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孩子大了孝順

孩子大了孝順

發布時間:2021-12-21 09:10:17

① 是不是一般小時候孝順的孩子長大就孝順,小時候不孝順的孩子長大很少孝順

你好,我特別討厭孝順這兩個字,因為父慈子孝。如果父母不慈愛孩子,孩子對父母的孝順其實是一種愚孝,而這個觀點武志紅老師早就提出來了。

② 孩子有哪6個表現,證明長大後是個孝順孩子

中國有一個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每個家庭都希望能養育一個孝順的孩子,等以後年紀大了,可以有所依靠。老人們常說:三歲看老,其實,你家孩子長大後孝不孝順,從他小時候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出來了。

5、爸爸媽媽生病了,立刻變成乖小孩

當看到爸爸媽媽生病了,就沒有以前的調皮搗蛋,而是一直圍繞著爸媽轉悠,時不時問一句,"還難受嗎""要不要喝水""我摸摸還燙不燙"。這樣的小孩從小就懂得關心人,長大後肯定很孝順。

6、媽媽打罵後,會主動認錯、安慰媽媽

當孩子調皮搗亂時,有的媽媽會狠狠批評孩子一頓,甚至打孩子小屁股。孩子會哭著跑開,但是過一會後,就會巴巴的拉著媽媽衣袖,說:"媽媽,我錯了,你不要生氣了"。這樣的孩子,對媽媽的愛是無底線的。長大了,肯定不會差的。

③ 想問問子女對父母最大的孝順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首先要善待老人我認為,只有精神物質兩方面都讓老人滿足,做兒女的才是真正盡到了孝心。

④ 是所有孩子長大了都會變的孝順父母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父母要值得孩子孝順,有孝順的價值。

⑤ 孩子如何孝順父母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剛剛提到的是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親,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參),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剛好他的朋友來找他,古代朋友來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長的路才到。他母親為人特別忠厚,想著朋友這么找來,這么遠來,那假如又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紮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馬上覺得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快快步趕回家裡來。結果一回家,看到他母親話還沒講,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麼事,為什麼我的心一陣痛?結果母親才跟他解釋,因為有朋友過來,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這么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確實實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自己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度,為什麼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沒有人教。每天腦子里想什麼?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們常常會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母親喜歡吃什麼東西?他們都說不知道。結果我就問小孩子,我說: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說當然知道,有什麼、有什麼,講了好幾樣。我說你看媽媽念念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麼,媽媽這么照顧你,你是怎麼樣去回饋母親的,居然連母親想吃什麼都不知道。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父母。所以我們就跟小朋友說,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麼?先買母親喜歡吃的東西。藉由這個對比讓他們去感受到母親這么愛護我們,我們卻連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這樣的孝心也是取決於他們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樣,再加上教育當中以孝道為根本,從小就教他孝。甚至於是鄰里鄉黨互相之間看到孝子都會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當時候的社會風氣也很好。現在確實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斷了二、三代,必須從頭開始。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從母親整個懷孕到生產,接著養育的整個過程,讓他去體會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知恩才能報恩。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小朋友說,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頂禮,跟這些白骨頂禮。頂禮完之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跟這一堆白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們過去的祖宗,我們應該對祖宗禮敬。拜完這一堆白骨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兩堆骨頭比較黑的分一堆,比較白的骨頭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骨頭為什麼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接著就說:這一堆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整個胎兒的營養都要從母親的身體當中抽出來,所以鈣質流失很多。然後因為整個養育過程非常操勞,所以母親身體就會日漸憔悴,而且在整個懷胎過程是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懷胎是幾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們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把一個雞蛋交給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這一顆雞蛋。諸位朋友,結果怎麼樣?結果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個雞蛋差不多三分鍾又忘記了,漸漸就會蹦蹦跳跳,所以這么一蹦蹦跳跳,雞蛋馬上就破掉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跟學生講,你看你們保護一個小小的雞蛋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么大的一個自己的小孩,保護多久?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懷胎到後期的時候,躺都躺不舒服,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要生產,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面有一些生產用的床,在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諸位朋友,為什麼有那兩根鋼柱?痛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撐一下,把這個痛轉移到拉力當中來,所以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已經彎掉了,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是母親生產痛的力量連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的辛苦、辛勞。我們會接著跟小朋友說,母親生完產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她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子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產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連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夠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來了,那更辛苦。所以我們有一個家長就說,她說懷孕還沒生下來以前,覺得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完產之後,覺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於連覺都睡不好。我記得我那個小外甥,他一歲以前很多時間都在我們家待著,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那裡吵,家裡的人是輪番上陣,一個換一個,因為手都快抱斷了。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是我幾乎半個小時手都快斷了。所以確確實實母親養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來母親要哺乳,就要趕快吃很多營養的東西來提供孩子。在懷孕期間很多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會常常嘔吐。但是這些母親還是勉強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因為想著這些營養要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所以在這整個生下來之後的養育工作,也是讓母親非常勞累。我聽我爺爺說,我母親生我們三個,那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哺乳,母親早上還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課上到第二節課,還要馬上利用下課時間趕回家裡來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吃完之後馬上又跑回學校教書。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小時候,常常下課時間太累了,一打鍾整個人就趴下來,就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她的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確確實實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能夠打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所以我們在引導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都是讓母親非常辛苦,讓他能夠去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聽的過程也會很感動,甚至於有一些孩子眼淚都會掉下來。那我們進一步會引導小孩,我們既然知道母親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去報恩當一個孝子,那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母親花?買大房子給母親住?這個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是讓他能夠從當下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引導孩子你拿一個拖鞋也是幫母親一個忙,甚至於幫母親拖拖地,幫母親分憂解勞,這都是盡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們的《弟子規》,所以告訴孩子說只要你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份孝心。從哪裡開始盡?我們《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紮根,開始做起。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冬溫夏凊」的典故是東漢有一位讀書人叫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所以他就跟他父親獨自生活。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他就很體恤父親的狀況,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他就先躲到被窩裡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較熱,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來睡,點點滴滴都是在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我們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黃香看到了父母會冷、會熱,所以他懂得去做這一些工作。諸位小朋友,我們父母生活當中還有

⑥ 當初不被疼愛的孩子,為啥長大之後反而更孝順呢

前段日子去我姑家做客,姑姑說起來她的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弟,一臉感慨。大表哥是最不受姑姑他們待見的,反而格外有孝心。做了什麼好吃的就會給爸媽拿點嘗嘗鮮。反倒是姑姑最寵愛的二表哥,因為姑姑沒空給他帶第二個孩子跟父母翻了臉。要知道,他家老大可是姑姑從小帶到上小學的啊!

我發現不僅姑姑家如此,很多家庭都會有這樣的現象。一個家庭里,越不受父母待見的孩子,長大後反而越孝順。這真是個怪現象。但仔細分析下原因,還讓人挺心酸。

不受待見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討好型人格,對任何人都如此,更別說對父母

如果用心理學來解釋這一現象,那就是,不受待見的孩子因為從小得到的父愛母愛較少,心裡安全感匱乏,小小年紀已經學會了如何察言觀色才能討好大人。不知不覺已經形成了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的孩子會以別人的感受為主,忽視自己的感受。等自己長大了,對周圍的人都是一副“老好人”模樣,更別說是父母了。即使心裡受傷也會義不容辭地繼續孝順父母。

⑦ 孩子長大孝不孝順,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說到晚年養老時,大多數寶媽都表示自己活在底層社會,沒有那麼高的思想覺悟,晚年還是要指望孩子能孝順,不過這就是三十年後的事了,現在想也沒用。

其實,孝不孝順這件事,不用非要等到晚年才能知道,孩子的行為可以預想。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長大孝不孝順,從這3個方面就看得出來,越早發現不對才能越早糾正孩子,不然等到三十年後才知道孩子不孝順,再後悔也晚了。



家裡經濟條件有限,孩子會不會體諒父母的難處

別小看孩子的小腦瓜,其實比誰都機靈,他們大多很小就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了,並不是大人以為的「傻傻不懂事」。而孝順的孩子就會體諒父母的難處,為整個家考慮。比如說,想要某樣玩具時,卻會因為父母的拮據主動說不買了,這樣的孩子以後必然很孝順,也希望家長能夠珍惜孩子的早熟懂事。

你家孩子佔了幾條呢?全佔了的提前恭喜了,你養育了一個好孩子。

⑧ 想知道孩子長大後會不會孝順,看哪些方面就可以

父母除了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外,長大後懂事、孝順也是父母所期待的。

有些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具備孝順的品質,父母稍微培養一樣,孩子長大後就很懂事、孝順了。

而有些孩子從小就很叛逆,父母若沒用對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長大後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給家裡帶來各種負擔。

孩子將來是否孝順與叛逆,往往在小時候會透露出這些信號。一起來看看,你家的孩子是屬於哪種?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十二歲定終身,孩子的性格與習慣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社會是個大染缸,當孩子從小有好的品質時,長大後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當一個孩子從小就叛逆和各種不良習慣,長大後會惹出很多事端來。

以上幾點供父母們參考,孩子若有孝順品質的,父母應當在這基礎上,讓孩子繼續做下去。若孩子從小就叛逆的,父母要及時糾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叛逆的孩子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父母太寵溺造成的。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個天使,關鍵是父母要怎麼去教育他,孩子將來變好變壞,90%跟父母有關。




⑨ 孩子長大後孝不孝順,會有哪些明顯的特徵呢

都說三歲定八十,其實大致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孩提時代就可以看到他一生的性情。可以說一個人的童年就是他整個人生的塑造初期。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孩子為什麼小時候那麼乖,但是長大了性情大變。其實這些性格,早在他小時候就已經展露出來了。

閱讀全文

與孩子大了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0歲找工資 瀏覽:793
80歲老太太骨折裂縫咋辦 瀏覽:878
下輩子我會選擇什麼樣的父母 瀏覽:851
老人家身體不行呼出來氣好臭 瀏覽:75
良井敬老院 瀏覽:42
湖北省2017養老金上調 瀏覽:438
活70歲就知足了 瀏覽:217
腳上按老年痴呆線的方法 瀏覽:424
2016年養老金入市論壇 瀏覽:333
中國中老年人同性tv 瀏覽:462
房地產重陽節香包 瀏覽:203
不贍養老人怎麼感化觀眾 瀏覽:807
做門窗體檢辛苦在哪裡 瀏覽:533
企業繳費20年退休金 瀏覽:1
什麼時候見女朋友父母合適 瀏覽:506
北京非農業戶口退休年齡 瀏覽:12
人死養老保險怎麼辦 瀏覽:297
個養老金在哪裡領取 瀏覽:463
入團志願書退休年齡認定北京 瀏覽:330
交養老保險多少歲拿退休金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