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主題班會的開場白
重陽節主題班會的開場白可以是尊老愛幼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現代社會,孤寡老人越來越多,我們應該提高整體素質,關愛老人,讓中華美德得以傳承。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九九重陽節主題班會擴展閱讀: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2. 五年級班會活動有哪些
五年級的學生班會活動,要是認真開展起來,是豐富多彩的。
1、節日班會,可以利用節日對孩子們進行了優良傳統教育,或者讓孩子們展示自己風采,如利端午節,六一兒童節;還有重陽節、元旦……
2、可以開展辯論會、演講會等,選擇就比較有意思的、比較貼近生活的話題,讓小學生自己發表看法,不僅讓他們學習到多知識,同時也對孩子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3、還有很多活動,就不再列舉了~!
下面給兩個比較好的範例,供參考:
範例一:
生命在你手中
——交通安全教育
授課時間:第四周星期一 授課人:陳結儀
一、教學目的:
1、通過讀新聞、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學們對交通安全的重視。
2、通過本次班會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及交通標志,並逐步形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課前准備: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交通事故的新聞。
2、組織學生排演小品。
3、選好及訓練班會主持。
三、活動過程:
(一)
1、主持讀有關交通事故的新聞以引入主題。
主持A讀新聞。
2、 主持B:大家聽了這則新聞有什麼感想呢?
3、同學們議論,各抒己見。
4、主持小結: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視。
B: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交通規則,並要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二) 交通知識競賽(搶答形式)
1、交通訊號燈有哪些顏色?都有些什麼作用?
2、紅燈亮時行人該怎樣?
3、黃燈亮時還可以過馬路嗎?
4、 什麼燈亮時才可以走?
5、行車、行人應靠哪邊走?
6、出示各種交通標志,讓同學們說出交通標志的名稱及其意義。
(三)
看小品,議一議:
1、小品內容:一名小學生放學回家由於不遵守交通規則,結果出了車禍。
2、議一議:
(1)這個小朋友違反了哪些交通規則?
(2)我們應如何遵守交通規則?
3、把小朋友的錯誤糾正過來。
(四)
小結:
1、同學們小結:通過這次活動,你懂得了什麼?
2、班主任小結: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樂掌握在你的手裡,希望同學們通過這次班會活動,學會珍惜生命,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五)
課外延伸
請你做個交通督導員,帶領低年級的弟弟妹妹遵守好交通規則。
範例二:(節選)
主題: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形式:主題班會
活動地點;五年級五班教室
參加對象:五年五班全體同學
參加人數:59人
活動目的:
了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結合學校德育室開展的「白發紅顏,其樂融融」禮儀教育月活動,生活中積極參與尊老、愛老活動,從不同的方面創造機會去體驗。以此了解重陽節的由來、習俗、傳說故事及其發展,培養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感悟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也藉此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上台匯報演出能力。
活動內容:
(一)出隊,敬禮,唱隊歌 (二)古詩歌引入,介紹「重陽節」來歷以及習俗的意義。 (三)講解令人觸動的身邊老人的故事。 (四)各抒己情,說說生活中怎麼對待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老人,共鑄情感熔爐。 (五)通過問答看看學生對老人的關心情況,同時欣賞相關的詩歌動畫,體驗重陽所蘊含的情感。 (六)學生文藝表演——小品,朗誦詩歌和舞蹈,突出新一代對節日的認識與蘊含其中情感的感悟。總結,收旗。
3. 關於重陽節主題班會的設計 急啊
重陽節主題活動設計
一、設計思考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在重陽節,孩子們通過與敬老院的老人們及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一起聯歡、登高等活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等老人的關心和愛護,培養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質。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幼兒豐富以下經驗:①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又叫「老人節」。②爺爺、奶奶非常關心小朋友,我們也應該尊敬爺爺、奶奶。③每個小朋友對爺爺、奶奶表達愛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④重陽節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故事和詩詞。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年齡段
主要經驗
小班
(1)知道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等老人的節日,體驗他們對自己的愛,激發尊敬他們的情感;
(2)在與爺爺、奶奶一起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相互關愛的溫暖和快樂
中班
(1)知道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老人的節日,初步了解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2)樂意參與重陽節的相關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人們的關心和節日的祝賀;
(3)了解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愛,激發關愛老人的情感
大班
(1)通過調查、交流等活動,了解重陽節的來歷和一些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敬老活動,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老人們表達自己的關愛與尊敬之情;
(3)在訪問、對話中感受老人也需要關心和幫助,進一步激發關愛老人的情感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年齡段
序號
活動名稱
主要涉及領域
組織形式
小
班
1
為爺爺、奶奶做臉譜
藝術
集體
2
欣賞童謠《小板凳,你莫歪》
語言
集體
3
找爺爺(奶奶)
藝術
集體
中
班
1
我為爺爺、奶奶做餃子
藝術
區域
2
奶奶,對不起
語言
分組
3
奶奶誇我孝順兒
語言
分組
4
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藝術
集體
5
我和爺爺、奶奶過重陽
綜合
集體
大
班
1
讓座
語言
分組
2
爺爺、奶奶的一天
語言
區域
3
爺爺、奶奶的好幫手
社會、語言
個別
4
製作重陽糕
健康
集體
四、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環境創設
小 班
中 班
大 班
班
級
環
境
(1)收集「我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照片布置教室;
(2)提供眼鏡、拐杖等材料讓幼兒學習扮演爺爺、奶奶,進行游戲;
(3)區域:泥塑「做重陽糕」;講講、說說「我的爺爺、奶奶」;
(4)游戲:《糕點小屋》
(1)班級主題環境布置:
①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②和爺爺、奶奶說句悄悄話;
(2)區域: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為爺爺、奶奶做禮物;
(3)游戲:《帶爺爺、奶奶去旅遊》;
(4)語言角:提供有關敬老內容的圖書,供幼兒閱 讀、講述
(1)用有關活動的問題、資料、照片、繪畫作品等布置教室;
(2)區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重陽節的資料、為爺爺、奶奶做禮物
(3)美工角:提供各種材料供幼兒畫、剪、貼「我的爺爺、奶奶」;
(4)家長園地:請家長配合,鼓勵 幼兒在家裡幫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關愛老人的情感;
(5)游戲和節日相結合,發展游戲情節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一)小班
活動一:為爺爺、奶奶做臉譜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在「臉譜上」正確擺放並粘貼五官。
2.知道抹適量的膠水進行粘貼。
3.體驗用自己製作的面具進行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事先剪好五官、胡須。
2.爺爺、奶奶的臉譜紙板每人一張、膠水、抹布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教師戴上臉譜的表演,引起活動興趣。
2.學習製作臉譜的方法。(先找出相匹配的五官,然後擺放在臉譜上,最後粘貼)。
3.製作臉譜。(教師指導,觀察幼兒擺放五官表現爺爺、奶奶的臉部特徵,提醒幼兒抹適量的膠水進行粘貼。)
4.戴上臉譜,隨著音樂學爺爺、奶奶走路,體驗表演、游戲的快樂。
活動二:欣賞童謠《小板凳,你莫歪》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看情景表演和參與表演的過程中理解、學習童謠。
2.愉快參與活動,體驗關心爺爺、奶奶的快樂。
活動准備:
大班幼兒排演情景劇。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理解童謠的內容。(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表演的內容進行討論,初步感知童謠的內容。)
2.完整地欣賞童謠,學念童謠。(教師在幼兒學念童謠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表現出童謠的節奏。)
3.扮演角色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童謠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
4.創編童謠內容進行表演。
★指導語:我們還能為爺爺、奶奶做一些什麼事情?試著把它編進童謠里。
活動三:找爺爺(奶奶)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嘗試隨音樂邀請同伴和自己共同舞蹈。
2.愉快地參與創編、表演等活動。
活動准備:
1.音樂磁帶。
2.幼兒會跳《找朋友》舞。
活動過程:
1.邊唱《好寶寶》歌曲,邊按節奏做捶背、揉肩等動作。
2.學習邀請舞《找爺爺(奶奶)》。
(1)聽音樂《找朋友》,邀請同伴跳邀請舞。
(2)學習邀請舞《找爺爺(奶奶)》。
①隨《找朋友》音樂改編歌詞、創變相應的舞蹈動作。
②師生共同演唱和表演。(啟發幼兒按歌詞內容表演,找到爺爺或奶奶後做捶背、揉肩等動作。)
3.復習歌曲《好娃娃》,能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
六、資料鏈接
1.知識資料。
農歷的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在《易經》中,將「九」定為陽數,所以,重九又叫「重陽」。九月初九又稱「重陽節」、「重九節」。這一日正逢秋高氣爽,是郊遊登高望遠的好時候。在古代,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登高、游園、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是重陽節活動的主要內容。王維在《九月九日登高憶山東兄弟》里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現了他對親人真切的思念感情。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佩茱萸草,登高坡之頂,飲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與自然的渾然一體,常常讓人想到長壽。因此,在今天,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敬老節」,民間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敬老活動,以祝願老人身體健康、生命長久。
2.教學資料。
(1)童謠。
小板凳,你莫歪
小板凳,你莫歪,我扶爺爺坐下來。
我為爺爺捶捶背,爺爺誇我好乖乖。
奶奶誇我孝順兒
小板凳,三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
奶奶嫌我磕得臟,我給奶奶煮麵湯。
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給奶奶剝花生。
奶奶嫌我剝得慢,我給奶奶煮米飯。
大米飯,香噴噴,奶奶誇我真孝順。
(2)音樂。
①活動《找爺爺(奶奶)》參考歌曲《找朋友》進行改編,歌曲《找朋友》參見金波主編:《幼兒音樂游戲活動》,上海,上海出版社,1992年,第13頁。
②歌曲《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參見上海音樂出版社編:《音樂游戲王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年,第164頁。
4. 重陽節主題班會發言詞
尊敬的爺爺奶奶:
您們好!
今天是九月初九,既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也是溫馨的「老人節回」。答俗話說:兩陽相重,九九艷陽天。的確,在這雲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的季節,橘紅橙黃,金桂飄香,令人心情舒暢。
爺爺,奶奶,今天是您們的節日,沒有昔日您們艱苦的創業,哪來我們今天優美的校園?為了表達對您們的崇敬,我們特別獻上幾個節目。
請欣賞:
節目一
節目二
節目三
節目四
節目五……
尊敬的爺爺、奶奶,是您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把美好的年華、熱情和精力都貢獻給了祖國。您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有一首重陽節賦 寫得特別好: 九九重陽金光照,萬紫千紅大地明。人老不失戎馬志,
余熱生輝耀九重。振興九洲心不老,祝與青松永同齡。
最後,我們忠心的祝福您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5. 重陽節主題班會怎樣組織的
一、班會目的
1.了解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養成尊老敬老的好習慣。
2.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速度加快,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到尊敬老人、愛護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未來一代的責任和使命。
3.老人的人生經驗是豐富的,人類正是靠著有經驗的老人毫無保留地將金子一樣珍貴的智慧傳給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續、發展和壯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馬識途」的道理。
二、班會過程
1.一名男孩身著唐裝,在高聲朗誦中上場: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男孩提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同學甲:我知道,你是唐朝的著名詩人王維,你朗誦的這首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重陽節的時候作的,對嗎?
同學乙:我還知道,那年你只有17歲,正在長安趕考。看到人們都那麼高興地和家人一起歡度重陽節,你在長安感到非常孤獨,思念遠在蒲州的親人,才寫下了這首詩。
2.「王維」顯得非常高興:同學們,你們說得真好!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有著非常多的良風美俗,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清明節百姓掃墓祭祖、植樹造林、禁止煙火,官員勵精圖治、勤政清明,以此告慰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的一片孝心。那麼你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嗎?
大家紛紛開始討論。
同學丙:我們還是聽X老師說說,好嗎?
老師:同學們,也許你很早就通過王維的詩句知道了重陽節,今天我再向你們詳細介紹一下我們古老的節日重陽節,好嗎?
播放幻燈片。
老師: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了。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同學們,通過你們搜集的資料,誰能在老師的基礎上再介紹一下重陽節?
3.同學介紹重陽節。
同學丁: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同學戊:登高的「高」和重陽糕的「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同學己: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同學庚: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同學辛:還有好多詩人為重陽節作詩呢!像孟浩然的《過故人庄》中就有兩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他喝的應該就是重陽節的菊花酒吧。
同學壬:還有一句「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可能是作者三年沒有回家了。
同學癸:毛主席還有《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老師:還有四句。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宋朝的李清照還有一首《醉花陰》表達的是和王維一樣在重陽節當日感到寂寞與孤獨的情感。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男孩:重陽節更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中國的老人們越來越多,我們同學還要從古人的身上學習孝敬老人、關心老人、幫助老人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可以帶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登山遠眺,鍛煉身體。
女孩:還可以跟著他們一起去公園欣賞美麗的菊花。
同學:不光要孝敬我們的親人,鄰居的爺爺奶奶需要我們幫助時也要好好對待他們。
同學:上車給老人讓座,也是一種美德。
老師:我們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尊老敬老的國家,從古至今有許多孝子的故事世代流傳,黃香溫席、聞雷泣墓等都為我們作出了典範。老人不但哺育了我們成長,更是人類智慧的保有者,老人的人生經驗是豐富的,人類正是靠著有經驗的老人毫無保留地將金子一樣珍貴的智慧傳給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續、發展和壯大。每個人都會經歷天真爛漫的童年,朝氣蓬勃的青年,成熟穩重的壯年,和白發蒼蒼的老年,所以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們咿呀學步的時候,老人為我們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我們唯有孝順他們、關愛他們才能報答他們的恩情。更多的老人雖然身體已經不再健壯,但是精神一樣矍鑠,感情一樣豐富,只要我們用心,他們一定會有快樂、幸福的晚年。
4.播放「夕陽紅」歌曲,全班跟唱。