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想孝敬親不在

想孝敬親不在

發布時間:2021-11-23 10:07:08

Ⅰ 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子欲孝而親不在:意思是「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原句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啟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好好孝順父母,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多為父母著想,盡孝要趁早。

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個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 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總之我覺得就是告誡後人要趁父母都在身邊是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年華老去~雙親不在之時懊悔當初~

Ⅲ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意思是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春秋孔《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原文: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譯文: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出去求學,周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系,這是過失之三。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說完就辭世了。

(3)想孝敬親不在擴展閱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相關成語是風樹之悲。

風樹之悲是成語,拼音是fēng shù zhī bēi,也稱為 「皋魚三失」。釋義指喪父母的悲傷。風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

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服侍,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大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因為這緣故,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Ⅳ 百善孝為先 子欲養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所有的好事裡面,孝順是最重要
(最悲哀的事)後輩想要孝敬父母,父母卻不在了

Ⅳ 想孝順親人親人卻不在的那句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Ⅵ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春秋時孔子偕徒外游,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游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
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總之是說天往往不隨人願,樹想靜下來而風並不歇息,兒子要孝順父母時而親人已經離世(沒有等著)。
所以,不要總想著以後孝順,時不我待

Ⅶ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意思是說

表面意思是:樹想停止擺動而風卻不停一直吹著、當兒子想要孝敬父母時父母已經不內在了。
內在容意思:其實這句話的重點是後半句、意思是當你知道要去孝順父母時她們已經不在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珍惜當下的點點滴滴去回報孝敬父母、不要到父母沒有時再去後悔。

Ⅷ 「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復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制。故事我也不知道,查到了這句話的出處給你看下吧。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以上的嘆息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大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Ⅸ 子欲孝而親不在

孩子想要孝敬父母,父母卻已不在人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個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

(9)想孝敬親不在擴展閱讀

《韓詩外傳》是一部記述中國古代史實、傳聞的著作。共十卷。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范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系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注釋,也不是闡發。《韓詩外傳》以儒家為本,因循損益、以傳資政,從禮樂教化、道德倫理等方面闡發了其思想。

已知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邁(1123-1202)說它屬於慶歷年間(1041—1048),毛晉(1599-1659)認為他擁有這個本子的抄本,他翻刻在《津逮秘書》之中。在明代的幾個版本中,《四部叢刊》所翻印的沈辨的本子淵源於元本(由錢惟善於1355年作序)。

Ⅹ 『子欲孝而親不在』的含義

意思是:當你要安靜的時候外界的很多因素可能讓你無法安靜,當你想要孝順父母時才發現親人已經不在了。好好珍惜現在,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以上的嘆息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大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閱讀全文

與想孝敬親不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社保醫保繳滿多少年能退休 瀏覽:249
2018年退休工人還長工資嗎 瀏覽:382
苟仙李長壽 瀏覽:893
新鄉養老險認證逾期怎麼辦理 瀏覽:275
鞏義長壽山作文 瀏覽:242
重陽節寧波景區優惠 瀏覽:565
2016上海市養老金調整 瀏覽:647
長壽二十四孝背夫出嫁 瀏覽:378
孔子子貢孝順分辨 瀏覽:225
重陽節活動現場載歌載舞 瀏覽:50
老人家吃苦 瀏覽:598
老人機如何用手機傳視頻 瀏覽:781
哪裡是個養生的好地方 瀏覽:354
失能老人如何喂葯 瀏覽:213
河北企業職工退休金 瀏覽:951
沙孟海長壽 瀏覽:929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轉農村養老保險嗎 瀏覽:601
長壽金逸國際影城 瀏覽:632
夢見老人復活什麼意思 瀏覽:746
長壽松果實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