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代孝敬業傳

代孝敬業傳

發布時間:2020-11-29 06:36:14

1. 求<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及註解

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jì,到,及。)乎晚節,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bì)。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翟(huì dí,用美麗的羽毛織成的衣服,皇後禮服),陷吾君於聚麀(yōu)。加以虺蜴(huǐ yì ,毒蛇和晰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zuò,皇位、國運)之將盡;龍漦(chí),龍的唾液)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愛舉義旗,誓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周親,或膺重寄於爪牙,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掊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首段歷數武氏的種種醜行和罪惡。作者是從三方面來進行揭露的:一是揭露武氏骯臟的發跡史;二是揭露武氏殘暴的殺戮史;三是揭露武氏想取代李姓做皇帝的陰謀。段中"加以"、"猶復"二詞是分層標志,同時也表示一種遞進關系。三種罪行之間,前者已然為人所不齒,後者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段文字,便在數落武氏的罪行中推向了情感的高潮。段未數句,則是感嘆朝中無人,大唐的江山就要落在了禽獸的手中,有鞭策激勵忠臣志士之意,又使整篇文章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段。

二段寫李敬業為拯救李唐江山,起正義這師,誓掃武氏妖孽。一寫李敬業用心之忠義,二寫李敬業軍威之雄壯。而寫軍威數句,最有聲色。讀之,覺有千軍萬馬呼嘯而來,風雲為之變色,天地為之震動,全然是席捲之勢。

末段筆鋒一轉,意在爭取人心。作者亦擅長思想工作,段首至"六尺之孤何托",是動之以情;此下至"必貽後至之誅",則是曉之以理。而靈魂所在,乃在責之以"義"。"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八個字,似一記記重錘敲擊。"一掊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高宗屍骨未寒,諸君莫非已忘了他的託付?他的子嗣如今是怎樣的處境?諸君欲將何為?良心何在?人皆有羞惡惻隱之心,面對這樣大義凜然的指責,天下有幾人不抨然心動呢!這便是勸說的藝術,便是文章的魔力。段末"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一句,亦富感染力。從行文結構來看,這一句是筆鋒陡轉,而又結語峭勁,有平地驚雷之勢。

檄,是一種特殊文體,是軍用文書的一種,從內容上看,主要是聲討敵方的罪行,並號召天下人響應和擁護己方。在中國歷史上,有兩篇檄文堪稱"雙璧"。其一是漢末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其一是本篇。這兩篇檄文,都有逸聞佳話。陳琳的檄文是聲討曹操的,曹操看了大喜,說陳琳文章寫得好,讀了可以醫頭風病。駱賓王的檄文是聲討武則天的,武則天看了,說沒有重用駱賓王這樣的人才,是宰相的失職。"雙璧"之中,駱賓王的這篇又比陳琳的又稍勝一籌,也更為人稱道和傳誦。

劉勰《文心雕龍·檄移》雲:"檄者, 也。宣露於外,然明白也。……必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詞斷。""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詞斷"是好檄文的標准。拿這十個字來評價本篇,也是最恰當不過的。本篇可以說千古檄文的典範。讀之,總使人想起一句詩--"壯士提刀看草檄"。本篇富有氣勢和感染力,字句鏗鏘,擲地作金聲。《古文觀止》的編注才稱贊本篇,說:"雄之勁采,足以壯軍聲而作義勇。"

駱賓王 【作者小傳】駱賓王(約640—?),婺州義烏(今浙江省義烏縣)人。早慧,七歲能賦詩,有「神童」之譽。早年隨父游學於齊魯一帶,有志節,以詩文著稱,與當時著名文士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曾在道王李元慶幕府中供職,後又歷任武功、長安兩縣主薄。此間曾隨軍到過西域,及宦遊於蜀滇一帶。唐高宗永徽年間官至侍御史,因上書言政事而獲罪入獄,並貶為臨海縣丞,乃怏怏棄官而去。光宅元年(684)武則天稱制,李敬業在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起兵反對武氏。他投在李敬業幕下,專撰軍中書檄。討武失敗後,下落不明,有說投水而死,有說在靈隱寺出家為僧。 駱賓王懷才不遇,一世落魄,但其詩文卻頗有成就。他善為五言詩,七言歌行尤為擅長,其中不乏托物寄興,直抒胸臆的佳作。這些都奠定了他作為「唐初四傑」之一的地位。 駱賓王的詩文,早在唐中宗時,就有人為之搜采結集,僅存一百餘篇。其詩文集名稱甚多,至明胡應麟始命名為《臨海集》。清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最稱完備。

偽臨朝武氏者〔1〕,人非溫順,地實寒微〔2〕。昔充太宗下陳〔3〕,嘗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節〔5〕,穢亂春宮〔6〕。密隱先帝之私〔7〕,陰圖後庭之嬖〔8〕。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9〕;掩袖工讒〔10〕,狐媚偏能惑主〔11〕。踐元後於翚翟〔12〕,陷吾君於聚麀〔13〕。加以虺蜴為心〔14〕,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5〕,殘害忠良〔16〕,殺姊屠兄〔17〕,弒君鴆母〔18〕。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19〕。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20〕;賊之宗盟〔21〕,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22〕,朱虛侯之已亡〔23〕。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24〕;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25〕。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26〕。奉先帝之遺訓〔27〕,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28〕,良有以也〔29〕;桓君山之流涕〔30〕,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31〕。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32〕,爰舉義旗〔33〕,誓清妖孽。南連百越〔34〕,北盡三河〔35〕,鐵騎成群,玉軸相接〔36〕。海陵紅粟〔37〕,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38〕,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39〕,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40〕。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41〕,或地協周親〔42〕,或膺重寄於爪牙〔43〕,或受顧命於宣室〔44〕。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45〕?儻能轉禍為福〔46〕,送往事居〔47〕,共立勤王之勛〔48〕,無廢舊君之命〔49〕,凡諸爵賞,同指山河〔50〕。若其眷戀窮城〔51〕,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52〕,必貽後至之誅〔53〕。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選自清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 【注釋】 〔1〕偽:指非法的,表示不為正統所承認的意思。臨朝:蒞臨朝廷掌握政權。〔2〕地:指家庭、家族的社會地位。〔3〕下陳:古人賓主相饋贈禮物、陳列在堂下,稱為「下陳」。因而,古代統治者充實於府庫、內宮的財物、妾婢,亦稱「下陳」。這里指武則天曾充當過唐太宗的才人。〔4〕更衣:換衣。古人在宴會中常以此作為離席休息或入廁的託言。《漢書》記載:歌女衛子夫乘漢武帝更衣時入侍而得寵幸。這里藉以說明武則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寵幸。〔5〕洎(jì記):及,到。晚節:後來。〔6〕春宮:亦稱東宮,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後人常借指太子。〔7〕私:寵幸。〔8〕嬖(pì閉)寵愛。〔9〕蛾眉:原以蠶蛾的觸須比喻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這里借指美女。〔10〕掩袖工讒:說武則天善於進讒害人。《戰國策》記載:楚王夫人鄭袖對楚王所愛美女說:「楚王喜歡你的美貌,但討厭你的鼻子,以後見到楚王,要掩住你的鼻子。」美女照辦,楚王因而發怒,割去美女的鼻子。這里藉此暗指武則天曾偷偷窒息親生女兒,而嫁禍於王皇後,使皇後失寵的事(見《新唐書·後妃傳》)。〔11〕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認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稱用手段迷人為狐媚。〔12〕元後:正宮皇後。翚翟(huì—dì灰狄):用美麗鳥羽織成的衣服,指皇後的禮服。翚,五彩雉雞。翟,長尾山雞。〔13〕聚麀(yōu憂):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語出《禮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這句意謂武則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現在當上高宗的皇後,使高宗亂倫。〔14〕,虺蜴(huǐ—yì毀易):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為有毒。〔15〕狎:親近。邪僻:指不正派的人。〔16〕忠良:指因反對武後而先後被殺的長孫無忌、上官儀,褚遂亮等大臣。〔17〕殺姊屠兄:據《舊唐書·外戚傳》記載: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後之後,陸續殺死侄兒武惟良、武懷遠和姊女賀蘭氏。兄武元慶、武元爽也被貶謫而死。〔18〕弒君鴆(zhèn振)母:謀殺君王、毒死母親。其實史書中並無武後謀殺唐高宗和毒死母親的記載。弒,臣下殺死君王。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19〕窺竊神器:陰謀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20〕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指唐高宗死後,中宗李顯繼位,旋被武後廢為廬陵王,改立睿宗李旦為帝,但實際上是被幽禁起來(事見《新唐書·後妃傳》)。二句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張本。〔21〕宗盟:家屬和黨羽。〔22〕霍子孟:名霍光,西漢大臣,受漢武帝遺詔,輔助幼主漢昭帝;昭帝死後,昌邑王劉賀繼位,荒嬉無道,霍光又廢劉賀,更立宣帝,是安定西漢王朝的重臣(事見《漢書·霍光傳》)。作:興起。〔22〕朱虛侯:漢高祖子齊惠王肥的次子,名劉章,封朱虛侯。高祖死後,呂後專政,重用呂氏,危及劉氏天下,劉章與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合謀,誅滅呂氏,擁立文帝,穩定了西漢王朝(事見《漢書·高五王傳》)。〔24〕「燕啄皇孫」二句:《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成帝時有童謠說「燕飛來,啄皇孫」。後趙飛燕入宮為皇後,因無子而妬殺了許多皇子,漢成帝因此無後嗣。不久,王莽篡政,西漢滅亡。這里借漢朝故事,指斥武則天先後廢殺太子李忠、李弘、李賢,致使唐室傾危。祚,指皇位,國統。〔25〕「龍漦(lí利)帝後」二句:據《史記·周本紀》記載:當夏王朝衰落時,有兩條神龍降臨宮庭中,夏帝把龍的唾涎用木盒藏起來,到周厲王時,木盒開啟,龍漦溢出,化為玄黿流入後宮,一宮女感而有孕,生襃姒。後幽王為其所惑,廢太子,西周終於滅亡。漦,涎沫。〔26〕冢子:嫡長子。〔27〕先帝:指剛死去的唐高宗。〔28〕宋微子:微子名啟,是殷紂王的庶兄,被封於宋,所以稱「宋微子」。殷亡後,微子去朝見周王,路過荒廢了的殷舊都,作《麥秀歌》來寄託自己亡國的悲哀(見《尚書大傳》)。這里是李敬業的自喻。〔29〕良:確實、真的。以:緣因。〔30〕桓君山:東漢人,名譚,光武帝時為給事中,因反對當時盛行的讖緯神學,而被貶為六安縣丞,憂郁而死(事見《後漢書·桓譚傳》)。〔31〕社稷:原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穀神,後借指國家。〔32〕宇內:天下。推心:指人心所推重。〔33〕爰:於是。〔34〕百越:通「百粵」。古代越族有百種,故稱「百越」。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遠的東南沿海。〔35〕三河:洛陽附近河東、河內、河南三郡,是當時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36〕玉軸:戰車的美稱。〔37〕海陵:古縣名,治所在今江蘇省泰州市,地在揚州附近,漢代曾在此置糧倉。紅粟:米因久藏而發酵變成紅色。靡:無,不。〔38〕江浦:長江沿岸。浦,水邊的平地。黃旗:指王者之旗。〔39〕班聲:馬嘶鳴聲。〔40〕喑:(yìn陰)嗚、叱吒(zhà炸):發怒時的喝叫聲。〔41〕公等:諸位。家傳漢爵:擁有世代傳襲的爵位。漢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傳下去,所以稱「漢爵」。〔42〕地協周親: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親。協,相配,相合。周親,至親。〔43〕膺(應yìng):承受。爪牙:喻武將。〔44〕顧命:君王臨死時的遺命。宣室:漢宮中有宣室殿,是皇帝齋戒的地方,漢文帝曾在此召見並咨問賈誼,後借指皇帝鄭重召問大臣之處。〔45〕一抔(剖póu)之土:語出《史記·張釋之傳》:「假令愚民取長陵(漢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將何法以加之乎?」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六尺之孤:指繼承皇位的新君。安在:有本作「何托」。參閱前注〔20〕。〔46〕儻:通「倘」,倘若,或者。〔47〕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48〕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49〕舊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義近。〔50〕「同指山河」二句:語出《史記》,漢初大封功臣,誓詞雲:「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這里意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孫永享,可以指山河為誓。〔51〕窮城:指孤立無援的城邑。〔52〕昧:不分明。幾(jī機):跡象。〔53〕貽(yí怡):遺下,留下。後至之誅:意思說遲疑不響應,一定要加以懲治。語見《周禮·大司馬》,原句為「比軍眾,誅後至者。」

2. 代徐敬業傳述(~~~)天下文 原文+譯文

去www.xunlei.com下載

3. 有關中華美德代代傳,孝敬長輩首當先的資料

百孝經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 回心復孝天理還
諸事不順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 孝順不分女共男
福祿皆由孝字得 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裡有孝語 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 又落孝來又落賢
女得淑名先學孝 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 孝在家中大小歡
孝子逢人就勸孝 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 死後孝子萬古傳
處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為孝 能孝就是好兒男
為人能把父母孝 下輩孝子照樣還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親在應孝不知孝 親死如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貴實行不在言
孝子齊家全家樂 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穀豐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貧和富 善體親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 忍讓二字把孝全
孝從難處見真孝 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 孝思鰥寡親影單
趕緊孝來光陰快 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為孝方為孝 死後盡孝徒枉然
孝順傳家孝是寶 孝順溫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烏鴉反哺孝親顏
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獸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首 當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無窮孝無邊
此篇句句不離孝 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 念得百遍萬孝全
千遍萬遍常常念 消災免難百孝篇

4. 愛崗敬業和孝道的關系

孝道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智慧。做一名學會感恩、勇擔責任、愛崗敬業的優秀員工
一、感恩教育,傳承孝道文化
1.世界因感恩而美麗,人類因感恩而偉大
2.感恩是愛的延續,愛是生命的動力
3.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4.孝道文化是建立人際和諧、家庭和諧的重要元素
5.感恩孝道文化是企業迅速穩健發展的根本
二、孝道是美德,也是根本
1.古代孝道文化的傳承
2.現代社會政府、學校、企業等機構孝道文化的體現
3.孝是治企之本,也是員工責任感、忠誠感的根本體現
4.百行孝為先,感恩父母和自己的企業
三、孝的三個階段
1、生之孝--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
2.養之孝--感謝親人的無私關懷
3.教之孝--感謝導師的諄諄教導
四、孝道的行為就是感恩
1.感謝—知好壞
感恩父母,感恩企業,感恩同事,感恩身邊所有使你成長的人
2.感情—知深淺
夫妻情
家族情
鄰里情
同學情
同事情
師生情
3.感恩--知孝道
1.感恩社會,有國才有家
2.感恩父母
3.感恩是團隊和諧的根源
4.感恩企業,做企業的主人
五、孝文化與企業管理:團隊和諧的根源是感恩
1.最強的能力是責任,最大的動力是感恩
2.做人盡職盡責,做事盡善盡美
3.推崇、原則、部門交叉自檢
4.搭建企業常青的同心圓
六、優秀是一種感恩:學會感恩,擔當責任
1.擁有同樣的企業信仰,同唱一首歌
2.榮辱不驚,經得起考驗
3.學習做標兵,以思想落後為恥
4.管理不搞「好好先生」,原則問題要義正嚴詞
5.不恥下問,追求完美的同時要學會缺陷管理

5. 《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原文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 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漢地,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譯文:

那個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個溫和善良之輩,而且出身卑下。當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機會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後來,不顧倫常與太子(唐高宗李治)關系曖昧。隱瞞先帝曾對她的寵幸,謀求取得在宮中專寵的地位。

選入宮里的妃嬪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個都不放過;她偏偏善於賣弄風情,象狐狸精那樣迷住了皇上。終於穿著華麗的禮服,登上皇後的寶座,把君王推到亂倫的丑惡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腸,兇殘成性,親近奸佞,殘害忠良,殺戮兄姊,謀殺君王,毒死母親。

這種人為天神凡人所痛恨,為天地所不容。她還包藏禍心,圖謀奪取帝位。皇上的愛子,被幽禁在冷宮里;而她的親屬黨羽,卻委派以重要的職位。嗚呼!霍光這樣忠貞的重臣,再也不見出現;劉章那樣強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

「燕啄皇孫」歌謠的出現,人們知道漢朝的皇統將要窮盡;孽龍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宮庭里,標志著夏後氏王朝快要衰亡。

我李敬業是大唐的老臣下,是王公貴族的長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訓示,承受著本朝的優厚恩典。宋微子為故國的覆滅而悲哀,確實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譚為失去爵祿而流淚,難道是毫無道理的嗎!因此我憤然而起來干一番事業,目的是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

依隨著天下的失望情緒,順應著舉國推仰的心願,於是高舉正義之旗,發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遠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鐵騎成群,戰車相連。海陵的粟米多得發酵變紅,倉庫里的儲存真是無窮無盡;大江之濱旌旗飄揚,光復大唐的偉大功業還會是遙遠的嗎!

戰馬在北風中嘶鳴,寶劍之氣直沖向天上的星斗。戰士的怒吼使得山嶽崩塌,雲天變色。拿這來對付敵人,有什麼敵人不能打垮;拿這來攻擊城市,有什麼城市不能佔領!

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國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親,或者是負有重任的將軍,或者是接受先帝遺命的大臣。先帝的話音好像還在耳邊,你們的忠誠怎能忘卻?先帝的墳土尚未乾透,我們的幼主卻不知被貶到哪裡去了!

如果能轉變當前的禍難成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舊主和服事當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勛,不至於廢棄先皇的遺命,那末各種封爵賞賜,一定如同泰山黃河那般牢固長久。如果留戀目前的既得利益,在關鍵時刻猶疑不決,看不清事先的徵兆,就一定會招致嚴厲的懲罰。

請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這道檄文頒布到各州郡,讓大家都知曉。

(5)代孝敬業傳擴展閱讀:

《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是駱賓王所寫。

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李旦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正想進一步登位稱帝,建立大周王朝,這就引起一些忠於唐室的大臣勛貴的憤怒。

身為開國元勛英國公李績嗣孫的李敬業,以已故太子李賢為號召,在揚州起兵,建立匡復府,自任匡復府上將、揚州大都督。駱賓王被羅致入幕府,為藝文令,軍中的書檄,均出自他的手筆,本文即作於此時。

6. 孝道為先世代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就是這個家族將孝順作為家族理念,家訓,讓後世子孫都以孝順作為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

7. 求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全文

唐 駱賓王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偽臨朝武氏者〔1〕,人非溫順,地實寒微〔2〕。昔充太宗下陳〔3〕,嘗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節〔5〕,穢亂春宮〔6〕。密隱先帝之私〔7〕,陰圖後庭之嬖〔8〕。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9〕;掩袖工讒〔10〕,狐媚偏能惑主〔11〕。踐元後於翚翟〔12〕,陷吾君於聚麀〔13〕。加以虺蜴為心〔14〕,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5〕,殘害忠良〔16〕,殺姊屠兄〔17〕,弒君鴆母〔18〕。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19〕。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20〕;賊之宗盟〔21〕,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22〕,朱虛侯之已亡〔23〕。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24〕;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25〕。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26〕。奉先帝之遺訓〔27〕,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28〕,良有以也〔29〕;桓君山之流涕〔30〕,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31〕。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32〕,爰舉義旗〔33〕,誓清妖孽。南連百越〔34〕,北盡三河〔35〕,鐵騎成群,玉軸相接〔36〕。海陵紅粟〔37〕,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38〕,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39〕,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40〕。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41〕,或地協周親〔42〕,或膺重寄於爪牙〔43〕,或受顧命於宣室〔44〕。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45〕?儻能轉禍為福〔46〕,送往事居〔47〕,共立勤王之勛〔48〕,無廢舊君之命〔49〕,凡諸爵賞,同指山河〔50〕。若其眷戀窮城〔51〕,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52〕,必貽後至之誅〔53〕。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選自清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

【注釋】
〔1〕偽:指非法的,表示不為正統所承認的意思。臨朝:蒞臨朝廷掌握政權。〔2〕地:指家庭、家族的社會地位。〔3〕下陳:古人賓主相饋贈禮物、陳列在堂下,稱為"下陳"。因而,古代統治者充實於府庫、內宮的財物、妾婢,亦稱"下陳"。這里指武則天曾充當過唐太宗的才人。〔4〕更衣:換衣。古人在宴會中常以此作為離席休息或入廁的託言。《漢書》記載:歌女衛子夫乘漢武帝更衣時入侍而得寵幸。這里藉以說明武則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寵幸。〔5〕洎(jì記):及,到。晚節:後來。〔6〕春宮:亦稱東宮,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後人常借指太子。〔7〕私:寵幸。〔8〕嬖(pì閉)寵愛。〔9〕蛾眉:原以蠶蛾的觸須比喻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這里借指美女。〔10〕掩袖工讒:說武則天善於進讒害人。《戰國策》記載:楚王夫人鄭袖對楚王所愛美女說:"楚王喜歡你的美貌,但討厭你的鼻子,以後見到楚王,要掩住你的鼻子。"美女照辦,楚王因而發怒,割去美女的鼻子。這里藉此暗指武則天曾偷偷窒息親生女兒,而嫁禍於王皇後,使皇後失寵的事(見《新唐書·後妃傳》)。〔11〕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認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稱用手段迷人為狐媚。〔12〕元後:正宮皇後。翚翟(huì—dì灰狄):用美麗鳥羽織成的衣服,指皇後的禮服。翚,五彩雉雞。翟,長尾山雞。〔13〕聚麀(yōu憂):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語出《禮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這句意謂武則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現在當上高宗的皇後,使高宗亂倫。〔14〕,虺蜴(huǐ—yì毀易):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為有毒。〔15〕狎:親近。邪僻:指不正派的人。〔16〕忠良:指因反對武後而先後被殺的長孫無忌、上官儀,褚遂亮等大臣。〔17〕殺姊屠兄:據《舊唐書·外戚傳》記載: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後之後,陸續殺死侄兒武惟良、武懷遠和姊女賀蘭氏。兄武元慶、武元爽也被貶謫而死。〔18〕弒君鴆(zhèn振)母:謀殺君王、毒死母親。其實史書中並無武後謀殺唐高宗和毒死母親的記載。弒,臣下殺死君王。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19〕窺竊神器:陰謀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20〕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指唐高宗死後,中宗李顯繼位,旋被武後廢為廬陵王,改立睿宗李旦為帝,但實際上是被幽禁起來(事見《新唐書·後妃傳》)。二句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張本。〔21〕宗盟:家屬和黨羽。〔22〕霍子孟:名霍光,西漢大臣,受漢武帝遺詔,輔助幼主漢昭帝;昭帝死後,昌邑王劉賀繼位,荒嬉無道,霍光又廢劉賀,更立宣帝,是安定西漢王朝的重臣(事見《漢書·霍光傳》)。作:興起。〔22〕朱虛侯:漢高祖子齊惠王肥的次子,名劉章,封朱虛侯。高祖死後,呂後專政,重用呂氏,危及劉氏天下,劉章與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合謀,誅滅呂氏,擁立文帝,穩定了西漢王朝(事見《漢書·高五王傳》)。〔24〕"燕啄皇孫"二句:《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成帝時有童謠說"燕飛來,啄皇孫"。後趙飛燕入宮為皇後,因無子而妬殺了許多皇子,漢成帝因此無後嗣。不久,王莽篡政,西漢滅亡。這里借漢朝故事,指斥武則天先後廢殺太子李忠、李弘、李賢,致使唐室傾危。祚,指皇位,國統。〔25〕"龍漦(lí利)帝後"二句:據《史記·周本紀》記載:當夏王朝衰落時,有兩條神龍降臨宮庭中,夏帝把龍的唾涎用木盒藏起來,到周厲王時,木盒開啟,龍漦溢出,化為玄黿流入後宮,一宮女感而有孕,生襃姒。後幽王為其所惑,廢太子,西周終於滅亡。漦,涎沫。〔26〕冢子:嫡長子。〔27〕先帝:指剛死去的唐高宗。〔28〕宋微子:微子名啟,是殷紂王的庶兄,被封於宋,所以稱"宋微子"。殷亡後,微子去朝見周王,路過荒廢了的殷舊都,作《麥秀歌》來寄託自己亡國的悲哀(見《尚書大傳》)。這里是李敬業的自喻。〔29〕良:確實、真的。以:緣因。〔30〕桓君山:東漢人,名譚,光武帝時為給事中,因反對當時盛行的讖緯神學,而被貶為六安縣丞,憂郁而死(事見《後漢書·桓譚傳》)。〔31〕社稷:原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穀神,後借指國家。〔32〕宇內:天下。推心:指人心所推重。〔33〕爰:於是。〔34〕百越:通"百粵"。古代越族有百種,故稱"百越"。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遠的東南沿海。〔35〕三河:洛陽附近河東、河內、河南三郡,是當時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36〕玉軸:戰車的美稱。〔37〕海陵:古縣名,治所在今江蘇省泰州市,地在揚州附近,漢代曾在此置糧倉。紅粟:米因久藏而發酵變成紅色。靡:無,不。〔38〕江浦:長江沿岸。浦,水邊的平地。黃旗:指王者之旗。〔39〕班聲:馬嘶鳴聲。〔40〕喑:(yìn陰)嗚、叱吒(zhà炸):發怒時的喝叫聲。〔41〕公等:諸位。家傳漢爵:擁有世代傳襲的爵位。漢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傳下去,所以稱"漢爵"。〔42〕地協周親: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親。協,相配,相合。周親,至親。〔43〕膺(應yìng):承受。爪牙:喻武將。〔44〕顧命:君王臨死時的遺命。宣室:漢宮中有宣室殿,是皇帝齋戒的地方,漢文帝曾在此召見並咨問賈誼,後借指皇帝鄭重召問大臣之處。〔45〕一抔(剖póu)之土:語出《史記·張釋之傳》:"假令愚民取長陵(漢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將何法以加之乎?"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六尺之孤:指繼承皇位的新君。安在:有本作"何托"。參閱前注〔20〕。〔46〕儻:通"倘",倘若,或者。〔47〕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48〕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49〕舊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義近。〔50〕"同指山河"二句:語出《史記》,漢初大封功臣,誓詞雲:"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這里意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孫永享,可以指山河為誓。〔51〕窮城:指孤立無援的城邑。〔52〕昧:不分明。幾(jī機):跡象。〔53〕貽(yí怡):遺下,留下。後至之誅:意思說遲疑不響應,一定要加以懲治。語見《周禮·大司馬》,原句為"比軍眾,誅後至者。"

8. 代李敬業討武曌檄的注釋譯文

1、偽:指非法的,表示不為正統所承認的意思。臨朝:蒞臨朝廷掌握政權。
2、地:指家庭、家族的社會地位。
3、下陳:古人賓主相饋贈禮物、陳列在堂下,稱為「下陳」。因而,古代統治者充實於府庫、內宮的財物、妾婢,亦稱「下陳」。這里指武則天曾充當過唐太宗的才人。
4、更衣:換衣。古人在宴會中常以此作為離席休息或入廁的託言。《漢書》記載:歌女衛子夫乘漢武帝更衣時入侍而得寵幸。這里藉以說明武則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寵幸。
5、洎(jì):及,到。晚節:後來。
6、春宮:亦稱東宮,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後人常借指太子。
7、私:寵幸。
8、嬖(bì)寵愛。
9、蛾眉:原以蠶蛾的觸須比喻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這里借指美女。
10、掩袖工讒:說武則天善於進讒害人。《戰國策》記載:楚懷王夫人鄭袖對楚王所愛美女說:「楚王喜歡你的美貌,但討厭你的鼻子,以後見到楚王,要掩住你的鼻子。」美女照辦,楚王因而發怒,割去美女的鼻子。這里藉此暗指武則天曾偷偷窒息親生女兒,而嫁禍於王皇後,使皇後失寵的事(《新唐書·後妃傳》)。
11、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認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稱用手段迷人為狐媚。
12、元後:正宮皇後。翚翟(huī dí):用美麗鳥羽織成的衣服,指皇後的禮服。翚,五彩雉雞。翟,長尾山雞。
13、聚麀(yōu):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語出《禮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這句意謂武則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卻當上了高宗的皇後,使高宗亂倫。
14、虺蜴(huǐ yì):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為有毒。
15、狎:親近。邪僻:指不正派的人。
16、忠良:指因反對武後而先後被殺的長孫無忌、上官儀,褚遂良等大臣。
17、殺姊屠兄:據《舊唐書·外戚傳》記載: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後之後,陸續殺死侄兒武惟良、武懷遠和姊女賀蘭氏。兄武元慶、武元爽也被貶謫而死。
18、弒君鴆(zhèn)母:謀殺君王、毒死母親。其實史書中並無武後謀殺唐高宗和毒死母親的記載。弒,臣下殺死君王。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
19、窺竊神器:陰謀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
20、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指唐高宗死後,中宗李顯繼位,旋被武後廢為廬陵王,改立睿宗李旦為帝,但實際上是被幽禁起來(事見《新唐書·後妃傳》)。二句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張本。
21、宗盟:家屬和黨羽。
22、霍子孟:名霍光,西漢大臣,受漢武帝遺詔,輔助幼主漢昭帝;昭帝死後因無後,故而由昌邑王劉賀繼位,劉賀荒嬉無道,霍光又廢劉賀,更立宣帝劉病已,是安定西漢王朝的重臣(《漢書·霍光傳》)。作:興起。
23、朱虛侯:漢高祖子齊惠王劉肥的次子,名劉章,封為朱虛侯。高祖死後,呂後專政,重用呂氏,危及劉氏天下,劉章與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合謀,誅滅呂氏,擁立文帝,穩定了西漢王朝(《漢書·高五王傳》)。
24、「燕啄皇孫」二句:《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成帝時有童謠說「燕飛來,啄皇孫」。後趙飛燕入宮為皇後,因無子而妬殺了許多皇子,漢成帝因此無後嗣。不久,王莽篡政,西漢滅亡。這里借漢朝故事,指斥武則天先後廢殺太子李忠、李弘、李賢,致使唐室傾危。祚,指皇位,國統。
25、「龍漦(chí,此字讀音存在爭論,另一種讀音為lí離)帝後」二句:據《史記·周本紀》記載:當夏王朝衰落時,有兩條神龍降臨宮庭中,夏後把龍的唾涎用木盒藏起來,到周厲王時,木盒開啟,龍漦溢出,化為玄黿流入後宮,一宮女感而有孕,生褒姒。後幽王為其所惑,廢太子,西周終於滅亡。漦,涎沫。遽(jù),急速。
26、冢子:嫡長子。李敬業是英國公李勣的長房長孫,故有此語。
27、先帝:指剛死去的唐高宗。
28、宋微子:即微子啟,他是殷紂王的庶兄,被封於宋,所以稱「宋微子」。殷亡後,微子去朝見周武王,路過荒廢了的殷舊都,作《麥秀歌》來寄託自己亡國的悲哀(《尚書大傳》)。這里是李敬業的自喻。
29、良:確實、真的。以:緣因。
30、袁君山:東漢時人桓譚,字君山。袁君山之「袁」,通假「桓」。漢光武帝時為給事中,因反對當時盛行的讖緯神學,而被貶為六安縣丞,憂郁而死(事見《後漢書·桓譚傳》)。
31、社稷:原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穀神,後借指國家。
32、宇內:天下。推心:指人心所推重。
33、爰:於是。
34、百越:通「百粵」。古代越族有百種,故稱「百越」。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遠的東南沿海。
35、三河:洛陽附近河東、河內、河南三郡,是當時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
36、玉軸:戰車的美稱。
37、海陵:古縣名,治所在今江蘇省泰州市,地在揚州附近,漢代曾在此置糧倉。紅粟:米因久藏而發酵變成紅色。靡:無,不。
38、江浦:長江沿岸。浦,水邊的平地。黃旗:指王者之旗。
39、班聲:馬嘶鳴聲。
40、喑(yīn)嗚、叱吒(zhà):「吒」通「吒」,發怒時的喝叫聲。
41、公等:諸位。家傳漢爵:擁有世代傳襲的爵位。漢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傳下去,所以稱「漢爵」。
42、或協周親: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親。協,相配,相合。周親,至親。
43、膺(yìng):承受。爪牙:喻武將。
44、顧命:君王臨死時的遺命。宣室:漢宮中有宣室殿,是皇帝齋戒的地方,漢文帝曾在此召見並咨問賈誼,後借指皇帝鄭重召問大臣之處。
45、一抔(póu)之土:語出《史記·張釋之傳》:「假令愚民取長陵(漢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將何法以加之乎?」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六尺之孤:指繼承皇位的新君。
46、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
47、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
48、舊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義近。
49、「同指山河」二句:語出《史記》,漢初大封功臣,誓詞雲:「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這里意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孫永享,可以指山河為誓。
50、窮城:指孤立無援的城邑。
51、昧:不分明。幾(jī):跡象。
52、貽:遺下,留下。後至之誅:意思說遲疑不響應,一定要加以懲治。語見《周禮·大司馬》,原句為「比軍眾,誅後至者。」 作為軍用文書的檄文,本篇確實達到了「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辭斷」(《文心雕龍·檄移》)的要求。首段歷數武氏罪惡昭彰,警醒李唐社稷面臨生死存亡之秋,為興兵討武鋪墊了充足的理由,可謂「事昭而理辨」;次段接寫敬業舉義之名正言順和兵威強盛之必勝無疑,可謂氣盛京藩,文武響應,示之以大義,動之以刑賞,更是理直氣壯,慷慨果斷。
首段分兩層:先歷數武氏之罪不容誅,緊扣首句一個」偽」字(篡位不合法、非正統)。第二層先以呼籲領起,前兩段感嘆王佐之臣已被殺盡,譏刺現有朝臣中再無霍光、劉章那樣輔佐;以漢成帝後趙飛燕,周幽王褒擬為喻,直斥武後是亡國滅君的禍根,說明李唐社稷危在旦夕。為下段寫興兵討武、匡扶唐室刻不容緩,做了有力鋪墊。
次段亦分兩層,先寫起兵之正義,再寫其兵威之壯大。從多方面鋪張揚厲,說明天時、地利、人和均占優勢,必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整段從道義之正和實力之強兩方面來爭取人心,理直氣壯,慷慨磅礴,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駱賓王提出了文章的主人公——李敬業。敬業乃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英國公徐世績之後,所以駱賓王說:「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寥寥數語就表明李敬業為國盡忠的決心,其言語使人信服,富有號召力。之後文章由痛訴武則天的暴行轉而號召宗室功勛、人民大眾團結起來反對武氏之暴行、拯救大唐江山水火之中。「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末段針對各方先示之以大義:前四句呼籲在朝諸君,皆厚蒙國恩重託,不論宗室異姓,討逆義不容辭;接以「一抔之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詰問,激發故君之思和新君之危,是動之以深情。再以「凡諸爵賞,同指山河」正面餌之以賞賜:以不察徵兆,「後至之誅」懷之以刑罰。末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氣勢磅礴,充滿必勝信心,成為後世經常引用的警句。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第一句話就表明了,武則天的偽善。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中少有的毒婦,其任用酷吏、奢靡淫亂、興佛傷民,陷大唐錦綉山河於水深火熱之中,屠殺皇室宗親、功勛權貴,是一個雙手粘滿皇室和人民鮮血的屠夫、一個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暴君。駱賓王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乃反武之至文。文章從開頭就直指武則天的種種惡性,精明簡潔、鞭撻入理,將一個醜陋猥褻的毒婦形象展現在我們眼前。使讀者憤恨、聽者泣涕,皆哀大唐之不幸、怒武賊之淫虐。文章寫武則天淫亂的「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等,將其靡亂不堪的私生活及為達目的兜弄色相、出賣肉體的事實交代的一清二楚,在我們的眼中出現了一個可比妓女的形象。如果僅僅如此,也不過是商紂王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等惑主之狐姬耳。但事實並非如此,武則天還有很大的野心,「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自掌權以來殘暴不仁,「近狎邪僻,殘害忠良」。駱賓王如實的記錄了其惡績,「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對於其罄竹難書的罪行駱只用了一句話形容:「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雖然僅止一句卻概括了宇宙的一切,充分的說明武則天罪惡之深以為世人所不容。武則天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她的淫亂、她的殘暴都是為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包藏禍心,窺竊神器」。為了這樣的終極野心武則天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大肆排除異己、任用親信、屠殺宗室、罷黜功勛,致使大唐江山風雨飄搖,「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一時之間先代君王所打下來的大唐帝國幾欲崩潰。
以振奮人心之語、發人深省之言,刺武氏之痛處、壯義軍之聲望。並近一步形容反武的可能性必然性,「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誇張的形容義軍的強大威猛,既振奮己方的士氣、爭取民眾的支持,又威懾敵軍、打擊武氏的氣焰。提出「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文章達到高潮,使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激情澎湃,讀到此處尚感心動,可見當時之人。這是這篇檄文最鼓動人心之出,我們可以想像當年一個個熱血男兒讀及此處,投筆從戎、捨身報國的情景,可以說此處是文章的精華,是今古檄文的典範。在體會激情之後,話鋒一轉又循循善誘說服意志不堅定的親貴,動只以情曉之以里,以無法迴避和駁斥的話語再次強調討武的必要,提出「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並指出「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與李室江山共存亡的必要,最後提出蒼涼的提問,「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再次將文章帶入小高潮,以發人深省的方式結局。
《為李敬業討武曌檄》筆力雄健,行文流暢,其名垂千古的文學價值向為學人所尊奉。或許其歷數武氏罪狀極具文獻價值,在最終將武氏釘於歷史的恥辱柱上功不可沒。如果將此文印證於其創作時代,又會從其文里文外,體味出它隱涵深刻的歷史文化命題。其中尤以社會權力的形成與維系、知識分子與當權者的關系,最為令人警醒。這方面的嚴酷,不僅構成了知識分子幾千年來的困惑,同時也與幾千年來知識階層沉重而扭曲著的命運糾纏在一起,千古以下仍令人深思難解。
本篇通體駢四儷六,不僅句式整飭而略顯錯綜(四四四四、四四六六、六四六四、四六四六參差成趣;每句中的音步變化如四字句有二二結構,有一三結構;六字句有三三、三一二、二二二、二四、四二等結構),平仄相對而低昂有致(如「入門見嫉」四句,一三兩句,二四兩句平仄完全相反對應),對仗精工而十分自然(如「南連百越」對「北盡三河」,「海陵紅粟」對「江浦黃旗」,不僅詞性、句法結構相對,而且方位、地名、顏色等事類也相對),用典貼切委婉而不生硬晦澀(如用霍子孟、朱虛侯、趙飛燕、褒姒、宋微子,桓君山等典故),詞采華艷贍富而能俊逸清新;尤其難得的是,無論敘事、說理、抒情,都能運筆如神,揮灑自如,有如神工巧鑄,鬼斧默運,雖經鍛煉而成,卻似率然信口。音節美與文情美達到了高度統一,堪稱聲文並茂的佳作;與六朝某些堆砌典故藻飾、晦澀板滯、略無生氣的駢體文,自有霄壤之別;而與王勃的《滕王閣序》,堪稱駢文的雙璧。
全篇雄文勁采,足以鼓舞鬥志;事彰理辯,足以折服人心。李敬業的舉義,終被武則天的三十萬大軍徹底打垮了,駱賓王從此也「亡命不知所之」(《新唐書》本傳),然而他的這篇檄文卻傳頌千古,具有不朽的藝術價值。 《為李敬業討武曌檄》的巨大人文價值集中體現在其篇首,即歷數武氏罪狀的部分,不僅為歷史提供了一個丑惡的統治樣本,也提示了一些歷史未解之謎。為方便敘述,將這一部分內容分句標識。其文曰:
「1、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2、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
3、洎乎晚節,穢亂春宮。
4、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
5、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
6、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7、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
8、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
9、近狎邪僻,殘害忠良。
10、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所同嫉,天地所不容。」夠了。
引文至此,已基本體現了該文的巨大價值——其可證實內容已足為世人提供一個道德敗壞的掌權者的標本;而其不可證實部分,則給研究者指出了用力的方向。
1、文章開頭就將當時的現狀與歷史結合到了一起。現實是什麼?皇帝已經成年,太後臨朝稱制與古制不合。更值得詫異的是,這個違制稱制的太後的品行也很成問題。「性非和順」確有所指。早年唐高宗為立武氏為後,欲廢當時的皇後王氏,為此與大臣褚遂良見解不合。高宗出言叱退遂良,一直藏在幃帳之後的武氏出言道「何不撲殺此獠」。「地實寒微」或有數解。武氏之父地位本不甚高,她在自己家裡因非正室所出,就更見低微。正因為此,武氏在太宗宮中只是一介才人,此其一。武氏被唐高宗從沙門超擢入宮,此其二。皇後、太後,都是應以母儀天下之面目面世,武氏顯然與此無緣。此等人物臨朝,實在是開了歷史的大玩笑。
2、進一步張揚武氏的來歷。既然武氏曾為太宗所御,高宗再以其為妃為後,顯然是高宗的不是了。當然,駱賓王的著眼點,並不在編排兩位先帝的不是,只是著重強調武氏的尷尬出身。
3、此句費解。昔人以為此晚節是相對於太宗朝而言。武氏以事太宗之身,再事高宗,確實稱得上穢亂。但以武氏日後的荒淫習性來看,如果在高宗宮里,有穢聞傳出亦屬情理之中。
4、此句又一次提到武氏身事兩帝之事,並表明其原有的皇後地位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聯繫到當年的皇後廢立風波,武氏的個中伎倆當是朝野皆知的。
5、6兩句回顧了武氏登上皇後之位的簡要過程及關鍵所在。確實如此。一向庸懦的唐高宗在廢後立後一事上,表現了他絕無僅有的剛毅。其結果昭示,朝野的一片反對之聲,也擋不住皇上的一意孤行。
7句是5、6兩句的結果。後半句前人解為,因武氏以一身事父子兩帝,從而陷太宗、高宗父子於獸行。確實,若武氏只是隱事高宗,不示丑於世,縱使這種亂倫行徑為人不齒,但若隱晦行事,總較之冠冕堂皇張揚於世讓人容易咽下這口氣。怎奈唐高宗喝了武氏的迷魂湯,非示丑於天下,這也叫無可奈何。或許前人的解釋還不充分,高宗朝前期,曾由武氏授意,賜其長子、廢太子燕王李忠死。而李忠的謀反罪名又顯然不為朝野接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宗的此等獸行又是拜武氏所賜。
8、此句為武氏品行定論,卻並非臆斷。武氏之毒也是大大有名的:為了搬倒王皇後,她不惜悶斃親生女兒;如願稱後,她又將王皇後及蕭妃斬去手足扔進酒缸溺斃;至於毒死親生的兒子太子李弘,餓死兒媳等事,更是令人發指。
9、此的前半句,前人多解為武氏重用李義府等奸人。此解不確。李等人士畢竟還是朝廷大臣,不能一概指為邪僻。在高宗乾封年間,武氏招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行巫祝之事,被高宗發覺,差點釀成了一場廢後風波。自漢武帝起,巫祝之事就被皇室嚴厲禁止。作為皇後,武氏以身犯事,盡管至駱賓王寫此文時,年代已遠,但仍是大罪一件。後半句無需解。長孫無忌、來濟、韓瑗、褚遂良、於志寧都相繼遭武氏陷害。
10、此句的「姊、兄」可以指出其證據:姐指韓國夫人——武氏的同母姐,因與高宗有染,被武氏毒死;兄指武氏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堂兄武惟良、武惟運——此四人因早先對武氏母女無禮,及武氏立為皇後,升他們的官,他們毫不領情,終被武氏找罪名處死。而「君、母」二字一向無解。史料中也找不到武氏謀害高宗的明證。但武氏的長子太子李弘被毒死後,曾由高宗破例尊號為孝敬皇帝,這或可給弒君一辭提供弱證。鴆母一說,則沒有絲毫痕跡。或許是駱賓王寫作時為了與前句配對湊音節而作。但在此之前,其所列武氏罪狀足以駭人聽聞,駱賓王及其主使似沒有必要編排一條偽證,使武氏罪狀的整體真實性受到破壞。在沒有證據而只能臆斷的情況下,筆者猜測此事可能與韓國夫人之死有關。武氏毒死其姐,或會受其母楊氏的詰難,母因此而遭毒手。究竟如何,恐怕已成千古無解之謎了。
行文至此,武氏之罪大惡極已無可辯駁。而問題也隨之產生。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固然是昏君暴君層出不窮,但可以肯定,像武氏這樣有如此之多的品行低劣、公開罪惡者,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從理論上講,皇帝應是天下道德倫理的准繩。毫無疑問,以武氏為首的政權在道德上已經破產。即使以前沒有破產,經過駱賓王這一番張揚也必定破產無疑。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道德破產的武氏政權曾有過任何意義上的權威削弱。據此是否可以這樣說,一個政權的生存與否,道德因素並非至關重要。這樣說確實令人吃驚,然而卻是嚴酷的事實。那麼,維系一個政權的要素究竟是什麼呢?或曰,是權力帶來的利益分配——當一個權力可以有效地予人以好處時,它總是能有效地運轉,正是武則天時代,最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武則天不以殺功臣著稱,但她殺功臣的數量之多,在歷史上亦可名列前茅。這里所謂功臣,是指為其取得權力出過死力之人,其中有一大半為她所殺,過河拆橋的意味極重。值得一提的是,她如此作派,竟毫不擔心會無人替她的政權效力。據傳,確實有人為此提醒過她,可她的回答很耐人尋味,她以飛蛾撲火為譬,指出,盡管有飛蛾因撲火而死,並不能阻擋其它蛾子繼續向火撲來,因為只要是蛾類,就非如此不可。原來如此,社會培養的士人都必須通過入仕才能體現其社會價值,難怪他們義無反顧地以能入朝為官為畢生追求。所以,盡管中國古話里就產生了「伴君如伴虎」之感嘆,迫不及待以求伴君者,仍然多如過江之鯽。這或許與供需關系有涉,因為由皇權決定社會地位分配的數量,總是遠遠低於社會顯在與潛在的求職人數。而在封建時代,知識分子欲為社會服務,除了入仕一道,竟再無其它出路。所謂「練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除了皇上的「恩典」,人們並沒有其它途徑。就是武則天本人,也是靠了籠絡住唐高宗才一步一攫取權力、擴大權力的。深諳權力三味又修成正果的武則天之流,從骨子裡輕賤知識分子和其它人才,先是使用他們,然後毫不留情地幹掉他們,而絕無人才斷檔之虞。於是,在很多人還願意為這個政權效力時,它是很難垮台的。這就是武氏政權巋然不動的秘密所在。同時,這種現實又印證了這樣一條嚴酷的社會法則——不論社會精英受到何等程度的摧殘,都不會使一個政權迅即崩潰。它所必須承受的代價,只是社會發展的停滯與社會生活的黑暗,而這一切災難恰好是由社會底層,包括被摧殘階層最為深切地感受著。既然施虐者在施虐時沒有任何直接損失,又怎能奢望這些暴虐會停止下來呢?
除了對武氏的揭露,駱賓王文章還揭示了一個反抗者自身的問題,即,武氏的種種劣跡並非到駱賓王寫作時才廣為人知,為什麼到李敬業起兵時才一下子提出清算總賬呢。原來李敬業等人因觸犯了武氏之法,遭到貶黜,一些心懷不滿分子聚到一處,才釀成了一場大亂。那麼,如果不是這樣,武則天再有十倍罪惡,李敬業等也不會起事。於是,李敬業等人的反抗,並非只是出於公心義憤,完全是因為武則天革命革到了他們頭上,嚴重損害了他們個人的既得利益,他們動了私心私憤,最終鋌而走險。最妙不可言的是,他們居然也做成了這篇慷慨激昂的公論,盡管骨子裡並不硬氣。難怪武則天之流要看不起知識分子,只要他們可以依附,他們總是會安之若素,依附不成時,才會發難,而這種發難又多半成不了事。所謂秀才造反,十九不成。更有甚者,李敬業造反不成,自己人頭落地、全家滅門不算,連祖墳都讓武則天扒了。想當初,正是李敬業的祖父李績一言九鼎,為武則天當上皇後鋪平了道路,並為武則天主持史無前例的封後加冕儀式,其對武氏的貢獻應是無與倫比的,其最後竟落得個掘墓鞭屍的下場。凡為武則天出力的人,多沒有好下場。不知是報應,還是為虎作倀的必然結果,中國歷史已提供了太多這方面的範例。也許正是這種不良預後,使得整個社會保持了一份良知,也使惡勢力的膨脹有度可限。無論怎麼說,武則天政權持續時間之長還是令人驚異的。由於武氏早先的卑微以及其追逐權力的行徑,受到絕對多數的朝廷正統勢力的強烈抵制,故武氏政權對所謂的正派人士有一種天然的敵視。如同武氏本人唯權是務、品行俗劣一樣,武則天時代朝中的下三濫也異乎尋常的多。並且這些下三濫根本不屑以假仁假義的面目出現,處處以丑惡本色招搖得勢,整個朝廷烏煙瘴氣,有正義感及有才乾的人處處受傾軋,常常處於下風,且人材凋零。就在這種狀態下,武則天的政權經歷了諸多的外憂內患,策動了無數次腥風血雨,竟是無往而不利。是不是那些品行極差之人身負治國之才呢?當然不是。那些敗類充其量只能是構成武氏權力,並為其壯大聲勢,而事關天下氣運的國計民生料理,又非正派人士料理不可。於是,歷史又產生了一個奇異現象,即,盡管在相當多數的情況下,有才乾的正直人士飽受摧殘,彷彿生物生理上的代償功能一般,那些倖免於難的知識管理人才超負荷超水平的運作,在極度不利的條件下,完成了那些看來無法完成的事,終於維系了社會不至於崩潰。
如同歷史上多數暴君一樣,武則天的政權基本上沒有輸給任何政治勢力,只是由於時間的自然法則而終結。於是,一千多年前由駱賓王《討武氏書》揭示的諸多命題,始終占據著人們的思考。人們沉痛地發現,此問題尚未因時代的演進而得到徹底解決。所幸的是,現在的知識階層已可以不通過仕途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駱賓王《討武檄文》流傳千古,而李敬業的討武戰爭,在華夏軍事史上卻難覓其蹤!

9. 代代孝輩輩傳,這廣告語有什麼問題

帶帶孝 背背磚

閱讀全文

與代孝敬業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過度擔心父母是什麼症狀 瀏覽:161
軍隊退休幹部退休工資包括哪些 瀏覽:194
怎麼給全家辦體檢 瀏覽:915
汽車駕駛證體檢有哪些項目 瀏覽:744
單位養老基數怎麼改 瀏覽:719
農村養老保險脫保該咋辦 瀏覽:129
2o18年四川企業退休工人漲工資 瀏覽:452
2016湖北省養老金漲幅 瀏覽:89
幼兒緣60歲生雙胞胎視頻 瀏覽:661
吉林怎麼查個人養老賬戶 瀏覽:183
富陽社保退休電話 瀏覽:138
測老年痴呆答案 瀏覽:470
60歲後每個月的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315
無錫補發的養老金什麼時候發 瀏覽:883
老年人三高如何養生保健 瀏覽:153
老年人總是頭暈是怎麼回事 瀏覽:521
失智老年人的行為和精神症狀簡稱什麼 瀏覽:929
女孩重陽節出生好不好 瀏覽:402
解決民生養老機構的對策 瀏覽:826
社保領退休養老金死亡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