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現代孝敬父母故事50字

現代孝敬父母故事50字

發布時間:2020-11-28 21:32:47

㈠ 現代關於孝順的故事50-80字

3、孝順從心靈做起
「每月給父母寄點錢花花,就敬到孝心了」。這是一些人的「常規做法」。其實,這也是對「孝心」的曲解。孔子在論孝道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如果只注重物的供養,那和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
有人作過調查,假如有100塊錢,美國人會花99元買保健品,1塊錢買葯;我們則相反。
不要把孝順父母當作一種責任,「孝敬父母是兒女的福氣」。——孝順父母是我們一生的作業。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篇文章之後眼圈是紅紅的……這是一個真看過實的發生在德國感人故事。9歲的孤兒德比為了尋找母親,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愛,他每幫助一個人,就請求他去幫助另外的10個人。他想以這種愛心傳遞的方式,總有一天自己的母親也會成為被幫助的對象。他對母親深沉的愛感動了整個德國,人們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動,德比成了德國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卻遇刺身亡。在他彌留之際,無數的德國母親假扮德比的母親來陪伴他。愛如潮水,涌動在每個人的心房……
1994年2月,德國北部城市科部侖茲還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兒院就坐落在萊茵河畔,高大的院落肅立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寂靜。這天早晨,孤兒院50歲的特麗婭修女外出辦事,走到大門口時突然隱約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她循聲找去,在門口的樹叢中找到了一個有著金色頭發的男嬰。修女將他留下了,並給他取名德比。
轉眼7年過去,德比在孤兒院里健康長大,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卻有些憂郁。天氣晴朗的時候,修女們帶著孩子們,穿過樹林,到河邊的青草地上散步。樹林邊鎮子里的人們指著他們對自己孩子說:「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如果你不聽話,也把你送進孤兒院!」
聽了這些話,德比非常傷心,他忍不住問修女:「嬤嬤,我的父母為什麼不要我,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德比的聲音里充滿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迷惘。修女吃驚地問:「你怎麼會這么想呢?」
「大家都這么說,我們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德比答道。修女安慰他:「雖然我沒有見過你的媽媽,但我相信她一定是愛你的,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當年你母親之所以拋棄你,一定是很無奈的。」德比沒有說話,但是從此他彷彿突然長大了許多,經常獨自站在孤兒院的窗口,眺望窗外的萊茵河,靜靜流淌的河水帶走了德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2003年母親節,節日的溫馨氣氛再次燃起了德比對母親的強烈渴望。那天每個電視台都在熱播慶賀母親節的節目,他們拍攝了孩子們在母親節里為媽媽奉獻愛心的鏡頭。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在汗流浹背地幫父母修剪草坪,他的母親在一旁看著兒子,激動得熱淚盈眶。德比對修女說:「我也想幫我父母幹活!你知道他們在哪裡嗎?」
修女沉默了,幾年來,沒有任何關於德比父母的消息。德比傷心地跑到街上,街上有那麼多母親,可沒有一個母親是他的。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德比哭了。
幾個月後,9歲的德比離開孤兒院,到附近一所小學讀書。一次課上,老師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古時有個皇帝,愛上圍棋游戲,決定嘉獎游戲的發明者。結果發明者的願望是讓皇帝賞他幾粒米,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放上兩粒米,在第三格上加倍至四粒……依此類推,直到放滿棋盤。結果最後是18000萬億粒米,總數相當於全世界米粒總數的10倍。」

㈡ 有關孝的故事50字左右 三則

1、孝感動天。復

遠古帝王舜年制輕時,父親、繼母和異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對父母孝敬,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於是就有大象和小鳥幫他耕種,後來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

2、戲綵娛親。

春秋楚國的老萊子為了讓父母開心, 70多歲時仍然穿著五色綵衣, 拿著撥浪鼓戲耍, 就像小孩一樣。一次他跌了一跤, 怕父母傷心, 就躺在地上裝哭,逗得父母很高興。

3、鹿乳奉親。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時想吃鹿乳, 郯子就身披鹿皮, 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獵人把他當做了真鹿, 要用弓箭射殺他。他連忙解釋, 獵人才知是人,對他大加贊揚。

4、為親負米。

春秋魯國人仲由, 年輕時家貧, 自己常吃野菜, 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後來他做了大官, 但是父母死了, 他經常感嘆: 「現在我還想為父母親去負米,卻再不能了。」

5、嚙指心痛。

春秋魯國人曾參少年時經常到山裡去打柴。一天家裡忽然有客人造訪, 母親不知如何接待, 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 明白是母親在召喚, 便趕快回家招待客人。

㈢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100字

1、孝順媳婦肖秀雲悉心照顧婆婆

1956年,肖秀雲開始照顧婆婆楊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過去了,肖秀雲一直堅持照顧婆婆,肖秀雲說,做孝順媳婦是自己一個簡單的想法。楊金枝,今年已經101歲,兒媳肖秀雲,今年已79歲。

楊金枝的獨子已過世近10年了,現在,兒媳肖秀雲和婆婆楊金枝住在八師一三四團下野地鎮鎮區保障性樓房一起共同生活,楊金枝的生活起居還和以前一樣都是肖秀雲照顧。

肖秀雲說,我和婆婆都出生於窮苦人家,我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我有退休工資,婆婆也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平常她喜歡吃啥我就做啥,雞蛋糕、餃子等我都給她做著吃,她年齡大安的假牙,飯軟些她好吃。

2、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 大學生背母求學

9月1日是學校開學的日子,當其他大學新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來自肥城的學生於統帥卻是「背」著母親來到大學校園的。由於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從小學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飯、打理農活。

可這並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少年,初中畢業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重點高中。此後,他開始了「背」起母親上學的日子。雖然於統帥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母親,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錄取。

拿到錄取通知書,於統帥的心裡很高興,但也伴隨著不安。因為到青島上大學,他放心不下母親,母親放心不下他。於是,於統帥做了一個決定,背著母親來上大學。山東愛聯盟公益基金會長張瑛得知此事後,決定資助於統帥大學四年學費及租房費用,並為他們早早在石油大學附近租好了房子。

3、母親兩度突發腦溢血癱瘓,90後男孩背著母親求學

湖北武漢,從母親住院開始,邱炳強幾乎24小時在一旁照顧。

這個年輕人表現出了超乎其年齡的堅強和冷靜。由於近10年來長期照顧自己卧病的父母,他早已學會了護理技巧,這讓醫院的護士都驚訝不已。2008年10月,廣東電白縣沙琅鎮17歲少年邱炳強遭遇噩耗,父親舌癌不治去世。

但厄運依然沒走遠,2009年,母親周紅霞由於連續加班超時而暈倒,腦內大出血,術後脫離危險卻造成半身癱瘓,失語,需要人長時間在身邊護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強決定休學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種毽球表演節目自己賺錢,一方面開始了漫漫的替母維權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寫上訴狀,許多大人都應付不了的繁雜手續他都一一嘗遍。

母親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強一人來照顧。2011年,邱炳強輾轉來到深圳市西鄉中學復讀,母子二人租住在學校附近,早中晚學校住處來回跑。

除了學習,邱炳強還是該校中國青少年毽球推廣中心的代課老師,上好文化課、堅持毽球訓練、表演賺錢、照顧母親,邱炳強事事安排妥當,2012年7月,他順利被武漢體育學院單招錄取。

4、歷屆中國感動人物山西女孩孟佩傑被評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她孝順母親的事跡不僅感動中國,也感動天下人的心。當養父走後,在她八歲的時候養母又生病癱瘓在床,伺候照料養母的重任就壓在她稚嫩的身上。

而她的養母由於對生活失去信心准備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小佩傑發現了,哭喚著把媽媽從死亡的陰影中拉回,使媽媽放棄自殺念頭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氣與女兒相依為命。

八歲的小佩傑既要給媽媽做飯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學校上課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進大學山西省臨汾師院。

5、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㈣ 孝敬父母現代故事200字

我叫巴飛翔,今年6歲了,在育才學校一年級七班上學。在家裡,我是媽媽的好孩子,在學校,我是老師的好幫手。

從小,我就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疊被子然後吃飯穿衣也是自己做, 吃完飯我還會把吃飯剩下的菜渣掃一下。 如果還有時間,我還會幫助爸爸媽媽掃掃地,擦擦桌。放學回家如果看見爸媽在做飯,我就會幫媽媽摘菜。 上幼兒園我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鄰里街坊都很喜歡我。每次有好吃的也都是先想到長輩。這學期,我決定用功學習,因為我知道優異的成績才是對爸爸媽媽最好的回報!

㈤ 古代\現代:孝敬父母的故事.(主要內容.50字以內.)古現代都要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賣身葬父 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參考處:http://free.21cn.com/forum/bbsMessageList.act?bbsThreadId=1880792 二十四個孝敬父母故事(組圖) 一,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二,扼虎救父: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三,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 四,嘗糞憂心: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五,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六,滌親溺器: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七,扇枕溫衾: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八,拾葚異器:蔡順,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問:「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九,湧泉躍鯉:姜詩,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後來他家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十,聞雷泣墓:王裒,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十一,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後來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十二,卧冰求鯉: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十三,戲綵娛親: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十四,賣身葬父:董永,少年喪母,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十五,刻木事親: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稟告,回家後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十六,行佣供母: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 十七,懷橘遺親:陸績,三國時期吳國人。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 十八,埋兒奉母:郭巨,獨自供養母親,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十九,孝感動天: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二十,親嘗湯葯: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二十一,嚙指痛心:曾參,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二十二,百里負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二十三,蘆衣順母:閔損,孔子的弟子,生母死後父親娶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只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父親知閔損受到虐待後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二十四: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參考處: http://bbs.cheng.com/viewthread.php?tid=8594

㈥ 感人的現代孝心故事

你可以去搜索一下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裡面都有很多類似於

㈦ 現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現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張九精,河南新蔡縣韓集鄉天廟村人,自幼家境貧寒,5歲時便隨打工的父母遷到遼寧省葫蘆島市。初中三年級時,張九精的母親在一次火車事故中不幸遇難,使他對生活的苦難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擊,一開始,張九精的成績直線下降。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又慢慢地緩過勁來,堅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師范大學。大一下學期,那是他父親糖尿病病發最嚴重的時候。打電話時,他父親在電話那頭什麼也聽不見,無論張九精怎麼大聲地喊。在和父親的電話聯系中,張九精強烈地感覺到: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身體上,父親的情況都非常糟糕,張九精心疼地落淚了。從那時起,張九精就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力改善生活條件,得到經濟上的支撐,把父親接過來一起過,讓他生活得好一些。
從大一開始,張九精就踏上艱辛的勤工儉學之路,先後做過電器促銷、床上用品促銷、文具促銷和建築防水工程、家教等勤工儉學工作,靠勤勞改變生活處境,以早一點把父親接到身邊照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掙來的2000元後,張九精說服了患病的父親,並把他接到海南。一到海南,等父親休息兩天後,張九精放棄了所有家教的時間,叫上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陪父親到海邊散心、游泳,細心照顧。
看到兒子求學這么辛苦,父親張玉美心裡十分過意不去。到海南的第七天,張玉美就決定「找點事做」——撿破爛。因為擔心會給兒子丟臉,張玉美最初收破爛是「偷偷摸摸」的,晚上才出來撿。張九精察覺到父親的顧慮後,於是抽空陪父親一起撿破爛。他對父親說:「咱們用雙手勞動掙錢,有什麼丟人的?!」在撿破爛的路上,張九精遇上同學也不躲避,父親彎不下腰時他就幫著撿。父親從此也終於敢光明正大撿破爛了。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張九精經常給父親沏壺苦丁茶,因為聽說苦丁茶對治糖尿病很有好處;他天天陪父親吃飯,陪他老人家說說話,解解悶,聽父親發發牢騷;他會在天冷時,把學校發的厚被子給父親,讓父親睡得暖和,並抽空去給父親洗衣服,捶捶背......就這樣,他邊求學,邊打工,邊悉心照料父親,用超乎尋常的堅韌毅力承擔起了贍養、照顧父親的責任。盡管無錢就醫,但在張九精的精心照料下,父親的狀態開始好轉,體重也開始增加了。這些也許在別人眼裡並不起眼,但張九精覺得很幸福,很值得回味。他說:「能為自己所愛的人做一點事,讓他不那麼勞累,讓他開心,這不就是我們所想要的日子嗎?」他對父親說:「爸,雖然在物質上沒幫上我什麼,但您給了我很多,都在我心裡,那就是質朴、真誠和自信,您教會了我怎樣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不是正如你您說的嗎: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您看,我們一路風雨兼程,不是這樣走過來了嗎?」——是的,就是這樣,雖然生活貧困,面對父親的拖累,他不怨天憂人,不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伴著父愛,與父親同甘苦、共患難,憑著堅強、勇氣、自信,一路走過來,走出了不平凡的足跡,走出了不一樣的精彩。而他臉上依然是樂觀、燦爛如陽光般的笑容。
摘自網路

㈧ 現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老一輩抄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襲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㈨ 現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乖乖女深情回報父母 梅婷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小時候的她聰明活潑,乖巧懂事,人見人愛。1988年,梅婷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前線歌舞團舞蹈班。舞蹈班的女孩子特別愛美,她們經常一起去街上買漂亮的衣服和各種化妝品,而梅婷幾乎很少上街,經常一個人呆在練功房裡練功。 一天,母親來學校看女兒,見其他女孩子一個個打扮得像公主,而梅婷簡直就是她們中間的「灰姑娘」,母親內疚極了,她覺得讓女兒受委屈了。於是,她帶著女兒來到商場里,要給她買幾套漂亮的衣服,梅婷堅決不同意:「媽媽,你們為了培養我,已經很不容易了,我不能再給你們增加負擔。再說,我從來不和同學們比吃穿,只和她們比學習。」女兒小小年紀就能說出這樣的話,就知道這么體貼父母,母親欣慰地笑了。 5年後,梅婷畢業進入了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舞蹈隊。領到了第一個月的津貼時,她給父母每人買了一個禮物,然後把剩下的錢全部交給了母親。母親摟著女兒,幸福地說:「我們的小婷婷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了。」 1996年,梅婷考入了中央戲劇學校表演系,昂貴的學費和在北京的各種開銷,對他們家來說,是一筆龐大的開支。梅婷想,自己再也不能加重父母的負擔了。因此,上學期間,她總是尋找機會拍攝一些廣告,在劇組去客串一些角色,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問題,甚至還能給父母一些零花錢。 隨著《血色童心》、《北方故事》、《紅色戀人》等影視劇的播出,梅婷漸漸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後,她的片約不斷,很少有時間與父母見面了,但無論走到哪裡,她始終覺得自己是一隻風箏,線緊緊拽在父母的手裡。 平時在外面拍戲,無論多晚,梅婷都要打電話回家,向父母報平安。每次從外地回到家,她都要給父母買大包小包的禮物。隨著經濟條件的逐漸好轉,梅婷為父母換了一套住房,添置了傢具,還掏錢讓父母去國外旅遊,見見外面的世界。 梅婷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後,她每年都要把父母接到北京來住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梅婷不接戲,推掉一切應酬,甚至連手機也關掉,一心一意在家裡陪父母。有時,她還一手牽著父親、一手牽著母親在公園里遊玩,去街上吃各種小吃。朋友見了,勸梅婷要注意自己的名人形象,她卻說:「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在父母的眼裡,我永遠都是他們長不大的小女孩。」 兒行千里母擔憂。梅婷一個人在外面闖盪,父母也深深地牽掛著她。從小到大,父母已經為梅婷操碎了心,因此,梅婷有再多的苦和累,也不讓父母知道。 有一次,梅婷在外面拍戲時感冒了,晚上,在給家裡打電話時,細心的母親感覺女兒的聲音有些嘶啞,關心地問她是不是病了,梅婷故作輕松地說:「媽媽,您別擔心我,我挺好的。」說完,她就掛斷了電話,大聲咳嗽起來。 2001年秋天,梅婷在外地拍電視劇《南北一家親》時,不慎摔傷了胳膊,痛得她整夜睡不著覺。這時,母親打電話問她最近身體怎麼樣,梅婷強忍著淚花說:「媽,我很好,請你和爸爸放心。」 《南北一家親》殺青後,梅婷帶著尚未完全康復的胳膊回到了南京,令她意外的是,父母都不在家,哥哥告訴她:「媽媽得病住進了醫院。」梅婷一聽急了,連忙趕到醫院,見到躺在病床上憔悴的母親,她一下子哭了起來:「媽媽,你都病成這樣了,為什麼不通知我回來照顧你?」這時,母親也發現梅婷胳膊上的傷口,反問她:「孩子,你的胳膊怎麼了?是不是受傷了?」梅婷這才把實情告訴了母親,說:「媽媽,我不想你們為我擔心。」 那段時間,梅婷忍著胳膊的疼痛,陪母親在醫院里住了幾天,和她說話解悶,為她端水遞葯,把蘋果削好皮,切成一片片放進母親的嘴裡。母女倆享受了一段難得的天倫之樂。 陳毅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並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他臟衣服都拿出洗得乾乾凈凈,母母親欣慰地笑了。

㈩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50字!

一,恣蚊飽血: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二,扼虎救父: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三,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四,嘗糞憂心: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全文

閱讀全文

與現代孝敬父母故事5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空勤體檢過期了怎麼辦 瀏覽:965
為什麼有些人管自己父母叫叔和姨 瀏覽:456
老年人腹脹大便少是怎麼回事 瀏覽:534
老年人補腎膏方 瀏覽:715
結婚前的體檢有哪些 瀏覽:946
為敬老院打掃衛生 瀏覽:792
動物如何孝敬父母 瀏覽:754
交多少社保退休能領8000元 瀏覽:80
茅台酒廠體檢後要多久才通知 瀏覽:367
父母的哪些話影響了你的人生 瀏覽:890
老人睡覺氣喘還有多久 瀏覽:574
2017年7月泰安退休金 瀏覽:487
老人不吃飯胸悶大喊大叫怎麼回事 瀏覽:982
成鄉養老自主繳費不交能開多少 瀏覽:18
奶奶您真幸福有這么好孝順的孫子 瀏覽:815
老年人戴什麼樣手錶 瀏覽:616
遼寧中人養老金計算和補多少 瀏覽:929
重陽節的古詩名字 瀏覽:916
養老院老人病重如何安慰 瀏覽:337
聊城春季徵兵體檢時間什麼時候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