,這個不孝。
怎樣能叫父母快樂?那裡面這個因素就很多。我們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兄弟要和睦,父母歡喜;兄弟不和,父母傷心、憂慮;兄弟和了,妯娌不和,父母又頭痛。換句話說,一家老少和睦,父母才歡喜、才開心,這是你家裡沒有問題了。你不能一天到晚在家裡,你總要踏進社會去工作。你踏進社會去工作,譬如你在公司上班,你跟老闆兩個不合作,這父母又傷心。你在公司里跟一些同事們不能和睦相處,這又麻煩了,父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你才明了,不但家和,社會要和諧,國家要和諧,天下要太平,這父母高興。我們能做到嗎?能做到,盡心盡力向這個目標去做。這個孝不是單純我們父母照顧到就行,哪有那麼簡單!除此之外,這是從事相上說,使父母在這一些事相上面憂慮沒有了。另外精神生活,你的道德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增進?你的學術技能是不是一天比一天進步?不進則退。退,父母就又牽掛,就又有憂慮。這些統統都在孝道里頭。然後才知道這一個孝道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不是某一部分,是全部。全部,那一定是包括虛空法界、過去未來,這才是全部,真的!
中國這個"孝"字,這個字就造得好。在我們中國這個造字,造字是有六個原則,叫六書,它這個屬於會意,叫你看到這個符號,想它的意思,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現在世間人講,現在有所謂代溝,代溝是什麼?代溝就是不孝,孝沒有了。這個字沒有代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才叫盡孝。所以這個孝字真正做到圓滿、做到究竟,給諸位說,只有一個人,成佛才能做到。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盡,那就是孝道還有一個缺陷,還不能圓滿。所以這個孝道做到圓圓滿滿是成佛。
所以我們出家了,在家學佛也是一樣的,我們的道業一天比一天清凈,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是盡孝。何況俗語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不是真的?真的。什麼個道理?是因為他的兒孫當中有一個作佛的。他兒孫作佛,他作不了佛,為什麼?作佛是要自己修的,佛的這個功德不能分給你,但是福德可以分給你,佛有福報。一聽說這是哪一尊佛的父母,那還得了,諸天鬼神都恭敬,他就得占這個便宜。所以縱然墮落在惡道,這惡道里頭閻羅王也恭敬他,不敢把他放在惡道,請他到天上去享福去。這個天到哪一層天?到忉利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了。上面去什麼?上面去要你修行的功夫,你沒有功夫,你只有福報。只有福報,最高的到忉利天,忉利天、四王天,再往上去一定要修定功,剛才講的未到定,他雖然定沒修得成功,他有定,就是心地比一般人比較上要清凈,這才能往上面提升。自己完全沒有功夫,憑福報是到忉利天。這我們俗話講沾光。是這么一回事情。可見得我們世法里頭人情關系,在六道里頭都有,六道里頭都有人情關系。
由此可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不能夠盡心盡力,常常犯過錯,全都是不孝,這一個范圍包括的是非常非常的廣大。這一個字如果要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那就是經典上所講的「大總持法門」,總持就是綱領。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個什麼?就說一個孝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都不能出這一個字的范圍,所有一切經教法門是這一個字圓滿的相狀。把它擺在第一句叫大根大本,從這里下手,到最後還是圓滿孝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始終不離孝道。
第二句是"奉事師長"。奉是依教奉行,就是要信老師、要聽老師的教導,要把老師所教導的,我們統統做到。事是承事,老師對我們有恩,恩同父母,所以對於老師的孝敬也跟對父母一樣。現在這些觀念淡薄,事相也見不到。從前學生在學校不聽老師的教誨,父母憂慮,那就是大不孝。做老師的要不能把學生教好,那他不孝,他沒有盡到孝道。現在跟大家講這些事情,這講故事,從前是這樣,現在沒有了。
『陸』 佛家說要記得行善.但是中國自古以孝為先,無後為不孝.出家人看破紅塵,六根清凈.
出家並非無情拋棄了父母,而是看破世間萬物本無常,因而誓願斬斷一切情慾從而了悟真理。
百善孝為先,這是諸佛所教!也是人倫綱常所不可或缺之德行。
出家了,並沒有忘卻父母情,而是以大行去回報父母之恩;何為大行?
1.修諸功德,迴向父母
2.時刻不忘父母恩,並將天下一切男女視為父母尊長;同體大悲。如此現世父母必獲無量福德。
3.出家人了悟佛理,不少得道者雖超脫世間然不忘父母恩,對父母行跪拜大禮以叩謝重恩
4.佛陀留有經典《父母恩重難報經》其間詳述父母十大恩難報,難報也得報;釋迦牟尼佛曾了悟佛道,成就正果,然聞父母辭世消息,亦是悲慟不已,並親自為父抬棺以表孝道。對父母亦以佛法超渡;值得一提的是,其母逝後,世尊尚赴天宮為母說法,堪為世人表孝之楷模。
因而,出家並非無情拋棄了父母,雖則舍棄了只拘束於形體執著的小愛,但以培積福德的大愛去回報父母,讓父母罪業消除,身心安康,臨終亦可超生善道;勤心修道者,功德皆迴向了父母,父母的福報是非常大的,此外還能先亡得度,眷屬安康。這是世間凡夫所不能理解與看到的。 與某些在家者不懂得行善積德,成天只知鉤心斗角、玩弄心機,如此輩者,縱使時刻能滿足父母的物慾需求,然這不是真孝,因為一旦父母去世,在世間若無行善積德,必墮地獄或惡道受盡苦痛,在世的兒女看得到這些嗎?這時候所謂的孝心去了哪裡?這些都是凡夫所難以理解的啊。唉!
『柒』 為什麼說孝敬父母是人間第一福
有父母在,你就可以還是個小孩子,能夠孝順父母,是最大的福報了。
『捌』 為什麼孝順的人福德深厚,我不要聽通俗解釋,我要佛教里的深刻原文,可以嗎,謝謝大家,
首先,請您拜讀(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了解父母為何恩重;
其次,請您拜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了解違逆父母之果報與福德;
最後,請您拜讀(梵綱經中菩薩戒本),了解怎樣孝順父母,作為菩薩,怎樣看待父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玖』 佛學講這輩子能做親人是因為什麼原因
其實在佛家看來,這輩子能夠做親人的原因無非就是因果兩個字,前世的因就是現在的果,所以沒有什麼好講的。所以面對親人我們就要有作為親人的樣子,比如面對父母,我們就要孝敬父母。父母是最大的菩薩,我們連父母都孝敬不好,我們拜佛有什麼用呢?要慈愛子女,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親人,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的事情,這才是真正作為一個人的標准,所以我們如果做不到善待親人,那麼我們與禽獸有什麼分別呢?我們東方的哲學就是,我們人與禽獸的分別就在於我們能夠分清楚我們的位置。所以孟子講了人與禽獸的分別。所以佛學講這輩子能做親人的原因就是前世因今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