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勤勞儉朴孝敬父母量三百字作文
勤勞儉朴,孝敬父母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中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一)養成勤勞儉朴的作風
勤勞儉朴包括努力工作的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勤勞是指勤奮工作,熱愛勞動的品質和行為。勤勞表現為自覺積極地參加各種必要有體力勞動的腦力勞動,勤奮工作,吃苦耐勞,忠於職守,重視勞動效率和質量等等。儉朴是珍惜勞動成果,不鋪張浪費,不追求奢侈享受,節儉朴朴實的生活作風的行為。
勤勞和儉朴是相輔相成的。勤勞意味著創造勞動成果,儉朴意味著愛惜勞動成果。在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師臨終時對兩個兒子說:「我辛苦了一生,沒什麼留你們,我只能給你們兄弟倆留下一塊匾。」這塊匾分成兩半,大兒子拿一塊「勤」字,他起早貪黑,拚命勞動,確實收獲不少,可他不知道節約,平時大吃大喝,結果家裡沒有一點積蓄,日子過得很艱苦。小兒子拿了」儉「的一半,他只知道節省,吃飯穿衣都盡量節儉,卻不知道去勞動創造,沒多久,家裡東西用完了,日子過得同樣很艱苦。後來,兄弟倆終於醒悟過來,把兩塊匾湊到一起,「勤儉」成了弟兄倆有致富法寶。這個故事說明勤勞和節儉是相互聯系的。勤勞是開源,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節儉是節流,節約社會財富,積累財富,以利再生產和合理消費。
Ⅱ 誰有關於孝敬父母或勤儉節約的小故事急!急!
中國的24孝就是講這些故事的,你可以隨便找。這里有二十四孝的故版事和圖權片:
http://www.rsxz.cn/dispbbs.asp?boardID=9&ID=84&page=6
Ⅲ 以「感恩父母,勤儉節約」為主題寫5則材料
「感恩父母,勤儉節約」範文一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烏鴉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意,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呢!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怎麼能忘懷!父母給予的關切和愛護我們怎麼能不銘記在心呢!對於父母我們怎麼能不深深地感恩和盡孝!
古人說「萬善孝為先」。中國古代「孝悌」是為人之本。治理國家要「謹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義。」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感恩父母,勤儉節約」範文二
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從十月懷胎的生命孕育,到出生後的懷抱哺育。從蹣跚學步的幼兒,到朝氣蓬勃的青春少年。
從幼兒園、到小學,我們的生命成長的每一天、每一日、每一年父母都傾注了無限深情和關愛。付出了無數的心血!我們都讀過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但我們能否真正從內心深處感受和體驗這種普天之下所有的孩子的深切關愛呢?
「感恩父母,勤儉節約」範文三
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應有一種情懷——感恩,我們在感恩生命,感恩親人,感恩生活,感恩社會……如果,要我來選擇,我要第一個感恩父母。有句古話說的好: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他們讓我來到這個多彩的世界,是他們不辭辛勞地撫養我成長,是他們在我收獲成功時與我一同高興。
撒下喜悅的淚花:是他們在我遇到挫折時鼓勵我,一叮嚀聲聲,一份份期盼,父母的心與血時時流淌在我的周身!我今年十一歲了,這十一年裡,發生了不少讓我熱淚盈眶的事情,這些小事情,就是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其實,天下的父母有誰不疼愛自已的子女呢?在我們身邊時時發生著感受有的故事啊!
「感恩父母,勤儉節約」範文四
不要讓眼角失去光澤的父母再度為你擔心;不要讓徒添白發的父母再度為你操勞.為父母做的不必激情澎湃,不必驚天動地。他們要的是最簡單的。
一聲祝福、一個微笑、一杯熱茶,父母已經感覺我們懂事了,擦擦桌子、洗洗碗、疊疊被,替父母分擔家務讓父母感到我們已經長大了。同學們,行動起來,每天為父母做件事,在小事中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吧。
「感恩父母,勤儉節約」範文五
我相信各位同學的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同樣會為你們付出的,因為你是她的孩子。他們愛你,她們關心你勝過自己的生命。 可是同學們,你們又有多少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呢?
以前只知道父母對兒女有義務,卻不知道兒女對父母也有義務,捫心自問,你為父母倒過多少杯水?你為父母洗過多少次腳?想想看,從次呱呱落地到現在,父母為你花費了多少心血,除了倒水,洗腳,你還做了什麼。
Ⅳ 孝順、勤儉節約、大公無私、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互幫互助等等
孝順:陳毅為母親洗尿褲
大公無私:包拯執法不避權貴
尊敬師長:程門立雪
團結同學:毛澤東和同學一起鬧革命
互幫互助就很多了。
Ⅳ 勤儉節約 孝敬父母
買一些人參,或者買一些好的茶葉,這些都對老年人身體有幫助,最主要的就是版回家裡要對權父母孝敬,那比買什麼都強,回到家裡一定要多陪父母聊天··告訴他們你在外面是多麼的好,別讓他們為你操心。多幫父母些忙··過年走親戚的肯定不少,別讓父母累者了·,有什麼重的東西你來拿··
祝你合家歡樂··
Ⅵ 家風家訓的故事以孝順、勤儉節約為題寫350怎麼寫
說起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這其實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熏陶著我們的性情;這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對我們的成長產生全方位的影響;這也是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我們身上處處烙有家風的印記。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要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粒米飯……
記得那一次,我擰開水龍頭洗手,媽媽看到了上前制止我並教育到:「你怎麼能這樣呢?」「怎麼了……」我委屈的說。「你洗手時水龍頭一直開著,這樣太浪費水了。在許多邊遠山區里,很多小朋友連喝的水都沒有,所以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節約用水!」媽媽激動地說,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媽媽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孩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電視中演的那些缺水的災區嗎?他們哪有你現在這么幸福呀!」這時,媽媽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水龍頭擰緊吧,以後一定注意節約用水。」「好!」
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已經造成浪費,所以我們更應該小心的做好每一個細節。
當然勤儉節約不僅要節約用水,還要節約每一粒糧食,這個道理爸爸總是用行動來告訴我。當我吃飯時扒飯丟了飯粒,他便一顆顆撿起往嘴裡一邊送一邊講起小時候他爸爸給他講的那些缺糧少米的那些日子,那時一斗米能買一大壩田呢!
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爸爸,養成了節約糧食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習慣中培養起來的。
一個好的家庭,就要有一個好的家風。銘記著家風,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下去,成為國家之棟梁。
Ⅶ 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
如果通俗來講,孝敬父母就是讓父母過的舒服一些,讓他們心情更愉快,生活更幸福一些。
而對於勤儉節約來講,可以理解為學會理財學會過日子,不那麼鋪張浪費。
Ⅷ 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 演講稿
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為宇宙之主宰,亦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在生命的旅途中點燃了一盞明燈;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掌握了人生宮殿一門門的鑰匙;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擁有了一艘堅固的船;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猶如鳥兒擁有了調節平衡的尾巴……
孟郊在《遊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字里行間流露著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傾訴母愛之魅力.我們如今正沐浴著母愛織成的陽光吮吸著充滿母愛的瓊漿玉露.母愛偉大,父愛亦然,父母給予我們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無私的愛.
看著父母那爬滿歲月的額頭,看著那飽嘗雨露風霜的脊背,看著那飽經艱難困苦的絲絲白發,一種莫名的淚淌下面頰,我哭了,那是親情的呼喚.
看著那少不經事的小弟把母親氣得落淚,看著父母望子能成龍的憂慮,看著父母因孩子成績一再滑落而著急,額角的一條條銀蛇爬滿額頭,一種滾燙的東西從眼眶中迸出,那是感恩的淚.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育我們長大,沒有父母便沒有我們,當我們嬉戲於課堂之上,玩耍於操場,我們的父母卻正為我們高昂的學費而不辭辛苦地奔波著,每當返里時,我的心為見到父母而高興,與此同時,又為向父母索要生活費而隱隱作痛.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猶如一張白紙,有了感恩的心,這紙上便會出現粉紅.一生都懷抱感恩,紙的底色也便是粉紅,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我們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要珍惜父母的深情.
假期里,我與父母朝夕相伴,望著父母肩頭沉重的擔子將脊背壓彎,我一陣心酸,我幫父母打掃房間,做做家務,聊以表達對父母的愧疚.
作為一名高中生,在家的時日並不多,回想當初在學校里,想到家中日夜勞作的父母,頓感心力倍增.父母對子女的愛最無私,我身臨其境,感受頗深.
看到祖父離開人世,我想到日益衰老的父親,我恐怕百年之後,父親或母親離開我們,我們將無所依靠……我不敢再往後想,那將是多麼可怕啊!
我們仍是高中生,能給予父母的並不多,好好學習是我們能給他們的惟一的回報,優異的成績是能給他們的最好的精神慰藉.看到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父母才會感到他們的付出值得,他們的辛苦沒有白廢.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猶如一張白紙,有了感恩的心,這紙上便會出現粉紅.一生都懷抱感恩,紙的底色也便是粉紅,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父母的苦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出來的,多少次,深夜裡他們將我們送入醫院;多少次,風雨中他們盼望著我們趕快回家;多少次,月光下他們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多少次,……"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們要時刻懷著感恩的心,積極地回報我們的父母.
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我們沐浴著別人的恩澤而來,感恩是我們一生的使命,讓我們以感恩的心將我們的愛撒向這個世界.
我們都是有思想的群體,父母,每個人都有,生我者父母,養我者亦是父母,藉此機會,我向辛勤勞作的爸爸媽媽深鞠一躬,道一聲:"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Ⅸ 急需有關主題「感恩父母、勤儉節約」的資料。謝謝
孝敬父母的
1、鹿乳供親
春秋時期,有個叫郯子的人。他的父母年老,患有眼病,需飲用鹿乳來治療。郯子便披著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一次取乳時,郯子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他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來,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眼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尊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並護送他出山。
2、卧冰求鯉
晉朝有個叫王祥的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王祥對這個後母很孝順,可是後母總是看他不順眼。經常找借口罵他,可是王祥總是恭敬地聽著。不管母親吩咐什麼事情,他都會去做。有一次,後母生了病,非常想吃鯉魚,就讓王祥去捕魚。這時候已經是三九天了,到處都結著冰,王祥發愁了。忽然他想到一個好主意,用身子把冰融掉,不就可以捕魚了嗎?想到這里,他立刻把身上的棉衣脫下來,然後躺在冰上,不一會,就聽見身下「卡擦」一聲,兩條鯉魚蹦了出來,王祥立刻興高采烈地抓住魚,穿上衣服就回了家。後母看見王祥凍得嘴唇發紫的樣子,非常感動,以後再也不難為他了。
3、子路負米
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一家人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後來,子路做了大官,可他的父母去世了。有一次,他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中之多。坐在厚厚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
4、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