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古人說人應該孝順的話

古人說人應該孝順的話

發布時間:2021-11-17 12:44:54

㈠ 中國古代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出自清代著作《圍爐夜話》。它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 其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㈡ 古人對老和孝的理解

這里暫不講悌,只講孝。孝是為人的根本,根本得以確立,大道才能暢通,德行才能生生不息。
《孝經》有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同樣是在強凋孝是為人的根本,人有德和教化,故孝也是為德和教化的根本。反過來說,不孝則非人,是獸之行;不孝則無德,更談不上教化。對孝本質的理解和對錯此處暫且不論。

那什麼是孝呢?
古人一再強調孝,天子多以孝治天下,可從來沒有人給孝下一個准確的定義。孝字本義是一個孩子在老人手下攙扶著老人走路。從字面意思看,孝有主動扶持老人(父母)的意思。《禮記》上有雲:「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這里的孝有供養、順從、恭敬的意思。《說文解字》上對孝的釋義:「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這里的孝所指意義豐富了許多,但也模糊了許多。扶持、贍養、順從、恭敬可能只是善事父母的幾種行為要求,而不能涵蓋所有。究竟怎樣才算是善事父母,沒有準確的解釋和答案。但從孝的扶持、贍養、順從、恭敬來看,都強調了孝作為一種義務而存在。那麼為孝的人對應的權利是什麼呢?下面這段話比較詳備:

「人不知孝父母,獨不思父母愛子之心乎?方其未離懷抱,飢不能自哺,寒不能自衣,為父母者,審音聲,察形色,笑則為之喜,啼則為之憂,行動則跬步不離,疾痛則飲食俱廢。以養以教,至於成人,復為授家室,謀生理,百計經營,心力俱瘁。父母之德,實同昊天罔極!」
這段話即強調了為什麼要孝,也訴說了孝背後的人享有的那些權利——供養、教育、成家、立業,不管這種權利是主動給予的還是被動接受的。這可以說是一種不平等的平等,父母給子女以供養、教育、成家、立業,子女給父母以扶持、贍養、順從、恭敬。至於這種不平等的平等對錯實難一言以概之,但不可否認在中國兩千多年儒家思想主導下,這種有關孝的不平等的平等一直延續著,時至今日,生命力仍然旺盛。

孝的行為要求和表現主要有哪些呢?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今日看來,迂腐至極,有違人性,說是「愚孝」也不為過。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立身即要自力更生,行道即要積德行善,揚名即要功成名就。立身和行道沒有什麼問題,應大力提倡。但揚名和為顯父母,要求則實在為過。人活著應有多種方式,平淡也是其中重要一種;能讓父母平靜、安心何嘗不是一種福,何必一定要顯達。讓父母顯達,主要還是面子問題,即所謂的「光宗耀祖」。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事親和立身沒有大錯,事君從現在看來是「愚忠」的一種表現;從古人看來,事君可能是「天經地義」。因為君後面是國,一國之君沒能侍奉好,國家怎能好?國家不能好,個人又怎能好?這是古人的邏輯,時代和認知所限,不作評判。
以上是《孝經》對孝的部分要求,也體現著孝的各種行為。

㈢ 我們都要孝敬父母古人說得好填一首名句

我們都要孝敬父母,古人說的民居那就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㈣ 古人是怎樣孝敬父母的

講一個《子游問孝》的典故。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專是「孝」。 孔子屬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 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說得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 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當然會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的應該體諒的。 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的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 喂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劬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么?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份要求嗎? 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不願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製力,兄弟就可以做到「孝」了。 ­ 愚直之言,言語唐突,若有冒犯,望乞海涵。但是誠意全君孝節,拳拳之心,希望"兄弟"們能夠明鑒­

㈤ 古人說孝順的名言警句

1)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3)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7)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9)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0)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1)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2)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3)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4)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5)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㈥ 古人講究孝順的家訓

《弟子規》里的《入則孝篇》可以借鑒。
入則孝篇
3、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解釋】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解釋】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5、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解釋】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此處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的典故)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解釋】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7、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解釋】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9、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
10、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11、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解釋】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當然,父母打自己,甚或要動刀動槍殺自己的時候,自己應該遠遠的躲開,跑掉,以免讓父母背上不慈殺害子女的壞名聲。應該就去法院提起訴訟。)
12、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解釋】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
13、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解釋】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
14、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5、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㈦ 孝順詩句名言

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孝敬父母的名言詩句大全50句

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5、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7、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清)《增廣賢文》。

10、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11、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3、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14、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清)李毓秀《弟子規》。

15、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7、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三國志·魏書》。

1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勸報親恩篇》。

19、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2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22、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3、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24、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清)李毓秀《弟子規》。

25、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26、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勸報親恩篇》。

27、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8、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勸報親恩篇》。

29、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孟子·離婁上》。

30、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3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32、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33、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35、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莎士比亞

36、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37、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春秋)《孟子·離婁上》。

38、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0、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㈧ 做人要孝順的經典語錄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6、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10、孝心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孝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

11、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12、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13、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14、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15、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6、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1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1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2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2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2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2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25、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

2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2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28、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㈨ 按照論語所說,人一定要孝!為什麼一定要孝孝順父母的意義是什麼父母養育子女的目的又何在呢

中國人其實很開放,什麼都可以反對和拋棄那些不太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人,往往以為中國人思想很保守,因循守舊,更不容易接受外來的東西,其實,正好相反。不信?請看,歐洲有些國家還有女王,大概就是保留了所謂的「封建餘孽」,亞洲更是有日本「萬世一系」的天皇;中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今安在哉?就是他們的子孫,也早已風流雲散了,還有幾人能續得上族譜!
如果說這是政治,那就再看文化,中華民族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自不待言,就說自漢以來傳入的佛教文化,自五四以來傳入的馬克思主義文化,這些文化都是我們主動接受的,如今這樣徹底地融入了我們這個民族血液中,請問,世界上還有幾個民族能和我們相提並論!
還有現在,我覺得中國大概是世界上思想最開放的國家了。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已經開放得不知道還剩下什麼了。他們的確很自由,但自由的代價是荒誕!如果覺得荒誕這個詞不太好,就換成「懸浮」吧!
所以,中國人是很開放的,是什麼都可以反對的,是什麼都可以拋棄的。
但是,有一樣東西,似乎最勇敢的中國人也從來都不敢反對,這就是孝!

父子關系是從哪裡來的?

《論語》的第二章是這樣說的: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

與!」《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中有許多孔子弟子的話,那是因為孔子的弟子認為這些話十分符合孔子的思想,就編入了《論語》,因此,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話看成孔子的思想。
有子的這段話是說:
一個人如果遵守父子關系、兄弟關系,但卻喜歡犯上,這樣的情況很少見;不喜歡犯上,而喜歡作亂的,這種人是沒有過的。所以,君子做事,從根本處著手,本建立起來了,道自然就成了。遵守父子關系,是建立仁的根本啊!
對於我們今天「自由」慣了人來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僵硬,很有些壓制人的感覺,但其實不是。《論語》里的很多社會關系,比如君臣關系、父子關系,說的都是理想狀態。即君應該有君的水平,臣應該有臣的樣子,父子關系也是一樣。
當然,現實中不可能完全是這樣,也正是因為如此,孔子的思想才有意義。所有上面的這些問題,隨著我們閱讀《論語》的深入,都會慢慢地說清楚的。
孝是仁之本,而孝講的又是父子關系。那麼,父子關系(包括以父子關系為代表的血緣、親緣關系)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很簡單,父子關系其實就是一種血緣關系,而且是動物性的血緣關系。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要像其他動物一樣對待這種動物的血緣關系,人就和動物沒有區別;人要想從一般的動物中區別出來,就要將這種動物性的血緣關繫上升為「人」的血緣關系。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一定要選擇血緣關系來作為人類之成為人類的突破口呢?道理既無比深奧,又無比簡單。說它深奧,是因為用所謂的學術話語來說,可以寫好多本書;說它簡單,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無比親切地感受到。它的簡單就在於:一、父子關系(血緣關系)所產生的親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感情,是完全自然而然地產生於人的內心深處的,是不需要後天培養的,也是任何外力難以摧毀的。二、血緣關系是不能選擇的(非理性的),是不能追問的,是只能承認和相信的。所謂「理性止步的地方,就是宗教的起點」,所以,以血緣關系為價值的起點,已經具有了「宗教」的意味。

在諸種血緣關系中,為什麼一定要選擇父子關系呢?其實,最早很可能重視的是母子關系,只是進入到父系社會以後,人類的「理性」化進程加速,父子關系成為最容易「人」化的血緣關系。於是,父子關系就被選擇出來了。其實,父子關系不過是在特定時代的血緣關系的集中體現罷了。

父子關系既包蘊了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感情,又具有了不可追問的「宗教」性,於是,這種關系就被從各種關系中選擇出來,作為人類(中國文化意義上的)之成為人類的基本關系。
動物的「人」一旦明確地意識道了「父子關系」,就變成了「人」的動物!
這在倫理學上,有個學術名詞,叫做自然血緣倫理本體。

什麼是孝?
孝就是遵守父子關系(血緣關系)。
上面說了,《論語》中的父子關系、兄弟關系是理想意義上的關系,那麼遵守這種關系就變得很親切很自然了。至於父子關系、兄弟關系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那是一個「歷史概念」,就是說,在不同的歷史情景中(不同的情況下),其內容是不一樣的。
孝分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來自自然血緣的感情,這種感性是無比溫暖的,無比柔軟的,是「人性」的,這姑且叫做「孝」的內向度;但是,另一方面,人類為了使自己成為人類,為了使人類社會能夠存在和發展,又必須制定一些社會規則,而凡是規則就必然是僵硬的,冰冷的,孝」既然是人之成為人的基礎,就必然肩負起某些規則,姑且叫做「孝」的外向度。
其實,在我們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孝」這兩個向度總是在「博弈」。內向度的東西多一些,社會往往就比較開放和進步,反之則比較禁錮。

孝,應該是一種心情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
十多年前,我在中國人民大學當本科新生的班主任。在學生將要報到入學的時候,系裡讓我去看看學生的檔案,目的是為了多了解學生。我詳細了查看了四十多名學生的檔案,令我驚奇的是,有幾個學生的檔案中竟然裝有他們高考作文的試卷。我仔細地「研究」了這些作文試卷,發現這些試卷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其中有一份就是寫自己的母親因病去世,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難,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的,細節很生動。讀了以後,我明白了招生工作人員的良苦用心。
開學後不久,我就找這位同學談話,鼓勵他要努力學習,並說有什麼困難盡管找老師和系裡的工作人員。他大概覺得我的談話怪怪的,就說:「我挺好的,沒什麼困難呀!」我更佩服這位同學了,說:「你母親去世了,你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系裡會考慮補助的。」他睜大了眼睛說:「啊!我母沒去世啊,好好的啊!」
這回該輪到我驚訝了:「你在高考作文里不是說你的母親去世了嗎?」誰知他一臉不屑地說:「您信那個!」
那位學生這樣寫作文也許不算是什麼太不應該的事,但我總覺得這樣的心情要不得!
孝有很多外在表現形式,但孝不是對領導的唯唯諾諾,不是在單位里的迎來送往,不是在場合上的舉止得體。總之,孝,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孝,其實是一種心情!只有在這種心情的滋養中,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人之為人!

萬事孝為本
上面有子的話是一個嚴密的推演過程。遵守父子關系而好犯上的人很少,不犯上而好作亂的人幾乎沒有。所以孝是根本。這是一個忠——孝、家——國的推演過程,也是中國倫理——政治的邏輯結構。這是一個漫長的故事,在後來的閱讀中我們會慢慢地展開。
古人講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試想,一個人在家打爹罵娘,到了社會上卻忠君愛國,這可能嗎?俗話說:「寒門出孝子,孝子出忠臣。」的確,未有在家不為孝子而能在朝為忠臣者。所以,只有孝,才能忠。
由孝而忠,是社會秩序;由孝而仁,則是人的道德發展的必然過程。孝的確是萬事之本,是中國人的價值之源。
中國人沒法拋棄孝。人——家——國,孝是根本,是基礎,是只能相信而不能追問的。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當承認自己不是人的時候。然而,如果前提是自己不是人,怎麼會有資格來追問「人」的問題呢?
我常含淚告誡同學們,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不能褻瀆的:一是母親,二是祖國!
除此以外,百無禁忌!

閱讀全文

與古人說人應該孝順的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返聘的人員還有年假嗎 瀏覽:729
補交養老保險1996年是多少錢 瀏覽:58
泰康璀璨人生養老保險 瀏覽:966
廣州鐵路公司老年大學 瀏覽:639
職工退休提取住房公積金 瀏覽:199
閆學晶演唱孝敬爹和媽 瀏覽:903
2018江蘇企業退休職工漲工資 瀏覽:711
80歲想把自己立戶口可以 瀏覽:574
河南省農村戶口獨生子還激養老金嗎 瀏覽:296
疫情期間老人最需要什麼 瀏覽:173
子女買父母房子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50
廚師體檢不合格怎麼辦 瀏覽:385
小孩子發脾氣打父母怎麼辦 瀏覽:944
社區組織重陽節活動橫幅 瀏覽:320
衛生局老年大學 瀏覽:71
老人如何換匯 瀏覽:910
臨河縣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21
林氏孝順的故事 瀏覽:874
養老保險續交會怎麼樣 瀏覽:265
2歲半寶寶有50度近視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