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怎麼樣孝順父母

怎麼樣孝順父母

發布時間:2020-11-28 18:41:10

A. 孩子如何孝順父母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剛剛提到的是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親,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參),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剛好他的朋友來找他,古代朋友來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長的路才到。他母親為人特別忠厚,想著朋友這么找來,這么遠來,那假如又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紮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馬上覺得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快快步趕回家裡來。結果一回家,看到他母親話還沒講,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麼事,為什麼我的心一陣痛?結果母親才跟他解釋,因為有朋友過來,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這么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確實實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自己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度,為什麼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沒有人教。每天腦子里想什麼?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們常常會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母親喜歡吃什麼東西?他們都說不知道。結果我就問小孩子,我說: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說當然知道,有什麼、有什麼,講了好幾樣。我說你看媽媽念念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麼,媽媽這么照顧你,你是怎麼樣去回饋母親的,居然連母親想吃什麼都不知道。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父母。所以我們就跟小朋友說,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麼?先買母親喜歡吃的東西。藉由這個對比讓他們去感受到母親這么愛護我們,我們卻連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這樣的孝心也是取決於他們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樣,再加上教育當中以孝道為根本,從小就教他孝。甚至於是鄰里鄉黨互相之間看到孝子都會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當時候的社會風氣也很好。現在確實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斷了二、三代,必須從頭開始。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從母親整個懷孕到生產,接著養育的整個過程,讓他去體會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知恩才能報恩。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小朋友說,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頂禮,跟這些白骨頂禮。頂禮完之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跟這一堆白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們過去的祖宗,我們應該對祖宗禮敬。拜完這一堆白骨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兩堆骨頭比較黑的分一堆,比較白的骨頭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骨頭為什麼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接著就說:這一堆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整個胎兒的營養都要從母親的身體當中抽出來,所以鈣質流失很多。然後因為整個養育過程非常操勞,所以母親身體就會日漸憔悴,而且在整個懷胎過程是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懷胎是幾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們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把一個雞蛋交給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這一顆雞蛋。諸位朋友,結果怎麼樣?結果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個雞蛋差不多三分鍾又忘記了,漸漸就會蹦蹦跳跳,所以這么一蹦蹦跳跳,雞蛋馬上就破掉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跟學生講,你看你們保護一個小小的雞蛋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么大的一個自己的小孩,保護多久?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懷胎到後期的時候,躺都躺不舒服,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要生產,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面有一些生產用的床,在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諸位朋友,為什麼有那兩根鋼柱?痛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撐一下,把這個痛轉移到拉力當中來,所以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已經彎掉了,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是母親生產痛的力量連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的辛苦、辛勞。我們會接著跟小朋友說,母親生完產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她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子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產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連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夠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來了,那更辛苦。所以我們有一個家長就說,她說懷孕還沒生下來以前,覺得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完產之後,覺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於連覺都睡不好。我記得我那個小外甥,他一歲以前很多時間都在我們家待著,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那裡吵,家裡的人是輪番上陣,一個換一個,因為手都快抱斷了。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是我幾乎半個小時手都快斷了。所以確確實實母親養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來母親要哺乳,就要趕快吃很多營養的東西來提供孩子。在懷孕期間很多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會常常嘔吐。但是這些母親還是勉強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因為想著這些營養要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所以在這整個生下來之後的養育工作,也是讓母親非常勞累。我聽我爺爺說,我母親生我們三個,那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哺乳,母親早上還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課上到第二節課,還要馬上利用下課時間趕回家裡來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吃完之後馬上又跑回學校教書。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小時候,常常下課時間太累了,一打鍾整個人就趴下來,就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她的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確確實實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能夠打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所以我們在引導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都是讓母親非常辛苦,讓他能夠去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聽的過程也會很感動,甚至於有一些孩子眼淚都會掉下來。那我們進一步會引導小孩,我們既然知道母親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去報恩當一個孝子,那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母親花?買大房子給母親住?這個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是讓他能夠從當下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引導孩子你拿一個拖鞋也是幫母親一個忙,甚至於幫母親拖拖地,幫母親分憂解勞,這都是盡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們的《弟子規》,所以告訴孩子說只要你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份孝心。從哪裡開始盡?我們《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紮根,開始做起。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冬溫夏凊」的典故是東漢有一位讀書人叫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所以他就跟他父親獨自生活。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他就很體恤父親的狀況,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他就先躲到被窩裡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較熱,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來睡,點點滴滴都是在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我們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黃香看到了父母會冷、會熱,所以他懂得去做這一些工作。諸位小朋友,我們父母生活當中還有

B. 如何孝敬父母才是最好的

讓他們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你帶給他們的關懷與溫暖,其實父母只要子女心裡惦記著他們,他們就很幸福了。

C. 該怎樣孝順父母

一、應當記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們知道作父母的,無論是貧是富,是智是愚,也不管是飛黃騰達,或是一生潦倒,他們在養育兒女方面都一樣地含辛茹苦,花費了一生寶貴的精力。從十月懷胎到嬰兒呱呱落地,無不為生養兒女花盡心思,操勞過度。為了將兒女拉扯成人,父母吃苦受罪從來沒有一聲怨言。兒女的衣食住行無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心。在我們中間年輕的弟兄姊妹,也有為人父母的,你們會深切地體驗到:養育兒女實在不容易!所以說,父母的養育之恩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

我們的生命是神籍著父母賜給我們的,所以我們當記念父母的生育之恩。提前5:4說:「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守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
然而世上有許多的兒女長大後,常常忘記父母的哺育之恩,不顧念親情,對父母採取打罵、虐待、遺棄的態度,嚴重敗壞社會風氣,玷污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舊約」《出埃及記》2章17節:「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新約時代保羅在《羅馬書》1章30-31節也說「他們是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保羅不但教導作丈夫和作妻子的應該怎樣相片,也勸戒作兒女的該如何對待父母,這也是我們當今教會面對的巨大挑戰。

所以,我們孝敬父母首先要記念父母的生養之恩,讓主恩典不斷地激勵我們,更新我們對父母之愛的回應,從而產生敬老之情,使一輩子為養育我們而受盡勞苦的父母,能得到安慰和滿足。

二、聽從和順從父母:

當前大多數青年人都推崇「個性張揚」,讓他們「聽從」或「順從」父母都很困難。自從神創造人以來,這成為一個問題。當初神賜給人類自由意志時,人們選擇了「不聽從」神的話,始祖亞當和夏娃的行為使整個世界陷在罪中,從那一天起,這種行為影響著每一個人,人類背逆神墮落之後,「不聽從」變成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今世代,一些作兒女的,不聽從父母的勸告,賭博、洶酒、早戀、偷竊、逃學……整天無所事事,不服父母管教。作父母的遇上這種情況是最可憐、最悲哀的。

神是在教導兒女對待父母的態度時說「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箴言30:17)這些話告誡我們不聽從和孝敬父母是神所憎惡的,為天地所不容,神的話真叫人膽戰心驚。我們實在要敬畏神,聽從他的教訓。《以弗所書》6章1節:「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20節說得更清楚:「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他還說:因為你們現在是基督徒,在基督里有了新的智慧,不要錯昧無知,不再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所以「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2~23)後面又說得更明確:「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1~32)。

總之,兒女要聽從父母的理由是因為我們在基督里的地位,我們是在主裡面的人,我們的生命不再發球自己,而是用主耶穌基督的寶血買贖回來的,所以,我們要榮耀神。在主裡面聽從父母,也就是在真理里聽從父母,真孝還包括勸諫。《聖經》說:「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提前5:1)。「不可嚴責」就是要求人在勸責中有愛有敬。

古人在教導我們勸諫父母時說:「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禮記·內則》)。意為:兒女在勸諫父母時,不能有生氣的臉色,聲音要柔和;若父母不聽勸諫,要格外敬愛他們,待有機會時再勸諫。這是和《聖經》的教訓相吻合的。我們要用不斷的禱告祈求聖靈來光照我們的父母。使他們走在神恩典真理的正道上。這是神所喜悅的。

當神的愛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聽從父母的榜樣。《路加福音》2章41~51節記載了十二歲的耶穌在聖殿中的事情:當時少年的耶穌知道自己為什麼到世上來,知道自己的使命,但仍聽從父母,順服父母。

三、要奉養父母

中國人講「孝」,包括報答養恩,供奉父母需要。在《聖經》中講孝道,也有奉養父母的記載,《馬太福音》15章3~6節,記錄了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借口將奉父母的錢(物)作供獻給了神,就可以不孝敬父母了。主說,他們是借著人的遺傳,廢了神的誡命。《提摩太前書》5章8節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可見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神的命令,也是神看為美好的事情。

一個家庭,有大有小,有老有幼,兒女孝敬父母,媳婦敬愛公婆,女婿尊敬岳父母,晚輩敬重前輩,一家人和和睦睦,相親相愛,多麼令人羨慕!有人認為供養父母是額外負擔,這是錯誤的觀點。「孝」和「教」是分不開的,涵蓋了善待、供養、尊敬、愛慕的各個方向,並且禁止用言語和行為傷害父母。有人認為給年老的父母吃、穿就是有孝了。其實還不夠,他們還需要更多的體貼、關心、尊重、呵護。使他們安享晚年。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衰老,當你眼睛昏花、耳朵失聰、牙齒脫落、頭發落光、說話嘮叨、語無倫次、彎腰駝背的時候,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子女來關愛啊!現在我們若不肯聽從神的誡命,不孝敬父母,豈能盼望自己的兒女將來會孝敬我們呢?主耶穌教導我們:「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和先知的道理」(太7:12)。要孝敬父母,就必須順從和奉養父母,這才是真正有孝,是基督徒應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是合神心意、蒙神喜悅的。神所賜的豐盛福樂不止是在世時的健康長壽,還有屬天的產業得以長久,是今生與來世的恩福。這是何等寶貴、何等有福的應許。

D. 要怎麼樣做才算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孝敬》—母愛慈祥的,父愛嚴厲,但少了那個也不行,母愛父親都是沒個兒女的版將來的幸福權,我為什麼這么說呢,生下你
養育了18年,教育了18年,操了18年的心,也浪費了他{她}們18年的經歷,我們做兒女的欠父母的太多太了,這一生一世也怕報答不完他們對我們的這一代的付出,所以不愛誰也不能不愛父母,不孝敬誰也不能不孝敬父母,我們是長大了但回過頭來想想這18年你是咋走過來的!好好孝敬他們二老吧!在這我祝你的父母身體健康,往事如意。!

E. 怎樣孝敬父母

我以前也有這個顧慮我從高中就在外地上學了。我們總是*心安理得*的向父母索取著,我馬上畢業了,在著6年半里我慢慢總結:
1:
交流
有話就和他們分享(無論好與壞事)好的他門會替你高興,壞的他們會給你好的建議(畢竟他們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多)。像我上高三的時候交了個男友放假回來通電話(電話費當月幾百)他們問我,我試著說了,他們不但沒說我還和我分享了他們情竇初開時的事情,讓我有了正確的目標,後來我和男朋友都考入了不錯的大學,到現在我們一起奮斗找工作。從那後我有事就和他們說反而他們很放心我也很開心。
2:
努力學習
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他們沒想從我們身上得到任何東西,他不會願意要我們去打工掙的那一點點錢而是想看到我們的成績,他們想我們以後「有出息」這是他們的無償奉獻!
3:
做力所能及的事
請問你給父母端過幾次洗腳水?
請問你吃完飯主動收幾次拾桌子?
請問你主動洗過幾次碗?
請問你有幾次主動給父母捶背?
只這四個問題我有一年回家沒有多做一個假期也就做了一兩次知道么,收拾桌子洗碗後他們說我真的長大了(那時我20了)!我給我爸捶了一會背他就說不用了累壞你(但我看到他笑了)。洗腳水端來了媽的眼睛紅了!他們別無所求只要你有關心他們的那份孝心,不用做多他們就會知道你的心裡有他們關心他們,父母會決的沒白養你、沒白疼你,長大了會疼我們了。這是安慰,父母會很開心!
4:
多在家幾天
有幾年放假回家我覺得和父母呆著,沒意思,要去這個同學家住兩天那個同學家過個夜,小學聚會晚回一會兒(半夜一兩點才回)中學聚會多喝點十點多回,(回家就睡半夜還吐)媽幫你收拾給你端水,看著心疼!雖然嘴上罵你,疼在她心尖上啊!我不領情肯定第二天早上不吃飯就出去「玩」了,他們呢也沒心情吃早飯了,還要工作一天,我們於心何忍!他們就想和他們一起看著你吃早飯,看著你按時睡著!看電視和媽聊聊感情片,和老爸喊喊足球,侃侃拳擊,對這社會、學校的看法。如此而已!
這是小女子的拙見,本人自視還沒資格教別人,互相學習!

F. 該怎麼樣孝敬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父母年歲大了,我們當然要孝順他們,我們孝順他們就是要陪在她的身邊,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關心他們的所思所想,為他們盡量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盡善盡美,當然,孝敬父母最大的行動就應該是陪伴,畢竟父母一天比一天年齡大我們一在他們身邊,父母會感到非常的開心。

G.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難得有幾天假期,我決定帶爸媽出去玩玩。爸爸臨時有事去不了,我帶媽媽去了山西平遙古城和晉祠。

我們的第一站是平遙古城,在古城走了整整一上午,我不停地回答媽媽提出的各種各樣的疑問,我基本上給她講了整個的晉商史。問到最後,我有點累,所以,回答媽媽的問題就有點不耐煩,實際上那時候媽媽已經有點不高興了,可我卻沒有看出來。下午,我帶媽媽去晉祠,買完車票的時候,媽媽說:「我不想去了,我有點累。」我真的感覺媽媽是在無理取鬧,車票已經買了,她卻說不想去了。如果不想去,她為什麼不早說?於是我沒好氣地說:「我們都買票了你卻不去了,你這不是故意的嗎?」我沒想到,媽媽聽到我這么說立刻哭了,邊哭邊說:「我最不願意和你一起出來玩,還得看你的臉色??」

媽媽的那句話如針一般扎在我心裡,我一下子感覺我很混蛋,真不是個東西(我不會罵人,可我真的想狠狠地罵自己一頓),媽媽這句話在心裡壓抑了多久,實在憋不住了,才說了出來?媽媽的心該有多痛?

長期起來,我給媽媽買好衣服、好鞋,媽媽穿的很多衣服品牌,有很多我自己都不捨得買;每次回家我都給她錢,她想買什麼,我從來不會阻攔;我經常帶她出去玩??我一直以為,我算得上孝敬。

可是,我對媽媽卻從來沒有耐性,我會給她臉色看,會不耐煩地打斷她想說的話,會在每次離家時把她裝到包里的特產拿出來說:「媽,我在外面什麼買不到?那麼遠,我不帶了,你們留著吃吧。」

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做過很多很多??

可是,我卻從來沒想到,這些是我對媽媽最大的傷害。媽媽需要的並不是穿好衣服,並不需要我給她多少錢花,她需要自己的女兒理解她、尊重她,能在每一次回家時好好地陪她說說話。而我,自以為已經給了她很多,卻惟獨沒有給她足夠的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愛。最起碼,媽媽沒有感覺到我愛她,我的方式,的確不叫愛!

《論語》中有一段子夏和孔子關於孝的討論: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意思是是說: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不夠,遠遠不夠,這不是真正的孝,這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種愛是自私的,這只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對父母少些愧疚??

每次我帶一恆出來玩的時候,一恆也會問很多問題,每一次,我都會耐心地回答他提出的各種疑問。有時候,我已經很累了,不想再玩了,可只要一恆玩的很有興致,我再累,也會耐心地陪著一恆玩,直到他不想玩了為止。每一次一恆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很有耐心地哄著他吃??

我小時候,媽媽又何嘗不是這樣對我的?

一恆走進我生命的時候已經四歲了,我沒有經歷他剛出生,拉屎拉尿都需要人去伺候的那個階段,也就是說,我沒有經歷媽媽半夜要起來給孩子換尿布、餵奶,天天感覺自己睡不夠覺的那個階段。而我的媽媽,在我小的時候,操了多少心?她耐心地半夜爬起來給我餵奶、換尿布??聽爸爸說,我小時候很鬧人,一點也不讓人省心,天天哭,媽媽始終抱著我,輕拍著我,希望我可以在她的懷抱中平靜下來??無論我有多麼無理取鬧,媽媽都沒有大聲呵斥過我。

媽媽現在老了,成了孩子,我和她的角色發生了互換。是的,她成了孩子。有一次我和她去買菜,天很熱,我給她買了塊雪糕,媽媽吃著我給她買的那塊雪糕,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媽媽會像孩子一樣以她的方式在我面前撒嬌,她會無理取鬧,她會告訴我這里疼那裡疼??直到媽媽在我面前哭,我才明白,原來媽媽這么做只是為了吸引我對她的關注,她希望我能對她多一些關心和呵護。而我,究竟對媽媽做了什麼?我天天對恆爸說應該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難道媽媽就不需要理解和尊重了嗎?

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他們不需要穿名牌、開好車、住豪宅,他們需要的只是孩子能常在他們身邊陪陪他們,能陪他們說說話,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對他們和顏悅色,多些耐性!

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父母吧,因為我們小時候,父母也是那樣愛我們的!

H. 現在的年輕人該怎樣去孝敬父母呢

現在的年輕人該如何孝敬父母?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是80、90、00後一代。他們的父母接受的知識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而這幾代人的父母在生育上已經不像以往生育有很多孩子,一般1、2個為主,偶爾有3個孩子的,再多就很少見了。基於這些情況,我們在孝敬父母的時候要重視以下幾點:

第一、重陪伴。這一代的父母生育的孩子少,而他們的孩子受教育程度更高,更多的出省、出國學習,陪伴父母的時間很少,很多時候這一代的父母都是兩位老人在相互的扶持中度過的。孩子自從上高中後,就很少能相見、相伴。因此在孩子成年後,有時間應該多陪陪父母,這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逢年過節,能回家盡量回家陪陪。能接到身邊的,盡早接到身邊來。莫要到老得動不了,一身病了再考慮這個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父母一輩也並不缺太多的物質,缺的主要還是孩子們的陪伴。陪伴是最重要的,平時能回盡量回,定時電話溝通,哪怕只是個三五分鍾的電話,常常聯系也是好的。

閱讀全文

與怎麼樣孝順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懷孕了不能做什麼體檢 瀏覽:970
遵義老年大學地址查詢 瀏覽:833
泰州老年大學網課 瀏覽:426
老年人對小孩子說賞析 瀏覽:986
孝順的虞順 瀏覽:761
長江養老添年享為什麼不能贖回了 瀏覽:882
2016農村基本養老保險 瀏覽:212
無為無城養老院 瀏覽:760
駐馬店養老院招聘 瀏覽:624
濟南市老年大學2020年報名 瀏覽:691
徐州24小時陪護老人要多少錢 瀏覽:128
老人說孩子丑是什麼意思 瀏覽:963
信陽婚前體檢需要准備哪些材料 瀏覽:545
巧克力怎麼養生 瀏覽:237
父母要做什麼體檢 瀏覽:875
老人不給看孩子怎麼辦 瀏覽:629
辦理退休當天就開始算工資嗎 瀏覽:185
買完惠州15年社保能拿多少退休金 瀏覽:820
哈市退休工資計算 瀏覽:221
肺病的老年人白細胞控制多少合適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