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村民給重陽節活動捐款,村委會贈保溫杯印什麼話語合適
村委會贈送保溫杯,印上這樣的話語:重陽節留念。
㈡ 重陽節回自己村看望老人買什麼禮物既經濟又實惠
重陽節回自己村裡看養老老人,其實買什麼禮物不如直接給幾百塊錢,讓她自己花吧。
㈢ 重陽節您都是怎樣度過的
登高賞菊、佩茱萸,每年重陽節都會來好多人,熱熱鬧鬧地一起登山,感覺也很不錯。前提是天氣很好,否則也只有待在家裡賞菊了。
㈣ 求對聯一副, 「 保 」「和」 開頭的,用於保和村的文化中心大門
上聯:保真藝術傳文化
下聯:和弦琴蕭鬧中心
㈤ 重陽節的傳說
相傳在古代,有一個魔每年的九月九日都會出來作惡,殘害無辜人民的生命。此時有一個青年叫桓景,他決定遠走他鄉,拜師學藝回來打敗這個魔。桓景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一位道長願意收留,因此桓景便留在了道長身邊學藝。
有一天,道長告訴桓景,在今年的九月九日當天桓景一家會有危險,因此讓他快點回家並帶上裝有茱萸的布袋,帶著一家老小登到高處飲菊花酒來消災。等到桓景回到家之後,讓父老鄉親每一個人都拿上茱萸,在登高處等待著魔的出現。
果然魔最後終於出現了,但是當魔聞到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時,卻遲遲不敢上前傷人,因此桓景便趁機殺掉了魔,保護了大家的安全。從此重陽節便流傳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其中飲菊花酒被人們當做長壽酒飲用。
重陽節的歷史演變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據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秋季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