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教孝敬父母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②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是什麼故事
出自: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宣化上人法寶官網www.drbacinese.org/
摘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講經緣起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作為宗旨呢?這一部經的宗旨有八個字──「孝道、度生、拔苦、報恩」。它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精研孝道──孝順父母這個道理。人能孝順父母,這是天地的光輝。天地所歡喜的,就是人能孝順父母,所以說:「天地重孝,孝當先。」這個孝字是最要緊的,就用一個孝字,全家都會平安。「孝順還生孝順子」,你要是孝順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子女也會孝順你;你要是不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也不會孝順你。所以為什麼要做人呢?做人有什麼意思?不是說:「啊!我就這么糊糊塗塗地來做人就算了。」不是這樣,做人的本份就應該孝順父母。因為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師長,父母也就是諸佛。你要是沒有父母,就沒有你這個身體,沒有你這個身體,就不會成佛了。所以你要想成佛,先要孝順父母,因此第一就是「孝道」。
這一部經的第二個宗旨就是「度生」。怎麼叫「度」呢?由此岸到彼岸這叫度、由生死到涅槃這也叫度、由煩惱到菩提這也叫度。現在所說的這個度生,就是度眾生。度眾生不是說度一個、兩個,也不是度三個、五個就叫度眾生。度眾生是指所有一切十二類的眾生,都應該發心來教化他們,令一切眾生早成佛,這才叫度眾生。
第三要「拔苦」,這一部經要拔除眾生的苦。第四是「報恩」,要報父母的恩。孝道、度生、拔苦、報恩,這八字是這部《地藏經》的宗旨。要是詳細講,這太多了,所以現在就講這個重要的意思,講明白了,然後大家也就明白了。
講起這個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裡,見著父母又忘了孝。在這兒想回家孝順父母,回到家裡又忘了。為什麼忘了?就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真正的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就是孝順父母,不需要說我回到家裡去才是孝順父母,可是到了家裡又忘了孝順父母。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做一個世界最好的人,這對於世界就有利益。對世界有利益,這就是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闈,就是只在家裡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他!父親不準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里。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所以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什麼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順父母的人,去學孝順父母的方法,這叫近孝。「遠孝,效於萬古;近孝,效於當時。」近孝也可以說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遠孝,效於萬古,好像中國有二十四孝,這二十四孝是效於萬古,萬古流芳。
談起二十四孝,中國有一個叫董永的,董永又叫董黯,他很孝順父母的。他的鄰居有個姓王的,叫王寄。這個董永是最沒有錢,最窮的一個人,而王寄是最有錢的一個人。可是董永的母親,因為兒子孝順,就吃得身體很肥胖,雖然很老了,但一天到晚都很快樂。而王寄的母親,有錢是有錢,吃雞、鴨、魚、肉,盡吃好東西,但是瘦得不得了,非常的瘦。她不高興,總是憂愁。
有一天董永──董黯不在家,王寄也不在家。瘦婆就問肥婆說:「你家裡這么窮,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吃,你為什麼這么胖呢?你這么大年紀,這么胖是什麼道理?」董黯的母親就對這個瘦婆說:「因為我的兒子非常的孝順,他一點壞事也不做,又守規矩,又勤儉做工。所以我一點也沒有憂愁,很快樂的。心廣體胖,我心裡這么歡喜,所以身體就很胖。」然後董永的母親──就是這肥婆,又問瘦婆說:「你這么有錢,家裡吃得這么好,為什麼你這么瘦呢?你簡直骨瘦如柴。你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這個瘦婆就對肥婆說:「我呀!有錢是有錢,吃得也好。唯獨這個兒子,不守規矩,盡做一些非法的行為。今天也犯法,明天也犯法;今天被警察抓去問話,明天又有傳票到家裡來。我一天到晚為這個兒子擔心,吃得再好也不覺得快樂,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所以,就一天一天瘦下來了,胖不起來。都是因為這個愁。」
這兩個一肥一瘦,這么互相談一孝一逆,一個談孝順的兒子,一個談忤逆的兒子時,這個忤逆的兒子回來了,在旁邊偷聽這兩個肥瘦的女人講話。等她們兩個離開了,各回各的家後,這個王寄就到董黯的家裡,將這個肥婆拳打腳踢,痛打了一頓,說「你盡講閑話,你為什麼對我母親講這么多啰啰唆唆的話?」這樣打了一頓,董永回來了。他看他母親不高興,就問她為什麼,她母親就對她的兒子說:「今天王寄過來把我打了一頓,說我今天跟他母親講他的壞話。」董黯一聽,也不出聲,就安慰他的母親說:「你不要生氣啦!他是這樣一個人呢,不要怪他了。」可是他的母親自從被這么一個壞孩子給打了一頓,罵了一頓,就生病死了。
母親死後,董永這回可發大脾氣了,「啊!在我母親活著的時候,我不和你打架。因我怕母親憂愁呢!現在你把我母親給害死了。」於是乎,拿著刀就把王寄給殺了。這個瘦婆怕她兒子被人殺了,果然被人殺了。殺了之後,董永拿王寄的頭,到他母親的墳前,放在一張桌上,叩頭焚香說:「母親!您不要生氣啦!他打您不是嗎?現在我給您報仇,我把他殺了,拿他的頭來祭奠您。」祭完,你說怎麼樣呢?他拿著這個人頭,就去自首報官,到縣政府去投案。說是:「因為他把我母親打了一頓,我母親就死了,現在我把他殺了,來祭祀我母親。現在官府怎麼樣斷我,我就怎麼接受這種懲罰,我不會逃避王法的。」縣官就判他終身監禁。終身監禁之後,偏偏遇著當時的皇帝大赦,所有的罪人都被赦免了,不追究他以往的罪過,他就被放出來了。放出來以後,做了很大的官。原因來自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現在研究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③ 念吉祥咒的前提是孝敬父母,哪些佛經原文講孝敬父母
講孝敬父母的佛經有《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經里定義孝敬父母的原專文,意思深廣無有邊際,屬如果從現實意義來說,可以從四個層次上來說明。
1.
養父母之身:衣食良葯,使之便利,無有缺失,樣樣具足。
2.
養父母之心:為人謹慎,愛語長存,聽言順從,為其安心。
3.
養父母之志:常行善舉,當為榜樣,明理於己,巧勸於人。
4.
養父母之德:所做圓融,德行滿溢,父母常思,覺悟今生。
真正的孝敬父母,就是永無止境的要求自己不斷的提高境界,落實一切的責任、義務的同時,用真心去感應父母的一切作為,使之向其好的方向發展。而念吉祥咒的目的,是滅除三毒煩惱(貪嗔痴),勤修佛法三寶(戒定慧)的方法之一,我說的希望你都能體會。
阿彌陀佛
④ 跪求 孝敬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阿彌陀佛,剛剛解答了一下你的問題,再復制一下,供師兄參考:
你好,這句話很正確,因為所有的佛菩薩都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當初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還特意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以報母恩;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也親口講述了地藏王菩薩的前世——光目女為救母精進念佛的事跡。
「百善孝當先」,要做一個好人,首先就要從孝敬父母做起。父母就是家裡的兩尊佛,家佛不拜,去外面的寺廟里燒再多的高香拜再多的佛菩薩也沒用的,因為不是出於真心流露的善,是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的。而一個真心向善的人,又怎會不孝敬最疼愛自己的父母呢?許多高僧大德都有講過:不孝者,人身難保。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敬重孝順的人來生很容易墮落到三惡道中。
我們孝敬父母,不但要養父母的身,還要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供養錢物養父母的身,使父母老來有依靠,能安享晚年;養父母的心則使他們不但無財物之憂,還能活得開心,活得高質量;養父母的志則不僅考慮到父母這一生的安樂,還為父母考慮到將來百年之後,要往哪裡去?臨終時是糊里糊塗的走呢?還是在驚恐於未知的旅程中離去?很多的人到臨終時為未知的未來驚恐不安,這就要做兒女的為他們講解這世上除了六道輪回之外,還有一條光明大道——成佛,去西天極樂世界享受永恆的安樂。這樣在精神上有寄託,走時也能安詳自在,不至於墮入惡道受苦。這樣為父母考慮到了將來的一切,才是真正的、盡心盡責的孝順。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命終能去往西天極樂世界永離諸苦,永享勝樂。阿彌陀佛!
⑤ 孝子應如何給往生者修福說地藏菩薩本願經里的誰知道是哪段
1、去世的人,有的能投胎,有的不能投胎。
2、積善行德,不是讓老天看見,因為老天不親善不厭惡,而是培養自己的祥和之氣,這樣才會有好運伴隨。
3、不要亂念咒語。地藏王的也不要亂念,往生咒往往不是超度,往往是困住靈。
4、國家已放開二胎,九華山的氣靈會越來越弱。
⑥ 聽大師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什麼心裡很難受
聽經時,有時會有一些感應,但絕對不可執著,即便是佛親自現前,經中也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的教誡,不管是悲是喜,不必太在意,包括讀經後禮拜佛菩薩感到輕鬆了,固然不排除有感應的可能,但也不必去附會,畢竟自己沒神通,不用猜測是不是感應,更不要下結論那一定就是感應。假如貪圖感應的話,萬一某天來了魔化作佛形象,那自己就很容易上當了,據說以前有一位祖師降魔以後,讓魔變化成佛的形象讓祖師瞻仰,結果祖師看到佛的形象後不知不覺的禮拜了。所以念地藏經是很好的,如經中所說功德不可思議,但要降伏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等等,這些才是真正的感應,那樣不但不受魔擾,也隨順佛菩薩了,反之即便有再好的感應,三毒不消,也沒得到佛法的真利益。怨親債主到底是還是不是,只有神通者才能看出,這一點也不必過於計較,若真修實干,怨親債主也會得益的,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里就講過一個故事,研究楞嚴經後,看到那些怨親債主來登著他的肩膀升天了,所以誠心學習地藏經,地藏菩薩自然會加被學人,終證菩提果的。阿彌陀佛
⑦ 請問如何讓地藏菩薩得到感應 如何孝敬母親~謝謝大家~!!!
不是讓地藏菩薩得到感應,而是讓您得到感應,誠心誦讀《地藏經》100遍,應該會有感應的。
孝敬母親。您有這份心,可以說已經做到一半了,另一半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有關著作來通過您的行為去做。
⑧ 讀地藏菩薩本願經要注意些什麼
1.每個人讀經的目的不一樣,所以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能方便不同種類的人!而讀經是否需要出聲可以根據自己當時的狀況而定,佛法是活的!重實質而不重形式!所謂心誠則靈! 2.釋迦摩尼佛之所以沒有制定齋戒含義很深,首先是能方便接引初學佛法的人,其次是不能因為自己齋戒,而讓周圍的人產生困難或有矛盾,最後是能讓每個佛弟子都能通過不斷地修習,自己感受到慈悲喜舍,從而能自行覺悟的去進行齋戒!所以目前對於你來說,不能殺生一定要做到!而是否能齋戒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多讀經典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到不用為是否重讀擔心! 3.如果你讀經是為了給某人作迴向的話,只要守住以下的原則就可以! 首先:要制定所讀的遍數(譬如我為某人誦經100遍) 其次:自己要在多長時間內完成(譬如半年) 迴向文是在讀經前誦讀的,只有把意思說明白就好!(例:我某某為某某讀誦地藏經100遍,將功德迴向給某某)只說一次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能夠做到在讀經的過程中,盡可能把自己的妄念放下,把心力全部集中到誦讀上就好!規矩可以慢慢學,誠心才是關鍵!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希望你能克服一些困難! 阿彌陀佛
⑨ 地藏菩薩教會了我們 如何孝順自己的父母
阿彌陀佛!隨喜贊嘆師兄,能將所體悟到的佛法用於生活之中觀照,磨煉。
不過,師兄,四大菩薩各所表法,不論是何等法,皆是種種善巧方便,導令一切眾生,離惡向善。更重要的是,要超越善惡對立,回歸同體無二的一真法界。
如文殊菩薩所表智慧,即是雖行善,然而不執著一個善行,不執著二元對立之法。
師兄想想看,善法是一切生長一切功德的良田。佛亦遍行眾善,遍斷諸惡。然而,佛雖遍行諸善,遍斷諸惡,而不執一個行善之念,一個去惡之念。如同佛在《金剛經》中所說,菩薩不住相布施。
若住於布施之相,善惡之念,即墮生滅因果。即是人天福報之田,而非空間解脫之徑。
隨喜贊嘆師兄的善根,願師兄,願我們一切眾生能乘著善根力,更深入到佛法的無上智慧與圓融無礙之境!願早離生死之境,早證菩提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