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秋節的手抄報的內容古詩
0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0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03、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04、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蘇軾《念奴嬌·中秋》
05、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06、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07、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 —— 蘇軾《陽關曲 》
08、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 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09、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 晏殊《中秋月》
10、中秋誰與共孤光。 ——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11、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12、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13、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14、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 —— 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15、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16、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
17、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18、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 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
19、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20、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 —— 蘇軾《念奴嬌·中秋》
❷ 中秋節與重陽節的區別
重陽節,時間: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節名由來:漢中葉以後的內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容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
習俗:此日進行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登高。
來源:《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❸ 中秋節和重陽節如何敬孝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❹ 關於新聞手抄報的標題
元旦手抄報
春節手抄報
清明節手抄報
勞動節手抄報
兒童節手抄報
教師節手抄報
國慶節手抄報
中秋節手抄報
三八婦女節手抄報
五四青年節手抄報
建黨節手抄報
八一建軍節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
母親節手抄報
校園手抄報
英文手抄報 元旦手抄報
婦女節手抄報
春節手抄報
清明節手抄報
勞動節手抄報
兒童節手抄報
教師節手抄報
國慶節手抄報
中秋節手抄報
春天手抄報
安全手抄報
植樹節手抄報
其它手抄報
聖誕節手抄報
學雷鋒手抄報
奧運會手抄報
端午節手抄報
七一黑板報
八一黑板報
五一黑板報
六一黑板報
春節黑板報
元旦黑板報
教師節黑板報
國慶節黑板報
中秋節黑板報
開學黑板報
期末黑板報
法制黑板報
其它黑板報
三八婦女節黑板報
五四青年節黑板報
聖誕節黑板報
重陽節黑板報
母親節黑板報
學雷鋒黑板報
報頭設計
國慶節資料
神七資料
手抄報花邊
建國60周年資料
植樹節手抄報
重陽節手抄報
運動會手抄報
學雷鋒手抄報
環保與旅遊手抄報
校園生活手抄報
科普知識手抄報
生活與健康手抄報
其他手抄報
運動會黑板報
校園黑板報
科普黑板報
環保與旅遊黑板報
手抄報設計欣賞
❺ 中秋節、重陽節。。。。。。。。的習俗!!!!
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
❻ 重陽節或中秋節的詩句
中秋節詩句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專成三人.
月既不解屬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❼ 中秋節先還是重陽節先
中秋節在先。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❽ 關於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端午節的招貼
端午節的來歷之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❾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寫 - 百度
1.春節、元宵節,要突出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尊老愛幼的主題,突出「紅紅火版火過大年」的節日氣權氛,營造安定和諧、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
2.清明節,要突出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的主題,舉辦祭奠英烈、清明詩會、掃墓踏青等活動,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傳統,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
3.端午節,要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舉辦拔河、登山等活動,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感,提高人們的科學意識。
4.中秋節,要突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主題,努力營造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5.重陽節,要突出家庭幸福、孝老愛親的主題,舉辦聯歡會、敬老、助老等活動,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學生們要根據以上節日的特色創編「節日小報」。
http://www.zixuekaoshi.net/zuowen/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