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形容重陽節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重陽節的成語只有滿城風雨、明日黃花 。具體解釋如下:
1、滿城風雨 mǎn chéng fēng yǔ
解釋: 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零食》:「 為什麼倒弄得鬧鬧攘攘,滿城風雨的呢?」
2、明日黃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遲暮不遇
解釋: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出處: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1)重陽節四字成語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節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⑵ 關於重陽節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關於重陽節的四字成語如下:
闔家團圓、團團圓圓、闔家歡樂、闔家美滿、
燈火通明、張燈結綵、花團錦簇、瓜果飄香、皓月當空。
1.
闔家團圓【hé
jiā
tuán
yuán】
釋義:闔家團圓同「合家團圓」全家人團聚在一起。
例句:中秋佳節,家家戶戶闔家團圓賞明月。
2.
團團圓圓【tuán
tuán
yuán
yuán】
釋義:團團圓圓是「團圓」的修飾詞,具有喜慶吉祥的意義。
例句:中秋佳節,歡聚一堂,大家團團圓圓,共賞月亮,一起吃月餅,一起聊往事,聊未來。
3.
燈火通明【dēng
huǒ
tōng
míng】
釋義:描述燈光火光將黑夜變得非常明亮。
例句:入夜,街道上燈火通明,來往的汽車如織如梭。
4.
張燈結綵【zhāng
dēng
jié
cǎi】
釋義:掛上燈籠,繫上綵綢。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例句:今年的元旦節就要到了,街上張燈結綵,到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5.
皓月當空【hào
yuè
dāng
kōng】
釋義: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著大地,形容月光皎潔,天氣晴和。
例句:我記得他出事的那天皓月當空的,沒有絲毫異常。
⑶ 關於重陽節的成語有哪些
1、滿城風雨[mǎn chéng fēng yǔ]
2、明日黃花[míng rìhuáng huā]
3、過時黃花[guò shí huáng huā]
4、必里遲離[bì lǐ chí lí]
5、老當益壯[lǎo dāng yì zhuàng]
⑷ 描寫重陽節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有「滿城風雨」、「明日黃花」、「過時黃花」、「必里遲離」、「遍插茱萸」
⑸ 有關重陽節的成語
必里遲離 陰歷九月九日。
出處:《遼史·嘉儀志》:「九月重九日,天內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容者為負,罰重九宴。……國語謂是日為『必里遲離』,九月九日也。」
過時黃花 黃花:菊花。重陽節後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
滿城風雨 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出處:宋·潘大林《題壁》詩:「滿城風雨近重陽。」
明日黃花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出處: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⑹ 重陽節四字成語
闔家團圓、團團圓圓、闔家歡樂、闔家美滿、 燈火通明、張燈結綵、花團錦簇、瓜果飄香、皓月當空、
⑺ 重陽節的四字詞語
闔家團圓、團團圓圓、闔家歡樂、闔家美滿、
燈火通明、張燈結綵、花團錦簇、瓜果飄香、皓月當空
⑻ 重陽節的四字成語
形容重陽節的成語只有滿城風雨、明日黃花 。具體解釋如下:
1、滿城風雨 mǎn chéng fēng yǔ
解釋: 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零食》:「 為什麼倒弄得鬧鬧攘攘,滿城風雨的呢?」
2、明日黃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遲暮不遇
解釋: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出處: 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8)重陽節四字成語擴展閱讀
重陽節習俗:
1、登高
古代民間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寫的登高詩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有名。所謂登高,也沒有統一的規定,不過是登高山,登高塔,舉目遠望,欣賞風景。
2、賞菊、飲菊花酒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3、插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於臂,或插在頭上。
4、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5、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⑼ 和重陽節有關的成語
滿城風雨 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明日黃花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過時黃花 黃花:菊花。重陽節後的菊花。比喻過了時的或失去意義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