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孝順的文章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干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干凈;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咸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咽神經老化的現象);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么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當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臟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並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
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幹凈。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請替他們准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餵奶換尿布、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吃喝玩樂和補習,關心和行動永遠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
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❷ 家長寫《孩子怎樣孝敬父母》的文章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有多大的成就。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起碼規范,不會孝敬父母的人,在社會上就不會寬容別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一定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那麼,家長該如何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呢?1.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讓孩子了解父母通過勞動給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換來的,要百倍珍惜,並要有感激之情。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所提出的問題,決定讓他們了解家庭經濟問題到什麼程度。家境困難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懂得生活應該儉朴,與父母共同克服困難;家庭富裕的要讓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要在學習、品德上努力上進,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2.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樣對待長輩,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父母。當孩子明白他有為家人的歡樂、幸福出一份力,並能自覺地為維護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願望時,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家庭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的基礎。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感情,它要求個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對社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並自覺抵制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要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擴大為社會責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關心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親屬,當知道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了,帶上孩子去探望,當他們求助時,盡自己所能給以幫助。然後引導孩子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鄰居,進而關心幫助社會上不相識的人。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教育孩子盡早學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從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減輕父母的負擔。4.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歡樂、幸福,孩子不僅應知道自己有需要和願望,還應想到父母和親人的需要和願望。父母要教會孩子對人有同情心,告訴孩子為了實現父母和親人的願望,可以適當地限制或放棄自己的部分需要和願望,比如父母應堅持讓孩子把好吃的先讓給長輩;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父母下班回家,應主動讓父母安靜休息,當家裡條件不許可時,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與願望等等。
❸ 關於寫孝順父母的文章
大家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感恩,孝敬父母》。
開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一艘載有數百人的大型輪船在海上失火沉沒,許多人都失去了生命,只有九十多人生還。乘客中有一個游泳專家來回遊了十幾次,在連續救起了二十個人後因過分勞累雙腳嚴重抽筋而導致殘廢必須終身坐輪椅,他一直大叫著問自己:我盡力了嗎!幾年後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問他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他傷感的說:我最記得那被我救起的二十個人中,沒有一個人來向我道謝。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
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時,我們是否會受喜怒哀樂所左右生活?喜的時候是否會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時候是否會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時候是否會惆悵萬分失落無比?樂的時候是否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樣做到對喜怒哀樂處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靜的心靈?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是的,就當喜,是對我們善待生活做得到的回報;就當怒,是培養我們耐性的時機;就當哀,是天將降大任於自己的先兆所以必先苦我心志;就當樂,是生活對我的泰然處世還以的笑容。如此,還會有什麼再影響到自己平靜的心緒呢?別人對自己不好,是生活在暗示我們自身有所缺陷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改進;別人對自己好,是生活在告訴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就必須再接再厲更進一步。事業的成敗也是如此。
感恩,並不是宣揚一種消極的宿命論,而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方式! 學會感恩,不要去記恨對你不好的人。作家余傑說過一句話:恨一個人對自己的傷害,遠遠比對對方的傷害大。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掊土還人一座山。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也會有人拉自己一把。生活是面鏡子,學會感恩,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的心情,生活也會還你以微笑。
那麼,就讓我再次用一個小故事結束今天的演講吧: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學會感恩的生活,寧靜而祥和。
❹ 父母感謝子女盡孝的文章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為子女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當你受傷時,哭泣時,憂郁時,難過時,你可以隨時回到這里,享受父母的愛。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我記得央視曾播過的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的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 「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播,它的感情動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人。很多人為其流淚,不止為了可愛的男孩,也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對母親的感恩。
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學會感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吧!
❺ 寫一篇有關表達你孝敬父母的事或贊美的文章
不能不孝敬父母父母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大部分,沒有他們,生命就不完美.______題記在親情世界裡,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都是父母的手指頭,忽視了哪一處,父母都會感到疼的,而那疼,正是最親最愛的骨肉之情。孟郊的遊子吟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朋友們,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是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整天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承擔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使他們賦予了我生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他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記得一次風雨交加的傍晚,豆大的雨點兒噼里啪啦的砸著窗戶。就在那天晚上,我突然發起抖來,渾身直顫,驚醒了熟睡中的媽媽,媽媽拿出體溫計一看,39度多。一下子就慌了神,連忙叫醒了爸爸,爸爸拿來退燒葯和水,我服下後,便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睡著了。等我睡醒一覺後,睜開眼睛,發現父母還在我旁邊守護著,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還有,父母每天晚上總要問我在學校里學的怎麼樣,和同學相處的好不好,學習有沒有困難等等。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耐心地幫助我,鼓勵我不要害怕。記得我在上二年級時的一天傍晚,我坐在桌上做作業,媽媽在炒菜。我有一到數學題怎麼也不會做,一個人唉聲嘆氣。媽媽注意到了我,過來一看,知道我遇到了難題,便耐心地給我指導。當我在她的指導下做出這道題時,一股燒焦味兒傳來,媽媽這才想起鍋中的菜。我真感謝老天,讓我投生在父母的膝下,如沒有父母最博大,最無私的愛,傾其所有的真愛,所有的情感來灌注,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勞苦和艱辛,起早摸黑的養育,我豈能寫出今天這番感恩的言辭。然而,朋友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為自己生日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的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心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許多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朋友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孝,其為人之本,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麼他絕不會對任何人有誠意
❻ 寫孝道的文章
在我國文化寶庫中,有無數關於孝道的文章,尤以齊魯文化最多。在浩如煙海的齊魯文化經典及相關典籍里,關於「孝」的論述俯拾皆是。《孝經》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 《論語》中有:「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孟子》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大學》中有:「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詩經》中有:「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禮記》中有:「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睦於父母之堂,可謂孝矣。」「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勸報親恩篇》中有:「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人生五倫孝當先,自古孝為百行原。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弟子規》中有:「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首孝悌,次謹信。」 《增廣賢文》中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家語·弟子行》中有:「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
❼ 關於孝敬父母的文章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你也可以投稿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你也可以投稿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❽ 怎樣寫關於孝順好孩子的文章
孝順長輩
其實孝敬父母很容易,只要你能理解他們對你的苦心..只要平時嘴巴上多說幾句窩心話,他們就很知足... 這么多年父母付出了很多,孝順就是你回報的時候了,有尊重,惦記,哄他們開心,少讓他們操心 ,幫幫他們做家務,不用很累,掃掃地。拖拖地就可以了。
多些跟父母們聊聊天,笑一笑。幫幫父母,體諒體他們,當他們說錯話了,或者不記得了,甚至說錯你了,不要怪他們,他們都想你好。
我媽媽很疼我的外婆,她每月都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老人說說話。受媽媽的影響,現在每周我都會回姥姥家為她打掃打掃房間,陪他們說說話,和姥爺下下棋,做做家務活等等,現在覺得其實沒什麼,以前讀過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古代國君盡孝的:
郯子,春秋時郯國國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紀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想盡辦法混入鹿群之中,終於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帶回家讓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過程中,有一次,一個獵人誤認披著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被他的孝心感動,護送郯子出山,並且將這件事告訴了大家。從此國君鹿乳奉親的孝順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
看到人家就看到自己的渺小,記得這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我們做不到向他們一樣「高尚」但我可以從小事做起。
❾ 孩子孝順母親的文章
明朝湖南道川守抄將沉至襲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