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多大年齡過重陽節
60周歲以上的公民可以過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所以邁入老年人行列就可過節。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為老年。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規定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
(1)2018重陽節老齡委擴展閱讀
著名詩詞
傳統節日素來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成,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在數中最尊貴,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陽節
B. 九月九重陽節政府有補助嗎
有的。
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26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版草案明確,每權年農歷九月初九(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在社會保障方面,草案規定,對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的老年人,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救助。
昨日獲悉,今年天津將提高困難老人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補貼標准,和平區為困難老人補貼標准已經出台。今年,和平區困難老人政府補貼服務標准由每人每月40元增加到80元,同時要求做好為老人進行政府買單上門服務,80歲以上困難老人全部納入服務范圍。
「這次國家擬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老年節,更加凸顯了敬老愛老的重要性。」有關負責人稱,「目前和平區為老人上門服務,服務員費用由政府買單。理發、修腳等項目都是每月或隔月一次,衛生清潔每次都不會少於兩個小時,各項服務都不會『打折扣』。
即便老人想雇保姆,也是提供了半日、整日等多種選擇。」據了解,目前承擔居家養老政府購買單位的是由區財政支持、老齡委辦公室負責監管的專業化養老服務公司。
C. 九九重陽節建國後什麼時候確定的是「老人節」,這天有何風俗和習慣
應該是老年節。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二條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2013年的重陽節(10月13日)成為中國第一個法定的老年節。
風俗和習慣: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3)2018重陽節老齡委擴展閱讀
各地習俗
1、廣東
廣州過重陽節,民眾登白雲山,賞秋、健身。吳川地過重陽節,享宴高會,擺敬老宴。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陽江市過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紙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
2、港澳
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在港澳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3、廣西
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是嶺南風俗之一,慎終追遠、顧本思源的傳統數千年來沿襲至今。
4、江蘇
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作「駱駝蹄」的麵食。無錫市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D. 論文 重陽節與老齡化社會之見 /別太官方了~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其中還有不少的關於重陽的古詩名句: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等
與此同時老齡化社會問題日趨嚴重: 1.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 加大,領退休金的多幹活的人少
2.青壯年的社會負擔加大,壓力加大
3.看病就醫問題。
4.文化出現老年傾向問題。
5.老年人贍養問題
人口老齡化會對傳統的養老模式構成沖擊。隨著現代社會家庭規模的日益變小,無論是家庭養老還是社會養老,採取單一的模式都不是最佳的選擇,並且既不現實也不可能。人口老齡化會使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問題變得突出。通常,老年人進入60歲之後,由於人體生物有機體的老化,免疫功能不斷下降,身體的健康程度直線下降,「老有所醫」問題變得突出起來。人口老齡化將使老年人的社會服務需求增大。在我國,家庭仍是養老的主要場所,在可能的情況下絕大多數老年人希望生活在家庭中,這是中國的傳統習慣。
人口老齡化是關繫到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也關聯著社會的各個單細胞——家庭模式和倫理文化體系發生新的變化。
E. 重陽節尊老敬老內容有哪些
與尊老敬老有關的風俗如下:
1、重陽節;
2、出門時應與老人道別;
3、見面時應鞠躬行禮;
4、吃飯時家庭之中最年長者先動筷子;
4、為長輩倒酒或茶時,應起立鞠躬而倒;
5、敬酒時應先敬長者;
6、長輩敬酒時,你要說「謝謝」;
7、上座時應年長者先坐,按輩分依次而坐。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人們進入老齡階段、病殘、喪偶、喪失勞動能力、超過退休年齡而無法工作或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家,能夠得到家庭、社會的贍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依、老有所終。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F. 重陽節是國家法定假期嗎
重陽節不是國家法定假期。
國家法定假期:
1、元旦假期安排
2019年元旦放假3天,其中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日放假調休,2018年12月29日(周六)正常上班
2、春節假期安排
2019年春節是2月5日(星期二),根據規定春節法定放假時間,是除夕到初六,調休7天,2019年2月2日、2月3日需上班調休。
3、清明節假期安排
2019年清明節是4月5日,星期五。2019年清明放假安排:4月5日(清明節)-4月7日(星期日),共放假3天。
4、勞動節假期安排
4月27日和28日(周六日)上班調休!2019年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共3天!5月1日(星期三)為五一國際勞動節法定節日。
5、端午節假期安排
2019年端午節是6月7日星期五,與周末連休,實質上也是多一天嘛!所以2019年端午節放假安排:6月7日-6月9日,共放假3天。
6、中秋節假期安排
2019年中秋節放假安排:2019年9月13日-9月15日共放假3天。
7、國慶節假期安排
2019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7天!2019年10月8日正常上班。其中,9月29日(周日)和10月12日(節後的周六)需上班調休
(6)2018重陽節老齡委擴展閱讀:
節假日的歷史起源:
歷法節氣:
中國自古以農為本,以農立國。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農業已經出現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為主,南方以稻作為主。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季節性特點: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復始,年復一年。
從遠古時代起,中國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農業生產特點的歷法知識。相傳,古代有黃帝、顓頊、夏、商、周、魯六家歷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經有了歷法紀年,《尚書·堯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節氣的劃分,戰國時代發展為24節氣。
中國古代先後推行過100多種歷法,其中(漢)太初歷、(唐)宣明歷、(元)授時歷、(明)大統歷、(清)時憲歷,都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這些歷法根據氣候變化的特點,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24節氣,72候,約365天,從而構成了歲時節日的計算基礎。
歷法反映了農業生產規律,對指導農業生產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為歲時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節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則是由節氣直接發展而來的。
歲時節日與歷日節氣關系十分密切,但歷日節氣本身並非節日,除上述少數者外,只是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提,節日的形成還必須有一定的風俗為其內容。
G. 重陽節是老年人過的嗎
重陽節並非是老人過的,當然也可以專門為老人過一次。
H. 重陽節是每個退休老人都能享受國家補貼的100元嗎還是單位發的
單位發的。
另外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2018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版從2018年1月1日起,為權2017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8)2018重陽節老齡委擴展閱讀:
退休老人享受補貼注意事項:
困境家庭老年人生活服務補貼發放給低保、低收入等困境家庭的老年人,用於補貼其晚年日常照料等服務性生活支出,標准大約為200元至300元。計劃生育困難家庭 也納入補貼范圍,補貼標准為每人每月100元。
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發放給重度失能或重度殘疾的老年人,用於補貼其因功能缺失而產生的居家長期照護支出,可以購買照料支持、照顧服務、護理服務和長期照護保險、商業養老保險等照護性服務,經評估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月600元。
I. 今年第幾屆重陽老人節,請提供老人節重大意義!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在1988年被定為老人節,所以1988年九月初九是第一個老人節,2020年是第32個老人節。
2020老人節是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農歷是庚子年(鼠年)九月初九。老人節也是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是一年一度的老人節,我國是一個講究孝義的國家,對於尊老也是十分看重的,從2013年開始,就將重陽節設立成了老年節,以推廣國人孝順、尊敬長輩的社會主義文明風氣。
2
為什麼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現代將重陽節加入敬老,並定為「老人節」並非空穴來風,亦有其文化淵源。中國古代,在秋天有敬老的習俗。
周禮中就有仲秋給老人授杖、賜食物的記載,秦代重新規定了這一禮俗,唐玄宗時至少兩次宴請民間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
而詩詞中「重陽」的首次出現,應在庾信的父親、南北朝時梁朝的庾肩吾的《九日侍宴樂游苑應令詩》。其中「獻壽重陽節,回鑾上苑中」,即提到「獻壽」。
「九九」與「久久」諧音,寓意吉祥,也符合敬老之意。由此,九月九日重陽節便一路逶迤,由秋季慶典、避災發展到尊老敬老,在老齡化加劇的時下煥發其新的風貌。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3
老人節送什麼花好
桂花
花語:崇高美好、吉祥友好、慈母之愛。 理由:人們認為桂花是吉祥、高尚的象徵,古代人常常將桂花作為珍貴禮品饋贈給親朋好友。 重陽節的時候送康乃馨給長輩再恰當不過了,在聞到清甜的香味之餘還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康乃馨
花語:溫馨的祝福、慈祥、純潔的愛。 理由:人們認為康乃馨可以給女性帶來好運氣,所以,母親節的時候常常送康乃馨給母親。 康乃馨也適合在重陽節送給媽媽,表達對媽媽的愛,並且通過花告訴家人你愛他們的心,讓他們感受到你的真心與情意。
石斛蘭
花語:勇敢堅定、吉祥幸福。 理由:石斛蘭的顏色有白、黃、紫、粉紅等,色彩非常的豐富,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蘭花品種。 石斛蘭有堅定、勇敢的意思,很適合在重陽節的時候送給父親,寓意父親的剛毅、親切而威嚴,表達對父親的敬意。
J. 重陽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嗎
重陽節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是法定節日,但不是專法定假日,畢竟不是全體人民的節日屬,而是部分人(老年人)的節日。而且他們已經都到了退休的年齡,無需放假的。所以重陽節沒有被定為法定假日。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