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乾隆是孝子嗎
1、乾隆是孝子。
2、答案依據:下面的四則事例可以說明
(1)乾隆帝視鈕祜祿氏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
(2)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
(3)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善至於終身。
(4)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後駕薨,舉國致哀,尊謚號定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因此後世稱其為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
3、孝聖憲皇後(1692年—1777年),鈕祜祿氏,生於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歷,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參考資料:http://ke..com/subview/74656/74656.htm#1_3
Ⅱ 頤和園宜芸館的乾隆碑文用的是什麼書法
頤和園宜芸館的乾隆碑文用的是行書
Ⅲ 頤和園是那個皇帝送給慈禧
頤和園是北京西山一帶三山五園之一,在清乾隆年間叫清漪園。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也遭磨難,但清漪園當時的規模較小,損失不是特別嚴重。後到了清光緒年間,挪用興辦海軍的經費為慈禧大壽重修了此園,並更名為頤和園,取希望太後在此頤養天年之意。
Ⅳ 乾隆給誰修的頤和園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百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圓明園)
望採納
Ⅳ 頤和園以前是誰住的
是乾隆為了給母親(清世宗孝聖憲皇後)慶賀壽辰而興建的。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1750年乾隆皇帝動用448萬兩白銀建成。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光緒帝重建,改稱頤和園。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
頤和園鼎盛時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大約220公頃)。
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
Ⅵ 乾隆皇帝在頤和園修身養性的地方叫什麼
是構虛軒。
在這座山包的頂端乾隆皇帝構築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樓閣--構虛軒。這暢軒是乾隆所鍾愛的一座書軒,更是一處登高賞景的好去處。從樓閣建成之日起,每年乾隆來到清漪園,都要登上樓閣憑欄遠眺。尤其在四大部洲景區建成之後,這里更是一處能夠欣賞整個景區的好去處。甚至乾隆還會在這里遠眺園子外面的鄉野風光,去想像那些自己難以經歷的田園野趣。
Ⅶ 頤和園是清朝哪個皇帝為哪個太後所建
是乾隆為了給母親(清世宗孝聖憲皇後)慶賀壽辰而興建的。
頤和園前身為「清漪園」,1750年乾隆皇帝動用448萬兩白銀建成。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光緒帝重建,改稱頤和園。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Ⅷ 故宮、紫禁城、頤和園分別是清朝皇帝干什麼的
1、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清朝皇帝辦公與居住的地方。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2、頤和園,是清朝皇室作消夏遊樂地。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
(8)頤和園乾隆的孝順擴展閱讀:
1、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
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2、頤和園歷史悠久,歷盡滄桑。遠在金、明時期,這里就是皇室的游樂之地,並有瓮山泊之稱。明代時,此處被建成好山園,同時在瓮山南麓興建了圓靜寺,並改瓮山泊為西湖,具有「西湖十景」的美譽。
到清代「乾隆盛世」時期,乾隆為其母做六十壽慶,改瓮山為萬壽山,改西湖為昆明湖,並在原圓靜寺遺址上興建大報恩延壽寺,同時改好山園為清漪園。從此大興土木十五年,營建起一座豪華壯麗的帝王宮苑,成為清代京都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一,清漪園以其優美的風景勝於其它各園。
公元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公元1886至1895年,慈禧太後為慶祝自己的生日,挪用海軍軍費進行重建,歷時十年,耗銀八百萬兩,並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0.8公頃,水面(昆明湖)面積約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
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 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帝後生活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游覽區。全園以西山群峰為借景,加之建築群與園內山湖形勢融為一體,使景色變幻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