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敬老好媳婦事跡材料
有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就在寧縣金村鄉,一位朴實善良的農婦付小娟,在丈夫因病撒手人寰後,用瘦弱的肩膀獨自承擔起家庭重擔,在哺育孩子的同時,悉心照料著婆家祖父和公婆,用大愛彈奏了一曲和諧家庭的優美樂章。2008年,付小娟被金村鄉黨委評為「金村鄉首屆10佳孝老好媳婦」。
1991年,僅小學文化程度的付小娟,和金村村小夥子劉書寧相識並相愛, 在親戚朋友的一片反對聲中,於當年10月走進了劉家——全鄉出名的特困家庭。隨之而來的不是新婚蜜月的甜美,而是擺在她面前的一系列現實的家庭問題:買汽車貸信用社的6萬元;為娶她進門借親友的4萬元;除過幾畝承包地的產出再無收入來源的家境;體弱多病的爺爺、公公、婆婆三位老人。這樣的日子究竟該怎麼過?1992年春節剛過,經過再三考慮,付小娟和丈夫劉書寧南下廣州打工。幾經周折,他們終於在一家鞋廠上班了,日子雖過得忙碌辛苦倒也充實,但好景不長。1995年初冬的一天傍晚,劉書寧忽然昏倒在他們於廣州郊區所住的出租屋裡,經醫院檢查是早期肝硬化。此後5年裡,付小娟走上了一條邊打工賺錢邊為丈夫治病的艱苦道路。她帶著丈夫先後在廣州、西安、咸陽、西峰等地的大小醫院治病,最後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但殘酷無情的病魔還是奪去了丈夫的生命。
2001年末,當付小娟帶著兩個女兒回到家裡時,面對的是祖父動脈硬化病情嚴重、生活不能自理,公公患眼病走路靠人帶領、婆婆高血壓並發心主動脈症、躺在床上的凄涼景象,親人和朋友們再三勸她趁年輕趕緊找個合適人家,她動搖了。可自己這么一走,這三位需要人來照料才能活下去的老人怎麼辦?公公婆婆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可在不滿十年裡一兒一女都去世了,小女嫁的婆家又是山村貧苦人家,且常年在深圳打工,即使她有贍養娘家老人的那個心,也沒那個力,自己怎麼能說走就走?經過一番慎重的思考,她決定用她瘦弱的身軀撐起這個家。從此,付小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照顧兩個女兒吃過早餐去上學,接著喂豬打掃院落衛生,待老人們起床後,便幫他們洗臉吃飯,若遇上個晴天,將婆婆背到院中曬曬太陽,然後再肩扛勞動工具一路小跑去忙田裡農活。到了晚上,安頓老人們都睡了,她才開始洗該洗的衣物、縫補該縫補的衣物,每天只睡5個多小時。她猶如一架不知疲倦的機器,每天過著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的辛勞日子,換來了老人活的舒心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日子雖過得辛苦,但看到老人們在自己精心照料下病情得以緩解,臉上漸漸有了笑容,付小娟心裡就會特別滿足。然而,正當這個特困家庭在付小娟傾力操持下充滿生機之時,2005年10月,不幸再次降臨:婆婆忽然患上了腦溢血症!
為了挽救婆婆生命,付小娟借遍了親朋好友,又四處為婆婆求醫,婆婆的命保住了,卻落了下半身癱瘓後遺症。從此,在付小娟的家務活中,又增加了每日幫婆婆翻身,為婆婆接送屎尿,喂吃喂喝喂葯等內容。
2005年年末,在老人們的堅持下,經公公託人撮合,付小娟將寧縣盤克鎮宋庄村的青年胡林奎招贅進門,兩人並肩撐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為了讓老人生活好和把一家人的日子過到前去,2006年以來,付小娟和胡林奎在照顧好老人,種好家裡的莊稼的同時,抽空在村磚瓦廠打工或在村子找零活干,雖然每月收入加起來不足兩千元,但她還是在 2007年利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償還了為婆婆和公公治病所借的債,為公公做了白內障切割手術,使公公又一次恢復了視力。
好人終歸有好報,付小娟多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喪偶的爺爺,雙眼視物不明的公公,癱瘓在床的婆婆的感人事跡在鄉里傳為佳話,2008年,付小娟被金村鄉黨委評為「金村鄉首屆10佳孝老好媳婦」。2009年,金村鄉為她家爭取到國家1萬元危房改造項目款,又動員金村村組幹部為她家協調籌資10萬元,幫她家一次性建成了14間商品房,使這戶人家每年有了2萬多元的房屋租金收入。
② 孝順公婆好媳婦事跡怎麼寫
孝順公婆的好媳婦,關於好媳婦的事跡,可以從媳婦的家庭狀況,以及她對公公婆婆的孝敬,對促進家庭的和諧方面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