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寫九九重陽節詩句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佳節又重陽,玉枕內紗廚,半夜涼初容透。 ——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 鄭谷《菊》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 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龍山飲》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
B. 今年兩個九月 閏九月 九月九重陽節的生日怎麼過1996年的
重陽節過第一個九月,因為第一個是正九月,生日的話,看自己喜好吧,想怎麼過就怎麼過
C. 今年閏九月是不是要過兩個重陽節
晨報訊 即將到來的農歷甲午馬年為「閏年」,多了一個「閏九月」,那麼是不回是要過兩次「九九重陽節」答呢?專家介紹,我國對此種情況的習慣做法是「過前不過後」,「正牌」重陽節仍只有一個。
翻開歷書可以發現,甲午馬年的農歷九月從2014年9月24日開始,到10月23日結束。而在此之後還有一個「閏九月」,10月24日開始,11月21日結束。
「百年不遇的閏九月」亦引發網友討論:馬年兩個九月,是不是要過兩次重陽節?
安徽省民俗協會秘書長王賢友介紹,對於這種閏月帶來的「雙節日」,我國的傳統做法是「過前不過後」。否則有閏五月的年份就要過兩次端午節,閏八月的年份要過兩次中秋節,節日就會「亂套」。
「根據民俗傳統,出現在閏月里的節日是不當作節日的,只有它之前一個農歷正常月份的節日才算作節日。」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劉宗迪說,所以甲午馬年還是只有九月初九一個重陽節。
D. 關於重陽節古詩
1、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版一度秋風勁,不權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7、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8、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9、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E. 閏九月初九重陽節適合給孩子過12天嗎
適合,重陽節是個好日子,代表親人團聚的日子,正好給孩子做12天,讓親人們歡聚一堂吃好喝好,真好
F. 閏九月的說法
2014年閏九月 [2014年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一,甲午馬年正式到來。馬年一共有多少天?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與剛剛過去的農歷癸巳蛇年不同,農歷甲午馬年是閏年,共計384天,比蛇年多29天。
1閏九月簡介
閏九月,按照陰陽歷的說法,指在某年中出現兩個九月的意思,閏月在九月的很稀少,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僅有1832年和本世紀的2014年,下一個世紀將會在2109年出現。
2罕見閏九月
下次將出現在2109年據了解,為協調陽歷與農歷之間的天數,古人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現行農歷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歷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歷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閏九月按照陰陽歷的說法,指在某年中出現兩個九月的意思,閏月在九月的很稀少。記者查詢閏月列表發現,閏九月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僅有1832年和2014年,閏九月的下一次出現將會在2109年。「想要碰上閏九月,這輩子就只有一次了。」30多歲的讀者陳先生表示,一般情況下,每四年都會有閏月出現,可沒想到馬年碰上的閏九月居然如此罕見,想要再次碰上還要再過90多年。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在陽歷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農歷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306天,12個月為354天或355天,比陽歷年少了11天。
3兩個重陽節
馬年將有兩個重陽節「農歷馬年有兩個九月初九,是不是要過兩個重陽節了?」對於即將到來的農歷甲午馬年,細心的網友發現2014年有兩個農歷九月,這不僅意味著農歷九月出生的人可以過兩個生日,更意味將出現兩個重陽節(九月初九)。對於兩個重陽節該如何過?南昌民俗專家表示,碰上這種閏月的情況,民間通常採取趕前不趕後的做法,即過第一個九月初九重陽節,後一個九月初九則虛化。
4特殊的閏月
還有4個閏月碰不到閏九月已經是很罕見的閏月了,那麼是否還有更罕見和特殊的閏月呢?記者查詢閏月列表發現,從閏月月別出現的頻率來看,閏五月是所有閏月月別中最常見的閏月;閏四月和閏六月也常見;閏二月、閏三月、閏七月、閏八月出現的頻率,僅次於閏四月、閏五月和閏六月。所以,這4個閏月可稱為比較常見的閏月。閏九月出現的頻率僅次於閏二月、閏三月、閏七月、閏八月,而且出現的年份比較少,所以閏九月可稱為比較罕見的閏月;閏十月、閏冬月(即十一月)出現的頻率僅次於閏九月,閏十月和閏冬月最快出現會在2166年和2033年,可稱為很罕見的閏月;閏正月、閏臘月不僅出現的頻率低,而且閏正月初一可稱為閏春節,閏臘月最後一天可稱為閏除夕,所以這兩個閏月可稱為特殊閏月。閏正月和閏臘月會出現在2262年和3358年。根據閏月列表顯示,從1645年到2014年,閏正月、閏冬月(即十一月)、閏臘月(即十二月)未出現過,閏九月出現4次,閏十月出現3次。
關於閏月年的習俗、說法不少,有些地方更是還有一些關於閏月年的禁忌,生生讓閏月年過出了和普通年份的不同來。如果讀讀詩人李賀的《閏月》詩,「帝重光,年重時。七十二候回環推,天官玉管灰剩飛。今歲何長來歲遲,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詩中道出的閏月年的吉祥寓意,倒更合天增歲月人增壽之意。所以,在閏月年,愛父母、孝順父母的你,最應該做以下幾件事,既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好運。一、買閏月鞋,為父母增福增壽很多地方,盛行閏月年為父母買鞋的習俗,並有俗話為佐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所以,成年的子女,都會在閏月年為父母買鞋子,以表達對父母的孝順和祝福,祝福父母健康、平安、長壽。關於買鞋的時間,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子女是在閏月前的一個月買,好讓父母在閏月的第一天就穿上,福壽延年。有得地方,子女則是在閏月年前,或者在閏月年初,早早地把鞋子買好,放在家中,說這樣更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二、為老人准備壽衣、壽材,祈福延壽舊時,老人們很重視自己的壽衣、壽材(棺材),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就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互相之間還要交流討論。壽衣是很有講究的。從里到外、從頭到腳,每件衣服的樣式都有說道,而且要把一年四季的都備齊。壽衣准備好後,老人們每年都會把壽衣拿出來晾曬,接觸陽氣。壽材的材質、油漆的遍數,則是關注的重點。「某某的壽材已經油漆了幾十遍了」,是老人們很熱衷、羨慕的話題。因此,只要有條件,壽衣、壽材是要及早著手准備的,才能備齊、備好。而閏月年,因為比普通年份的十二個月多了一個月,「天增歲月人增壽」是很多地方說法中的共識,所以在閏月年裡准備的壽衣、壽材,祈福延年的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有孝心的子女,往往選擇在閏月年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早早准備好壽衣、壽材(棺材),為老人增壽。而壽衣是否准備齊全,不僅是老人們所關心的,也是子女們孝心的表現。三、為老人提前修墳建墓,延年益壽以前的皇帝,幾乎是在繼位登基之初,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寢,相傳陵寢越早建造好,越會為自己增壽。這種看法由皇帝影響到帝王大臣、富貴之家,後來只要有條件的人家,都會盡量在老人身體還很健康之時,就請高人選擇吉地,並擇日請能工巧匠建造墓地,以為老人延壽之用。四、回娘家吃閏月飯,合家團聚愉悅老人的身心已出嫁女兒回娘家吃閏月飯的習俗,流傳已久。以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從夫,行動要聽婆家的安排,回娘家也不能隨意,回去住幾天也要聽婆家的吩咐。而在多出來的這一個月里,娘家就可以接女兒回來,讓嫁出去的女兒和娘家人團聚,也顯示我家女兒是有娘家撐腰的。其實,這樣做的另一層意思則是,女兒可以得此機會與家人團聚,和父母說說知心話,做一些「貼心小棉襖」才做的事情,讓父母身心愉悅,自然身體健康。特別強調的是:閏月年不能遷墳、閏月不能下葬的禁忌,有待商榷有的朋友詢問,他們當地講究閏月年不能下葬的習俗,說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里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後才能安葬。這個禁忌有什麼專業上的解釋?還有的朋友問:聽說閏月年忌諱遷墳合葬,這是有什麼說道嗎?閏月的設置,就是為了解決陰陽歷日期與季節發生倒置問題的,每十九年就會有七個閏月,也就是幾乎不到三年就會有一年是閏月年,和普通年份區別不大。而從專業的角度來講,閏月年並無不能遷墳、下葬的禁忌,這些說法只是流傳於部分地區而已。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G. 為什麼閏九月才是重陽節
不對,是第一個九月九是重陽節,第二個閏九月的九月九不是了。
H. 閏九月初九算不算重陽節閏正月是不是過兩個年
農歷的置閏規則,與節氣有關。24節氣又可分為節氣和中氣兩大類,簡稱為節和氣。古人從冬至起中氣、節氣相間安排,於是小寒為節氣,大寒為中氣,依次類推。一年共12個中氣和12個節氣,一般情況每月各有一個中氣和一個節氣。每一中氣都配定屬於某月,不能混亂。地球的自轉給我們帶來了時間的第一個自然單位「日」,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帶來了第二個計時單位「年」,月亮繞地球的運動為我們建立了第三個時間單位「月」。我們知道,一個太陽回歸年等於365.2422平太陽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朔望月)等於29.5306平太陽日。顯然,年和月的長度並不正好 是日的整數倍,這就給日常生活中的計時問題帶來了一些麻煩。如何利用年、月、日這三個單位來計算時間的方法稱為歷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數,一年中不同月份 的日數如何確定,以及置閏的規律等內容。在歷法中,年和月的長度是日長的整數倍,它們不再是時間的自然單位,分別稱為歷年和歷月。陽歷又稱太陽歷,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所定出來的歷法。陽歷的每一歷年都接近於回歸年。在一長時間內,歷年的平均長度應盡可能與回歸年相等。 在這一前提下,每年劃分為12個歷月,它們沒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因此,在陽歷中,便採用與回歸年最相近的整日數來計算年的長度,一年365日。很明顯,如果陽歷的歷年長度每年都為365日,那麼由於每一歷年比回歸年長度短0.2422日,長此以往,差數不斷積累,季節就會不斷向後推 遲。為了克服這一點,陽歷規定設置閏年,閏年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稱為平年。置閏的規則可用三句話來表示:非世紀年的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 為閏年,世紀年的公元年數能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其餘的年份為平年。陰歷陰歷又稱月亮歷,是依據月亮運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種歷法。制訂陰歷的原則是使每一歷月都接近於朔望月,歷月平均長度應等於朔望月。然後,使歷 年的長度盡可能接近回歸年。由於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陰歷的歷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間,以使歷月平均長度接近於朔望月。當然, 這樣做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異。由於陰歷的歷年不能反映出季節的變化,和農業生產及人們的日常生活脫節,因而已很少為人所用。我國沿用已久的農歷並不是完全用陰歷,也不是完全用陽歷,而是兩者並用。一方面,農歷以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平均歷月長度等於朔望月; 另一方面,農歷設置閏月以使歷年平均長度盡可能接近回歸年,同時設置24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農歷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所以稱為"陰陽歷"。陰陽歷的歷月長度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農歷規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決於合朔的日期,即根據兩個月 朔中所含的日數來決定。由於兩個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正好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數也不一定相等,有時可能連續出現兩個大月或小月,以使歷月的平均長 度盡可能與朔望月相近,其剩餘的差數則依靠閏月以及閏月月建的安排來調節。朔望月和回歸年是兩個難以相合的周期,它們的余數都很零碎,而我國的農歷卻把作為陰、陽兩歷基礎的這兩個自然周期調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時 代就已發現,如果在19個陰歷年中插入7個閏月,那麼總長度便和19個陽歷年長度幾乎相等。這種「十九年七閏法」在古歷中稱為「閏章」。望採納!!!
I. 閏九月有何說法
2014年閏九月[2014年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一,甲午馬年正式到來。馬年一共有多少天?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與剛剛過去的農歷癸巳蛇年不同,農歷甲午馬年是閏年,共計384天,比蛇年多29天。
1閏九月簡介
閏九月,按照陰陽歷的說法,指在某年中出現兩個九月的意思,閏月在九月的很稀少,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僅有1832年和本世紀的2014年,下一個世紀將會在2109年出現。
2罕見閏九月
下次將出現在2109年據了解,為協調陽歷與農歷之間的天數,古人採用設置閏月的方法。現行農歷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即在19個農歷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歷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農歷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閏九月按照陰陽歷的說法,指在某年中出現兩個九月的意思,閏月在九月的很稀少。記者查詢閏月列表發現,閏九月在2020年前的200年中,僅有1832年和2014年,閏九月的下一次出現將會在2109年。「想要碰上閏九月,這輩子就只有一次了。」30多歲的讀者陳先生表示,一般情況下,每四年都會有閏月出現,可沒想到馬年碰上的閏九月居然如此罕見,想要再次碰上還要再過90多年。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在陽歷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農歷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306天,12個月為354天或355天,比陽歷年少了11天。
3兩個重陽節
馬年將有兩個重陽節「農歷馬年有兩個九月初九,是不是要過兩個重陽節了?」對於即將到來的農歷甲午馬年,細心的網友發現2014年有兩個農歷九月,這不僅意味著農歷九月出生的人可以過兩個生日,更意味將出現兩個重陽節(九月初九)。對於兩個重陽節該如何過?南昌民俗專家表示,碰上這種閏月的情況,民間通常採取趕前不趕後的做法,即過第一個九月初九重陽節,後一個九月初九則虛化。
4特殊的閏月
還有4個閏月碰不到閏九月已經是很罕見的閏月了,那麼是否還有更罕見和特殊的閏月呢?記者查詢閏月列表發現,從閏月月別出現的頻率來看,閏五月是所有閏月月別中最常見的閏月;閏四月和閏六月也常見;閏二月、閏三月、閏七月、閏八月出現的頻率,僅次於閏四月、閏五月和閏六月。所以,這4個閏月可稱為比較常見的閏月。閏九月出現的頻率僅次於閏二月、閏三月、閏七月、閏八月,而且出現的年份比較少,所以閏九月可稱為比較罕見的閏月;閏十月、閏冬月(即十一月)出現的頻率僅次於閏九月,閏十月和閏冬月最快出現會在2166年和2033年,可稱為很罕見的閏月;閏正月、閏臘月不僅出現的頻率低,而且閏正月初一可稱為閏春節,閏臘月最後一天可稱為閏除夕,所以這兩個閏月可稱為特殊閏月。閏正月和閏臘月會出現在2262年和3358年。根據閏月列表顯示,從1645年到2014年,閏正月、閏冬月(即十一月)、閏臘月(即十二月)未出現過,閏九月出現4次,閏十月出現3次。
關於閏月年的習俗、說法不少,有些地方更是還有一些關於閏月年的禁忌,生生讓閏月年過出了和普通年份的不同來。
如果讀讀詩人李賀的《閏月》詩,「帝重光,年重時。七十二候回環推,天官玉管灰剩飛。今歲何長來歲遲,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詩中道出的閏月年的吉祥寓意,倒更合天增歲月人增壽之意。
所以,在閏月年,愛父母、孝順父母的你,最應該做以下幾件事,既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好運。
一、買閏月鞋,為父母增福增壽
很多地方,盛行閏月年為父母買鞋的習俗,並有俗話為佐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
所以,成年的子女,都會在閏月年為父母買鞋子,以表達對父母的孝順和祝福,祝福父母健康、平安、長壽。
關於買鞋的時間,各地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子女是在閏月前的一個月買,好讓父母在閏月的第一天就穿上,福壽延年。
有得地方,子女則是在閏月年前,或者在閏月年初,早早地把鞋子買好,放在家中,說這樣更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
二、為老人准備壽衣、壽材,祈福延壽
舊時,老人們很重視自己的壽衣、壽材(棺材),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就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互相之間還要交流討論。
壽衣是很有講究的。從里到外、從頭到腳,每件衣服的樣式都有說道,而且要把一年四季的都備齊。壽衣准備好後,老人們每年都會把壽衣拿出來晾曬,接觸陽氣。
壽材的材質、油漆的遍數,則是關注的重點。「某某的壽材已經油漆了幾十遍了」,是老人們很熱衷、羨慕的話題。
因此,只要有條件,壽衣、壽材是要及早著手准備的,才能備齊、備好。
而閏月年,因為比普通年份的十二個月多了一個月,「天增歲月人增壽」是很多地方說法中的共識,所以在閏月年裡准備的壽衣、壽材,祈福延年的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有孝心的子女,往往選擇在閏月年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早早准備好壽衣、壽材(棺材),為老人增壽。
而壽衣是否准備齊全,不僅是老人們所關心的,也是子女們孝心的表現。
三、為老人提前修墳建墓,延年益壽
以前的皇帝,幾乎是在繼位登基之初,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寢,相傳陵寢越早建造好,越會為自己增壽。這種看法由皇帝影響到帝王大臣、富貴之家,後來只要有條件的人家,都會盡量在老人身體還很健康之時,就請高人選擇吉地,並擇日請能工巧匠建造墓地,以為老人延壽之用。
四、回娘家吃閏月飯,合家團聚愉悅老人的身心
已出嫁女兒回娘家吃閏月飯的習俗,流傳已久。
以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從夫,行動要聽婆家的安排,回娘家也不能隨意,回去住幾天也要聽婆家的吩咐。而在多出來的這一個月里,娘家就可以接女兒回來,讓嫁出去的女兒和娘家人團聚,也顯示我家女兒是有娘家撐腰的。
其實,這樣做的另一層意思則是,女兒可以得此機會與家人團聚,和父母說說知心話,做一些「貼心小棉襖」才做的事情,讓父母身心愉悅,自然身體健康。
特別強調的是:閏月年不能遷墳、閏月不能下葬的禁忌,有待商榷
有的朋友詢問,他們當地講究閏月年不能下葬的習俗,說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里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後才能安葬。這個禁忌有什麼專業上的解釋?
還有的朋友問:聽說閏月年忌諱遷墳合葬,這是有什麼說道嗎?
閏月的設置,就是為了解決陰陽歷日期與季節發生倒置問題的,每十九年就會有七個閏月,也就是幾乎不到三年就會有一年是閏月年,和普通年份區別不大。
而從專業的角度來講,閏月年並無不能遷墳、下葬的禁忌,這些說法只是流傳於部分地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